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陳宣帝本紀:梁朝的中大通二年(530)七月辛酉日生,當時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陳宣帝本紀

南史白話文

陳宣帝本紀

陳高宗孝宣皇帝名叫陳頊,字叫紹世,小字叫師利,是始興昭烈王的第二個兒子。

梁朝的中大通二年(530)七月辛酉日生,當時有紅光滿室。

少年的時候一性一格寬容,多智慧謀略。

長大以後,容貌俊美,身高八尺三寸,垂手過膝,勇一猛有力,善於騎射。

武帝平定侯景,鎮守京口,梁元帝徵調武帝的子侄入朝服務,武帝派文帝前往江陵。

逐步陞遷為中書侍郎。

當時有一個軍隊主將李總和宣帝有舊交,常常一同遊玩相處,文帝曾經有一次夜裡喝醉了酒,點著燈睡著了,李總正好出去,過了一會回來,卻見宣帝是一條大龍,於是十分驚恐地逃到其他房子裡去了。

魏朝平滅了江陵,陳朝遷都到長安。

文帝外貌好像不太聰慧,魏朝將領楊忠的門客張子煦見到後認為他十分奇特,說:「這人是個虎頭,一定會成為大貴之人。」

永定元年(557),在遠方襲位受封為始興郡王。

文帝繼承王位,改封他為安成王。

天嘉三年(562),從周朝歸來,被任命為侍中、中書監、中衛將軍,安置了下屬官吏佐史。

曾歷任司空、尚書令。

廢帝即位後,被封為司徒、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

光大二年(568)正月,晉陞職位為太傅,兼司徒,加封享受特殊禮遇,可以佩劍穿履朝見皇帝。

十一月二十三日,慈訓太后廢黜廢帝為臨海王,讓宣帝入宮繼承皇帝世系。

本月,齊朝的武成帝去世。

太建元年(56一9)春季的正月初四,宣帝在太極前殿即位,實行大赦,改換年號。

文武官員各賜官位一級,孝順父兄、努力耕田以及做父親較晚的,賜爵位一級,老而無妻、老而無夫不能自己生存的,每人賜谷五斛。

恢復太皇太后的尊號仍為皇太后。

立皇妃柳氏為皇后,世子陳叔寶為皇太子。

封皇子江州刺史康樂侯陳叔陵為始興王,敬奉祭祀昭烈王。

初五,拜謁太廟。

初七,分別任命大使觀察瞭解四方風俗民情。

封尚書僕射沈欽為左僕射、度支尚書王勱為右僕射。

十一日,在南郊祭祀天地。

十二日,封皇子建安侯陳叔英為豫章王、豐城侯陳叔堅為長沙王。

宣帝在未即帝位以前,本來具有非常宏大的氣度,登基以後,確實擔當起了上天和世人的托付。

當時國家剛剛消除禍亂,創傷尚未恢復,淮南地區都入了齊朝。

宣帝立志恢復舊時的邊界,並且決心反攻北侵齊地,當時的強弱對比,顯然十分懸殊,犯了這樣的錯誤,自然就容易被敵方戰勝。

後來周兵滅了齊朝,乘勝發兵南下,侵佔土地很快就到了長江沿岸,從此十分恐懼。

隨後就修整國都的城牆,作為防禦的準備,由此獲得的銘文中說:「二百年以後,應當會有癡人修整和破掉我的城池。」

據說當時的人們都不知道他將如何對付。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