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白話文》侯景傳:從小就放一蕩不守規矩。作過鎮功曹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南史白話文》侯景傳

南史白話文

侯景傳

侯景字萬景,是北魏懷朔鎮人。

從小就放一蕩不守規矩。

作過鎮功曹史。

魏末北方大亂,他投靠邊將爾朱榮,很受器重。

最初向爾朱榮的部將慕容紹宗學兵法,沒多長時間紹宗就屢次向他求教了。

後來因軍功作定州刺史。

當初魏相高歡沒作大官時,和侯景關係很好,等高歡殺了爾朱榮,侯景帶領部眾歸順高歡,於是被高歡任用。

逐漸官作到吏部尚書,這職務不合他的習一性一,每每自言自語說:「什麼時候才能從這破紙堆裡擺脫出來呢。」

不久被封為濮一陽一郡公。

高歡在沙苑敗於西魏,侯景對高歡說:「宇文泰驕傲打了勝仗,如今一定懈怠,請讓我帶數千一精一銳騎兵到關中去捉他。」

高歡把他的主意告訴自己的妃子婁氏,婁氏說:「他如果抓到宇文泰,也會不回來。

得泰失景,有什麼好處呢。」

於是高歡沒有派他去。

侯景後來作河南道大行台,位至司徒。

他又對高歡說:「遺憾沒有抓到宇文泰。

請給我三萬兵馬,我就可以橫掃天下,定能過江把蕭衍老頭綁過來,讓他來作我們太平寺的住持。」

高歡很賞識他的豪言壯語,讓他帶兵十萬,管理河南一切事務,倚仗信任他就像是自己的另一半。

侯景右腿短,彎弓騎馬不是他所擅長,只是靠智謀取勝。

當時高歡部將高昂、彭樂都是勇冠當世,只有侯景經常表示輕視他們,說他們「不過像野豬一樣橫一衝一直一撞,又能怎麼樣」。

等他要出鎮河南時,對高歡說:「如今我握兵在遠方,恐怕一奸一人會玩一弄什麼詭計,大王要是給我寫信,請作些特殊的標誌。」

高歡答應。

每次給侯景寫信,總點上細微的記號,即使高歡的子弟也不知道。

等高歡的病重,他的長子高澄假借他的名義給侯景寫信召他回來。

侯景看破是假的,怕遭禍,因此採用王偉的主意,在太清元年(547)二月派他的行台郎中丁和向梁朝上表請求投降。

武帝召集群臣商議,尚書僕射謝舉等人都說接納侯景不合適,武帝不從。

當初,武帝在當年正月十七在善言殿讀佛經,對左右黃慧弼說:「我昨夜夢見天下太平,你記住這件事。」

等丁和到此,經核對侯景正是在正月十七決定降梁,武帝因此便接收下來。

於是封侯景為河南王、大將軍、使持節、董督河南南北諸軍事、大行台,可以秉承皇帝旨意而便宜行一事,像東漢的鄧禹一樣。

高澄繼承父位作了渤海王,派他的大將慕容紹宗在長社包圍了侯景。

侯景形勢吃緊,便請求割魯一陽一、長社、東荊、北兗向西魏求救,西魏派五城王元慶等率兵救侯景,紹宗才退兵。

侯景又向梁司州刺史羊鴉仁請求救兵,鴉仁派長史鄧鴻率兵到汝水,元慶軍隊夜間撤走,鴉仁於是佔據了懸瓠城。

當時侯景部將蔡道遵北歸魏都,說侯景有悔過之意,高澄信以為真,就給侯景寫信,答應他如果回來,讓他終身作豫州刺史,所部文武概不追究,保他一家無事,並送還他的一寵一妻一愛一子。

