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楊時硃孫:少孤,與群兒戲,常為旗幟戰陣狀。年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楊時硃孫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楊時硃孫

楊行密,字化源,廬州合淝人。

少孤,與群兒戲,常為旗幟戰陣狀。

年二十,亡入盜中,刺史鄭綮捕得,異其貌,曰:「而且富貴,何為作賊?」

縱之。

與裡人田頵、陶雅、劉威善。

僖宗在蜀,刺史遣通章行在,日走三百里,如約而還。

秦宗權寇廬、壽間,刺史募殺賊,差首級為賞,行密以功補隊長。

都將忌之,俾出戍。

將行,都將問所乏,對曰:「我須公頭!」即斬之,自為八營都知兵馬使。

刺史走,淮南節度使高駢因表為廬州刺史。

乃以田頵為八營都將,陶雅為左衝山將,討定鄉盜。

駢將呂用之恐行密不可制,遣俞公楚以兵五千屯合淝,名討黃巢而一陰一圖之。

行密擊殺公楚。

秦宗權遣弟度淮取舒城,行密破走之。

時張敖據壽州,許勍據滁州,與行密挐戰。

又舒人陳儒攻刺史高澞,澞來告難,行密未能定。

賊吳回、李本逐澞,據其城,行密虜之,取舒州,為勍所奪。

光啟二年,張敖遣將魏虔攻廬州,大將李神福、田頵破之楮城。

畢師鐸、秦彥攻高駢,呂用之以駢命署行密行軍司馬,督其兵進援。

客袁襲說行密曰:「高公耄昏,妖人用權,彥乃以逆除暴,熾其亂。

公亟應,必得其地。」

行密乃檄部州,裒兵而東,次天長,而揚州陷。

行密薄城而屯,用之以兵屬之。

彥以騎兵背城戰,行密臥帳中,令曰:「賊近,報我。」

俄而陷一屯,別將李宗禮入曰:「兵相迫,戰且不利,請堅壁,徐引歸可也。」

李濤怒曰:「以順去逆,何眾寡為!今尚何歸,願以所部前死。」

行密喜,益甲出戰,俘殺如藉,彥軍不出。

會駢死,襲勸行密舉軍縞素,大臨三日。

進攻城,未能下。

用之將張審晟詭伏西壕,殺閽者,啟外兵,彥軍疲,守邏皆潰去,行密入據揚州。

未閱月,孫儒奄至,兵銳甚。

襲見行密曰:「公之入,以少擊眾,室家未完。

若外被重圍,情見勢殆,不如避之。」

行密執海陵鎮遏使高霸殺之,並其眾,輦所收財歸於廬。

於是,硃全忠自為淮南節度使,遣將張廷范致命,而授行密副使,以行軍司馬李璠知留後。

行密大怒,廷范、璠不敢入。

全忠更請以行密知觀察留後。

當此時,孫儒強,赫然有吞吳、越意。

行密欲遁保海陵,襲勸還廬州,治兵為後計,行密乃還。

既又謀趨洪州,襲不可,曰:「鍾傳新興,兵附食多,未易圖也。

孫端據和州,趙暉屯上元,結此二人以圖宣州,我綽綽有餘力矣。」

行密從之。

端、暉次採石,行密自糝潭濟,端等戰不勝。

襲勸行密「速趨曷山,堅壁以須。

宣人求戰,示以弱,待其怠,一舉可禽」。

宣將蘇瑭兵二萬對屯,行密不戰,分奇兵伐木開道四出,瑭驚北,遂圍宣州。

刺史趙鍠糧盡,親將多出降。

初,行密有銳士五千,衣以黑繒黑甲,號「黑雲都」。

又並盱眙、曲溪二屯,籍其士為「黃頭軍」,以李神福為左右黃頭都尉,兵銳甚。

曲溪將劉金策鍠必遁,紿曰:「將軍若出,願自吾壘而偕。」

鍠喜,多遺之金,許妻以女。

明日,噪城上曰:「劉郎不為爾婿!」鍠宵遁,獲之。

鍠,全忠故人也,發使求之。

襲曰:「斬首送之,無後慮。」

乃歸鍠首於汴。

昭宗詔行密檢校司徒、宣歙池觀察使。

時韓守威以功拜池州刺史,行密表徙湖州,以兵護送。

而李師悅在湖州,與杭州刺史錢鏐戰不解。

蘇、湖、常、潤亂甚。

