《南史白話文》劉劭傳:文帝即位後,在居喪期間生了劉劭,所以保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劉劭傳

南史白話文

劉劭傳

元兇劉劭,字休遠,是文帝的長子。

文帝即位後,在居喪期間生了劉劭,所以保守秘密。

元嘉三年(426)閏正月,才說劉劭出生。

自從前代以來的皇帝即位後,由皇后生太子,只有殷帝乙登基,正妃生了紂王,到現在又有劉劭。

剛生下來三天,文帝前往觀看,簪帽很牢固,無風而落在劉劭的旁邊,皇上很不高興。

起初命名為召刀,在字形上是召刀,後來感到討厭,把刀改成了力。

六歲時,封為皇太子,中庶子二率進入永福省值勤,為他另築了一座宮殿,設計得嚴整而瑰麗。

十二歲,出居東宮,娶了黃門侍郎殷淳的女兒為妃。

十三歲加戴冠冕。

喜歡閱讀史傳,尤其一愛一好弓箭駿馬。

長大後,鬍鬚眉一毛一都很漂亮,大眼方口,身高七尺四寸。

親自過問宮中事務,引請接待賓客,心裡有什麼打算,皇上必定依從。

東宮設置的兵士和羽林軍數量相等。

元嘉十七年(440),劉劭去拜謁京陵,大將軍彭城王劉義康、竟陵王劉誕、桂一陽一侯劉義融一齊跟隨。

二十七年,皇上將要北侵,劉劭和蕭思話堅持勸諫,不聽。

魏太帝到達瓜步,皇上登上石頭城,臉色憂愁。

劉劭說:「不斬江湛、徐湛之,無以向天下人致歉。」

皇上說:「北伐是出於我的意圖,不關連他們二人;只是江湛等人也都同意罷了。」

由此他便與江、徐二人不和。

皇上不時地從事農業,讓宮內都來養蠶,想藉以鼓勵天下人。

有個女巫嚴道育的丈夫搶劫,被牽連抓進奚官署。

劉劭的姐姐東一陽一公主的正門婢女王鸚鵡告訴公主嚴道育能通神靈,公主於是便告訴皇上假托說她善於養蠶,請求把她召進宮來。

嚴道育來了以後說:「我所侍奉的是天神,一定會賜給符應。」

當時公主晚上躺著休息,見到有流光相隨,形狀像熒火,然後進入巾箱變成了兩顆珠子,圓一潤色青,十分可一愛一。

於是公主和劉劭都被迷住而相信了她。

始興王劉浚平常總是諂諛劉劭,並且有許多過失,擔心被皇上知道,就讓嚴道育來為他祈請,企圖不讓皇上知道他的過失。

歌舞詛咒,晝夜不停。

嚴道育就說:「向上天敘說祈請,必然不會洩露。」

劉劭等人崇敬地事奉她,稱她為天師。

後來便變成巫蠱,用玉刻成皇上的形象,埋在含章殿的前面。

起初,東一陽一公主有奴僕陳天興,王鸚鵡收養他為兒子而和他私通。

王鸚鵡、陳天興、和寧州所獻的黃門慶國都參與巫蠱的事情,劉劭讓陳天興補了隊主的職位。

東一陽一公主去世,王鸚鵡應該出嫁,劉劭害怕言語洩露,便和劉浚商議,嫁給了劉浚的府佐吳興人沈懷遠為妾。

不告訴皇上,怕事情洩露,而通過臨賀公主暗中告訴他。

皇上後來知道了陳天興負責領隊,派遣太監奚承祖指責劉劭說:「你那裡任用的隊主隊副都是奴僕嗎?要出嫁的人又嫁到了何處?」

劉劭回答說:「南第過去的部屬陳天興請求擔任將吏以供驅使,我看他長得粗一壯,便讓他兼任了隊副;要出嫁的下人還沒有找到人家。」

當時王鸚鵡已經嫁給沈懷遠了。

劉劭害怕,寫信告訴了劉浚,並讓他告訴臨賀公主,皇上如果問起出嫁的地方,就說是還沒有確定。

劉浚回信答覆說:「報告這件事已經許多日子了,現在來信,一定是有感而發的。

估計臨賀公主不應當翻來覆去地說話,自惹麻煩。

這位老太向來是腳踩兩隻船,很難獨自擔保,你可以自己去問臨賀,以便得到真實情況。

