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融遂與武威太守梁統、張掖太守史苞、酒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演義》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

後漢演義

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

卻說蜀地告平,全軍凱旋,涼州牧竇融,上表稱賀,有詔令融與五郡太守,一同入朝。

融遂與武威太守梁統、張掖太守史苞、酒泉太守辛彤、敦煌太守竺曾、金城太守庫鈞,奉詔入都。

既抵闕下,即繳上安豐侯涼州牧印綬。

光武帝賜還侯印,即日召見,賞賜恩一寵一,無與倫比。

尋拜融為冀州牧,融辭不就任。

適大司空李通,因病去職,由揚武將軍馬成,暫行代理,未盡勝任,乃進融為大司空;並授梁統為大中大夫。

涼冀二州,另行簡員鎮守。

好在隴蜀已平,西北無事,只有盧芳偽稱劉文伯,連結匈奴烏桓,常為邊患。

屢見前文。

驃騎大將軍杜茂等,奉詔往討,歷久未平,芳部將隨昱留守九原,一陰一通漢軍,欲脅芳降漢。

芳與十餘騎逃入匈奴,昱即詣闕請降,得拜五原太守,封鐫胡侯。

後至建武十六年間,芳復入居高柳,遣使奉上降書。

光武帝乃立芳為代王,令他和輯匈奴。

芳申請入朝,奉詔批准。

及芳南至昌平,又遇朝使傳諭,叫他折回。

芳不免疑懼,仍背漢投胡,既而病死。

自是函夏無塵,全國統一。

光武帝增封功臣,得三百六十五人,外戚封侯,計四十五人,惟宗室諸王,卻為了將軍朱祐計議,反降封為公侯。

如趙王良,由廣一陽一徙封。

齊王章、即劉縯長子。

魯王興,縯子過繼劉仲,均見前。

三人統稱為公。

長沙王興、真定王德、即劉楊子。

河間王邵、中山王茂四人,俱景帝后裔。

統稱為侯。

更封孔子後裔孔安為宋公,周公後裔姬常為衛公,此外宗室封侯,共一百三十七人。

光武帝久在兵間,厭心武事,且知天下疲耗,益欲息肩,自隴蜀平定後,非遇急警,不復言兵。

皇太子強,年已十餘,有時侍側,問及攻戰方略,光武帝正色道:「從前衛靈公問陳,孔子不對,此事非爾所宜問呢!」此實一權宜之語,並非至訓。

鄧禹賈復,知帝欲偃武修文,不願功臣擁眾京師,乃投戈講道,修明儒學。

耿弇等亦繳還大將軍印綬,並以列侯就第。

朱祐嘗薦賈復端重,可為宰相,光武帝置諸不答。

惟移封鄧禹為高密侯,使食四縣。

賈復為膠東侯,使食六縣。

李通已封固始侯,位兼勳戚,因得與鄧禹賈復,參議國家大事,恩遇從隆。

其餘功臣數百人,不過給與廩祿,令他安享太平,不復重用。

保全功臣,莫如此策。

至若朝廷宴會,輒召功臣集飲,濟濟盈堂,無不守禮。

光武帝當大宴時,歷問群臣道:「卿等若不得遇朕,果有何為?」

鄧禹起答道:「臣嘗學問,可做一文學掾吏。」

光武帝笑道:「這也未免太謙了!卿志行修整,可官功曹。」

及問至馬武,武答言:「臣粗具膂力,可為守尉,督捕盜賊。」

光武帝又笑說道:「且自己不為盜賊,做個亭長罷了!」武平素嗜酒,任氣使一性一,常在御前折辱同列,故光武帝隨事加誡,略示裁抑。

但功臣稍有過失,帝必曲為優容,所有遠方進貢珍甘,亦嘗先賜列侯,不少慳吝。

故功臣皆懷德畏威,不生怨望,安上全下,比那高祖時代,迥然不同。

這是光武帝的識量過人,故有是良法美意,卓越古今。

應該稱揚。

獨驃騎大將軍杜茂,尚留守北方,備御匈奴。

