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世鬻鹽,富於貲。善擊劍騎射,稍通書記,辯給,喜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

新唐書

列傳第一百五十下 逆臣下

黃巢,曹州冤句人。

世鬻鹽,富於貲。

善擊劍騎射,稍通書記,辯給,喜養亡命。

鹹通末,仍歲饑,盜興河南。

乾符二年,濮名賊王仙芝亂長垣,有眾三千,殘曹、濮二州,俘萬人,勢遂張。

仙芝妄號大將軍,檄諸道,言吏貪沓,賦重,賞罰不平。

宰相恥之,僖宗不知也。

其票帥尚君長、柴存、畢師鐸、曹師雄、柳彥璋、劉漢宏、李重霸等十餘輩,所在肆掠。

而巢喜亂,即與群從八人,募眾得數千人以應仙芝,轉寇河南十五州,眾遂數萬。

帝使平廬節度使宋威與其副曹全晸數擊賊,敗之,拜諸道行營招討使,給衛兵三千、騎五百,詔河南諸鎮皆受節度,以左散騎常侍曾元裕副焉。

仙芝略沂州,威敗賊城下,仙芝亡去。

威因奏大渠死,擅縱麾下兵還青州,君臣皆入賀。

居三日,州縣奏賊故在。

時兵始休,有詔復遣,士皆忿,思亂。

賊間之,趣郟城,不十日破八縣。

帝憂迫近東都,督諸道兵檢遏,於是鳳翔、邠寧、涇原兵守陝、潼關,元裕守東都,義成、昭義以兵衛宮。

仙芝去攻汝州,殺其將,刺史走,東都大震,百官脫身出奔。

賊破一陽一武,圍鄭州,不克,蟻聚鄧、汝間。

關以東州縣,大抵皆畏賊,嬰城守,故賊放兵四略,殘郢、復二州,所過焚剽,生人幾盡。

官軍急追,則遺貲布路,士爭取之,率逗橈不前。

賊轉入申、光,殘隋州,執刺史,據安州自如,分奇兵圍舒,擊廬、壽、光等州。

時威老且暗,不任軍,一陰一與元裕謀曰:「昔龐勳滅,康承訓即得罪。

吾屬雖成功,其免禍乎?不如留賊,不幸為天子,我不失作功臣。」

故躡賊一捨,完軍顧望。

帝亦知之,更以陳許節度使崔安潛為行營都統,以前鴻臚卿李琢代威,右威衛上將軍張自勉代元裕。

賊出入蘄、黃,蘄州刺史裴渥為賊求官,約罷兵。

仙芝與巢等詣渥飲。

未幾,詔拜仙芝左神策軍押衙,遣中人慰撫。

仙芝喜,巢恨賞不及己,詢曰:「君降,獨得官,五千眾且奈何?丐我兵,無留。」

因擊仙芝,傷首。

仙芝憚眾怒,即不受命,劫州兵,渥、中人亡去。

賊分其眾:尚君長入陳、蔡;巢北掠齊、魯,眾萬人,入鄆州,殺節度使薛崇,進陷軍州,遂至數萬,繇穎、蔡保碴岈山。

是時柳彥璋又取江州,執刺史陶祥。

巢引兵復與仙芝合,圍宋州。

會自勉救兵至,斬賊二千級,仙芝解而南,度漢,攻荊南。

於是節度使楊知溫嬰城守,賊縱火焚樓堞,知溫不出,有詔以高駢代之。

駢以蜀兵萬五千繼糧,期三十日至,而城已陷,知溫走,賊不能守。

於是詔左武衛將軍劉秉仁為江州刺史,勒兵乘單舟入賊柵,賊大駭,相率迎降,遂斬彥璋。

巢攻和州,未克。

仙芝自圍洪州,取之,使徐唐莒守。

進破朗、岳,遂圍潭州,觀察使崔瑾拒卻之。

乃向浙西,擾宣、潤,不能得所欲,身留江西,趣別部還入河南。

帝詔崔安潛歸忠武,復起宋威、曾元裕,以招討使還之,而楊復光監軍。

復光遣其屬吳彥宏以詔諭賊,仙芝乃遣蔡溫球、楚彥威、尚君長來降,欲詣闕請罪,又遺威書求節度。

威一陽一許之,上言「與君長戰,禽之」。

復光固言其降。

命侍御史與中人馳驛即訊,不能明。

卒斬君長等於狗脊嶺。

仙芝怒,還攻洪州,入其郛。

威自將往救,敗仙芝於黃梅,斬賊五萬級,獲仙芝,傳首京師。

當此時,巢方圍亳州未下,君長弟讓率仙芝潰一黨一歸巢,推巢為王,號「沖天大將軍」,署拜官屬,驅河南、山南之民十餘萬掠淮南,建元王霸。

曾元裕敗賊於申州,死者萬人。

帝以威殺尚君長非是,且討賊無功,詔還青州,以元裕為招討使,張自勉為副。

巢破考城,取濮州,元裕軍荊、襄,援兵阻,更拜自勉東北面行營招討使,督諸軍急捕。

巢方掠襄邑、雍丘,詔滑州節度使李嶧壁原武。

巢寇葉、一陽一翟,欲窺東都。

會左神武大將軍劉景仁以兵五千援東都,河一陽一節度使鄭延休兵三千壁河一陰一。

巢兵在江西者,為鎮海節度使高駢所破;寇新鄭、郟、襄城、一陽一翟者,為崔安潛逐走;在浙西者,為節度使裴璩斬二長,死者甚眾。

巢大沮畏,乃詣天平軍乞降,詔授巢右衛將軍。

巢度籓鎮不一,未足制己,即叛去,轉寇浙東,執觀察使崔璆。

於是高駢遣將張潾、梁纘攻賊,破之。

賊收眾逾江西,破虔、吉、饒、信等州,因刊山開道七百里,直趨建州。

初,軍中謠曰:「逢儒則肉,師必覆。」

巢入閩,俘民紿稱儒者,皆釋,時六年三月也。

儳路圍福州,觀察使韋岫戰不勝,棄城遁,賊入之,焚室廬,殺人如蓺。

過崇文館校書郎黃璞家,令曰:「此儒者,滅炬弗焚。」

又求處士周樸,得之,謂曰:「能從我乎?」

答曰:「我尚不仕天子,安能從賊?」

巢怒斬樸。

是時閩地諸州皆沒,有詔高駢為諸道行營都統以拒賊。

巢陷桂管,進寇廣州,詒節度使李迢書,求表為天平節度,又脅崔璆言於朝,宰相鄭畋欲許之,盧攜、田令孜執不可。

巢又丐安南都護、廣州節度使。

書聞,右僕射於琮議:「南海市舶利不貲,賊得益富,而國用屈。」

乃拜巢率府率。

巢見詔大詬,急攻廣州,執李迢,自號「義軍都統」,露表告將入關,因詆宦豎一柄一朝,垢蠹紀綱,指諸臣與中人賂遺交構狀,銓貢失才,禁刺史殖財產,縣令犯贓者族,皆當時極敝。

天子既懲宋威失計,罷之,而宰相王鐸請自行,乃拜鐸荊南節度使、南面行營招討都統,率諸道兵進討。

鐸屯江陵,表泰寧節度使李系為招討副使、湖南觀察使,以先鋒屯潭州,兩屯烽驛相望。

會賊中大疫,眾死什四,遂引北還。

自桂編大桴,沿湘下衡、永,破潭州,李系走朗州,兵十餘萬闉焉,投胔蔽江。

進一逼一江陵,號五十萬。

鐸兵寡,即乘城。

先此,劉漢宏已略地,焚廬廥,人皆竄山谷。

俄而系敗問至,鐸棄城走襄一陽一,官軍乘亂縱掠,會雨雪,人多死溝壑。

其十月,巢據荊南,脅李迢草表報天子。

迢曰:「吾腕可斷,表不可為。」

巢怒,殺之。

欲進躡鐸,會江西招討使曹全晸與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壁荊門,使沙陀以五百騎釕轡藻韉望賊陣縱而遁,賊以為怯。