侯景回信不願聽從。

高澄知道侯景沒有回來的意思,便派兵不斷去討伐他。

梁武帝聽說鴉仁已佔據了懸瓠,就指派將帥們制訂計劃,要大舉進攻東魏,委派貞一陽一侯蕭淵明為都督。

淵明兵敗被俘。

慕容紹宗進攻潼州,刺史郭鳳棄城逃走。

侯景派遣他的行台左丞王偉、戶部郎中王則到朝廷獻計,請朝廷立元氏子弟為魏主。

朝廷派太子舍人元貞去作鹹一陽一王,許他大軍渡江以後便可即位作魏帝,並把梁皇帝的副車輦送給他。

高澄又派慕容紹宗追剿侯景,侯景退保渦一陽一,派人對紹宗說:「你是想來送客呢,還是要一決雌雄呢?」

紹宗回答:「將要決戰。」

於是就順風佈陣。

侯景緊閉營壘,不久又出來。

紹宗說:「侯景多詭計,好攻人背後。」

叫人防備,果然被他言中。

侯景命令將士都披短甲拿短刀,只管往下砍人馬腿腳,於是打敗了紹宗的軍隊。

紹宗的裨將斛律光責怪他,紹宗說:「我打的仗多了,沒見過像此賊這麼難對付的。

你可以去抵擋他試試。」

斛律光披甲將要出戰,紹宗告誡他說:「不要渡過渦水。」

不久斛律光又被侯景戰敗。

紹宗問他:「到底怎麼樣啊?」

相持數月,侯景糧盡,騙自己的部下說他們的家人都已經被東魏殺了,眾人都信以為真。

紹宗在遠處對他們喊道:「你們的家屬全都平安無事。」

並披髮對著北斗發誓來證明自己的話。

侯景的軍士都是北方人,不願隨侯景南渡,部將暴顯等人各率領自己的部卒投降紹宗。

侯景軍隊潰散,損失甲士四萬人,馬四千匹,輜重車萬餘輛。

於是和他的幾名心腹騎馬逃走,從硤石渡淮河,逐漸收集散兵,共得到步騎兵八百人。

向南路過一座小城,有人登上城牆罵他說:「跛腳奴要幹什麼!」侯景發怒,破城殺了這人才離去。

他們晝夜兼行,追軍不敢近一逼一。

侯景派人對紹宗說:「我如果被擒,你還有什麼用?」

紹宗便故意放他逃走。

後來侯景無處可去,馬頭戍的主帥劉神茂,和他的上司韋黯關係不好,因此他騎馬跑到侯景那裡說:「壽一陽一離此處不遠,城池險要堅固,韋黯是監州。

您如果駐在那裡近郊,他一定會到郊外迎接你,趁機把他抓起來,就可以成事佔有壽一陽一。

得城之後,再慢慢向朝廷解釋,朝廷高興您南歸,一定不會責怪您。」

侯景拉著他的手說:「這是上天對我的指教啊。」

趕到壽一陽一,韋黯披甲登城。

侯景對神茂說:「事情辦不成了。」

神茂說:「韋黯懦弱而少智謀,可用言語說動他拿下此城。」

於是侯景派豫州司馬徐思玉夜間入城遊說韋黯,韋黯就開城門迎侯景進城。

侯景把韋黯拿下,把他數說一頓要殺他,過了很長時間又放了他。

侯景派於子悅到朝廷報告自己被東魏戰敗的消息,請求貶削官職,朝廷寬大不准所請。

他又請求朝廷給予物資供一應,朝廷當時委任他為南豫州刺史,本來的官職不變。

武帝因為侯景兵剛敗,不忍把他遷到別處去,所以叫鄱一陽一王蕭范作合州刺史,立即鎮守合肥以防侯景。

魏兵攻懸瓠城,懸瓠糧少,羊鴉仁就捨棄懸瓠回到義一陽一。

魏人進入懸瓠城,又來梁朝請求和好,武帝召集公卿商議此事。

張綰、朱異都請武帝答應魏人。

侯景聽說後還不敢確信。

就假造魏國信件,向梁朝要求用被魏俘虜的貞一陽一侯蕭淵明來換侯景。

武帝打算答應下來,舍人傅岐說:「侯景無路可走才來投奔,拋棄他不合適。

況且他身經百戰,怎肯束手就擒。」

謝舉、朱異說:「侯景不過是敗逃之將,抓他不過派一個使者就夠了。」

武帝聽從了他們的意見,就回信說:「貞一陽一侯早上到,晚上就把侯景送回去。」

侯景看了信對左右說:「我就知道這南方佬少情寡義。」

又上書請求娶王、謝家女兒,武帝回答:「王、謝高門大族不是你可以匹配的,你可以在朱、張門第以下找一個。」

侯景發怒說:「我一定要把這些南方佬的閨女配給奴僕。」

王偉說:「如今聽天由命也是死,造反也是死,大王要好好考慮。」

於是侯景就生了反叛之意。

他把所屬城邑中的居民都強募為軍士。

私自扣留收取的商業稅和田租,把百姓家的女兒都配給他手下兵將。

又上書要一萬疋錦給他的兵將做衣服,中領軍朱異認為御府錦署的物品只供頒賞,不能用來供邊防做軍服,請朝廷供給他們青布。

侯景又提出朝廷發的兵器多不一精一良,請派給他東冶的鍛工重新打造,朝廷一併給予。

侯景自渦一陽一戰敗後,向朝廷要過很多東西,朝廷寬宏大量,從未拒絕過。

當時貞一陽一侯蕭淵明派人回梁朝,傳達魏國希望恢復友好關係,答應放他回去。

武帝看信流下眼淚,於是給淵明回信,答應派使者去接洽。

武帝也想罷兵,就和魏國信使來往,侯景聽說害了怕,趕緊派人去向武帝懇切請求不要與魏和好,武帝不聽。

後來侯景再給朝廷上奏就開始態度跋扈,言辭不遜。

他又聽說朝廷派了伏挺、徐陵出使魏國,不知幹了什麼。

元貞知道侯景有異心,屢次要求回朝,侯景對他說:「我馬上就要平定江南了,為何不稍忍幾天呢。」

元貞更加害怕,逃回建鄴,把事情向齊帝報告。

侯景聯絡司州刺史羊鴉仁一起造反,鴉仁扣押他的使者送交朝廷。

當時鄱一陽一王蕭范鎮守合肥,和羊鴉仁都多次向朝廷報告侯景有異心,朱異說:「侯景幾百名降卒,怎能反得起來。」

都扣壓下來不向朝廷報告,因此侯景的一奸一謀更得以實現。

侯景向朝廷上書說:「高澄狡猾,怎能完全相信他。

陛下聽信他的謊言,以求與他和好,我真覺得可笑。

我已經四十六歲,本沒聽說過江東有佞邪之臣,可是我一旦入朝,卻招來一片誹謗的叫囂,我寧可粉身碎骨,也要找這些仇人拚命。

請在長江西邊劃一塊地盤,歸我管轄,如果不答應,我就要兵臨長江,向閩越進軍,那時候不僅朝廷臉上難看,也叫大臣們忙得顧不上吃飯。」

武帝讓朱異向侯景的使者傳達旨意說:「就好像窮人家養十個五個客人,都還能讓客人滿意,我只有一個客人,卻叫客人有不滿的話,這是我的過失了。」

侯景又知道臨賀王蕭正德怨恨朝廷,秘密和他聯絡勾結,正德答應給他作內應。

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發兵造反,在豫州城內會集他的將帥,登壇歃血立誓。

當天出現地震。

於是以誅中領軍朱異、少府卿徐麟、太子左率陸驗、制局監周石珍為借口,說一奸一臣亂政,請允許帶甲兵入朝。

先攻取馬頭、木柵,俘獲太守劉神茂,駐軍頭領曹趚等人。

武帝聽說後,笑道:「這能成什麼事呢,我用半截趕馬棍就把他揍了。」

於是下詔,斬侯景的不問是梁人魏人,一樣賞封二千戶兼一州刺史,如果是魏人要北歸不願在南方作州刺史,賞絹布二萬匹,用禮儀給他送行。

於是下詔委任鄱一陽一王蕭范為南道都督,北徐州刺史封山侯蕭正表為北道都督,司州刺史柳仲禮為西道都督,通直散騎常侍裴之高為東道都督,共同討伐侯景,從歷一陽一渡江。

又命令侍中、開府儀同三司、邵陵王蕭綸掌符節,督率眾軍。

侯景聽說,和王偉商議。

王偉說:「不如直接襲擊建康,蕭正德在裡邊反,大王在外邊攻,天下不難定。

用兵只聽說寧可拙而速,沒聽說可以巧而遲的,如今必須立即進兵,不然蕭綸就打過來了。」

九月,侯景從壽春發兵,聲稱出遊打獵,人們便沒有察覺。