行密雖得宣州,而蔡儔為孫儒所破,以廬州降。

儒進攻行密,行密復入揚州,北結時溥扞儒。

全忠遣龐師古將兵十萬,自穎度淮助行密,敗於高郵。

行密懼,退還宣州,遣安仁義襲成及,取潤州,自將三萬屯丹一陽一。

仁義又取常州,殺錢鏐將杜稜。

儒亦使劉建鋒奪潤、常。

帝以杭州為防禦使,授鏐;以宣州號寧國軍,授行密節度使。

大順二年,儒屯溧水,循山構壁。

行密遣李神福屯廣德,計曰:「兵倍不戰,當避其銳,驕之。」

乃退捨。

儒眾以為怯,守者懈,神福夜襲走之。

儒將康旺取和州,安景思取滁州。

神福擊降旺,逐景思,攻腰山屯,破之,禽儒將李弘章。

俄而田頵、劉威為儒所敗。

行密欲守銅官,神福曰:「儒掃境以來,利速戰,宜堅壁老其師,則我無敵矣。

又出輕騎絕賊糧道,使前不得戰,退無仰儲,不亡何待?」

於是,行密以神福為宣池都游奕使。

儒始乏食。

常熟名賊陳可兒間儒、行密之鬥,竊入常州,自稱制置使。

行密遣陶雅守潤州,張訓入揚州,因執楚州刺史,以輕兵襲常州,斬可兒。

孫儒圍行密宣州,凡五月不解。

台濛作魯一陽一五堰,拖輕舸饋糧,故行密軍不睏,卒破儒。

即表田頵守宣城,長驅入揚州。

戰凡七年,定八州,生人將盡,行密勞隱休息,其下遂安。

議出鹽茗畀民輸帛,幕府高勖曰:「瘡破之餘,不可以加斂。

且帑貲何患不足?若悉我所有,易四鄰所無,不積日,財有餘矣。」

行密納之,始選吏綏勸所部。

蔡儔以廬州叛附硃全忠,納孫儒將張顥,而倪章據舒州,與儔連和。

行密遣李神福攻儔,破其將,儔堅壁不出。

顥超堞降,行密以隸袁積軍,積請戮之,行密一愛一其勇,更置於親軍。

未幾,儔自一殺。

行密先塚皆為儔發掘,吏請夷發儔世墓,不許。

表劉威為刺史。

遣田頵攻歙州。

於是,刺史裴樞有美政,民一愛一之,為拒戰,頵兵數卻。

樞,朝廷所命者,食盡欲降,遺行密書,請還京師。

行密以魯郃代樞,州人不肯下,請陶雅代。

雅於諸將最寬厚,以禮歸樞於朝。

是歲,李神福拔舒州,倪章亡,以神福為舒州刺史。

乾寧二年,行密襲濠州。

李簡重甲絕水縋而入,執刺史張璲,以劉金守之,進取壽州。

汴將劉知俊儲谷石碭,將南襲。

張訓屯漣水,遣兵浮海掩得其廥。

知俊戰不勝,因攻漣水,大敗,身僅免。

詔拜行密淮南節度副大使,知節度事,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封弘農郡王。

董昌為錢鏐所攻,來告窮。

行密遣台濛攻蘇州,安仁義、田頵攻杭州,身督戰。

別將張崇為鏐執,行密欲嫁其妻,答曰:「崇不負公,願少待。」

俄而還,自是行密終身倚一愛一。

明年五月,破蘇州,執鏐將成及,以硃一黨一守之。

硃延壽拔蘄、光二州,行密以霍丘當南北走集,以邑豪硃景為鎮將。

景驍毅絕人,諸盜莫敢犯。

汴將寇彥卿以騎三千襲之,致全忠厚意,景不許,苦戰,彥卿敗而去。

田頵、魏約、張宣共圍嘉興,鏐大將顧全武救之,執宣、約,逐頵驛亭埭。

未幾,泰寧節度使硃瑾率部將侯瓚來歸,太原將李承嗣、史儼、史建章亦來奔。

行密推赤心不疑,皆以為將。

於是,兵銳甚,強天下。

帝惡武昌節度使杜洪與全忠合,手詔授行密江南諸道行營都統,討洪。

汴將硃友恭、聶金率騎兵萬人與張崇戰泗州,金敗。

瞿章守黃州,聞友恭至,南走武昌柵,行密遣將馬珣以樓船一精一兵助章守。

友恭次樊港,章據險,不得前,友恭鑿崖開道,以強一弩一叢射,殺章別將,遂圍武昌。

章率軍薄戰,不勝。

友恭斬章,拔其壁。

全忠率葛從周萬騎攻光州,柴再用遣小校王稔以輕騎覘賊,汴兵圍之。

候者請救,再用曰:「稔必殺賊,第無往。」

