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戴顒傳:父親戴逵,哥哥戴勃,都隱居而享有高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戴顒傳

南史白話文

戴顒傳

戴顒字仲若,譙郡銍縣人。

父親戴逵,哥哥戴勃,都隱居而享有高名。

戴顒十六歲時喪父,哀傷過度差點兒丟一了命,因此便長期衰弱多病。

因為父親從不作官,於是他也走了隱居的道路。

父親善於彈琴書法,戴顒也都繼承了父親的專長,不管什麼曲調,都能彈奏。

會稽剡縣名山很多,所以他們祖祖輩輩都在剡縣。

戴顒和哥哥戴勃都跟著父親學琴,父親去世後,所傳授的曲子他們不忍再彈奏,就各人再創作新曲,戴勃創作了五部,戴顒創作了十五部,又創作長曲一部,一併流傳於世。

中書令王綏曾帶著客人到他家去,戴勃等人正在喝豆粥,王綏說:「聽說你們善於彈琴,我們想聽一聽。」

他們不理睬,王綏含恨而去。

桐廬縣也有很多名山,兄弟二人又一同去游賞。

於是就住在那裡。

戴勃得了病,怕沒錢買藥吃,戴顒對戴勃說:「我跟隨兄長悠閒度日,並非甘心於默默無聞,如今兄長病重,我應當出去幹個一官半職以掙錢餬口治病。」

於是就去求取海虞縣令的官職,事情快辦成時戴勃病死,便又作罷。

桐廬地方偏僻荒遠,難以養病,就從那裡遷到吳郡。

吳郡一些社會上層人士合夥給他蓋了房子,並堆石山,引水溪,植樹開澗,不久就茂密一片,好像自然山水。

於是戴顒就在此處講解莊子學說,著《逍遙論》,注《禮記·中庸》篇。

吳地的文武官員和郡內上層人物,邀請他一起遊覽山川,他能去就去,不擺架子,因此得輿論好評。

宋國初建時和元嘉年間都曾徵召他作官,他都沒有出任。

衡一陽一王劉義季鎮守京口,長史張邵和戴顒通婚姻,就把戴顒接到黃鵠山來住。

山北有竹林和學舍,林木溪流景色優美,戴顒就在此間歇息。

義季屢次和他一起遊玩,戴顒穿著鄉下人的衣服,不改平時的氣度。

他為義季奏琴,並奏新曲調,其中「游弦」、「廣陵」、「止息」三首曲子,都和世間流傳的不一樣。

宋文帝幾次想見他,曾對黃門侍郎張敷說:「我東巡的時候,要在山下宴請戴公。」

因為戴顒一愛一好音樂,就賜給他一班音調純正的歌伎。

戴顒把「何嘗」、「白鵠」兩支曲子合成一支,有清新曠遠之稱。

佛像從漢代開始才有,形態不夠完善,戴逵善於塑像,戴顒也跟著干。

宋太子在瓦官寺鑄了一尊丈六銅像,鑄成後,覺得臉太瘦,工匠們無法改正,就把戴顒找來察看。

戴顒說:「不是臉瘦,是胳膊和肩胛太肥了。」

等把胳膊肩胛削減以後,臉瘦的一毛一病也就消除了,眾人無不歎服。

元嘉十八年(441)去世,沒有兒子。

景一陽一山修成後,戴顒已經亡故。

文帝歎息道:「可惜不能讓戴顒去看看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