光武帝不欲勞兵,特使吳漢等北往,督徙邊民,盡入內地,但諭茂繕治城障,阻住胡烽。

茂令兵士屯田築堡,毋敢少疏。

會因軍吏冤殺無辜,遂致連帶免官,減削食邑,由修侯降為參蘧鄉侯,另命蜀郡太守張堪為騎都尉,使他往領茂營。

匈奴聞茂去職,乘隙進攻,兵至高柳,被張堪督兵邀擊,大破胡兵,飛章告捷。

光武帝因令茂為漁一陽一太守,兼轄軍民。

茂賞善罰惡,公正無私,吏士並樂為用。

匈奴以高柳被挫,再圖報復,竟發萬騎入漁一陽一。

才入境內,即有數千健卒,當頭截住,彷彿與長城相似,絲毫不能動搖。

再加張堪領著後隊,鳴鼓繼進,銳厲無前,把胡騎沖得七零八落。

匈奴將帥,連忙奔還,十成中已喪失了四五成,從此畏堪如神,不敢近塞。

堪乃勸民耕稼,特就狐奴地方,開稻田八千餘頃,不到數年,桑麻菽麥,偏地芃芃。

百姓踴躍作歌道:「桑無附枝,麥穗兩歧;張公為政,樂不可支!」總計堪守郡八載,戶口蕃庶,物阜民康。

光武帝欲征堪內用,堪竟病逝,有詔褒揚政績,賜帛百匹。

堪字君游,系南一陽一郡宛縣人,少時已有志一操一,號為聖童,入蜀時不私秋毫,布被終身。

中興循吏,杜詩以外,要算張堪。

讚美循吏,藉以風世。

沛郡太守韓歆,亦剛直有聲,建武十三年間,大司徒侯霸病逝,特擢歆為大司徒。

歆就職後,每好直言,嘗在帝前指天畫地,不少隱諱。

光武帝未免動怒,歆仍不少改,在任二年,坐被譴歸。

未幾又頒詔申責,歆憤激自一殺,子嬰亦死。

都人士替他呼冤,為帝所聞,乃追賜錢谷,具禮安葬。

遇主如光武,且以直言賈禍,遑問他人。

後來歐一陽一歙戴涉,相繼為大司徒,俱坐罪論死,光武帝亦稍稍嚴急了。

最錯誤的是廢後一事,為光武帝平生大累。

事在建武十七年間。

光武帝既立郭氏為皇后,嫡子強為皇太子,相安有年,見十二回。

郭後復生子四人,一名輔,一名康,一名延,一名焉。

一陰一貴人亦生五子,長名一陽一,次名蒼,次名荊,又次名衡,名京。

尚有一子名英,為許美人所出。

許美人無一寵一,當夕甚稀,故只生一男。

就中總算這位一陰一貴人,最得一寵一愛一,光武帝有時出征,嘗命一陰一貴人隨行。

一陰一貴人初次生男,曾在元氏縣中分娩,彼時從征彭一寵一,適當有娠,故在行轅中產兒,取名為一陽一,兩頰甚豐,至十歲時能通《春秋》,光武帝目為奇童。

奪嫡之兆,已寓於此。

建武十五年,大司馬吳漢等,上書請封皇子,三奏乃許。

使大司空竇融告廟,封皇子輔為右翊公,英為楚公,一陽一為東海公,康為濟南公,蒼為東平公,延為淮一陽一公,荊為山一陽一公,衡為臨淮公,焉為左翊公,京為琅琊公。

這是因年序封,故與上文敘次不同。

諸子受封,才及月餘,有詔令天下州郡,檢核墾田戶口。

刺史太守,依詔施行,次第奏報。

獨陳留吏牘中夾入一紙,上書二語云:「穎川弘農可問,河南南一陽一不可問。」

光武帝瞧著,問所從來,吏人謂由長壽街上拾取,誤夾牘中。

這是因光武好讖引惹出來。

光武帝因疑生怒,頓有慍色。

東海公一陽一,年才十二,適侍帝后,便乘間進言道:「河南帝城,必多近臣,南一陽一帝鄉,必多近親;田宅逾制,不便細問,故有是言!」光武帝大悟,再使虎賁將窮詰吏人,吏人無從隱蔽,所對如東海公語。

光武乃更遣謁者巡行河南南一陽一,糾察長吏,實地鉤考,免得徇私。

但自此一愛一陽一有加,自悔立儲太早,不得使一陽一為塚嗣。

天下事不宜生心,一有芥蒂,免不得形諸詞色。

郭皇后暗中窺透,當然懷嫌,因此對著帝前,往往冷嘲熱諷,語帶蹊蹺。

光武帝積不能容,遂致夫妻反目,動有違言。

到了十七年冬月,竟突然下詔道:

皇后懷勢怨懟,數違教令,不能撫循他子,訓長異室。

宮闈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睢之德,而有呂霍之風,豈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戴涉,時涉尚未坐罪。

宗正劉吉,持節往諭,其上皇后璽綬。

一陰一貴人鄉里良家,歸自微賤,自我不見,於今三年。

兩句援引《詩經》,為追憶之詞。

宜奉宗廟為天下母。

異常之事,非國休福,不得上壽稱慶,特頒詔以聞。

詔既頒發,群臣互相錯愕,莫敢發言。

郭皇后只好繳出印綬,徙居別宮。

那色藝兼優的一陰一貴人,竟得超居中宮,母儀天下。

句中有刺。

殿中侍講郅惲進奏道:「臣聞夫婦情好,父子間尚且難言,況屬在臣下,怎敢參議?但望陛下慎察可否,勿令天下貽議社稷,方可無憂!」光武帝答道:「卿能曲體朕意,朕亦不為已甚哩!」乃暫不易儲,更進郭後次子輔為中山王,號郭後為中山太后。

余如東海公一陽一以下,俱進封為王。

嗣且命趙齊魯三公,均復王爵,這且待後再表。

且說光武帝即位以後,嘗出幸舂陵,親祠先人園廟,旋又改舂陵鄉為章陵縣,永免徭役,比擬高祖時代的豐沛。

至建武十七年冬季,復至章陵祭祖,治舊宅,觀田廬,置酒作樂,大會宗室,無論男婦老幼,並得列席。

酒至半酣,諸母相與絮語道:「文叔光武帝小字,見前文。

少時謹信,與人交際,無甚款曲,不過柔順有容,素無爭忤。

誰料今日尊榮至此!」光武帝湊巧聽見,不由的接口道:「我御天下,亦欲以柔道為治,並不致後先矛盾哩!」說著,鼓掌大笑。

諸宗室相率騰歡,至日暮方才散席。

越宿由光武帝諭令有司,為宗室盡建祠堂,然後命駕起行,還至宮中,已將殘臘。

倏忽間又是建武十八年了,孟春無事,過了一月,忽得蜀郡警報,乃是守將史歆,據住成都,自稱大司馬,猝攻太守張穆,穆逾城走入廣都,飛書乞援。

光武帝亟令大司馬吳漢,率同臧宮劉尚二將,領兵萬餘,往討史歆。

漢至武都,再發廣漢巴蜀三郡兵馬,進圍成都,數旬即下,把史歆擒斬了事。

宕渠人楊偉,朐俔人徐容等,本已為史歆誘一惑,各糾眾數千人,與歆相應。

吳漢等既收復成都,再乘桴沿江,進至巴郡。

楊偉徐容,聞風駭走,終被漢軍擒誅,余一黨一皆降,徙居南郡長沙。

蜀郡復平,漢等還朝覆命。

不意南方交阯,突出了兩個蠻女,公然聚眾造反,寇掠嶺南六十餘城。

呂母遲昭平後,復出了兩個蠻女,甚是奇特。

兩蠻女叫做征側征貳,本是一對姊妹花,為麊冷縣雒將女兒。

麊冷音糜零,交阯僻處南海,從前未設郡縣,為土人所分據,隨地墾田,有雒王雒將雒民等名。

面貌不過尋常,身材很是長大,力舉千鈞,霸佔一方。

側尤驍勇,已嫁與朱鳶人詩索為妻,她卻不安家室,惟與妹征貳玩刀耍一槍一,練習武藝。

及刀一槍一純一熟,自謂技藝無敵,想做一個南方女大王。

可號為井底雌蛙。

於是號召徒眾,待機即發。

適交阯太守蘇定,執法相繩,飭令繳械散眾,不得生事。

側與貳遂憤然發難,攻陷郡城,蘇定出走,南方大亂。

九真日南合浦各蠻夷,嘩然起應,郡守紛紛內避,被她鬧得一塌糊塗,所有嶺南六十餘城,並罹兵阨。

側竟自立為王,令貳為大將,兩蠻女振動雌威,名聞遠近。

警報傳到洛一陽一,光武帝怎能坐視?便選出虎賁中郎將馬援,使為伏波將軍,令與扶樂侯劉隆,督率樓船將軍段志等,南下討賊。

援前為大中大夫,與來歙同為監軍。

見十八回。

歙嘗奏言隴西侵殘,羌種雜沓,非馬援不能平定。

光武帝因拜援為隴西太守,援連破叛羌,征服餘眾,繕城治塢,辟田勸耕,隴西以安。

嗣被召為虎賁中郎將,屢得進見,嘗與光武帝談論兵法,意俱相合。