稔解鞍自如,暮依樾步戰,殺傷多,汴兵乃解。

時亡馬法峻,稔追汴軍,得馬乃還。

從周涉淮圍壽州,而龐師古、聶金以眾七萬壁清口。

硃延壽擊從周軍,敗之。

行密欲汴圍解,乃擊師古。

李承嗣曰:「公能潛師趨清口,破其眾,則從周不擊而潰。」

行密出車西門,由北門去,以銳士萬二千齕雪馳,迫清口,不進,壅淮上流灌師古軍。

張訓自漣水來,行密使將羸兵千人為前鋒。

師古易之,方圍棋軍中,不顧。

硃瑾、侯瓚以百騎持汴旌幟,直入師古壘,舞槊而馳。

訓亦登岸,超其柵。

汴軍大囂,即斬師古,士死十八。

全忠聞之,與從周皆遁走,追及壽一陽一,大破之。

叩淠水,方涉,為瑾所乘,溺死萬餘。

瑾徙屯安豐,汴將牛全節苦鬥,後軍乃得度。

會大雪,士多凍死。

穎州刺史王敬堯燎薪屬道,汴軍免者數千人。

未幾,復圍壽州,七日走。

馬珣收散卒三百,自黃州間道趨分寧,絕山谷,襲撫州。

鏐將危全諷列四壁,皆萬人。

珣謂諸將曰:「為諸君擊中壁,食其谷以歸。」

乃夜擊之,全諷走。

明日,珣高會,廣旗幟,伐鼓循山而下,連營潰。

既還,行密罵曰:「豎子,不遂據其城邪!」

光化元年,秦裴取鏐昆山鎮,顧全武圍之。

行密諸將數敗,全武遂圍蘇州,台濛固守,鏐自以舟師至。

濛食盡,行密遣李簡、蔣勳迎之,敗全武兵,濛得還。

後軍潰,裴援絕,全武勸其降。

決水灌城,城壞,裴乃降。

鏐喜,具千人食以待。

既至,士不及百。

鏐曰:「軍寡,何拒之久?」

裴曰:「糧盡遍死,非僕素也。」

初,成及之執,行密閱其室,唯圖書藥劑,將闢為行軍司馬,固辭,引刀欲自刺,行密乃止,厚禮而歸之。

鏐亦遣魏約等還。

全忠攻蔡州,奉國節度使崔洪來丐師。

明年,遣硃瑾率兵萬人攻徐州,屯呂梁,洪遂來奔。

會雨霖,瑾引還。

行密攻徐州,汴將李禮壁宿州以援,全忠自將次輝州。

行密戰不勝,乃解。

青州將陳漢賓擁兵送款行密,王綰、張訓、周本率兵迎之,漢賓中悔,綰、訓入見漢賓,約麾下:「饗我不過日中,若不至,可攻城。」

漢賓釋甲聽命。

光州叛,行密自攻之,汴將硃友裕來救,撤圍還。

全忠諭馬殷、成汭、雷滿合兵攻行密,汭、滿猶豫,汭惡殷事全忠,掠其境,滿來結好。

行密壁黃、鄂間,杜洪寘鴆於酒、於井,棄城去,行密知,不入。

全忠又遣使者督殷、汭、滿連兵解圍,行密還。

詔加檢校太尉、兼侍中。

天復元年,傳言盜殺錢鏐,李神福急攻臨安,顧全武列八壁相望,神福伏軍青山,偽若引去,諜奔告,全武悉眾躡之。

神福返鬥,與伏夾攻,斬首五千級,執全武。

明日,遂圍臨安,鏐將秦昶以步兵三千降。

神福乃令軍中護鏐先墓,禁樵采,鏐遣使者厚謝。

神福以鏐不死,臨安未可下,納犒而還。

明年,大將劉存率兵二萬、戰艫七百伐湖南。

殷伏軍長磧洲,以樓艓據上流,乘風颺沙,強一弩一射之,存軍濩。

行密歸顧全武於鏐,鏐亦釋秦裴以報。

帝在鳳翔,以左金吾大將軍李儼為江淮宣諭使,授行密東面諸道行營都統、檢校太師、守中書令,封吳王,承製封拜,且告難。

時已削奪全忠封爵,詔西川、河東、忠義、幽州、保大、橫海、義武、大同八道攻之。

詔硃瑾為平盧節度使,繇海州取青、齊;馮弘鐸為感化節度使,出漣水,攻徐、宿;使硃延壽圍蔡州;田頵捍錢勖;行密討杜洪、馬殷,以分全忠勢。

行密乃以李神福為鄂岳招討使,劉存副之,遣冷業攻馬殷。

杜洪戰屢敗,嬰城,請救於全忠。

全忠使韓勍率步兵萬人屯灄口,荊南節度使成汭亦悉眾救洪。

神福逆戰,敗之,汭溺死,勍引眾走。

冷業屯平江,為三壁。

殷將許德勳以銳卒號「定南刀」夜襲業,擊三壁皆破,禽業,掠上高、唐年而去。