留下偽中軍大都督王貴顯守壽春城,出兵假裝向合肥,突然襲取譙州,助防董紹先投降侯景,俘獲了豐城侯蕭泰。

武帝聽說,派太子家令王質領兵三千巡江防衛。

侯景進攻歷一陽一,太守莊鐵派他弟弟莊均夜襲侯景營寨,結果全部戰死。

莊鐵母親一愛一他的兒子,勸他投降。

侯景向莊鐵母親行禮下拜,莊鐵勸侯景說:「快了就能抓住時機,慢了就要招禍。」

侯景就派莊鐵作為前導。

當時各處防守接連上奏報警,朱異還是說:「侯景一定沒有渡江的意思。」

蕭正德事先安排了幾十艘大船假稱去運蘆荻,其實是準備渡侯景過江。

侯景到江邊準備渡江,怕王質攔擊,不久王質被召回作丹一陽一尹,無緣無故自動退走。

侯景聽說還不敢信,便偷偷派人過江偵察,對他說:「王質如果退走,折下江東樹枝帶回來作為憑信。」

偵察的人像他說的那樣回來了。

侯景大喜道:「我的大事成功了。」

於是從採石渡江,有馬數百匹,兵八千人,京城裡居然沒有察覺。

侯景登岸,分兵襲擊姑孰,俘獲淮南太守文成侯蕭寧,隨後兵至慈湖。

南津校尉江子一跑回建鄴。

皇太子蕭綱見事緊急,入宮面見武帝報告說:「請把事情交給我去辦,希望不勞皇上費心。」

武帝回答:「這本來就是你的事,還問什麼。」

太子於是到中書省指揮分派,內外亂糟糟地互不通氣。

這時下詔任命揚州刺史宣城王蕭大器為都督內外諸軍事,都官尚書羊侃為軍師將軍,作大器的副手,派南浦侯蕭推守東府城,西豐公蕭大春守石頭城,輕車長史謝禧守白下城。

不久侯景到朱雀航,派徐思玉入朝啟奏,請求帶甲兵入朝,除掉君主身邊的壞人,請朝廷派一個能辦事的舍人出來把事說清楚,實際是想藉機觀察城中虛實。

武帝派中書舍人賀季、主書郭寶亮跟隨徐思玉到板橋慰勞侯景,侯景面北領受旨意,賀季說:「你今日的行動,是為了什麼?」

侯景說:「為了要當皇帝。」

王偉趕緊接過來說:「朱異、徐馬..諂媚污濁,誤國亂政,我們只是為了除掉一奸一臣而已。」

侯景既然已口出惡言,就把賀季扣留不放,只放寶亮回宮。

起初,大同年間有童謠說:「青絲白馬壽一陽一來。」

侯景在渦一陽一戰敗後,向朝廷要錦,朝廷給的是青布,這時都用來作袍,崇尚青色。

侯景騎白馬,用青絲做馬韁,要用此來應童謠。

蕭正德原來駐紮在丹一陽一郡,這時率他的部下和侯景會合。

建康縣令庾信率兵千餘人駐在朱雀航北邊,等候景到時要拆除渡橋,剛拆掉一隻船,看見侯景軍士都戴著鐵面具,於是棄軍逃走。

南塘的遊軍又把渡橋接上渡侯景過河。

皇太子把自己騎的馬給王質,配給他一精一兵三千,讓他去援助庾信。

王質到領軍府和賊兵相遇,沒有佈陣就轉身逃跑,侯景乘勝來到皇城下。

西豐公蕭大春放棄石頭城逃走,侯景派他的儀同於子悅據守。

謝禧也丟棄白下城逃走。

侯景派人四面圍攻,縱火燒大司馬、東華、西華各門。

城中倉猝間沒有準備,只好從門樓處鑿洞,往下灌水滅火,很久才將火澆滅。

賊兵又砍破東掖門就要攻入,羊侃鑿破門扇刺殺了幾人,賊兵才退走。

賊兵又登上東宮牆往城內一射箭。

到了夜間,簡文帝蕭綱招募人出城去燒東宮台殿,於是一把火燒了個淨光,所藏的圖書文籍數百櫥,全都成了灰燼。

以前簡文帝夢見有人畫作秦始皇,說「這人又來焚書」,這時候應驗了。

侯景又燒城西馬廄、士林館、太府寺。

第二天,侯景又造了幾百頭木驢攻城,城上用石頭往下砸,木驢都被砸碎。

賊兵又造尖頂木驢,形狀像小弊材,石頭砸不破。

於是城上又造雉尾火矩,灌上油脂,一叢叢扔下來去燒木驢。

賊兵攻城不克,士兵死傷眾多,就停止進攻,修築長堤斷絕城內外聯繫。

又上書要求殺朱異、陸驗、徐駘、周石珍等人。

城裡也把賞格射一出城外,有能砍下侯景頭的,就授予他侯景的職位,並賞錢一億萬,布絹各一萬匹,女樂二部。

莊鐵於是跑到歷一陽一,謊稱侯景已被懸首示眾。

侯景的守城將領郭駱害怕,棄城逃往壽一陽一。

莊鐵得以入城,接著投奔尋一陽一。

十一月,侯景立蕭正德為皇帝,登上偽位,住進儀賢堂,改年號叫正平。

起初童謠中有「正平」這樣的話,所以立此年號以應童謠。

有見識者認為正平是正德最後一定遭平定誅滅之意。

侯景自封為相國、天柱將軍,正德把女兒嫁給他。

侯景又進攻東府城,造百尺高的樓車,從上邊把城垛全都鉤塌。

城被攻陷後,侯景派他的儀同盧暉略率領數千人拿著長刀夾城門而立,把城裡文武官員光著身一子趕出來,用刀夾擊砍殺,砍死了三千多人。

南浦侯蕭推在這天遇害。

侯景讓正德的兒子見理和盧暉略守東府城。

當初,侯景剛到京都,就宣揚「武帝已經死了」,即便是城裡也信以為真。

簡文帝怕人心有變,就請武帝坐車駕巡城。

武帝將登上城牆時,陸驗進諫說:「陛下萬乘之尊,怎能輕易出來。」

說著就流下了眼淚。

武帝被他的話深深打動,就到大司馬門去,城上聽到皇帝車駕聲音都歡呼起來,軍民無不紛紛落淚,百姓才安定下來。

侯景又在城東西面各堆土山一逼一近城牆,城裡也堆兩山來對付,簡文帝以下官員都親自拿工具去幹活兒。

當初,侯景剛到時指望馬上能拿下建鄴,所以號令嚴明,不危害百姓。

久攻不下以後,人心渙散沮喪,又怕援軍彙集,部眾勢必潰散,就縱兵殺人搶劫,死一屍一枕藉堵塞道路。

富豪人家被肆意剝奪,他們的女兒妻妾被抓進軍營。

又招募北方起先作奴僕的人,讓他們奮力作戰以擺脫奴僕身份,有功的就破格封賞。

朱異家一個臉上刺字的奴僕和別的奴僕翻出城外去投侯景,侯景封他作了儀同,讓他到皇城下去誘降城裡的人。

這人乘馬披錦袍對城內喊叫:「朱異作官五十年,才當了個中領軍,我才到侯王這兒來,已經作了儀同。」

於是城裡作僮僕的爭著往外跑,全都稱了心願。

侯景把石頭城內常平倉的糧食吃完後,便開始搶劫居民,後來一升米賣到七八萬錢,造成一人吃人,也有吃自己孩子的。

又堆造土山,不論貴賤,都得去晝夜不停地幹活兒,還要遭亂棍毆打,體弱的就被殺了填山,號哭的聲音驚天動地。

百姓們不敢躲藏,都出來聽他指派,十來天時間湊集了幾萬人。

侯景的儀同范桃棒私貪重賞,密報朝廷要帶兩千甲士來投降,用侯景的頭來領賞,他派文德主帥前白馬遊軍頭領陳昕夜間翻進城內,把情況密報。

簡文帝報告武帝,武帝很高興,派人告訴桃棒,事成之後封他作河南王,並刻了銀券交給他。

簡文帝怕是假的,猶豫不決。

武帝發怒說:「接受投降本是常有的事,怎麼忽然生什麼疑心。」

朱異、傅岐都請求朝廷接納他。

簡文帝說:「我們憑借堅城自守,指望是外援,外援如來到,賊兵還有何難平定。

如今開門接納桃棒,他的本心還難瞭解,一旦出什麼危險,後悔就來不及了。」

桃棒又派人來說:「如今我只帶領部下五百多人,如果到城門口,自己脫一下盔甲,請朝廷放他們進城,事成之時,保擒侯景。」

簡文帝見他這樣說便更加懷疑。

朱異用手捶胸說:「今年國家完了!」不久桃棒的軍士魯伯和報告了侯景,侯景把桃棒及其部下全部下鍋煮了。

這時候,邵陵王蕭綸率西豐公蕭大春、新淦公蕭大成、永安侯蕭確、南安鄉侯蕭駿、前譙州刺史趙伯超、武州刺史蕭弄璋、步兵校尉尹思合等馬步兵三萬人,從京口出發,直驅佔據鍾山,侯景一黨一徒非常驚恐,都想逃散。