她如果被問起來,一定會含糊地回答。

陳天興先前曾在佞人府中任職,如果不進行審查,皇上應當是沒有這個登記簿,可以趕緊將他Yan割。

殿下已經見到王了嗎?應該依此全部讓嚴道育親自向上啟奏。

那人如果不肯罷休,正可以促使結束他的天命,也許正是大慶的前奏。」

凡是劉劭、劉浚相互寫的信大體都是這樣。

所說的都是名號,稱皇上為「那人」,有時則稱為「他」;稱太尉江夏王劉義恭為「佞人」;東一陽一公主的宅第在西掖門外,所以說是「南第」。

「王」是鸚鵡的姓。

「親自向上啟奏」,就是讓嚴道育上天告訴給天神。

王鸚鵡既然已經嫁給了沈懷遠,擔心和陳天興私通的事情洩露,請求劉劭把他殺掉。

劉劭秘密地派人殺死了陳天興。

而慶國心想和她往來的只有二人,陳天興已死,擔心自己也會遭禍,便把事情告訴了皇上。

皇上驚奇而又怨恨,馬上搜查了王鸚鵡的家,得到了劉劭、劉浚親手寫的信,都是詛咒和祈禱的話。

又在宮內得到了所埋起來的皇上的形象。

嚴道育叛逃,沒有抓到。

皇上詰問和斥責劉劭、劉浚,劉劭、劉浚只有反覆道歉。

嚴道育改變服裝做了尼姑,逃往東宮隱藏起來。

劉浚前往京口,又自己跟去,有時從留宿的張日午家出來。

皇上對江夏王劉義恭說:「常常見典籍上有這樣的記載,認為只是書上寫的空言,沒想到自己親眼看到了。

劉劭南面稱帝的時候,不再是我和你的事了。

你的兒子多,將來才會遇到這樣的不幸。」

先前在元嘉二十八年,彗星起自畢星和昴星,進入太微星,掃過帝座星停在端門星,滅了翼星和軫星。

二十九年,火星逆行守在氐宿,從十一月久雨連雪,一陽一光很少出現。

當時道士范材修練形術,自己說這一年是他的死期,結果如期而死。

已經殯葬,江夏王懷疑他是神仙,讓人打開棺材觀看,頭像是新割的,血流在背上,皇上聽了十分厭惡。

三十年正月,刮起大風,飛下霰雪,而且打起震雷,皇上擔心會有竊賊發難,便增加了劉劭的軍隊,東宮有甲兵萬人。

當年二月,劉浚從京口入朝,應當鎮守江陵,他又載著嚴道育回到了東宮,準備西上。

有人報告皇上說:「京口人張日午家有一個尼姑吃飯,出入征北府內,似乎是嚴道育。」

皇上使人乘其不備抓住了兩個婢女,她們說:「嚴道育是隨征北回到京城的。」

皇上惆悵怨恨而又驚駭。

等檢查驗證後,廢黜了劉劭,賜劉浚自一殺。

起初,劉浚的母親死去,命令潘淑妃收養做她的兒子。

潘淑妃喜一愛一劉浚,而劉浚不肯依附。

潘妃受一寵一,皇上把自己的謀劃告訴了她,潘妃告訴了劉浚,劉浚報告了劉劭,於是有了異謀。

他每天夜裡宴饗將士,有時親自行酒,秘密地與心腹隊主陳叔兒、齋帥張超之、任建之進行謀劃。

這個月的二十一日夜裡,他們假作了皇上的詔令,說:「魯秀謀反,你可以黎明的時候率領兵眾入宮。」

於是就使張超之等人集合了平素所養的兵士二千多人,都穿上盔甲,說是「有征討任務」。

夜裡召前中庶子右軍長史蕭斌和左衛率袁淑、中舍人殷仲素、左積一弩一將軍王正見一起進來,把大事告訴他們,自己起身拜蕭斌等人,流下了眼淚。

大家都很驚愕。

第二天清晨,劉劭把朱服加在軍服的外面,乘著畫輪車,和蕭斌同坐在一起,衛兵隨從和平時入朝時的儀式一樣,從萬春門進入。

按照舊時的規定,東宮的軍隊不得入城,劉劭告訴門衛說:「接受了詔令要進行收討。」

命令後面的部隊迅速上來,張超等幾十人騎馬馳入雲龍東中華門。

等到了齋房門前,拔刀直上合殿。