是時,杜洪困甚,且禽;會田頵、安仁義絕行密,行密召神福、存還計事,洪復振。

頵之敗,更以台濛為宣州觀察使,復遣神福、存攻鄂州。

順義軍使汪武與頵連和,歙州刺史陶雅攻鍾傳,兵過武所,迎謁,縛武於軍。

無錫當浙沖,行密使票將張可悰守之。

鏐勁兵三千夜襲城,可悰以百騎擊走之,吏皆賀,答曰:「未也,方勞諸軍一戰。」

乃蔽火斂旗以須。

覘者以告,鏐兵復至,可悰大破之。

台濛卒,行密以子渥為宣州觀察使。

天祐二年,王茂章、李德誠拔潤州,殺安仁義。

以王茂章為潤州一團一練使。

聶彥章等率舟師復伐殷,攻岳州。

許德勳、詹佶以舟千二百柁入蛤子湖棄山之南,為木龍鎖舟,夜徙三百舸斷楊林岸。

彥章入荊江,將趨江陵。

佶躡之,德勳以梅花海鶻迅舸進,斷木龍,舟蔽江,車一弩一亂髮,執彥章,溺死萬人。

殷釋彥章還,德勳謂曰:「為我謝吳王,僕等數人在,湖、湘不可冀也。」

行密寬易,善遇下,能得士死力。

每宴,使人負劍侍。

陳人張洪因以劍擊行密,不中,近將李龍禽斬之。

佗日,侍劍如故。

行密蚤出,有盜斷馬鞅,不之問,以故人人懷恩。

始,乘孫儒亂,府庫殫空,能約己省費,不三年而軍富雄。

嘗過楚州,台濛盛供帳待之,行密一夕去,遺衣臥內,皆經補浣。

濛還之,行密曰:「吾興細微,不敢忘本,君笑我邪?」

濛大慚。

登城,見王茂章營第,曰:「天下未定,而茂章居寢郁然,渠肯為我忘身乎?」

茂章遽毀損。

方帝困鳳翔,再遣使督兵,以為行密可亢全忠者,然兵至宿州,紿言糧盡,乃還。

全忠脅帝東遷,行密恥憤被病。

全忠亦知天子倚行密為重,乃弒帝以絕人望。

行密聞之,發喪,不視事三日,因是病篤,召將吏付家事,問嗣於其佐。

周隱對曰:「宣州司徒易而信讒,唯一婬一酗是好,不可以嗣,不如擇賢者。」

時劉威以宿將有威名,隱意屬威,行密不答。

因以王茂章代渥,使亟還。

行密召所親嚴求曰:「我使周隱召吾兒而不至,奈何?」

求往見隱,召檄仍在幾。

始,渥守宣州,押牙徐溫、王令謀約渥曰:「王且疾,而君出外,此殆一奸一人計。

他日有召,非我二人勿應也。」

及是,二人以符召渥。

渥至,行密承製授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淮南節度使留後。

行密諗渥曰:「左衙都將張顥、王茂章、李遇皆怙亂,不得為兒除之。」

卒,年五十四。

遺令谷葛為衣,桐瓦為棺。

夜葬山谷,人不知所在。

諸將謚曰武忠。

張顥議歸都統印於宣諭使李儼,行節度事。

諸將畏顥,無敢對,渥流涕。

騎軍都尉李濤曰:「都統印,先帝所以賜王父子,安得授人?」

諸將唯唯。

顥投袂去,乃共請於儼,承製授渥兼侍中、淮南節度副大使、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封弘農郡王。

渥好騎射。

初與許玄膺為刎頸交,及嗣位,事皆決之,諸將莫敢忤。

渥求王茂章親兵不得,及去宣,輦帷帟以行,茂章嫚罵不與。

逾年,遣兵五千襲之,茂章奔杭州。

秦裴執鍾匡時,渥授以江西制置使。

硃思勍、范師從、陳鐇以兵戍洪州,渥為張顥所制,三人者,渥腹心也。

顥脅以為有異謀,遣陳祐疾馳,懷短兵,微服入秦裴帳中,裴大驚,命飲,召三將入,皆色動,酒行,祐數其罪,皆斬之。

渥召周隱曰:「君嘗以孤為不可嗣,何也?」

隱不對,遂殺之。

贊曰:行密興賤微,及得志,仁恕善御眾,治身節儉,無大過失,可謂賢矣。

然所據淮、楚,士氣剽而不剛。

行密無霸材,不能提兵為四方倡,以興王室,熟視硃溫劫天子而東,謀窮意沮,憤死牖下,可為長太息矣!