侯景分派萬餘人拒戰,蕭綸在一愛一敬寺下把他們打得大敗。

侯景起初聽說蕭綸兵到,嚇得臉上變色,等敗兵回來,說他人多勢盛,便更加害怕,下令在石頭城備船準備北渡。

任約說:「離開家鄉萬里,能跑到哪兒去呢?如若不能戰勝,咱們君臣同死算了,流落到荒山野嶺求條活命,我是不願這樣。」

侯景於是留下宋子仙守營壘,自己帶領一精一兵抗拒蕭綸,在覆舟山北面佈陣,與蕭綸對峙。

到晚上,侯景退回去,南安侯蕭駿率領數十名騎兵去挑戰,侯景回兵,蕭駿後退。

當時趙伯超在玄武湖北佈陣,見蕭駿後退,就率兵逃走,眾軍因此大亂,於是一敗塗地,蕭綸逃往京口。

賊兵抓獲西豐公蕭大春、蕭綸的司馬莊丘慧達、直閣將軍鬍子約、廣陵縣令霍雋等人,押到城下,一逼一他們喊話:「邵陵王已被俘了。」

只有霍雋一個人喊:「邵陵王只是小受挫折,已保全軍隊退回京口,城中只要堅守,援軍很快就到。」

話沒說完,賊兵就用刀割破了他的嘴,侯景佩服他的忠義釋放了他。

蕭正德又把他抓起來殺害。

當天,鄱一陽一王的太子蕭嗣、裴之高兵到後渚,在蔡洲紮營。

侯景分兵屯在南岸。

十二月,侯景造各種攻城器一具以及飛樓、撞車、登城車、鉤堞車、階道車、火車,都高數丈,一輛車有二十個輪子,排列在宮牆外,多路攻城。

用火車燒城東南角大樓,並趁火勢攻城。

城上也放火,把城下的攻城器一具都燒燬,賊兵才退卻。

當時,侯景的土山造成,城內的土山也造成了,派太府卿韋黯守西土山,左衛將軍柳津守東土山。

山上建起蓮花狀的層樓,高四丈,用錦、氈、黑漆竹蓆包裹遮蔽。

城內外山頭相距很近,朝廷招募敢死之士,穿上厚厚的戰袍鎧甲,取名叫「僧騰客」。

配置在東西二山上。

兩下裡近距交戰,鼓聲喊叫一聲像開了鍋,晝夜不停。

土山攻戰太苦,人們難以忍受,柳津命令開掘地道,搗毀城外土山,投擲雉尾火炬燒敵軍土山上的望樓。

城外土山崩塌,山上敵軍多被壓死。

賊兵又造蝦蟆車,運土石填護城壕,軍士爬上樓車,從四面圍過來。

城裡投擲石塊砸碎他們的樓車,賊兵死傷堆積城下。

賊兵又扒毀城東南角,城內又砌起月牙形的彎城來防禦,賊兵才又退回。

材官將軍宋嶷降賊,給他們出主意,引玄武湖水灌台城,宮殿前的御街成了一片汪洋。

侯景又燒南岸居民房舍和寺院,全都化為灰燼。

司州刺史柳仲禮、衡州刺史韋粲、南陵太守陳文徹、宣猛將軍李孝欽等都趕來救援;鄱一陽一王太子蕭嗣、裴之高又渡過江來,柳仲禮在朱雀航南紮營,裴之高在南苑紮營,韋粲紮營青塘,陳文徹、李孝欽屯兵丹一陽一郡,鄱一陽一王太子蕭嗣紮營小航南邊,都沿淮水建圍柵。

到天明,侯景才發覺,於是登上禪靈寺門樓眺望,看到韋粲的營壘還沒合一攏,就發兵過河攻擊,韋粲戰敗,侯景斬韋粲人頭到城下示眾。

柳仲禮聽說韋粲戰敗,來不及披甲,帶領幾十人趕去。

遇上賊兵,斬首數百,敵軍投水死的又有千餘人。

仲禮深入敵陣,馬陷入污泥,人也受了重傷。

從此賊兵不敢登淮水南岸。

邵陵王蕭綸又和臨城公蕭大連等從東路會集到南岸;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派他的太子蕭方等、兼司馬吳曄、天門太守樊文皎趕來援助,在湘子岸前紮營;高州刺史李遷仕、前司州刺史羊鴉仁又率兵接著趕到。

不久鄱一陽一王太子蕭嗣、永安侯蕭確、羊鴉仁、李遷仕、樊文皎率兵渡過淮水,攻破侯景東府城前的營柵,於是便在青溪東岸紮營。

侯景派他的儀同宋子仙沿青溪西岸立營柵拒守。

侯景的糧食逐漸吃完,百姓人相食已吃掉了十分之五六。

起初,援兵到北岸,號稱百萬,百姓扶老攜幼盼望官軍。

可官軍剛過淮水,競相搶劫,勒索金銀,他們紮營不前,互相猜疑。

邵陵王蕭綸和柳仲禮對立甚於仇敵,臨城公蕭大連和永安侯蕭確關係如同水火,都無心作戰,侯景一黨一徒原來想脫身逃走的,聽說這情況也都不跑了。

賊兵剛到時,城中力量只夠守衛,掃平叛亂的事,要指靠援軍。

後來內外被隔斷不通音訊,有個叫羊車兒的獻計,扎只紙鴉用長繩繫著,把武帝的敕令綁在上面。

簡文帝站在太極殿前,趁西北風把它放上去,希望能把信送到。

群賊見了害怕,以為是什麼符咒制勝的方法,把它射一了下來,情況就是如此危急。

此時城中被圍日久,肉食斷絕,簡文帝的上等膳食,也只剩下一個肉菜了。

軍士們煮一弩一弓上的皮子,薰鼠捕雀充飢。

殿堂上原來有很多鴿子聚集,這時全被殺吃了。

當初,宮門要關閉時,公卿們怕吃不上飯,無論男一女貴賤都出來背米,積有四十萬斛,收集各府中所藏錢帛五十億萬,都堆聚在德一陽一堂,魚鹽柴草準備得不夠,這時就扒了尚書省的房子當柴燒,把坐墊剁碎餵馬,吃完後又斷了食物。