皇上那天夜裡摒退了其他人單獨與尚書僕射徐湛之說話,直到早晨蠟燭還沒有熄滅,大門、台階、小門、坐席都沒有侍衛。

皇上用凳子自己遮擋,張超之來殺他,皇上的五個手指都被砍落,並且殺死了徐湛之。

劉劭進到合殿的中門,文帝已經死了。

他出坐在東堂,蕭斌拿著刀守衛,呼叫中書舍人顧嘏。

顧嘏害怕,沒有及時出來,等走到前面,問道:「想一起廢黜他,為什麼不早些啟奏?」

還沒來得及回答,就殺死了他。

又派人在崇禮闥,殺了吏部尚書江湛。

文帝的左細仗主卜天興在東堂攻擊劉劭,被殺。

又讓人進去殺了潘淑妃,剖開她的心看看是斜是正。

被差去的人迎一合旨意,回答說:「心斜。」

劉劭說:「邪佞之心,所以應該是斜的。」

又殺死了文帝的親信隨從數十人。

緊急召始興王劉浚率兵屯駐在中堂。

劉劭登上了偽位,百官當中來到的才有幾十個人,便寫了詔書說:「徐湛之叛逆殺死了皇上,我領兵入殿,已經來不及。

現在罪人已經得到,元兇已被斬除,可以實行大赦,改換年號為太初。」

這是平時與嚴道育共同定下的。

蕭斌說:「過去是隔一年就改換年號。」

劉劭以此詢問侍中王僧綽,王僧綽說:「晉惠帝即位便改年號。」

劉劭很高興地依從了。

起初讓蕭斌寫詔書,蕭斌辭語沒有文采,便又讓王僧綽寫。

開始文帝沒死前一天的初更時分,太史上奏說:「東方有緊急軍情,禍大難測,應該派一萬兵士駐紮在太極前殿,可以消災。」

皇上不聽從。

等劉劭叛逆殺死了皇帝,聽說了這事,慨歎說:「幾乎誤了我的大事。」

於是便問太史令說:「我可以得到幾年?」

回答說:「可以得到十年。」

退下來後卻告訴別人說:「十旬罷了。」

劉劭聽了很憤怒,把他活活打死。

即位完畢,便聲稱有病回到了永福省,然後把已故的皇帝轉升到太極殿,任命蕭斌為尚書僕射,何尚之為司空。

舉行隆重的入棺大殮儀式,劉劭聲稱有病不敢出來。

先前撥給各處的兵器,都收回武庫。

派人對魯秀說:「徐湛之經常想危害您,我已經為您把他除掉了。」

讓魯秀與屯騎校尉龐秀之共同掌管軍隊。

任命侍中王僧綽為吏部尚書,司徒左長史何偃為侍中。

穿戴喪服的那天,劉劭登殿面對靈柩,大聲痛哭不能自持。

廣泛地訪問公卿,咨詢謀求為政的道理,派遣使者分別出行四方。

把浙江以東的五郡劃為會州,省去揚州,設立司隸校尉,讓殷衝來擔任。

任命大將軍江夏王劉義恭為太保,司徒南譙王劉義宣為太尉。

荊州刺史始興王劉浚晉陞為驃騎將軍,王僧綽因為預先參與了廢立皇帝的謀劃而被殺死。

長沙王劉瑾的弟弟劉楷、臨川王劉燁、桂一陽一侯劉覬、新渝侯劉..,都因為從前的怨恨而被處死。

禮官迎一合意旨,追諡文帝不敢盡用美稱,謚號為中宗景皇帝。

後來聽到南譙王劉義宣、隨王劉誕等人組織起了義軍,便把諸王全部聚集在城內。

轉移江夏王劉義恭讓他住在尚書下捨,分開劉義恭的幾個兒子,讓他們住在侍中下省。

四月,立妻子殷氏為皇后。

孝武帝討伐的檄文發到,劉劭自以為素來練習武事,對朝臣們說:「你們幫助我整理文書,不用考慮打仗。

如果有敵寇攻擊,我要自己出陣,只怕賊寇不敢動罷了。」

內外都實行了戒嚴。

防範孝武帝的世子,把他關在中書省,把南譙王劉義宣的幾個兒子關在太倉的空屋中。

劉劭讓劉浚給孝武帝寫信,說:「皇上親自統帥六師,太保又手持黃鉞臨陣指揮,我和烏羊相繼登路。

皇上的聖恩常常厚待法師,讓他住在殿內,想來弟弟想知道消息,所以寄上此信。」

