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 竇劉二張楊熊柏
竇群,字丹列,京兆金城人。
父叔向,以詩自名,代宗時,位左拾遺。
群兄弟皆擢進士第,獨群以處士客隱毘陵。
母卒,嚙一指置棺中,廬墓次,終喪。
從盧庇傳啖助《春秋》學,著書數十篇。
蘇州刺史韋夏卿薦之朝,並表其書,報聞,不召。
後夏卿入為京兆尹,復言之德宗,擢為左拾遺。
時張薦持節使吐蕃,乃遷群侍御史,為薦判官,入見帝曰:「陛下即位二十年,始自草茅擢臣為拾遺,何其難也?以二十年難進之臣為和蕃判官,一何易?」
帝壯其言,不遣。
王叔文一黨一盛,雅不喜群,群亦幸幸不肯附。
欲逐之,韋執誼不可,乃止。
群往見叔文曰:「事有不可知者。」
叔文曰:「奈何?」
曰:「去年李實伐恩恃權,震赫中外,君此時逡巡路傍,江南一吏耳。
今君又處實之勢,豈不思路傍復有如君者乎?」
叔文悚然,亦卒不用。
憲宗立,轉膳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
出為唐州刺史。
節度使於頔聞其名,與語,奇之,表以自副。
武元衡、李吉甫皆所厚善,故召拜吏部郎中。
元衡輔政,薦群代為中丞。
群引呂溫、羊士諤為御史,吉甫以二人躁險,持不下。
群忮狠,反怨吉甫。
吉甫節度淮南,群謂失恩,因擠之。
陳登者,善術,夜過吉甫家,群即捕登掠考,上言吉甫一陰一事。
憲宗面覆登,得其情,大怒,將誅群,吉甫為救解,乃免,出為湖南觀察使。
改黔中。
會水壞城郛,調溪洞群蠻築作,因是群蠻亂,貶開州刺史。
稍遷容管經略使。
召還,卒於行,年五十五,贈左散騎常侍。
群狠自用,果於復怨。
始召,將大任之,眾皆懼,及聞其死,乃安。
兄常、牟,弟庠、鞏,皆為郎,工詞章,為《聯珠集》行於時,義取昆弟若五星然。
常,字中行,大歷中及進士第,不肯調,客廣陵,多所論著,隱居二十年。
鎮州王武俊聞其才,奏辟不應。
杜佑鎮淮南,署為參謀。
歷朗夔江撫四州刺史、國子祭酒,致仕。
卒,贈越州都督。
牟,字貽周,累佐節度府。
晚從昭義盧從史,從史浸驕,牟度不可諫,即移疾歸東都。
從史敗,不以覺微避去自賢。
位國子司業。
庠,字胄卿,終婺州刺史。
鞏,字友封,雅裕,有名於時。
平居與人言若不出口,世號「囁嚅翁」。
元稹節度武昌,奏鞏自副,卒。
劉棲楚,其出寒鄙。
為鎮州小吏,王承宗奇之,薦於李逢吉,繇鄧州司倉參軍擢右拾遺。
逢吉之罷裴度、逐李紳,皆嗾而為一奸一者。
敬宗立,視朝常晏,數游畋失德。
棲楚諫曰:「惟前世王者初嗣位,皆親庶政,坐以待旦。
陛下新即位,安臥寢內,日晏乃作。
大行殯宮密邇,鼓吹之一聲日聞諸朝。
且憲宗及先帝皆長君,朝夕恪勤,四方猶有叛者。
陛下以少主,踐祚未幾,惡德流布,恐福祚之不長也。
臣以諫為官,使陛下負天下譏,請碎首以謝。」
遂額叩龍墀,血被面。
李逢吉傳詔:「毋叩頭,待詔旨。」
棲楚捧首立,帝動容,揚袂使去。
棲楚曰:「不聽臣言,臣請死於此。」
有詔尉諭,乃出。
遷起居郎,辭疾歸洛。
後諫官對延英,帝問:「向廷爭者在邪?」
以諫議大夫召。
未幾,宣授刑部侍郎。
故事,侍郎無宣授者,逢吉喜助己,故不次任之。
數月,改京兆尹,峻誅罰,不避權豪。
先是,諸惡少竄名北軍,凌藉衣冠,有罪則逃軍中,無敢捕。
棲楚一切窮治,不閱旬,宿一奸一老蠹為斂跡。
一日,軍士乘醉有所凌突,諸少年從旁噪曰:「癡一男子,不記頭上尹邪?」
然其一性一詭激,敢為怪行,乘險抵戲,若無顧藉,內實恃權怙一寵一以干進。
詣宰相,厲色慢辭,韋處厚惡之,出為桂管觀察使。
卒,贈左散騎常侍。
張又新,字孔昭,工部侍郎薦之子。
元和中,及進士高第,歷左右補闕。