時溥,徐州彭城人。

為州牙將。

黃巢亂京師,節度使支詳遣溥與陳璠率兵五千西討。

次河一陰一,軍亂,剽居人。

溥招戢其眾,引還屯境上,疑不敢歸。

詳以牛酒犒士,約悉貰其罪,軍乃入,共推溥為留後,逐詳客館。

溥厚具貲裝,遣璠護還京師,夜駐七里亭,璠擅殺詳,屠其家。

溥怒,署璠宿州刺史,俄殺之。

別遣將引銳兵三千入關,僖宗因以武寧節度命之。

巢敗東走,圍陳州,營殷水。

秦宗權方據淮西,相聯結。

溥地介於賊,乃悉師討之,軍鋒甚盛,連戰輒克,授東面兵馬都統。

遂合許、兗、鄆兵,逐尚讓於太康,斬首數萬級,讓以所部萬人降。

溥遣將李師悅等追尾巢至萊蕪,大破之。

諸將爭得巢首,而林言斬之,持歸溥,以獻天子,故破賊溥功第一。

加檢校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進檢校太尉、兼中書令、鉅鹿郡王。

宗權阻兵,拜溥蔡州行營兵馬都統。

賊平,與硃全忠爭功,嫌槊日構。

孫儒方與楊行密爭揚州,詔全忠為淮南節度使平其亂。

溥自以先起,功名顯朝廷,位都統,顧不得而全忠得之,頗悵恨。

全忠使司馬李璠、郭言等東,兵道宿州,遺溥書請假道。

溥辭不可,間其墮,以兵襲之。

言戰甚力,解而還。

全忠怨,自是連歲略徐、泗,師不弛甲。

全忠自將及其郊,未得志,引去。

溥窮,乞師於李克用。

克用為攻碭山,硃友裕救之,各亡其大將。

友裕進攻宿州,不能拔。

時大順元年也。

明年,丁會築堤閼汴水,灌宿郛,三月,拔之,使劉瓚守。

而溥將劉知俊引兵二千降全忠,軍益不振。

民失田作,又大水荐饑,死喪十七以上。

乃請和於全忠,全忠約徙地而罷兵。

昭宗以宰相劉崇望代之,授溥太子太師。

溥慮去徐且見殺,惶惑不受命,諭軍中固留,有詔聽可。

泗州刺史張諫聞溥已代,即上書請隸全忠,納質子焉。

溥既復留,諫大懼,全忠為表徙鄭州刺史。

諫畏兩怨集己,乃奔楊行密。

行密以諫為楚州刺史,並其民徙之,以兵屯泗。

硃友裕率軍攻溥,嬰城不出。

有語全忠曰:「軍行非吉日,故師無功。」

全忠遣參謀徐璠至軍責諭,友裕答曰:「溥困且破,乃徇妖辭,士心墮矣。」

焚其書,督餫饋,急攻之,溥將徐汶出降。

溥求救於硃瑾。

全忠自以兵屯曹,將去,留一精一騎數千授霍存曰:「事急,可倍道趨之。」

瑾兵二萬與溥合,攻友裕,存引兵疾戰,瑾、溥還壁。

明日復戰,霍存敗,死之。

進一逼一友裕,友裕堅營不出,瑾食盡,還兗州。

全忠使龐師古代友裕,溥分兵固保石佛山,師古攻拔之。

自是完壘不戰。

王重師、牛存節等梯其堞以入,溥徙金玉與妻子登燕子樓,自一焚死,實景福二年。

全忠遂有其地,私置守焉。

硃宣,宋州下邑人。

父以豪猾聞裡中,坐鬻鹽抵死。

宣亡命去青州,為王敬武牙軍。

黃巢之亂,敬武遣將曹存實率兵西入關,而宣為軍候,道鄆州。

是時,節度使薛崇拒王仙芝戰死,其將崔君裕攝州事。

存實揣知兵寡,襲殺之,據其地,遂稱留後。

以宣功多,署濮州刺史,留總帳下兵。

中和初,魏博韓簡東窺曹、鄆,引兵濟河。

存實迎戰,死於陣,宣收殘卒嬰城。

簡圍之六月,不能拔,引兵去。

僖宗嘉其守,拜宣天平節度使,累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宣有眾三萬,弟瑾勇冠三軍,一陰一有爭天下心。

