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張興世傳:本來是單名世,宋明帝給他增加為興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張興世傳

南史白話文

張興世傳

張興世字文德,竟陵人。

本來是單名世,宋明帝給他增加為興世。

少年的時候家貧,以平民身份隨王玄謨討伐蠻邦。

後來隨著孝武帝鎮守尋一陽一,補任南中郎參軍都護,隨從入京討伐元兇劭。

後來南郡王劉義宣反叛,又隨從王玄謨前往梁山,立有戰功。

明帝即位,四方反叛,晉陞張興世為龍驤將軍,率領水軍抵禦南方的賊寇。

當時朝廷的軍隊佔據赭圻,朝廷派遣吏部尚書褚彥回到赭圻選拔賢才。

這次戰役,都是在戰前先授予了職位,書寫檄文的木板不夠用,於是用黃紙小札。

南方的賊寇屯駐在鵲尾。

雙方相持很久沒有決戰,張興世建議說:「賊軍佔據上游,氣勢很盛,現在派遣奇兵悄悄地出現在它的上游,使它首尾不安,進退疑慮,糧食運輸艱難,這才是制勝的奇計。」

沈攸之、吳喜都很贊同他的計策,分出七千戰士配備給他。

張興世於是命令乘輕舟溯流而上,很快又回來,一兩天中反覆如此,使賊對此不加防備。

賊軍統帥劉胡聽說張興世打算到上游去,譏笑他說:「我尚且不敢超過他們向下游攻取揚州,張興世是什麼人,竟想佔據我的上游地帶!」張興世對沈攸之等人說:「上游只有錢溪據守。」

於是便前往佔據了它。

等劉胡前來進攻,將士們準備迎擊他,張興世說:「賊軍尚遠,而且士氣緊張旺盛。

緊張過後力量用盡,旺盛也很容易衰竭,這正是曹劌打敗齊國的原因。

將士們不可妄動。」

賊軍越來越近,張興世就命令壽寂之、任農夫率領壯士把他們擊退。

袁青生氣地說:「賊兵處在人的肝臟裡,怎麼還能活得成?」

這個月的初一,赭圻的兵士伐木做成柵欄,在青山遇到一個童子說:「賊軍在下旬就會平定,用不著自討苦吃。」

忽然就不見了。

到了這時,果然打敗了敵軍。

張興世又切斷了他們的糧道,賊軍逐漸發生飢餓,劉胡丟下軍隊逃跑了,袁青也奔散了,張興世於是和吳喜共同平定了江陵。

他被調任右軍將軍,封為作唐縣侯。

歷任雍州刺史、左衛將軍。

因為有病,改任光祿大夫,不久死去。

張興世的住處臨近沔水,從襄一陽一以下到長江二千里,原先並沒有沙洲,張興世出生,在他家門前的水中,有一天忽然生出一個沙洲,一年年漸漸變大。

等到張興世做了諸侯,洲上已有十幾頃大。

父親張仲子由於張興世而做了給事中,張興世打算要往襄一陽一去,他則因為熱一愛一家鄉而不忍離開。

他曾經對張興世說:「我雖然是田舍老公,卻喜歡聽演奏鼓角,你可以送我一支樂隊,種田的時候想吹奏一番。」

張興世平素做事恭謹害怕法律,便給他解釋說:「這是天子的鼓角,不是田舍公所能吹奏的。」

張興世想去拜掃祖墳,張仲子說:「你的侍衛太多,先人一定會受驚害怕。」

張興世減撤了一些人才去了。

他的兒子叫張欣泰。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