明日,諸將乘以戰,而馬識沙陀語,呼之輒奔還,莫能禁。

官兵伏於林,斗而北,賊急追,伏發,大敗之,執賊渠十二輩。

巢懼,度江東走,師促之,俘什八,鐸招漢宏降之。

或勸巨容窮追,答曰:「國家多負人,危難不吝賞,事平則得罪,不如留賊冀後福。」

止不追,故巢得復整,攻鄂州,入之。

全晸將度江,會有詔以段彥枌代其使,乃止。

巢畏襲,轉掠江西,再入饒、信、杭州,眾至二十萬。

攻臨安,戍將董昌兵寡,不敢戰,伏數十騎莽中,賊至,伏一弩一射殺賊將,下皆走。

昌進屯八百里,見捨媼曰:「有追至,告以臨安兵屯八百里矣。」

賊駭曰:「向數騎能困我,況軍八百里乎?」

乃還,殘宣、歙等十五州。

廣明元年,淮南高駢遣將張潾度江敗王重霸,降之。

巢數卻,乃保饒州,眾多疫,別部常宏以眾數萬降,所在戮死。

諸軍屢奏破賊,皆不實,朝廷信之,稍自安。

巢得計,破殺張潾,陷睦、婺二州,又取宣州。

而漢宏殘眾復奮,寇宋州,掠申、光,來與巢合,濟採石,侵揚州。

高駢按兵不出。

詔兗海節度使齊克讓屯汝州,拜全晸天平節度使兼東面副都統。

賊方守滁、和,全晸以天平兵敗於淮上。

宰相豆盧彖計:「救師未至,請假巢天平節度使,使無得西,以一精一兵戍宣武,塞汝、鄭路,賊首可致矣。」

盧攜執不可,請「召諸道兵壁泗上,以宣武節度統之,則巢且還寇東南,徘徊山浙,救死而已」。

詔可。

前此已詔天下兵屯殷水,禁賊北走。

於是徐兵三千道許,其帥薛能館徐眾城中,許人驚謂見襲,部將周岌自殷水還,殺能,自稱留後。

徐軍聞亂,列將時溥亦引歸,囚其帥支詳。

兗海齊克讓懼下叛,引軍還兗州,殷水屯皆散。

巢聞,悉眾度淮,妄稱「率土大將軍」,整眾不剽掠,所過惟取丁壯益兵。

李罕之犯申、光、穎、宋、徐、兗等州,吏皆亡。

巢自將攻汝州,欲薄東都。

當是時,天子沖弱,怖而流淚,宰相更共建言,悉神策並關內諸節度兵十五萬守潼關。

田令孜請自將而東,然內震擾,前說帝以幸蜀事。

帝自幸神策軍,擢左軍騎將張承范為先鋒,右軍步將王師會督糧道,以飛龍使楊復恭副令孜。

於是募兵京師,得數千人。

當是時,巢已陷東都,留守劉允章以百官迎賊。

巢入,勞問而已,里閭晏然。

帝餞令孜章信門,繼遺豐優。

然衛兵皆長安高貲,世籍兩軍,得稟賜,侈服怒馬以詫權豪,初不知戰,聞料選,皆哭於家,一陰一出貲雇販區病坊以備行陣,不能持兵,觀者寒一毛一以栗。

承范以強一弩一三千防關,辭曰:「祿山率兵五萬陷東都,今賊眾六十萬,過祿山遠甚,恐不足守。」

帝不許。

賊進取陝、虢,檄關戍曰:「吾道淮南,逐高駢如鼠走一穴一,爾無拒我!」神策兵過華,裹三日糧,不能飽,無鬥志。

十二月,巢攻關,齊克讓以其軍戰關外,賊少卻。

俄而巢至,師大呼,川谷皆震,時士饑甚,潛燒克讓營,克讓走入關。

承范出金諭軍中曰:「諸君勉報國,救且至。」

士感泣,拒戰。

賊見師不繼,急攻關,王師矢盡,飛石以射,巢驅氏內塹,火關樓皆盡。

始,關左有大谷,禁行人,號「禁谷」。

賊至,令孜屯關,而忘谷之可入。