御廚房甘露廚內有干苔蘚,味道酸鹹,也分給戰士吃了。

軍人殺了馬在皇宮和中央官署裡賣肉,中間還雜有人肉,吃了必定得病。

賊兵又在水道裡下毒,於是城中漸漸流行腫脹疾病,人死了一大半。

當初,侯景還沒渡江時,魏人就發出文告,強調侯景反覆無常,猜疑殘忍,又說武帝似智實愚,要受侯景欺騙。

如今遭受禍敗的狀況,全都像魏人所說,江南人都認為魏人的話是讖言。

當時侯景軍隊也在挨餓,不能再戰。

東城有存糧,路被援軍阻斷,又聽說湘東王派荊州兵順江而下。

彭城劉邈對侯景說:「大軍駐在這裡已久,城攻不下來,如今眾軍雲集,難以取勝。

聽說軍糧不夠一月,運糧道路又被隔斷,城外再沒有好搶的了,就像嬰兒托在手掌上,如今實在就是這種情況。

不如求和,保全軍隊退回去。」

侯景和王偉商量,派任約到城北上書偽降,自封河南之地。

武帝說:「我有死而已,怎能立這種和議。

況且賊人凶險多詐,這話怎麼能可信。」

不久城中一天比一天艱難,簡文帝就請求武帝說:「侯景圍攻緊迫,外面既無援兵,如今打算許他講和,以後再作商議。」

武帝大怒說:「和不如死。」

簡文帝只好說:「城下之盟,是奇恥大辱,既然如此,只有不避刀箭,一決死戰。」

武帝考慮了很久,對簡文帝說:「你自己看著辦吧,不要讓人千載恥笑。」

於是就按簡文帝的意思辦了。

侯景要求割長江西部四州的地盤,並讓宣城王蕭大器出城給他送行,然後才能解圍過江。

中領軍傅岐認為大器是皇位繼承人,不能答應侯景,誰再說讓大器去送侯景就應用劍斬了誰。

侯景又要求讓石城公蕭大款出城送,朝廷答應下來。

於是就在西華門外設壇,派尚書僕射王克、兼侍中上甲鄉侯蕭韶、兼散騎常侍蕭王差和於子悅、王偉登壇共盟。

右衛將軍柳津從西華門領兵出城,侯景領兵從他的營柵門出來,和柳津遙遙相對,殺牲畜歃血而盟。

南兗州刺史南康嗣王蕭會理、前青冀二州刺史湘潭侯蕭退、西昌侯太子蕭..帶兵三萬到馬..洲,侯景怕北岸的軍隊自白下城而上,斷他過江的路,請朝廷把軍隊都召回南岸。

於是朝廷下詔讓江北軍隊都移到江潭苑。

侯景又奏稱:「永安侯蕭確、趙威方隔著圍柵一個勁兒罵我,說什麼『天子他跟你訂盟約,我們還是要追擊你』。

請把他們召回城,我就開拔。」

朝廷便下令把他們都召回去。

侯景遂即把東城的米運到石頭城,軍糧充足了。

又上書說:「西岸來信,說高澄已佔據壽春、鍾離,我無處安身,先暫借廣陵、譙州,等我把壽春、鍾離奪回來,馬上奉還朝廷廣陵、譙州。」

當時荊州刺史湘東王蕭繹駐軍武成,河東王蕭譽駐紮巴陵,前信州刺史桂一陽一王蕭造頓兵江津,都不肯向前。

後來有詔書叫他們班師,湘東王要回去,中記室參軍蕭賁說:「侯景作為人臣,舉兵攻打皇宮,如今他如果解除武裝回去,不等他渡江,小孩子都能殺了他,他一定不會罷兵的。

大王帶十萬大兵,還沒見賊兵就退回去,該怎麼說呢。」

湘東王不高興。

蕭賁是個剛直的人,常對湘東王不去救援不滿。

他曾和蕭繹玩雙六,蕭繹該吃卻沒有下子,蕭賁一語雙關地說:「殿下看來全然沒有下的意思。」

暗指他沒有順江而下解救朝廷之意。

蕭繹對他深為忌恨,後來找借口殺了他。

侯景已知援軍號令不統一,都不肯為朝廷出力,又聽說城中死的病的越來越多,估計一定會有人投降響應他。

既退了湘東王等人的兵,又得到東城的糧米,王偉便對侯景進言:「大王作為人臣舉兵造反,包圍皇宮,已超過百日。

威一逼一侮辱嬪妃公主,凌一辱糟踏皇家宗廟,到了今日這步田地,還到哪裡去容身?望大王暫且還是靜觀待變。」

侯景認為他說得對。

就上表陳述武帝的十大過失。

太清三年(549)三月初一早上,城內在太極殿前設壇,命兼太宰、尚書僕射王克等昭告天地神靈,說侯景違背盟約,舉烽火擂鼓吶喊。

當初,台城被圍時,城內有男一女十餘萬,披甲者三萬,到這時人已快病死完了,守城的只有二三千人,還都是羸弱怯懦的。

街上躺滿了死一屍一,無人掩埋,臭氣傳出好幾里,死一屍一腐爛的汁水流滿了溝溝窪窪。

這時羊鴉仁、柳仲禮、鄱一陽一王太子蕭嗣進軍到東府城北。

營壘的圍柵還未建好,被侯景部將宋子仙戰敗,把砍下的頭擺在皇城下面。

侯景又派於子悅去求和,城內派御史丞沈峻到侯景處。

侯景沒有撤兵的意思,沈峻因此責備他,侯景大怒,馬上決開石闕前的口子放水,百路攻城,日夜不停。

十三日,邵陵王太子蕭堅的部下白曇朗、董勳華在城西北樓放賊入城,五更時,賊兵在城四周架上飛梯,一齊擁上,永安侯蕭確和他哥哥蕭堅力戰不能退敵。

就跑回文德殿報告情況。

眨眼功夫,侯景已派王偉、儀同陳慶來到,上殿謝罪說:「臣侯景與高氏有仇隙,所以來歸順投奔,每次上書啟奏都被扣壓不報告朝廷,因此入朝。

而一奸一邪之人害怕被殺,便對我拚命阻攔,以至於興兵多日,臣罪該萬死。」

武帝問:「侯景現在在哪兒?可召他前來。」

侯景入朝,帶甲士五百人自衛,帶劍上殿。

叩拜完畢,武帝神色不變,讓人引侯景坐三公的座位,問他:「你征戰日久,太勞累了吧。」

侯景沒有吭聲。

又問:「你是哪州人?怎麼來到這裡?」

侯景又答不上來。

他的隨從任約便替他回答。

武帝又問:「你剛渡江時有多少人?」

侯景答:「一千人。」

問:「現在有多少人?」

回答:「普天之下,都是我的人。」

武帝低下頭不說話。

侯景出來,對他的廂公王僧貴說:「我經常跨馬與敵對陣,刀箭交錯,心裡一點兒不覺得怕。

如今看見蕭公,卻叫自己感到恐懼,難道不是天威難犯嗎。

我不能再見他了。」

出來到永福省見簡文帝。

簡文帝坐著和他相見,也沒有害怕的樣子。

當初,簡文帝作《寒夕詩》說:「雪花無有蒂,冰鏡不安台。」

又有《詠月詩》道:「飛輪了無轍,明鏡不安台。」

後人認為這是讖語詩,說「無蒂」,就是無帝。

「不安台」,就是台城不安。

「輪無轍」,因為邵陵王名綸,空有來救援之名。

然後侯景屯兵西州,派偽儀同陳慶帶甲兵看守太極殿,把皇宮的輿服器玩、後宮嬪妃都搶個淨光,把王侯朝臣都集中起來送到永福省,撤掉皇帝與太子一宮中侍衛。

派王偉守武德殿,於子悅屯駐太極東堂,假借帝命下詔大赦,自立為大都督、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他的侍中、使持節、大丞相、河南王職務不變。