烏羊,就是南平王劉鑠,法師,是孝武帝世子的小名。

劉劭想殺死起兵的三鎮中官兵的家屬,江夏王劉義恭、何尚之勸告說:「凡是幹大事,都不顧家屬的;而且大多是被驅一逼一。

現在忽然殺掉他們的累贅,只是正好堅定了他們的意志罷了。」

劉劭於是下書,一概不問。

劉浚和蕭斌勸劉劭率領水軍在上游決戰,江夏王劉義恭考慮義軍行動倉促,船隻簡陋而且很小,不適合水戰。

便進策以為「應該在近處等待他們,遠出則京城空虛薄弱,東面的軍隊乘虛攻擊,也許會成為禍患。

不如養一精一蓄銳等待時機。」

劉劭認為他的建議很好。

蕭斌面色嚴厲地說:「南中郎二十年少,已經能夠建立這樣的大事,哪裡可以估量?」

劉劭不予採納。

他懷疑朝廷的舊臣不會為他所用,便厚厚地撫一慰王羅漢、魯秀,完全把軍隊交給他們,多多賞賜珍寶美色來使他們高興。

王羅漢先前是南平王蕭鑠的右軍參軍,劉劭看他有大將的才幹,所以把他當作心腹。

有人勸告劉劭固守石頭城,劉劭說:「從前人們之所以固守石頭城,是等待諸侯前來勤王的。

我如果守在這裡,誰會來救呢?因此只能是努力作戰來決定勝敗。」

他天天自己出來到軍營中去,慰勞將士。

又指使有關部門奏請立他的兒子劉偉之為皇太子。

等義軍到了新亭,劉劭登上朱雀門親自督戰。

將士感激劉劭的重賞,都為他奮力作戰。

即將攻克的時候,魯秀卻打了退兵鼓,軍兵便停止了戰鬥,被柳元景等人所利用,所以大敗。

褚湛之帶領兩個兒子與檀和之共同歸順,劉劭很恐懼,逃回台城。

當天夜裡,魯秀又南奔。

二十五日,江夏王劉義恭單馬南奔,劉劭派劉浚殺死劉義恭的幾個兒子,用車子迎接蔣侯的神像到宮內,乞請降恩,任命為大司馬,封為鍾山郡王,蘇侯為驃騎將軍。

讓南平王劉鑠寫成祝禱文字,列舉孝武帝的罪狀。

二十七日,走到殿前,封兒子劉偉之為皇太子,百官都穿著軍服,劉劭獨自穿著繡龍的袞服,下詔書實行大赦,只有孝武帝、劉義恭、劉義宣、劉誕不在寬大之列。

五月初三,魯秀等人進攻大航,截留了一條大船。

王羅漢昏迷酣醉,正在欣賞樂一妓一,聽說官軍已經渡江,驚恐地放棄甲仗歸降。

當夜,劉劭閉守六門,在門內鑿塹壕,立柵欄,在沒有帷扒的露車上做成望樓。

城內一片混亂,將吏都越過城牆出逃。

劉劭讓詹叔兒燒燬車駕和龍冕龍服。

蕭斌聽說大航失守,惶恐窘迫,不知該怎麼辦,宣佈命令讓他所統率的軍隊全部解除武裝,不久戴著白幡前來投降,就在軍營門前將他處死。

初四,劉劭的心腹告訴值勤的逆一黨一們,先屯駐在閶闔門外,後來就一齊跑回進入殿內。

程天祚和薛安都的副官譚金就乘這個機會,便得以一同進入。

臧質從廣莫門攻入,一齊會合在太極殿前。

立即處斬了太子左衛率王正見,建平、東海等七王都號哭著一齊出來。

劉劭穿過西牆進入武庫的井中,副隊高禽捉住了他。

劉浚率領身邊的幾十人,和南平王劉鑠從西明門出來,一齊南逃,在越城遇到江夏王劉義恭。

劉浚下馬,說:「南中郎現在在哪裡?」

劉義恭說:「已經成為君主統掌萬國。」

又自稱小字說:「虎頭現在前來,該不會晚了吧?」

劉義恭說:「可惜晚了。」

又說:「仍然能夠不死?」

劉義恭說:「可以到行闕去請罪。」

又說:「不知道還能得一個職位讓自己效力否?」

劉義恭又說:「這很難估量。」

強令他與自己一同回去,命令在馬上將他斬首。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