尚讓引眾趨谷,承范惶遽,使師會以勁一弩一八百邀之,比至,而賊已入。

明日,夾攻關,王師潰。

師會欲自一殺,承范曰:「吾二人死,孰當辨者?不如見天子以實聞,死未晚。」

乃羸服逃。

始,博野、鳳翔軍過渭橋,見募軍服鮮燠,怒曰:「是等何功,遽然至是!」更為賊鄉導,前賊歸,焚西市。

帝類郊祈哀。

會承范至,具言不守狀。

帝黜宰相盧攜。

方朝,而傳言賊至,百官奔,令孜以神策兵五百奉帝趨鹹一陽一,惟福、穆、潭、壽四王與妃御一二從,中人西門匡范統右軍以殿。

巢以尚讓為平唐大將軍,蓋洪、費全古副之。

賊眾皆被發錦衣,大抵輜重自東都抵京師,千里相屬。

金吾大將軍張直方與群臣迎賊灞上。

巢乘黃金輿,衛者皆繡袍、華幘,其一黨一乘銅輿以從,騎士凡數十萬先後之。

陷京師,入自春明門,升太極殿,宮女數千迎拜,稱黃王。

巢喜曰:「殆天意歟!」巢捨田令孜第。

賊見窮民,抵金帛與之。

尚讓即妄曉人曰:「黃王非如唐家不惜而輩,各安毋恐。」

甫數日,因大掠,縛棰居人索財,號「淘物」。

富家皆跣而驅,賊酋閱甲第以處,爭取人一妻女亂之,捕得官吏悉斬之,火廬舍不可貲,宗室侯王屠之無類矣。

巢齋太清宮,卜日捨含元殿,僭即位,號大齊。

求袞冕不得,繪弋綈為之;無金石樂,擊大鼓數百,列長劍大刀為衛。

大赦,建元為金統。

王官三品以上停,四品以下還之。

因自陳符命,取「廣明」字,判其文曰:「唐去丑口而著黃,明黃當代唐;又黃為土,金所生,蓋天啟」雲。

其徒上巢號承天應運啟聖睿文宣武皇帝,以妻曹為皇后,以尚讓、趙璋、崔璆、楊希古為宰相,鄭漢璋御史中丞,李儔、黃諤、尚儒為尚書,方特諫議大夫,皮日休、沈雲翔、裴渥翰林學士,孟楷、蓋洪尚書左右僕射兼軍容使,費傳古樞密使,張直方檢校左僕射,馬祥右散騎常侍,王璠京兆尹,許建、米實、劉瑭、硃溫、張全、彭攢、李逵等為諸將軍游弈使,其餘以次封拜。

取趫偉五百人號「功臣」,以林言為之使,比控鶴府。

下令軍中禁妄殺人,悉輸兵於官。

然其下本盜賊,皆不從。

召王官,無有至者,乃大索里閭,豆盧彖、崔沆等匿永寧裡張直方家。

直方者,素豪桀,故士多依之。

或告賊納亡命者,巢攻之,夷其家,彖、沆及大臣劉鄴、裴諗、趙濛、李溥、李湯死者百餘人。

將作監鄭綦、郎官鄭系舉族縊。

是時,乘輿次興元,詔促諸道兵收京師,遂至成都。

巢使硃溫攻鄧州,陷之,以擾荊、襄。

遣林言、尚讓寇鳳翔,為鄭畋將宋文通所破,不得前。

畋乃傳檄召天下兵,於是詔涇原節度使程宗楚為諸軍行營副都統,前朔方節度使唐弘夫為行營司馬。

數攻賊,斬萬級。

邠將硃玫一陽一為賊將王玫裒兵,俄而殺玫,引軍入於王師。

弘夫進屯渭北,河中王重榮營沙苑,易定王處存次渭橋,鄜延李孝昌、夏州拓拔思恭壁武功。

弘夫拔鹹一陽一,伐渭水,破尚讓軍,乘勝入京師。

巢竊出,至石井。

宗楚入自延秋門,弘夫傅城捨,都人共噪曰:「王師至!」處存選銳卒五千以白自志,綯夜入殺賊,都人傳言巢已走,邠、涇軍爭入京師,諸軍亦解甲休,競掠貨財子女,市少年亦冒作綯,肆為剽。