原來,城中堆積的一屍一體沒有功夫埋葬,還有死了沒有收殮,或者是將死未死的,侯景命令都把他們堆在一塊兒燒了,臭氣傳到十餘里外。

尚書外兵郎鮑正病重,賊兵把他也拉出來燒了,他在火裡掙扎翻騰,很久才死去。

侯景又假借帝命下令讓州鎮長官各回本處,於是各路軍隊都解散回去。

降蕭正德為侍中、大司馬,百官各復其職。

武帝雖然外表已屈服,而心懷憤恨。

侯景想讓宋子仙當司空,武帝說:「調和一陰陽一,豈在這東西。」

侯景又請讓文德主帥鄧仲為城門校尉,武帝:「不設這官職。」

簡文帝又來奏請此事,武帝發怒說:「誰叫你來的!」侯景聽說了也不敢一逼一迫。

後來每次要求辦什麼事,多不符合武帝意思而不被答應,於是武帝的膳食也被裁減剋扣,武帝心中更加憂憤。

五月,因病餓在文德殿駕崩。

侯景保密不公佈喪訊,暫時把靈柩放在昭一陽一殿,外邊的文武官員誰也不知道。

過了二十多天,才把武帝靈柩抬到太極前殿,迎簡文帝即位。

等把武帝葬在..陵時,讓衛士用大釘在風水緊要處釘上,想讓武帝斷絕後世。

侯景假借朝廷命令赦免作奴婢的北方人,想讓他們給自己出力。

當時東揚州刺史臨城公蕭大連、吳興太守張山乘都各守自己州郡,自南陵以南地方官各守其地,侯景的命令所能實行的地區,只有吳郡以西、南陵以北而已。

六月,侯景在永福省殺蕭正德,封元羅為西秦王,元景襲為陳留王,各元姓子弟封王的有十餘人。

委任柳仲禮為使持節、大都督,隸屬大丞相管轄,參與軍事。

十一月,百濟國使臣到此,見到城市已成廢墟,在端門外號哭,行路人看到的無不流淚。

侯景聽說大怒,把他們關進小莊嚴寺,禁止出入。

大寶元年(550)正月,侯景借皇帝名義給自己加班劍隨從四十人,賜給自己前後部羽葆、鼓吹,設置左右長史、從事中郎四人。

三月甲申日,侯景請簡文帝到樂游苑水邊舉行沐浴儀式並設宴,在帳中暢飲三天。

他的一黨一羽都帶了老婆孩子同去,皇太子以下,被命令都要騎馬射箭,射中的賞給金錢。

第二天天快亮時,簡文帝要回宮,侯景拜伏苦苦請他留下,簡文帝不答應。

他走以後,侯景就和溧一陽一公主一起在御一床一上並排面南而坐,文武群臣分列就座陪同飲宴。

四月十二日,侯景又叫簡文帝到西州去,簡文帝坐著沒有彩飾的車子,侍衛四百餘人。

侯景那幫人帶數千鐵騎兩旁護衛。

簡文帝到西州,侯景等人迎拜。

簡文帝頭戴下屋白紗帽,身穿白布裙襖。

侯景穿紫綢騎服,腰繫金帶,和他的偽儀同陳慶、索超世等面向西而坐。

溧一陽一公主和她母親范淑妃面向東坐。

簡文帝聽到奏樂聲,淒然下淚。

侯景起身問候說:「陛下為什麼不高興了呢?」

簡文帝對他笑笑問:「丞相說索超世聽到這以為是什麼音樂?」

侯景回答:「我尚且不知道,何況超世呢。」

簡文帝就讓侯景起舞,侯景於是離席跟著絃樂唱起來。

簡文帝又回頭讓淑妃歌舞,淑妃一再推辭才作罷。

侯景又起來行禮,一逼一簡文帝跳舞。

喝完酒眾人散去後,簡文帝坐在一床一上抱住侯景說:「我憐一愛一丞相。」

侯景說:「陛下如不憐一愛一我,我怎能到這一步。」

簡文帝讓人給他拿過來筌蹄,說:「我給你講經。」

命侯景離開座席,讓他唱經。

侯景問索超世什麼經最小,超世說:「只有《觀世音》小。」

侯景就唱:「爾時無盡意菩薩。」

簡文帝大笑,到夜間才散。

當時江南饑荒嚴重,江州、揚州更厲害,旱災和蝗災連續而來,五穀不收,百姓流亡,死者遍地。

父子兄弟閤家流落江湖山野,到處野菜草根樹葉都被吃得淨光,有的雖暫時還有口氣兒,也早晚要暴一屍一山野。

那些久未吃東西的人,都顴骨暴起,兩頰深陷,趴在一床一上。

足不出戶的富貴人,都身穿羅綺,懷揣金玉,相互倚偎枕靠著等死。

當時千里斷絕炊煙,人跡罕見,白骨一堆堆如同山丘。

而侯景刑罰暴虐,慘無人道,他在石頭城設立一個巨大的杵臼,有犯法的就放在裡邊搗死。

東一陽一人李瞻起兵反侯景,被抓獲,送到建鄴,侯景先把他拉到大街上,砍斷手腳,剖開肚子,掏出肝腸。

李瞻臉色不變,言笑自如,有人看見他的膽有升那麼大。

侯景又禁止在街上兩人以上交談,不許聚會吃喝,有犯禁的連親戚也要處死。

他的官員統兵在外的必授行台之位,投靠作幫兇的都有開府之職,受他特別信任重用的號稱左右廂公,勇力過人的名為庫真部督。

七月,侯景又用朝廷名義給自己進位相國,封地泰山等二十郡,號為漢王,入朝不趨,朝拜時不宣讀其姓名,帶劍穿鞋上殿,比照漢代蕭何的待遇。

十月,侯景又借皇帝名義給自己加宇宙大將軍、都督六一合諸軍事的封號,把擬好的詔文交簡文帝過目。

簡文帝大驚道:「將軍還有『宇宙』的稱號嗎?」

當初,武帝死後,侯景立簡文帝,登重雲殿拜佛立盟約說:「我希望從今後兩人不要互相猜疑生二心,我固然不背叛陛下,陛下也不能背叛我。」

等到南康王蕭會理謀誅侯景事洩被殺後,侯景對他漸生猜忌,對人說簡文帝要算計他,王偉又趁機煽動,於是就起了弒帝之心。

大寶二年(551)正月,侯景任命王克為太宰,宋子仙為太保,元羅為太傅,郭元建為太尉,張化仁為司徒,任約為司空,於慶為太師,紇奚斤為太子太傅,時靈護為太子太保,王偉為尚書左僕射,索超世為右僕射。

在大航跨河築城,名為「捍國」。

四月,侯景派宋子仙襲擊郢州,俘刺史蕭方諸。

侯景乘勝西上。

兵馬號稱四十萬,旌旗千里相連,自晉南渡以來,水軍還從未有如此盛大的陣容。

元帝聞訊,對御史中丞宗稟說:「賊兵如果分兵守巴陵,另派兵西上,荊、郢二州就危險了,這是他們的上策。

坐鎮長沙,派兵出擊零陵、桂一陽一,運糧到洞庭,湘州、郢州就不是我的了,這是中策。

帶眾兵處在江上,連攻巴陵,銳氣在堅城下耗盡,士卒半饑不飽,這是下策了。

我可以安枕而臥,沒什麼可憂慮的。」

便把軍駐在巴陵,王僧辯沉船息鼓,好像已經逃走,侯景圍住巴陵。

元帝派平北將軍胡僧佑和居士陸法和大破侯景,俘獲他的大將任約,侯景於是夜間逃回建鄴。

左右有人哭泣,侯景命令斬首。

王僧辯於是率兵東下,從此眾軍所到之處無不獲勝。

以前,侯景每出兵,告訴諸將說:「如果打破城池,把人都殺光,讓天下知道我威名。」

所以諸將把殺人當樂趣,百姓也就死也不肯服從他。

當月,侯景廢黜簡文帝,把他關押在永福省,迎接豫章王蕭棟即皇帝位,登太極前殿,大赦天下,改元為天正元年(551)。

有股旋風從永福省蔽出,把旗旛等物刮倒折斷,見到的人無不感到驚恐。

當初,侯景平定建鄴後,就有心篡位,因為四方還須平定,所以沒有自立為帝。

後來在巴陵、江州、郢州屢次戰敗,猛將被殲,雄心便逐漸喪失,想趕快稱帝。

又因為王偉說:「自古改朝換代必須先經過廢舊立新。」

所以侯景聽從他的話廢了簡文帝。

他的太尉郭元建聽說,從秦郡趕回來進諫說:「君主仁慈賢明,怎麼能廢他呢?」

侯景說:「王偉勸我這樣幹。」

元建極力陳述不能這樣,侯景開始回心轉意,想恢復簡文帝位,讓蕭棟作皇太孫。

王偉一再堅持說不行,才讓蕭棟繼位。

侯景把皇太子蕭大器的妃子賞給郭元建,元建說:「哪裡有皇太子妃降級給人作妾的。」

到底也不肯與她相見。

侯景的司空劉神茂、儀同尹思合、劉歸義、王曄、桑乾王元君頁等人在東一陽一反侯景歸順朝廷。

十一月,侯景借蕭棟之命,給自己加九錫,在他的漢國內設置丞相以下百官,在庭堂上陳設儀仗祭器等物。

忽然有只像山鵲一樣的鳥在侯景冊封的本子上空飛翔,腿和嘴都是紅色,京都和附近地區都沒有這種鳥。

眾賊都很害怕,爭著用箭射它,射不中。

侯景又借蕭棟名義,追封他祖父為大將軍,父親為大丞相,給自己加有十二旒的天子之冠,樹立天子的旌旗,出入都要警戒清道,乘坐金根車,駕六匹馬,備五時副車,設置頂端飾有犛牛尾的天子旌旗,用六十四人的天子樂舞,鍾罄樂器之類,都如同舊日皇帝儀式。

不久又借蕭棟名義把帝位讓給自己,讓偽太宰王克把皇帝印綬奉獻給他。

頭一天晚上,侯景在大莊嚴寺過夜,第二天到南郊,對天行燒柴儀式,登壇接受帝位。

這時起了大風,拔起樹木,刮倒傘扒,各類儀仗設置全刮得不成體統。

天子出行要清道戒嚴,稱為警蹕,有見識者認為侯景名景而稱警蹕,不是久長的兆頭。

侯景聽說後覺得忌諱,改為備蹕。

又有人說,齊備到此就該完畢了。

有關官員就奏請改稱永蹕。

用大車載鼓吹樂伎,駱駝馱上祭祀的牲畜,車輦上放置高凳。

侯景佩劍上的水晶票無故墜一落,他自己用手撿起來,覺得很忌諱。

將要登壇時,有隻兔子從前邊跑過去,一眨眼不見蹤影。

又有白虹蔽日三層,太一陽一發青失去光芒。

回宮後將要登上太極殿時,有數萬醜惡不堪的人吹著口哨唱著吼著往殿階上爬。

等候景坐上御一床一,一床一腿無故自己陷入地下。

大赦天下,改元為太始元年(551)。

一次大宴群臣,侯景半道上站起來,碰到屏風倒在地上。

封蕭棟為淮一陰一王,並把他關起來。

把梁律改為漢律,改左戶尚書為殿中尚書,五兵尚書為七兵尚書,直殿主帥為直寢。

侯景三公一級的官職,動不動就有幾十個,儀同更多。

這些官員有些往往是自己拉著韁繩匹馬孤行,連一個隨從也沒有。

任宋子仙、郭元建、張化仁、任約為佐命元帥,都加三公之位;王偉、索超世為謀主;於子悅、彭雋主決斷;陳慶、呂季略、盧暉略、於和、史安和為爪牙,這些都是對百姓特別狠毒的人。