再出討皖城妖人李廣,一鼓即平。

這是補敘之筆。

至是復受命南征,航海前進。

軍至合浦,段志得著急病,竟至逝世。

援令弁目護喪歸葬,自與劉隆並領水軍,水盡登岸,辟山通道,得達一浪一泊。

征側方安據交阯,南面稱尊,總道是天高地迥,任所欲為,驀聞漢軍已至一浪一泊,也不禁吃了一驚。

當下升帳點兵,得數萬人,使妹征貳為先鋒,自為後應,至一浪一泊中搦戰。

兩陣相交,金鼓連天,約莫有兩三個時辰,蠻眾究竟烏合,敵不過百戰雄師,一敗便走,勢若散沙。

征側征貳,但靠著兩臂蠻力,目無中原,至此才知王師厲害,覓路逃走。

援驅軍追殺,斬首數千級,收降萬餘人,女流究屬無用,不堪一戰。

趁勢至交阯城下,四面圍攻。

征側自覺孤危,即與征貳商議道:「我與汝奮臂一呼,遠近響應,不到數月,得攻克六十餘城,滿望殺往嶺北,進據中原,哪知中朝天子,遣到一精一兵猛將,銳不可當,現今坐困危城,如何是好?」

征貳想了多時,才答說道:「據妹一子看來,此城斷不可守,不如奔往金溪一穴一中,扼險自固,就使猛將如雲,亦不能搗破此一穴一,待他糧盡引退,我等復好出據此城了。」

征側點首稱善,隨即棄城夜遁。

馬援聞知,率眾力追,行抵金溪,連戰數陣,蠻眾除殺死外,多半潰散。

惟征側征貳兩姊妹,拚命逃走,得入金溪一穴一中,一穴一甚深邃,四圍有大山包住,只有一口可通,也是險仄得很。

側與貳竄入此一穴一,使殘眾堵住一穴一口,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形勢。

援率眾到了一穴一前,察視四周,除一穴一口外,竟是無縫可鑽,倒也躊躇得很。

自思航海南來,費盡千辛萬苦,得入此地,倘若畏難即退,豈不是盡隳前功?況且留此兩婦,終究是將來禍祟,理應斬草除根,方免後患。

於是下令軍士,隨山伐木,就谷口築起巨柵,容納全師;再命游騎巡弋四圍,截虜蠻眾,想得幾個俘虜,詢問路徑,或有一線可通,便好令他嚮導,搗殺進去。

誰知一住半月,竟無人跡,山上瘴氣熏蒸,軍士一不小心,往往觸瘴致疾,真個是欲退不得,欲進不能。

援卻抱定主意,誓滅此虜,勉令將士圍住比口,一面分兵略定各郡,收聚糧食,輸運軍前。

征側征貳總以為漢軍無法,定必速退,且一穴一中曾備有糧草,足資一年,但教安心耐守,自可解圍。

螺蚌縮入殼中,能長此不開麼?不意過了數月,漢兵不退,又過數月,仍然不退,直至歲暮年闌,漢兵尚在谷外扼住,未曾退去。

一穴一內糧食,已將告罄,且水道亦被漢兵塞斷,涓滴不見流入,害得又饑又渴,無可為生。

勉強過了殘冬,已是建武十九年正月。

側與貳不能再伏一穴一中,只得驅眾殺出,眾兵已困憊不堪,沒奈何硬著頭皮,衝出谷口,漢兵早已出柵待著,見一個,殺一個,見兩個,殺一雙,嚇得蠻眾又復倒退。

馬援知蠻眾不濟,傳令投降免死,蠻眾聽著,遂一齊拋去兵械,匍匐乞降。

惟征側征貳兩人,罪在不赦,只得不管死活,捨命格鬥,結果是跌倒地上,雙雙就擒,當由漢軍縛住,推至馬援面前,兩人跪倒磕頭,哀求饒命。

馬援作色道:「無知賤婢,也想抗拒天朝,今日還想求生麼?」

說畢,即令刀斧手將兩人推出,一同梟首,獻入都中。

恐洛一陽一城中,難得見此好頭顱?有詔封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

援乃宰牛釀酒,大饗將士,且笑且語道:「我從弟少游,與我志趣不同,嘗謂人生在世,但教飽食暖衣,乘下澤車,跨款段馬,做一個郡縣掾吏,老守墳墓,鄉里間稱為善人,也好知足,何必奔波勞碌,妄求功名?我當初意不謂然,今至一浪一泊西裡,轉戰年餘,下潦上霧,毒氣瀰漫,仰視飛鳶搖搖,似墮水中,臥念少游平生時語,幾不可得。