巢伏野,使覘城中弛備,則遣孟楷率賊數百掩邠、涇軍,都人猶謂王師,歡迎之。

時軍士得珍賄,不勝載,聞賊至,重負不能走,是以甚敗。

賊執弘夫害之,處存走營。

始,王璠破奉天,引眾數千隨弘夫,及諸將敗,獨一軍戰尤力。

巢復入京師,怒民迎王師,縱擊殺八萬人,備流於路可涉也,謂之「洗城」。

諸軍退保武功,於是中和二年二月也。

其五月,昭義高潯攻華州,王重榮與併力,克之。

硃玫以涇、岐、麟、夏兵八萬營興平,巢亦遣王璠營黑水,玫戰未能勝。

鄭畋將竇玫夜率士燔都門,殺邏卒,賊震懼。

於時畿民柵山谷自保,不得耕,米斗錢三十千,屑樹皮以食,有執柵民鬻賊以為糧,人獲數十萬錢。

士人或賣餅自業,舉奔河中。

李孝昌、拓拔思恭徙壁東渭橋,收水北壘。

數月,賊帥硃溫、尚讓涉渭敗孝昌等軍。

高潯擊賊李詳,不勝,賊復取華州,巢即授華州刺史,以溫為同州刺史。

賊又襲孝昌,二軍引去。

賊破陳敬瑄兵,走南山。

齊克儉營興平,為賊所圍,決河灌之,不克。

有題尚書省戶譏賊且亡,尚讓怒,殺吏,輒剔目懸之,誅郎官門闌卒凡數千人,百司逃,無在者。

天子更以王鐸為諸道行營都統,崔安潛副之,周岌、王重榮為左右司馬,諸葛爽、康實為左右先鋒,平師儒為後軍,時溥督漕賦,王處存、拓拔思恭為京畿都統,處存直左,孝章在北,思恭直右。