瑾嗜殘殺,光啟中,求婚於兗州節度使齊克讓,托親迎,載兵竊發,逐克讓,據府自稱留後,天子即授以帥節,兄弟雄張山東。

時秦宗權悉兵攻硃全忠,使秦賢列三十六壁,自將督戰。

全忠大恐,求救於宣。

宣與瑾身率師往擊宗權,宗權敗走。

全忠厚德宣,兄事之,情好篤密,而內忌其雄,且所據皆勁兵地,欲造怨乃圖之。

即聲言宣納汴亡命,移書詆讓。

宣以新有恩於全忠,故答檄恚望。

全忠由是顯結其隙,使硃珍先攻瑾,取曹州,壁乘氏。

宣救曹不克,奔還范。

范珍圍濮州,宣使弟罕救濮。

全忠自將擊罕,斬之,拔濮州,硃裕奔歸鄆,使珍薄鄆挑戰,宣不出。

裕為書紿降,導珍入,信之,夜以兵數千傅城。

裕開門,軍入,縣門發,死者數千,縱畾石擊未入者,殺裨將百餘人。

復取曹,以郭詞為刺史,大將郭銖斬詞奔全忠。

瑾謀悉兵襲汴,全忠乃自攻瑾。

瑾以兵掠單父,與全忠將丁會轉戰,不勝,去。

景福初,復伐宣,令從子友裕先驅,自繼之。

次衛南,宣以輕兵夜掩友裕軍,走之,據其營。

全忠未知,運糧以入,乃覺,走瓠河,與友裕相失,距濮十五里捨。

明日,友裕乃至。

宣留濮州。

全忠令友裕馳壯騎諜鄆虛實,身將而北。

會宣引還,縱兵戰,全忠南走,絕塹去,幾不脫,大將多死。

乃謀持久徼極取宣,歲一再暴其鄙,奪之食,俘其工織,秬有存者。

宣令賀瑰守濮州,為友裕所攻,委城走。

友裕進擊徐州,時溥求援於宣,戰不勝而還,溥遂亡。

全忠即遣龐師古攻齊州,宣、瑾皆戍以兵,久不下。

乾寧元年,全忠身往,薄清河結壘。

宣、瑾三分其兵出擊之,全忠迎戰東阿,南風急,汴軍居下,甚懼。

俄而風返,全忠得縱火焚其旁,熛薰漲天,宣等大北。

是夏,全忠壁曹州南,宣薄戰,禽其將三人。

全忠還。

明年,使硃友恭擊兗州,瑾堅壁,乃塹而守。

宣饟瑾,友恭奪其糧。

全忠自軍單父。

會宣求救於李克用,友恭退壁曹南。

數月,全忠自伐宣,刈其麥,敗克用將李承嗣等,乃還。

宣追之,大鈔曹州。

其秋,全忠復攻鄆,壁梁山。

宣、克用挑戰,全忠設伏破之,斬首數千級,引而南。

克用躡全忠後,至柏和,大寒,全忠軍多死。

不閱月,復圍兗州,因略地龔丘。

賀瑰以奇兵擊全忠輜重,不及,戰鉅野東,瑰大敗,見禽,師無孑余。

軍道大陂,風暴起,全忠曰:「豈殺人有遺邪?」

乃搜軍中,復斬數千人,風亦止,執瑰示城下。

瑾之兄瓊守齊州,見勢屈,以州歸全忠,結同姓歡。

全忠許之,輕騎至軍,全忠勞苦加禮,因使招瑾。

瑾領一精一騎鬲池笑語如平生歡,乃使將胡規偽送款,欲得瓊躬上符節。

全忠不之虞,瑾伏壯士橋下,瓊單騎至,方交語,士突起,掖瓊以入,斬其首棄城下,汴軍大震。

全忠恚,數日乃去。

三年,克用使其將李瑭以兵屯莘援宣,為羅弘信所破。

全忠大喜,度宣可困,遣龐師古伐宣,宣逆戰,敗於馬頰河。

師古迫其西門,兵不出。

全忠之攻宣,凡十興師,四敗績。

宣才將皆盡,益內沮,度不能與全忠確,則固守,增堞深溝為不可一逼一。

明年,葛從周密造舟於塹,師人逾而升。

宣出奔,為民所縛,追至,執以獻,全忠斬之而納其妻。

使師古攻兗州。

二月,食盡,瑾自出督芻粟,轉掠豐、沛間,而子用貞及大將康懷英等舉城降。

瑾引麾下走沂州,刺史尹懷賓不納,乃趨海州,刺史硃用芝以其眾與瑾奔楊行密,行密迎之高郵,解玉帶以賜,表領徐州節度使,畀以兵。

師古、從周以兵七萬討行密,瑾敗之清口,擊殺師古,而從周還,師至淠水,方涉,瑾追及,殺傷溺死幾盡。

瑾事行密尤盡力。

孫儒,河南河南人。

以趫卞橫裡中,隸忠武軍為裨校,與劉建鋒善。

黃巢亂,以兵屬秦宗權,為都將。

光啟初,宗權遣儒攻東都,留守李罕之出奔,儒焚宮闕,屠居人。

河一陽一節度使諸葛爽與儒戰洛水,爽敗,儒亦東圍鄭州。

硃全忠屯中牟救之,不敢前。

儒眾夜登城,刺史李璠走,儒進拔河橋,遂取河一陽一,留後諸葛仲方出奔。

全忠壁河一陰一,儒掠汴鄙,全忠兵卻,屯胙城東南,列偽旗鼓疑之,儒乃還。

會全忠與宗權戰,宗權敗走。

儒聞,殺孟人,不一屍一於河,焚井邑,乃去。

宗權又遣儒鈔淮南,乘高駢之亂,儒留濠州。

會楊行密得揚州,宗權使弟宗衡爭淮南,以儒為副,建鋒為前鋒。

儒常曰:「丈夫不能苦戰萬里,賞罰繇己,奈何居人下,生不能富貴,死得廟食乎?」

未幾,汴兵攻蔡,宗權召之,儒稱疾不往,宗衡督之。

即大會帳下,酒酣,斬宗衡,並其眾。

與建鋒、許德勳等盟。

有騎七千,因略定傍州,不淹旬,兵數萬,號「土一團一白條軍」。

文德元年,破揚州,自為淮南節度使,與時溥連和。

初,全忠嘗以書招儒,故又納款於汴,且送宗衡、秦彥、畢師鐸首,全忠藉以聞。

昭宗授儒檢校司空,全忠署為招討副使。

龍紀初,悉兵攻宣州,行密取淮南,儒還。

行密走,始得潤、常、蘇三州,兵益強,使建鋒守潤、常。

全忠約行密圖之。

儒謀定江南,乃北爭天下,畏全忠搗虛,乃遣人卑辭厚賄,全忠薦於朝,詔授淮南節度使。

大順元年,行密取潤州,以安仁義守之,常州以李友守之。

儒怒,三分其軍度江,建鋒復拔常、潤,仁義走。

全忠遣將龐從等軍十萬奄至高郵,儒悉師御之,故仁義間取潤州,劉威、田頵等敗建鋒於武進,取常州。

杭州錢鏐將沈粲自蘇州奔儒,行密諸將在潤、常者,皆為建鋒所逐,仁義、頵棄潤州走。

明年,儒引兵自京口轉戰,召建鋒皆行。

行密諸將屯險者,聞儒至,皆走。

頵、威等合兵三萬,邀儒黃池。

儒遣馬殷擊走之。

儒營廣德,乘勝至東溪,淮人一大恐。

行密遣台濛屯西溪,自引軍逆戰。

儒軍圍之數重,黑雲將李簡以騎馳之,行密乃免。

儒遂圍宣州,行密乞師於錢鏐。

會溪潦暴湧,廣德、黃池諸壁皆沒,儒分兵取和、滁二州。

其秋,儒焚揚州,引而西,傳檄遠近,號五十萬,旌旗相屬數百里,所過燒廬舍,殺老弱以給軍。

行密懼,將遁去。

戴規曰:「儒軍數敗,今掃地而至,決死於我,若吾遣降者間至揚州,撫尉衣食,使儒軍聞其家尚完,人人思歸,不戰可禽也。」