還虧諸君戮力,得破二婦,乃先受恩賞,獨得佩金拖紫,食采封侯,真令我且喜且慚了!」將士等都離席跪伏,喧呼萬歲。

援復令起飲,至醉方散。

越日又率樓船大小二千餘艘,戰士二萬餘名,四處搜捕餘孽,斬獲五千餘人,嶺南乃平。

援再至交阯,設立銅柱,上書:「大漢伏波將軍馬援建此。」

然後振旅而還。

小子有詩詠道:

何來蠻女敢稱雄,負險經年扼谷中;

幸有老成一操一勝算,堅持到底慶成功。

欲知馬援還朝情形,待至下回再詳。

光武帝能容功臣,獨不能容一妻子,廢後之舉,全出私意,史家多譏其不情。

吾謂光武之誤,不在於廢後之時,而在於立後之始。

一陰一氏女娶於先,郭氏女納於後,豈可因出身之貴賤,為後先之倒置乎?況「娶妻當得一陰一麗華」,光武帝已有成言,本暱一愛一之初衷,得相攸於微賤,正應立彼為後,不負前盟。

故劍可求,杜陵之遺規猶在,何得以郭氏之早生皇子,超列中宮?古人有言:「慎厥初,惟厥終」,未有初基不慎,而可與之圖終者也。

彼征側征貳,以南方之婦女,敢爾稱兵,想亦由戾氣所鍾,故有此異事耳。

幸而伏波往討,務絕根株,千里奔波,一年耐久,卒得擒二婦於窟一穴一之間。

倘非堅持不敝,貫徹始終者,亦安能若是耶?伏波銅柱,照耀千秋,宜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演義
自序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第三回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復劉氏起兵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兇 張撻伐降王服罪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第十六回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第十八回 借寇君穎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第十九回 猛漢將營中遇刺 偽蜀帝城下拚生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第二十一回 雒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第二十二回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于徙居美稷縣第二十三回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第二十四回 幸津門哭兄全孝友 圖雲台為後避勳親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鄭眾折強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第二十六回 辨冤獄寒朗力諫 送友喪範式全交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虜 御北寇耿恭拜泉第二十九回 拔重圍迎還校尉 抑外戚曲誨嗣皇第三十回 請濟師司馬獻謀 巧架誣牝雞逞毒第三十一回 誘叛王杯酒施巧計 彈權戚力疾草遺言第三十二回 殺劉暢懼罪請師 系郅壽含冤畢命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誇功勒石 鬧洛陽市漁色貪財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殲首虜定遠封侯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第三十六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第三十七回 立繼嗣太后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第三十九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第四十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第四十二回 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第四十三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第四十五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第四十六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第四十七回 立沖人母后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第四十九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第五十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第五十一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第五十二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后第五十三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第五十四回 駁問官范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第五十五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第五十六回 段熲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議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第五十八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盅君逞毒程璜架誣第五十九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第六十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俊用計下堅城第六十二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賢第六十三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拚殺賊傅燮捐軀第六十四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洩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第六十六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第六十七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第六十八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第六十九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第七十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第七十一回 攻濮陽曹操敗還 失幽州劉虞縶戮第七十二回 糜竺陳登雙勸駕 李傕郭汜兩交兵第七十三回 御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軀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機引兵迎駕 奉先排難射戟解圍第七十五回 略橫江奮跡興師 下宛城癡情獵艷第七十六回 策十勝郭嘉申議 勸再進賈詡善謀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害國戚勒斃董貴妃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馳檄療風疾 孫伯符中箭促天年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孫權復仇 走當陽趙雲救主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第八十五回 續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遺箋壯年悲短命第八十六回 拒馬兒許褚效忠 迎虎主劉璋失計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馬超奔難 逼許宮伏後罹殃第八十八回 見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傷功臣邀賜蓋第八十九回 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州關雲長殉義第九十回 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第九十一回 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第九十四回 木門道張郃斃命 五丈原諸葛歸天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亂 公孫淵戰敗受擒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第九十七回 猛姜維北伐喪師 老丁奉東興殺敵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