西門思恭為鐸都監,楊復光監行營,中書舍人盧胤征為克複製置副使。

於是鐸以山南、劍南軍營靈感祠,硃玫以岐、夏軍營興平,重榮、處存營渭北,復光以壽、滄、荊南軍合岌營武功,孝章合拓拔思恭營渭橋,程宗楚營京右。

硃溫以兵三千掠丹、延南鄙,趨同州,刺史米逢出奔,溫據州以守。

六月,尚讓寇河中,使硃溫攻西關,敗諸葛爽,破重榮數千騎於河上,爽閉關不出,讓遂拔郃一陽一,攻宜君壘,大雨雪盈尺,兵死什三。

七月,賊攻鳳翔,敗節度李昌言於澇水,又遣強武攻武功、槐裡,涇、邠兵卻,獨鳳翔兵固壁。

拓拔思恭以銳士萬八千赴難,逗留不進。

河中糧艘三十道夏一陽一,硃溫使兵奪艘,重榮以甲士三萬救之,溫懼,鑿沉其舟,兵遂圍溫。

溫數困,又度巢勢蹙且敗,而孟楷方專國,溫丐師,楷沮不報,即斬賊大將馬恭,降重榮。

帝進拓拔思恭為京四面都統,敕硃玫軍馬嵬。

溫既降,重榮遇之厚,故李詳亦獻款,賊覺,斬之於赤水,更以黃思鄴為刺史。

十月,鐸浚壕於興平,左抵馬嵬,使將薛韜董之,由馬嵬、武功入斜谷,以通盩厔,列屯十四,使將梁璩主之,置關於沮水、七盤、三溪、木皮嶺,以遮秦、隴。

京左行營都統東方逵禽賊銳將李公迪,破堡三十。

華卒逐黃思鄴,巢以王遇為刺史,遇降河中。

明年正月,王鐸使雁門節度使李克用破賊於渭南,承製拜東北行營都統。

會鐸與安潛皆罷,克用獨引軍自嵐、石出夏一陽一,屯沙苑,破黃揆軍,遂營乾坑。

二月,合河中、易定、忠武等兵擊巢。

巢命王璠、林言軍居左,趙璋、尚讓軍居右,眾凡十萬,與王師大戰梁田陂。

賊敗,執俘數萬,僵胔三十里,斂為京觀。

璠與黃揆襲華州,據之,遇亡去。

克用掘塹環州,分騎屯渭北,命薛志勤、康君立夜襲京師,火廥聚,俘賊而還。

巢戰數不利,軍食竭,下不用命,一陰一有遁謀,即發兵三萬扼藍田道,使尚讓援華州。

克用率重榮迎戰零口,破之,遂拔其城,揆引眾出走。

涇原節度使張鈞說蕃、渾與盟,共討賊。

是時,諸鎮兵四面至。

四月,克用遣部將楊守宗率河中將白志遷、忠武將龐從等最先進,擊賊渭橋,三戰,賊三北。

於是諸節度兵皆奮,無敢後,入自光泰門。

克用身決戰,呼聲動天,賊崩潰,逐北至望春,入升一陽一殿闥。

巢夜奔,眾猶十五萬,聲趨徐州,出藍田,入商山,委輜重珍貲於道,諸軍爭取之,不復追,故賊得整軍去。

自祿山陷長安,宮闕完雄,吐蕃所燔,唯衢弄廬舍;硃泚亂定百餘年,治繕神麗如開元時。

至巢敗,方鎮兵互入虜掠,火大內,惟含元殿獨存,火所不及者,止西內、南內及光啟宮而已。

楊復光獻捷行在,帝詔陳許、延州、鳳翔、博野軍合東西神策二萬人屯京師,命大明宮留守王徽衛諸門,撫定居人。

詔尚書右僕射裴璩修復宮省,購輦輅、仗衛、舊章、秘籍。

豫敗巢者:神策將橫衝軍使楊守亮、躡雲都將高周彝、忠順都將胡真、天德將顧彥朗七十人。

巢已東,使孟楷攻蔡州。

節度使秦宗權迎戰,大敗,即臣賊,與連和。

楷擊陳州,敗死,巢自圍之,略鄧、許、孟、洛,東入徐、兗數十州。

人一大饑,倚死牆塹,賊俘以食,日數千人,乃辦列百巨碓,糜骨皮於臼,並啖之。

時硃全忠為宣武節度使,與周岌、時溥帥師救陳,趙犨亦乞兵太原。

巢遣宗權攻許州,未克。

於是糧竭,木皮草根皆盡。

四年二月,李克用率山西兵由陝濟河而東,會關東諸鎮壁汝州。

全忠擊賊瓦子堡,斬萬餘級,諸軍破尚讓於太康,亦萬級,獲械鎧馬羊萬計,又敗黃鄴於西華,鄴夜遁。

巢大恐,居三日,軍中相驚,棄壁走,巢退營故一陽一里。

其五月,大雨震電,川溪皆暴溢,賊壘盡壞,眾潰,巢解而去。

全忠進戍尉氏,克用追巢,全忠還汴州。

巢取尉氏,攻中牟,兵度水半,克用擊之,賊多溺死。

巢引殘眾走封丘,克用追敗之,還營鄭州。

巢涉汴北引,夜復大雨,賊驚潰,克用聞之,急擊巢河瀕。

巢度河攻汴州,全忠拒守,克用救之,斬賊驍將李周、楊景彪等。

巢夜走胙城,入冤句。

克用悉軍窮躡,賊將李讜、楊能、霍存、葛從周、張歸霸、張歸厚往降全忠,而尚讓以萬人歸時溥。

巢愈猜忿,屢殺大將,引眾奔兗州。

克用追至曹,巢兄弟拒戰,不勝,走兗、鄆間,獲男一女牛馬萬餘、乘輿器服等,禽巢一愛一子。

克用軍晝夜馳,糧盡不能得巢,乃還。

巢眾僅千人,走保太山。

六月,時溥遣將陳景瑜與尚讓追戰狼虎谷,巢計蹙,謂林言曰:「我欲討國一奸一臣,洗滌朝廷,事成不退,亦誤矣。

若取吾首獻天子,可得富貴,毋為他人利。」

言,巢出也,不忍。

巢乃自刎,不殊,言因斬之,及兄存、弟鄴、揆、欽、秉、萬通、思厚,並殺其妻子,悉函首,將詣溥。

而太原博野軍殺言,與巢首俱上溥,獻於行在,詔以首獻於廟。

徐州小史李師悅得巢偽符璽,上之,拜湖州刺史。

巢從子浩眾七千,為盜江湖間,自號「一浪一蕩軍」。

天復初,欲據湖南,陷瀏一陽一,殺略甚眾。

湘一陰一強家鄧進思率壯士伏山中,擊殺浩。

贊曰:廣明元年,巢始盜京師,自陳「唐去丑口而著黃,明黃且代唐也。」

鳴呼,其言妖歟!後巢死,秦宗權始張,株亂遍天下,硃溫卒攘神器有之,大氐皆巢一黨一也。

寧天托諸人告亡於下乎!