行密乃遣親將入揚州,取儒營糧數十萬斛以稟饑民。

儒屯廣德,陶雅以騎軍破儒前鋒,屯嚴公台。

十二月,頵、威與儒決戰,皆大敗。

儒連屯稍西,行密使陶雅屯潤州,扼其歸路。

景福元年,儒復圍宣州,屯陵一陽一。

行密戰不利,謀出奔,時劉威方系獄,且死,行密窮,更召問計,對曰:「儒焚倉隤壘以來,糧盡將為我禽。

若勁兵背城,坐制其困。」

李神福亦請據險邀儒糧。

行密乃分兵攻廣德,壁而絕饟道。

軍適大疫,儒病{占},遣建鋒、殷鈔諸縣。

行密知城下兵寡,乃晨出,率仁義、頵背城決戰,破五十壁。

會暴澍且冥,儒軍大敗。

儒病甚,股弁不能興。

頵執儒獻行密,諸將皆降。

儒就刑於市,見劉威曰:「中君之謀。」

儒嘗引鑒搔首曰:「此頭不久當入京師。」

至是,傳首闕下。

建鋒、殷哭之,相語曰:「公常有志廟食,吾等有土,當廟以報德。」

及殷據湖南,表儒贈司徒、樂安郡王,立廟以祀。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新唐書
本紀第一 高祖本紀第二 太宗本紀第三 高宗本紀第四 則天皇后 中宗本紀第五 睿宗 玄宗本紀第六 肅宗 代宗本紀第七 德宗 順宗 憲宗本紀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志第九 禮樂九本紀第十 昭宗 哀帝志第一 禮樂一志第二 禮樂二志第三 禮樂三志第四 禮樂四志第五 禮樂五志第六 禮樂六志第七 禮樂七志第八 禮樂八本紀第九 懿宗 僖宗志第十 禮樂十志第十一 禮樂十一志第十二 禮樂十二志第十三上 儀衛上志第十三下 儀衛下志第十四 車服志第十五 歷一志第十六 歷二志第十七上 歷三上志第十七下 歷三下志第十八上 歷四上志第十八下 歷四下志第十九 歷五志第二十上 歷六上志第二十下 歷六下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志第三十 地理四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志第三十四 選舉志上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志第四十 兵志第四十一 食貨一志第四十二 食貨二志第四十三 食貨三志第四十四 食貨四志第四十五 食貨五志第四十六 刑法志第四十七 藝文一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志第四十九 藝文三志第五十 藝文四表第一 宰相上表第二 宰相中表第三 宰相下表第四 方鎮一表第五 方鎮二表第六 方鎮三表第七 方鎮四表第八 方鎮五表第九 方鎮六表第十上 宗室世繫上表第十下 宗室世系下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表第十一下 宰相世系一下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系二上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系二中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系二下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系三上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系四下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十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列傳第一 后妃上列傳第二 后妃下列傳第三 宗室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列傳第五 太宗子列傳第六 三宗諸子列傳第七 十一宗諸子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列傳第九 李密列傳第十 王竇列傳第十一 薛李二劉高徐列傳第十二 蕭輔沈李梁列傳第十三 劉斐列傳第十四 屈實尉遲張秦唐段列傳第十五 二劉殷許程柴任丘列傳第十六 溫皇甫二李姜崔列傳第十七 杜闞王李苑羅王列傳第十八 二李勣列傳第十九 侯張薛列傳第二十 高竇列傳第二十一 房杜列傳第二十二 魏徵列傳第二十三 王薛馬韋列傳第二十四 二李戴劉崔列傳第二十五 陳楊封裴宇文鄭權閻蔣姜張列傳第二十六 蕭瑀列傳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列傳第二十八 蘇世長(良嗣 弁) 韋雲起 孫伏伽 張玄素列傳第二十九 於高張列傳第三十 長孫褚韓來李上官列傳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趙崔楊盧二劉李劉孫邢列傳第三十二 傅呂陳列傳第三十三 劉裴婁列傳第三十四 崔楊竇宗祝王列傳第三十五 諸夷蕃將列傳第三十六 郭二張三王蘇薛程唐列傳第三十七 王韓蘇薛王柳馮蔣列傳第三十八 唐張徐列傳第三十九 崔徐蘇豆盧列傳第四十 狄郝硃列傳第四十一 二瑋 陸二李杜列傳第四十二 裴劉魏李吉列傳第四十三 張韋韓宋辛二李裴列傳第四十四 武李賈白列傳第四十五 五王列傳第四十六 劉鍾崔二王列傳第四十七 魏韋郭列傳第四十八 李蕭盧韋趙和列傳第四十九 姚宋列傳第五十 蘇張列傳第五十一 魏盧李杜張韓列傳第五十二 張源裴列傳第五十三 蘇尹畢李鄭王許潘倪席齊列傳第五十四 裴崔盧李王嚴列傳第五十五 裴陽宋楊崔李解列傳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列傳第五十七 