其餘有王伯丑、任延和等數十人。

梁朝人被侯景任用的,有前將軍趙伯超、前制局監姬石珍、內監嚴..、邵陵王記室伏知命,這四個人是盡心竭力為侯景賣命的。

至於太宰王克、太傅元羅、侍中殷不害、太常姬弘正等雖官位尊貴,只是為了利用他們的聲望,並非委以心腹重任。

侯景的祖父叫乙羽周,篡位後把「周」作為廟諱,所以把周弘正、周石珍改姓了姬。

王偉奏請建立七廟,侯景問:「什麼叫七廟?」

王偉說:「天子要祭祀七世先祖,所以要建七廟。」

並問侯景七世祖宗的名諱,讓他下令命太常備祭祀之禮。

侯景說:「我家前代的事我記不得了,只知道我爹叫票,而且他埋在朔州,他哪兒能來這兒吃供品。」

眾人聽到後都偷偷笑他。

他的一黨一徒有人知道他祖父叫乙羽周的,其他祖宗則都是王偉編造的。

把漢代司徒侯霸作為始祖,晉朝徵士侯瑾作為七世祖。

於是就尊奉他的祖父乙羽周為大丞相,父親票為元皇帝。

當時侯景修飾台城及朱雀、宣一陽一等門,有童謠說:「白脖烏,拂朱雀,還與吳。」

又說:「脫青袍,穿芒嬉,荊州天子挺應著。」

當時京城裡王侯庶姓五等廟前的樹全都凋殘,只有梁元帝母文宣太后廟四周柏樹蔥鬱茂盛。

侯景篡位時,修南郊的道路,偽都官尚書呂季略勸侯景砍了這些樹造三橋。

剛砍倒南邊的十幾棵,第二天都又長出新枝,一下子就有幾尺長。

當時是冬天,但卻翠綠茂盛得像春天。

侯景大驚並深以為忌,下令把樹全部砍光。

有見識者認為從前上林苑枯樹復生,預示了漢宣帝中興,如今廟樹重青,一定是昭示朝廷的祥瑞。

又有一次侯景一床一東邊的香爐無故掉到地下,侯景把東西南北方向都叫作廂,說道:「這東廂香爐怎麼掉地下了?」

別人議論這是湘東王軍隊要到來的徵兆。

十二月,謝答仁、李慶等人的軍隊到建德,攻打元君頁、李占的營柵,大敗他們,抓獲元鈆、李占送到京口,砍斷他們的手腳遊行示眾,過了一天才死去。

侯景二年(552),謝答仁攻東一陽一,劉神茂投降,被送到建康,侯景設大坐碓刑具,先把劉神茂的腳送進去,一寸一寸地鍘,一直鍘到頭才算完,並讓眾人去觀看以示威。

王僧辯兵到蕪湖,守城主帥夜間逃走。

侯子鑒率步騎兵萬餘人過江,並帶領水軍並進。

僧辯迎擊,大敗子鑒。

侯景聽說後嚇得哭了,用被子蒙著頭躺在一床一上,半天才爬起來,歎氣道:「唉!唉!真坑死你爹了。」

當初,侯景作丞相,住在西州,要會集他的臣下時,早上都在他門外列隊等候,把這門叫作牙門。

侯景把他們按順序領進門,用酒食招待,不論關係好壞,都在一起說說笑笑。

篡位以後,常坐在宮內不出來,舊將也很難見面,都心生不滿。

這時侯景登烽火樓觀望西來的軍隊,把一個人看成十個,大為驚懼。

僧辯和眾將從石頭城西碼頭上岸,連營結寨,一直到落星墩。

侯景非常害怕,派人扒一開王僧辯父親的墳,打開棺材燒了他的一屍一體。

王僧辯等人前進把營紮在石頭城北,侯景列陣挑戰,僧辯把他打得大敗。

侯景敗退後,不敢入宮,收集他的散兵駐紮在皇宮旁,作逃跑的打算。

王偉一手按劍一手抓住他的馬韁說:「自古哪有叛逃的天子,如今宮中的衛士還夠用來打一仗,哪裡就能逃跑呢。」

侯景說:「我在北方打賀拔勝,敗葛榮,揚名河朔,和高歡是同樣的人。

到南邊來直渡大江,取台城易如反掌,在北山打邵陵王,在南岸敗柳仲禮,都是你們親眼所見。

今天的事,恐怕是天要亡我了。

你們好好守城,再決戰一場。」

他仰觀宮闕,長時間徘徊歎息。

用兩隻皮袋子裝上他的兩個兒子,掛在馬鞍上,和他的儀同田遷、范希榮等百餘騎向東逃去。

王偉也丟下台城逃竄,侯子鑒等人逃往廣陵。

王克開台城門領裴之橫入宮,裴之橫縱兵在宮內蹂一躪搶掠。

當夜士兵丟棄的火種燒著了太極殿和東西堂、延閣、秘署,都被燒了個淨光,皇帝的儀仗車輦一點兒也沒留下來。

王僧辯派武州刺史杜山則去救火,才算把火撲滅,所以武德、五明、重雲各殿及門下、中書、尚書省房屋得以倖免。

僧辯在朝堂上迎接簡文帝靈柩,三軍戴孝,列隊痛哭。

僧辯命侯王真、裴之橫向東追擊侯景,把侯景設立的祖宗牌位在宣一陽一門燒掉,在太廟立梁朝祖先神位,搜集圖書八萬卷運回江陵。

杜山則守台城。

京城中戶口只剩下百分之一二,大航南岸極目遠望看不到炊煙。

聽說梁朝官軍來到,百姓們扶老攜幼爭相出來迎接,可是官軍才渡過淮水,王琳、杜龕就縱兵搶掠,比侯景更甚,哭叫一聲在石頭城都聽得見。

僧辯還以為是兵變,登上城頭問明原因,卻也不加禁止。

人們都感到官軍比侯景還要暴虐。

有識者據此知道僧辯沒有好下場。

當初,侯景圍台城時,朝廷援軍三十萬,可是兵士們看到穿青袍的侯景兵就嚇得丟一了魂兒。

到赤亭之戰,胡僧佑用弱兵一千破任約一精一兵二萬,轉戰向東,所向無人敢於阻擋。

後來侯王真追上,侯景的兵將沒有對陣,都舉旗求降,侯景制止不住。

就和幾十名心腹劃一條船逃走。

把他的兩個孩子推到水中,從滬瀆入海到胡豆洲。

前太子舍人羊鯤殺侯景,把一屍一體送交王僧辯。

侯景身高不滿七尺,上身長下一身短,眉目疏朗清秀,寬腦門高顴骨,臉色發紅,鬢鬚稀疏,眼珠子向下左右亂轉,嗓音嘶啞,有見識者說:「這就是所謂的豺狼之一聲,所以能吃人,也要被人所吃。」