一性一傾邪。
李逢吉用事,惡李紳,冀得其罪,求中朝凶果敢言者厚之,以危中紳。
又新與拾遺李續、劉棲楚等為逢吉搏吠所憎,故有「八關十六子」之目。
敬宗立,紳貶端州司馬,朝臣過宰相賀,閽者曰:「止,宰相方與補闕語,姑伺之。」
及又新出,流汗揖百官曰:「端溪之事,竊不敢讓。」
人皆辟易畏之。
尋轉祠部員外郎。
嘗買婢遷約,為牙儈搜索陵突,御史劾舉,逢吉庇之,事不窮治。
及逢吉罷,領山南東道節度,表又新為行軍司馬。
坐田伾事,貶汀州刺史。
李訓有一寵一,又新復見用,遷刑部郎中,為申州刺史。
訓死,復坐貶。
終左司郎中。
又新善文辭,再以諂附敗,喪其家聲雲。
楊虞卿,字師皋,虢州弘農人。
父寧,有高一操一,談辯可喜。
擢明經,調臨渙主簿,棄官還夏,與一陽一城為莫逆交。
德宗以諫議大夫召城,城未拜,詔寧即諭,與俱來。
陝虢觀察使李齊運表置幕府。
齊運入為京兆尹,表奉先主簿,拜監察御史,坐累免。
順宗初,召為殿中侍御史,終國子祭酒。
虞卿第進士、博學宏辭,為校書郎。
抵淮南,委婚幣焉,會陳商葬其先,貧不振,虞卿未嘗與游,悉所繼助之。
擢累監察御史。
穆宗初立,逸游荒恣,虞卿上疏曰:「烏鳶遭害仁鳥逝,誹謗不誅良臣進。
臣敢冒誅獻瞽言。
臣聞堯、舜以天下為憂,不以位為樂。
況今北虜方梗,西戎弗靖,兩河有瘡痏之虞,五嶺罹氛厲之役。
人之疾苦積下,朝之制度莫脩。
邊亡見儲,國用浸屈,固未可以高枕而息也。
陛下初臨萬幾,宜有憂天下心。
當日見輔臣公卿百執事,垂意以問,使四方內外灼有所聞。
而聽政六十日,入對延英,獨三數大臣承聖問而已,它內朝臣偕入齊出,無所咨詢。
諫臣盈廷,忠言不聞,臣實羞之。
蓋主恩疏而正路塞也。
公卿大臣宜朝夕燕見,則君臣情接而治道得矣。
今宰臣四五人,或頃刻侍坐,鞠躬隕越,隨旨上下,無能往來,此繇君太尊、臣太卑故也。
公卿列位,雖陟降清地,曾未奉優眷、承下問。
雖陛下神聖如五帝,猶宜周爰顧逮,惠以氣色,使支體相成,君臣昭明。
陛下求治於宰相,宰相求治於臣等,進忠若趨利,論政若訴冤,此而不治,無有也。
自古天子居危思安之心同,而居安慮危之心則異,故不得皆為聖明也。」
時又有衡山布衣趙知微,亦上書指言帝倡優在側,馳騁無度,內作色荒,外作禽荒。
辭頗危切,帝詔宰相尉謝。
宰相因是賀天子納諫,然不能用也。
俄詔行勞西北邊。
還,遷侍御史,改禮部員外郎、史館脩撰。
進吏部。
會曹史李賨等鬻偽告,調官六十五員,贓千六百萬以上,虞卿發其一奸一,賨等系御史府。
而虞卿親吏嘗受二百萬,亡命,私奴受三十萬,虞卿縛奴送獄。
三司嚴休復、高釴、韋景休雜推,賨等皆誅死。
虞卿坐不檢下免官。
李宗閔、牛僧孺輔政,引為右司郎中、弘文館學士。
再遷給事中。
虞卿佞柔,善諧麗權幸,倚為一奸一利。
歲舉選者,皆走門下,署第注員,無不得所欲,升沈在牙頰間。
當時有蘇景胤、張元夫,而虞卿兄弟汝士、漢公為人所奔向,故語曰:「欲趨舉場,問蘇、張;蘇、張猶可,三楊殺我。」
宗閔待之尤厚,就一黨一中為最能唱和者,以口語軒輊事機,故時號「一黨一魁」。
德裕之相,出為常州刺史。
宗閔復入,以工部侍郎召,遷京兆尹。
太和九年,京師訛言鄭注為帝治丹,剔小兒肝心用之。
民相驚,扃護兒曹。
帝不悅,注亦內不安,而雅與虞卿有怨,即約李訓奏言:「語出虞卿家,因京兆騶伍布都下。」
御史大夫李固言素嫉虞卿周比,因傅左端倪。
帝大怒,下虞卿詔獄。
於是諸子弟自囚闕下稱冤,虞卿得釋,貶虔州司戶參軍,死。
子知退、知權、擅、堪、漢公,皆擢進士第,漢公最顯。
漢公,字用乂。
始辟興元李絳幕府,絳死,不與其禍。
遷累戶部郎中、史館修撰,轉司封郎中。
坐虞卿,下除舒州刺史,徙湖、亳、蘇三州。
擢桂管、浙東觀察使。