秦宗權,蔡州上蔡人,為許牙將。

巢涉淮,節度使薛能遣宗權搜兵淮西,而許軍亂,殺能。

宗權外示赴難,因逐刺史,據蔡以叛。

周岌代能領節度,即授以州,有兵萬人,乃遣將從諸軍敗賊於汝州。

楊復光言之朝,擢防禦使,一寵一其軍曰奉國,即為本軍節度使,進檢校司空。

巢走出關,宗權與連和,遂圍陳州,樹壁相望,擾敓梁、宋間。

巢死,宗權張甚,嘯會逋殘,有吞噬四海意。

乃遣弟宗言寇荊南;秦誥出山南,攻襄州,陷之,進破東都,圍陝州;使秦彥寇淮、肥;秦賢略江南;宗衡亂岳、鄂。

賊渠率票慘,所至屠老孺,焚屋廬,城府窮為荊萊,自關中薄青、齊,南繚荊、郢,北亙衛、滑,皆麇駭雉伏,至千里無捨煙。

惟趙犨保陳,硃全忠保汴,僅自完而已。

然無霸王計,惟亂是恃,兵出未始轉糧,指鄉聚曰:「啖其人,可飽吾眾。」

官軍追躡,獲鹽一屍一數十車。

僖宗假硃全忠都統節以討賊。

秦賢略宋及曹,全忠好書約和,賢遣張調請分地,自汴以南歸之蔡,全忠一陰一許,而賢引兵濟汴,肆燔劫無孑餘。

全忠大怒,斬調而還,曰:「我出十將,必破此賊。」

進與賊戰,殺獲甚眾。

宗權急攻許,節度使鹿晏弘乞師於全忠,師未及出,已破晏弘,進攻鄭州,取之。

擊河橋,遂守河一陽一,放兵侵汴西鄙、北鄙。

全忠壁酸棗,戰不克。

宗權屯邊村,使秦賢營雙丘,侵板橋,盧瑭引兵進屯萬勝,夾汴而柵,將梁以濟師。

全忠詭擊殺瑭,宗權悉軍十五萬列三十六屯,一逼一汴。

全忠懼,求救於兗、鄆,而硃瑾、硃宣皆身自將同拒賊。

五月,全忠閉城大會,鼓聞於郊無置聲,一陰一啟北門擊賊壘,士嘩,趨中營,兗、鄆整兵合擊,大敗之。

宗權忿,過鄭,焚郛捨,驅民入淮西,全忠遂有鄭、許、河一陽一、東都。

於是合諸鎮兵會上蔡,分為五軍入其地。

宗權召孫儒,儒不應。

宗權素壁上蔡以扼險要,全忠拔其壁,遂圍蔡州,傅城而壘,以羸兵誘賊。

賊出,全忠盡斬之。

宗權退守中州,未能下,全忠使大將胡元琮圍之,身還汴。

宗權間許無備,襲取其州,執守將元琮,引兵復收許。

宗權還,為一愛一將申叢所囚,折一足以待命。

全忠署叢節度留後,叢中悔,夷其族。

宗權至汴,全忠以禮迎勞,且曰:「公昔陷許,能戢兵賜盟,戮力勤王,烏有今日乎?」

宗權曰:「英雄不兩立,天亡僕以資公也。」

謷然無懼色。

全忠以檻車上送京師,兩神策兵縻護。

昭宗御延喜樓受俘,京兆尹曳以組練,徇兩市,引頸視車外,呼曰:「宗權豈反者耶?顧輸忠不效耳。」

觀者大笑。

與妻趙俱斬獨柳下。

宗權以中和三年叛,居六年而誅。

董昌,杭州臨安人。

始籍土一團一軍,以功擢累石鏡鎮將。

中和三年,刺史路審中臨州,昌率兵拒,不得入,即自領州事。

鎮海節度使周寶不能制,因表為刺史。

昌已破劉漢宏,兵益強,進義勝軍節度使、檢校尚書右僕射。

僖宗始還京師,昌取越民裴氏藏書獻之,補秘書之亡,授兼諸道採訪圖籍使。

始,為治廉平,人頗安之。

當是時,天下貢輸不入,獨昌賦外獻常參倍,旬一道,以五百人為率,人給一刀,後期即誅。

朝廷賴其入,故累拜檢校太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爵隴西郡王。

視詔書訖,字償一縑,歸當制官。

而小人意足,浸自侈大,托神以詭眾。

始立生祠,刳香木為軀,內金玉紈素為肺府,冕而坐,妻媵侍別帳,百倡鼓吹於前,屬兵列護門。

屬州為土馬獻祠下,列牲牢祈請,或紿言土馬若嘶且汗,皆受賞。

昌自言:「有饗者,我必醉。」

蝗集祠旁,使人捕沈鏡湖,告曰:「不為災。」

客有言:「嘗游吳隱之祠,止一偶人。」

昌聞,怒曰:「我非吳隱之比!」支解客祠前。

始,罷榷鹽以悅人,豐衣食,後稍峭法,笞至千百,或小餅輒夷族,血流刑場,地為之赤。

有五千餘姓當族,昌曰:「能孝於我,貸而死。」

皆曰:「諾。」

昌厚養之,號「感恩都」,刻其臂為誓,親族至號泣相別者。

凡民訟,不視獄,但與擲博齒,不勝者死。

用人亦取勝者。

昌得郡王,吒曰:「朝廷負我,吾奉金帛不貲,何惜越王不吾與?吾當自取之!」下厭其虐,乃勸為帝。

近縣舉狂逼虖請,昌令曰:「時至,我當應天順人。」

其屬吳繇、秦昌裕、盧勤、硃瓚、董庠、李暢、薛遼與妖人應智、王溫、巫韓媼皆贊之。

昌益兵城四縣自防。

山一陰一老人偽獻謠曰:「欲知天子名,日從日上生。」

昌喜,賜百縑,免稅征。

命方士硃思遠築壇祠天,詭言天符夜降,碧楮硃文不可識。

昌曰:「讖言『兔上金一床一』,我生於卯,明年歲旅其次,二月朔之明日,皆卯也,我以其時當即位。」

客倪德儒曰:「鹹通末,《越中秘記》言:『有羅平鳥,主越禍福。

』中和時,鳥見吳、越,四目而三足,其鳴曰『羅平天冊』,民祀以攘難。

今大王署名,文與鳥類。」

即圖以示昌,昌大喜。

乾寧二年,即偽位,國號大越羅平,建元曰天冊,自稱「聖人」,鑄銀印方四寸,文曰「順天治國之印」。

又出細民所上銅鉛石印十一床一及它鳥獸龜蛇陳於廷,指曰「天瑞」。

其下制詔,皆自署名,或曰帝王無押詔,昌曰:「不親署,何由知我為天子?」

即榜南門曰天冊樓。

先是,州寢有赤光,長十餘丈;虺長尺餘,金色,見思道亭。

昌署寢曰明光殿,亭曰黃龍殿,以自神。

以次拜置百官,監軍與官屬皆西北向慟哭,乃北面臣昌。

或請署近侍,昌曰:「吾假處此位,安得如宮禁?」

不許。

下書屬州曰:「以某日權即位,然昌荷天子恩,死不敢負國。」

初,官屬不徇昌旨者,節度副使黃碣、山一陰一令張遜皆誅死。

鎮海節度使錢鏐書讓昌曰:「開府領節度,終身富貴,不能守,閉城作天子,滅親族,亦何賴?願王改圖。」

昌不聽,燜悉兵三萬攻之,望城再拜曰:「大王位將相,乃不臣。

能改過,請諭還諸軍。」

昌懼,獻鏐錢二百萬緡犒軍,執應智、王溫、韓媼、吳繇、秦昌裕送於鏐,且待罪。

燜乃還,表於朝,以為昌不可赦,復討之,傅城而壘。

昌又執硃思遠、王守真、盧勤送鏐軍求解。

昭宗遣中人李重密勞師,除昌官爵,授鏐浙東道招討使。

昌乃求援於淮南楊行密,行密遣將台濛圍蘇州,安仁義、田頵攻杭州,以救昌。

鏐將顧全武等數敗昌軍,昌將多降,遂進圍越州。