跑到南方來以後,魏相高澄命人把侯景妻子臉上的皮扒掉,用大鐵鍋盛上油炸死,把他女兒入宮當奴婢,兒子三歲以上的都下蠶室Yan割。

後來齊文宣帝高洋夢見獼猴坐在御一床一上,便把侯景的兒子都用鍋煮了,他在北方的兒子被全部殺光。

侯景一性一情猜忌殘忍,喜歡殺人,常親手殺人作為娛樂。

正吃飯時,在他面前殺人,他談笑自若,嘴裡吃喝不停。

有時殺人先斬斷手腳,割下舌頭鼻子,過一天再殺。

自從篡位後,時常戴白紗帽,喜歡披青袍,頭插象牙梳,一床一上常擺著折迭椅和筌蹄,穿著靴子垂腳而坐。

有時走門串戶,有時騎馬遊玩,彈射鴉鳥。

自從當了天子,王偉不讓他輕易外出,於是鬱悶不樂,甚至有些糊塗了,說:「我沒事作什麼皇帝,跟被拋棄了有什麼兩樣。」

等聽說朝廷軍隊臨近,更加一愛一猜忌,一床一前放上兵器,然後才見客。

每次到武帝常去的殿內,好像身上紮了刺一樣,常聽到呵斥的聲音。

有一次住在宴居殿,夜裡忽然驚醒爬起來,覺得有什麼東西在敲擊他的心臟。

從此凡是武帝常住的地方,都不敢去住,多住在昭一陽一殿廊下。

所住的殿堂,常有貓頭鷹叫,侯景心裡忌諱,常派人到山野中到處捕鳥。

侯景所騎的白馬,每到要打勝仗時,總是四蹄踏動嘶鳴不已,十分神氣;如要打敗仗,一定是低頭不前。

等打石頭城這一仗,便一精一神沮喪,臥著不肯動。

侯景使左右人對它下拜,請它起身,又拿馬鞭打,它怎麼也不肯朝前走。

侯景左腳上有個肉瘤,形狀像烏龜,如果仗要打勝,瘤子就會明顯地鼓起來;如果打不勝,瘤子就低平。

到侯景敗的那天,瘤子居然陷進了肉裡。

天監年間,曾有和尚寶志說過:「掘尾狗子自發狂,當死未死嚙人傷,須臾之間自滅亡,起自汝一陰一死三湘。」

又說:「山家小兒果攘臂,太極殿前作虎視。」

狗子,是侯景的小名;山家小兒,是猴的樣子。

侯景後來就攻破建鄴,危害皇家。

他起自懸瓠,就是從前的汝南。

巴陵郡有個地方叫三湘,是侯景敗逃之處。

寶志的話全部應驗。

侯景常對別人說:「侯字是人字邊一個主字,下邊又一個人字,這意思明明是說要作人主。」

台城被攻陷後,武帝曾對人說:「侯景一定要作皇帝,只不會長罷了。

把『侯景』兩個字破開,是『小人百日天子』幾個字,他當皇帝該有一百天。」

侯景在辛未年十一月十九日篡位,壬申年三月十九日敗,共有一百二十天,而他在三月初一就跑到姑孰去了,算起來在宮中足足一百天,武帝的話也最終應驗。

又有在大同年間,太醫令朱耽曾在宮中值班,無緣無故夢見一條狗一隻羊坐在御座上,醒來後告訴別人說:「犬羊不是吉祥物,如今佔據御座,難道國家會有變亂嗎?」

不久天子遭難,侯景登上正殿。

侯景快要敗亡時,有個僧通和尚,瘋瘋癲癲的,喝酒吃肉,和俗人一樣。

在世上漂流已幾十年,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籍貫。

開始他說的話很難懂,過很長時間才能應驗。

人們都叫他..梨。

侯景對他很是篤信敬重。

侯景曾和他的一黨一徒在後堂一塊兒射箭,當時僧通在座,奪下侯景的弓射景一陽一山,大叫「得奴已」。

後來侯景宴請他的一黨一徒,又請來僧通。

僧通抓了一塊肉蘸上鹽遞給侯景,問他:「好吃嗎?」

侯景回答:「可惜太鹹了。」

僧通說:「不鹹就爛了。」

等候景死後,王僧辯砍下他兩隻手送給齊文宣帝,把頭送到江陵,果然是把五斗鹽填在肚子裡,送到建康,在大街上示眾。

百姓們爭著去割他的肉吃,割了個淨光,連溧一陽一公主也吃了他的肉。

侯景被焚骨揚灰,曾受過他害的,把他骨灰和在酒裡喝。

他的頭送到江陵,梁元帝命令在街上懸掛三天,然後煮了油漆,交付兵器倉庫。

起先江陵有歌謠說:「苦竹町,市南有好井。

荊州軍,殺侯景。」

等候景頭送到,元帝把它交給諮議參軍李季長家裡,他家東邊就是苦竹町。

放在鍋裡煮時,就是用的市南井裡的水。

侯景的儀同謝答仁、行台趙伯超投降了侯王真,活捉了他的行台田遷、儀同房世貴、蔡壽樂、領軍王伯丑。

凶一黨一都被消滅,把房世貴在建康街上斬首,其餘人押送江陵。

當初,郭元建因為對皇太子妃守禮節,就想投降,侯子鑒說他:「這不過是小惠,難以自保。」

於是他就逃到齊國去了。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南史白話文
宋武帝本紀宋前廢帝本紀宋明帝本紀宋後廢帝本紀齊高帝本紀齊武帝本紀齊廢帝鬱林王本紀齊廢帝東昏侯本紀梁武帝本紀梁簡文帝本紀梁元帝本紀陳文帝本紀陳宣帝本紀陳後主本紀后妃傳序宋文元袁皇后傳宋文帝潘淑妃傳宋孝武昭路太后傳宋孝武宣貴妃傳宋明恭王皇后傳齊高昭劉皇后傳齊鬱林王何妃傳齊東昏褚皇后傳梁武德郗皇后傳梁武丁貴嬪傳梁元帝徐妃傳陳武宣章皇后傳陳文沈皇后傳陳後主張貴妃傳劉彥節傳劉義慶傳彭城王劉義康傳劉劭傳建安王劉休仁傳晉平剌王劉休祐傳劉穆之傳檀道濟傳王鎮惡傳朱齡石傳胡藩傳蕭思話傳謝晦傳謝方明傳謝靈運傳謝弘微傳謝莊傳王弘傳王僧達傳王融傳王曇首傳王儉傳王僧虔傳王筠傳王誕傳王亮傳王華傳王奐傳王秀之傳王延之傳王晏傳王猛傳王懿傳到溉傳垣崇祖傳張興世傳張欣泰傳袁淑傳袁粲傳袁彖傳馬仙鴘傳孔靖傳孔琳之傳孔覬傳殷景仁傳褚彥回傳褚玠傳蔡廓傳何點傳何胤傳張裕傳張緒傳張率傳張稷傳張嵊傳張暢傳張融傳徐文伯傳范曄傳鄭鮮之傳裴松之傳裴子野傳何承天傳何遜傳顏延之傳顏竣傳顏師伯傳周朗傳周捨傳周弘正傳顧琛傳顧覬之傳羊欣傳羊玄保傳江湛傳江總傳沈慶之傳沈攸之傳宗愨傳柳元景傳柳惲傳劉悛傳劉孝綽傳宗越傳吳喜傳曲江公蕭遙欣傳蕭穎達傳豫章文獻王蕭嶷傳蕭子顯傳蕭子雲傳長沙威王蕭晃傳武陵昭王蕭曄傳桂陽王蕭鑠傳江夏王蕭鋒傳宜都王蕭鏗傳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傳魚腹侯蕭子響傳王敬則傳張敬兒傳桓康傳焦度傳周奉叔傳荀伯玉傳胡諧之傳劉休傳陸慧曉傳陸厥傳庾杲之傳劉粲傳劉善明傳明僧紹傳庾肩吾傳劉之遴傳蕭勱傳長沙宣武王蕭懿傳蕭淵藻傳蕭淵明傳臨川靖惠王蕭宏傳蕭正德傳蕭正則傳蕭范傳昭明太子蕭統傳蕭棟傳河東王蕭譽傳豫章王蕭綜傳蕭會理傳邵陵攜王蕭綸傳蕭確傳武陵王蕭紀傳哀太子蕭大器傳王茂傳曹景宗傳鄧元起傳羅研傳馮道根傳張緬傳呂僧珍傳沈約傳范雲傳范縝傳韋睿傳裴邃傳江淹傳江革傳賀琛傳徐勉傳陳伯之傳朱異傳徐陵傳王僧辯傳羊侃傳羊鴉仁傳王琳傳始興王陳叔陵傳長沙王陳叔堅傳杜僧明傳周文育傳章昭達傳吳明徹傳魯悉達傳魯廣達傳蕭摩訶傳任忠傳顧野王傳姚察傳循吏傳序杜驥傳虞願傳沈繟傳郭祖深傳循吏傳論儒林傳序伏繠傳嚴植之傳皇侃傳儒林傳論文學傳序丘靈鞠傳丘遲傳卞彬傳王智深傳祖沖之傳鍾嶸傳吳均傳劉勰傳文學傳論郭世通傳郭原平傳陶潛傳戴顒傳劉凝之傳朱百年傳沈麟士傳阮孝緒傳陶弘景傳庾詵傳恩幸傳序戴法興傳茹法亮傳呂文顯傳茹法珍傳孔范傳海南諸國傳西南夷傳東夷傳西域傳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