繇戶部侍郎拜荊南節度使,召為工部尚書。
或劾漢公治荊南有貪贓,降秘書監。
稍遷國子祭酒。
宣宗擢為同州刺史。
於是,給事中鄭裔綽、鄭公輿共奏漢公冒猥無廉概,不可處近輔,三還制書。
帝它日凡門下論執駁正未嘗卻。
漢公素結左右,有奧助。
至是,帝惑不從,制卒行。
會寒食宴近臣,帝自擊球為樂,巡勞從臣,見裔綽等曰:「省中議無不從,唯漢公事為有一黨一。」
裔綽獨對:「同州,太宗興王地。
陛下為人子孫當一精一擇守長付之,漢公既以墨敗,陛下容可舉劇部私貪人?」
帝恚見顏間。
翌日,斥裔綽為商州刺史。
漢公自同州更宣武、天平兩節度使,卒。
子籌、范,仕亦顯。
汝士,字慕巢。
中進士第,又擢宏辭。
牛李待之善,引為中書舍人。
開成初,繇兵部侍郎為東川節度使。
時嗣復鎮西川,乃族昆弟,對擁旄節,世榮其門。
終刑部尚書。
子知溫、知至,悉以進士第入官。
知溫終荊南節使。
知至為宰相劉瞻所善,以比部郎中知制誥。
瞻得罪,亦貶瓊州司馬,擢累戶部侍郎。
楊氏自汝士後,貴赫為冠族。
所居靜恭裡,兄弟並列門戟。
鹹通後,在台省方鎮率十餘人。
張宿者,本寒人,自名諸生。
憲宗為廣陵王時,因張茂宗薦尉,得出入邸中,誕譎敢言。
及監撫,自布衣授左拾遺,交通權幸,四方賂遺滿門。
數召對,不能慎密,坐漏禁中語,貶郴丞十餘年。
累遷比部員外郎。
宰相李逢吉數言其狡譎不可信,白為濠州刺史,宿上疏自言,留不遣。
帝欲以為諫議大夫,逢吉曰:「諫議職要重,當待賢者。
宿細人,不可使污是官。
陛下必用之,請先去臣乃可。」
帝不悅。
後逢吉罷,詔權知諫議大夫,宰相崔群、王涯同請曰:「諫議大夫,前世或自山林、擢行伍任之者,然皆道義卓異於時。
今宿望輕,若待以不次,未足以一寵一,適以累之也。」
請授他官,不聽,使中人宣授焉。
宿怨執政不與己,乃日肆讒甚,與皇甫鎛相附離,多中傷正人君子。
元和末,持節至淄青,李師道願割地遣子入侍。
既而悔,復遣宿往,暴卒於道,贈秘書監。
熊望者,字原師,擢進士第。
一性一險躁,以辯說游公卿間。
劉棲楚為京兆尹,樹權勢,望日出入門下,為刺取事機,一陰一佐計畫。
敬宗喜為歌詩,議置東頭學士,以備燕狎。
棲楚薦望,未及用,帝崩。
文宗立,韋處厚秉政,詔望因緣險薄,營密職,圖褻幸,雚沸眾議,貶漳州司戶參軍。
柏耆者,有縱橫學。
父良器,為時威名將。
耆志健而望高,急於立名。
是時,王承宗以常山叛,朝廷厭兵,耆杖策詣淮西行營謁裴度,且言願得天子一節馳入鎮,可掉舌下之。
度為言,乃以左拾遺往。
既至,以大誼動承宗,至泣下。
乃請獻二州,以二子入質。
真擢耆左拾遺,由是聲震一時。
遷起居舍人。
王承元徙義成軍,遣諫議大夫鄭覃往慰成德軍,賚緡錢百萬。
賚未至,舉軍嘩議,穆宗遣耆諭天子意,眾乃信悅。
轉兵部郎中、諫議大夫。
太和初,李同捷反,詔兩河諸鎮出兵,久無功。
乃授耆德州行營諸軍計會使,與判官沈亞之諭旨。
會橫海節度使李祐平德州,同捷窮,請降,祐使大將萬洪代守滄州,同捷未出也,耆以三百騎馳入滄,以事誅洪,與同捷朝京師。
既行,諜言王廷湊欲以奇兵劫同捷,耆遂斬其首以獻。
諸將嫉耆功,比奏攢詆,文宗不獲已,貶耆循州司戶參軍、亞之南康尉。
宦人馬國亮譖耆受同捷先所得王稷女及奴婢珍貲。
初,祐聞耆殺洪,大驚,疾遂劇。
帝曰:「祐若死,是耆殺之。」
至是,積前怒,詔長流一愛一州,賜死。
贊曰:詩人斥譖人最甚,投之豺虎、有北,不置也。
如群、棲楚輩則然,肆訐以示公,構一黨一以植私,其言纚纚若可聽,卒而入於敗亂也。
孔子所謂「順非而澤」者歟,「利口覆邦家」者歟?耆掩眾取寶,自速其死,哀哉!
分類:史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