候人言外師強,輒斬以徇;紿告鏐兵老,皆賞。

昌身閱兵五雲門,出金帛傾鏐眾。

全武等益奮,昌軍大潰,遽還,去偽號,曰:「越人勸我作天子,固無益,今復為節度使。」

全武四面攻,未克,會台濛取蘇州,鏐召全武還,全武曰:「賊根本在甌、越,今失一州而緩賊,不可。」

攻益急。

城中以口率錢,雖簪珥皆輸軍。

昌從子真得士心,昌信讒殺之,眾始不用命。

又減戰糧欲犒外軍,下愈怨,反攻昌,昌保子城。

鏐將駱一團一入見,紿言:「奉詔迎公居臨安。」

昌信之,全武執昌還,及西江,斬之,投一屍一於江,傳首京師,夷其族。

於是斬偽大臣李邈、蔣瑰等百餘人,發昌先墓,火之。

昌敗,猶積糧三百萬斛,金幣大抵五百餘帑,而兵不及萬人。

鏐遂為鎮海、鎮東兩軍節度雲。

贊曰:唐亡,諸盜皆生於大中之朝,太宗之遺德餘澤去民也久矣,而賢臣斥死,庸懦在位,厚賦深刑,天下愁苦。

方是時也,天將去唐,諸盜並出,歷五姓,兵未嘗少解,至宋然後天下復安。

漢之亡也,天下大亂,至晉然後稍定;晉之亡也,天下大亂,至唐然後復安。

治少而亂多者,古今之勢,盛王業業以求治,可少忽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新唐書
本紀第一 高祖本紀第二 太宗本紀第三 高宗本紀第四 則天皇后 中宗本紀第五 睿宗 玄宗本紀第六 肅宗 代宗本紀第七 德宗 順宗 憲宗本紀第八 穆宗 敬宗 文宗 武宗 宣宗志第九 禮樂九本紀第十 昭宗 哀帝志第一 禮樂一志第二 禮樂二志第三 禮樂三志第四 禮樂四志第五 禮樂五志第六 禮樂六志第七 禮樂七志第八 禮樂八本紀第九 懿宗 僖宗志第十 禮樂十志第十一 禮樂十一志第十二 禮樂十二志第十三上 儀衛上志第十三下 儀衛下志第十四 車服志第十五 歷一志第十六 歷二志第十七上 歷三上志第十七下 歷三下志第十八上 歷四上志第十八下 歷四下志第十九 歷五志第二十上 歷六上志第二十下 歷六下志第二十一 天文一志第二十二 天文二志第二十三 天文三志第二十四 五行一志第二十五 五行二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志第二十七 地理一志第二十八 地理二志第二十九 地理三志第三十 地理四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志第三十二 地理六志第三十三上 地理七上志第三十三下 地理七下志第三十四 選舉志上志第三十五 選舉志下志第三十六 百官一志第三十七 百官二志第三十八 百官三志第三十九上 百官四上志第三十九下 百官四下志第四十 兵志第四十一 食貨一志第四十二 食貨二志第四十三 食貨三志第四十四 食貨四志第四十五 食貨五志第四十六 刑法志第四十七 藝文一志第四十八 藝文二志第四十九 藝文三志第五十 藝文四表第一 宰相上表第二 宰相中表第三 宰相下表第四 方鎮一表第五 方鎮二表第六 方鎮三表第七 方鎮四表第八 方鎮五表第九 方鎮六表第十上 宗室世繫上表第十下 宗室世系下表第十一上 宰相世系一上表第十一下 宰相世系一下表第十二上 宰相世系二上表第十二中 宰相世系二中表第十二下 宰相世系二下表第十三上 宰相世系三上表第十三下 宰相世系三下表第十四上 宰相世系四上表第十四下 宰相世系四下表第十五上 宰相世系五十表第十五下 宰相世系五下列傳第一 后妃上列傳第二 后妃下列傳第三 宗室列傳第四 高祖諸子列傳第五 太宗子列傳第六 三宗諸子列傳第七 十一宗諸子列傳第八 諸帝公主列傳第九 李密列傳第十 王竇列傳第十一 薛李二劉高徐列傳第十二 蕭輔沈李梁列傳第十三 劉斐列傳第十四 屈實尉遲張秦唐段列傳第十五 二劉殷許程柴任丘列傳第十六 溫皇甫二李姜崔列傳第十七 杜闞王李苑羅王列傳第十八 二李勣列傳第十九 侯張薛列傳第二十 高竇列傳第二十一 房杜列傳第二十二 魏徵列傳第二十三 王薛馬韋列傳第二十四 二李戴劉崔列傳第二十五 陳楊封裴宇文鄭權閻蔣姜張列傳第二十六 蕭瑀列傳第二十七 岑虞李褚姚令狐列傳第二十八 蘇世長(良嗣 弁) 韋雲起 孫伏伽 張玄素列傳第二十九 於高張列傳第三十 長孫褚韓來李上官列傳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趙崔楊盧二劉李劉孫邢列傳第三十二 傅呂陳列傳第三十三 劉裴婁列傳第三十四 崔楊竇宗祝王列傳第三十五 諸夷蕃將列傳第三十六 郭二張三王蘇薛程唐列傳第三十七 王韓蘇薛王柳馮蔣列傳第三十八 唐張徐列傳第三十九 崔徐蘇豆盧列傳第四十 狄郝硃列傳第四十一 二瑋 陸二李杜列傳第四十二 裴劉魏李吉列傳第四十三 張韋韓宋辛二李裴列傳第四十四 武李賈白列傳第四十五 五王列傳第四十六 劉鍾崔二王列傳第四十七 魏韋郭列傳第四十八 李蕭盧韋趙和列傳第四十九 姚宋列傳第五十 蘇張列傳第五十一 魏盧李杜張韓列傳第五十二 張源裴列傳第五十三 蘇尹畢李鄭王許潘倪席齊列傳第五十四 裴崔盧李王嚴列傳第五十五 裴陽宋楊崔李解列傳第五十六 宗室宰相列傳第五十七 劉吳韋蔣柳沈列傳第五十八 二郭兩王張牛列傳第五十九 宇文韋楊王列傳第六十 哥舒高封列傳第六十一 李光弼列傳第六十二 郭子儀列傳第六十三 二李馬路列傳第六十四 房張李列傳第六十五 崔苗二裴呂列傳第六十六 崔鄧魏衛李韓盧高列傳第六十七 李楊崔柳韋路列傳第六十八 高元李韋薛崔戴王徐郗辛列傳第六十九 來田侯崔嚴列傳第七十 元王黎楊嚴竇列傳第七十一 二李列傳第七十二 三王魯辛馮三李曲二盧列傳第七十三 令狐張康李劉田王牛史列傳第七十四 劉第五班王李列傳第七十五 李常趙崔齊盧列傳第七十六 關董袁趙竇列傳第七十七 張姜武李宋列傳第七十八 段顏列傳第七十九 李晟列傳第八十 馬渾列傳第八十一 楊戴陽二李韓杜邢列傳第八十二 陸贄列傳第八十三 韋張嚴韓列傳第八十四 鮑李蕭薛樊王吳鄭陸盧柳崔列傳第八十五 徐呂孟劉楊潘崔韋列傳第八十六 張趙李鄭徐王馮庾列傳第八十七 姚獨孤顧韋段呂許薛李列傳第八十八 孔穆崔柳楊馬列傳第八十九 歸奚三崔盧二薛衛胡丁二王殷列傳第九十 三鄭高權崔列傳第九十一 賈杜令狐列傳第九十二 