劉吳韋蔣柳沈列傳第五十八 二郭兩王張牛列傳第五十九 宇文韋楊王列傳第六十 哥舒高封列傳第六十一 李光弼列傳第六十二 郭子儀列傳第六十三 二李馬路列傳第六十四 房張李列傳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呂列傳第六十六 崔鄧魏衛李韓盧高列傳第六十七 李楊崔柳韋路列傳第六十八 高元李韋薛崔戴王徐郗辛列傳第六十九 來田侯崔嚴列傳第七十 元王黎楊嚴竇列傳第七十一 二李列傳第七十二 三王魯辛馮三李曲二盧列傳第七十三 令狐張康李劉田王牛史列傳第七十四 劉第五班王李列傳第七十五 李常趙崔齊盧列傳第七十六 關董袁趙竇列傳第七十七 張姜武李宋列傳第七十八 段顏列傳第七十九 李晟列傳第八十 馬渾列傳第八十一 楊戴陽二李韓杜邢列傳第八十二 陸贄列傳第八十三 韋張嚴韓列傳第八十四 鮑李蕭薛樊王吳鄭陸盧柳崔列傳第八十五 徐呂孟劉楊潘崔韋列傳第八十六 張趙李鄭徐王馮庾列傳第八十七 姚獨孤顧韋段呂許薛李列傳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楊馬列傳第八十九 歸奚三崔盧二薛衛胡丁二王殷列傳第九十 三鄭高權崔列傳第九十一 賈杜令狐列傳第九十二 白裴崔韋二李皇甫王列傳第九十三 韋王陸劉柳程列傳第九十四 杜裴李韋列傳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劉范二王孟趙李任張列傳第九十六 李烏王楊曹高劉石列傳第九十七 於王二杜范列傳第九十八 裴度列傳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楊列傳第一百 竇劉二張楊熊柏列傳第一百一 韓愈列傳一百二 錢崔二韋二高馮三李盧封鄭敬列傳第一百三 劉蕡列傳第一百四 李鄭二王賈舒列傳第一百五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六 陳三李曹劉列傳第一百七 二李崔蕭二鄭二盧韋週二裴劉趙王列傳第一百八 畢崔劉陸鄭硃韓列傳第一百九 馬楊路盧列傳第一百一十 鄭二王韋張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鄧陳齊趙二楊顧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諸葛李孟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楊時硃孫列傳一百一十四 高趙田硃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三劉成杜鍾張王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忠義下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列傳第一百二十 孝友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隱逸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儒學上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儒學下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文藝上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文藝中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文藝下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列傳第一百三十 列女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籓鎮魏博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籓鎮鎮冀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籓鎮盧龍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籓鎮淄青橫海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籓鎮宣武彰義澤潞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突厥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下 突厥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 吐蕃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 回鶻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下 回鶻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東夷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蠻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蠻中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