白裴崔韋二李皇甫王列傳第九十三 韋王陸劉柳程列傳第九十四 杜裴李韋列傳第九十五 二高伊硃二劉范二王孟趙李任張列傳第九十六 李烏王楊曹高劉石列傳第九十七 於王二杜范列傳第九十八 裴度列傳第九十九 二李元牛楊列傳第一百 竇劉二張楊熊柏列傳第一百一 韓愈列傳一百二 錢崔二韋二高馮三李盧封鄭敬列傳第一百三 劉蕡列傳第一百四 李鄭二王賈舒列傳第一百五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六 陳三李曹劉列傳第一百七 二李崔蕭二鄭二盧韋週二裴劉趙王列傳第一百八 畢崔劉陸鄭硃韓列傳第一百九 馬楊路盧列傳第一百一十 鄭二王韋張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周王鄧陳齊趙二楊顧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二王諸葛李孟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楊時硃孫列傳一百一十四 高趙田硃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三劉成杜鍾張王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忠義上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忠義中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忠義下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卓行列傳第一百二十 孝友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隱逸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循吏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儒學上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儒學中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儒學下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文藝上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文藝中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文藝下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方技列傳第一百三十 列女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外戚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宦者上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宦者下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酷吏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籓鎮魏博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籓鎮鎮冀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籓鎮盧龍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籓鎮淄青橫海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籓鎮宣武彰義澤潞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突厥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下 突厥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 吐蕃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下 吐蕃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 回鶻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下 回鶻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沙陀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北狄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東夷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西域上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西域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上 南蠻上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 南蠻中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