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俊用計下堅城:一奸一雄發軔。一操一字孟德,小名阿瞞,系沛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演義》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俊用計下堅城

後漢演義

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俊用計下堅城

卻說黃巾賊波才,被中郎將皇甫嵩擊敗,覓路亂奔,途次又為官軍所阻;為首將領,乃是騎都尉曹一操一。

一奸一雄發軔。

一操一字孟德,小名阿瞞,系沛國譙郡人,本姓夏侯氏,因父嵩為中常侍曹騰養子,故冒姓為曹;少時機警過人,長好遊獵,放一浪一無度,不治生產。

有叔父恨一操一無行,嘗白諸曹嵩,嵩因即責一操一,一操一心中記著,偶與叔父相值,即翻身倒地,狀若中風;叔父忙向嵩報明,嵩急往撫視,一操一已起立。

嵩問一操一道:「汝病已全愈否?」

一操一答言無病,嵩復問道:「汝叔謂汝中風,怎說無病?」

一操一佯作驚疑道:「兒並未中風,想系叔父恨兒,乃有是言!」父可欺,何人不可欺?嵩信以為真,遂聽令放一蕩,不復過問。

鄉人見他鬥雞走狗,行同無賴,相率鄙夷,獨梁人橋玄,曾為太尉。

南一陽一人何顒,不同俗見,視一操一為命世才,嘗語一操一道:「天下將亂,非人才不能濟事,將來欲安天下。

所賴惟君!」何顒亦言漢室將亡,惟一操一可安天下。

未免高視阿瞞。

一操一因此自負,常與兩人往來。

橋玄復囑一操一道:「君尚未有名,可交許子將,當得蜚聲,幸勿自誤!」一操一應命自去。

這許子將系許劭表字,劭為前司徒許訓從子,籍隸汝南,具知人鑒,與從兄靖,俱負重名,凡鄉里人物,一經評顒,往往垂為定論,他且一性一好褒貶,每月一更,故汝南人稱他為月旦評。

及一操一往見劭,劭正為郡功曹,延一操一入室,互談世事,一操一卻應對如流,惟劭隨便酬酢,或吐或茹,累得一操一煩躁起來,禁不住質問道:「一操一奉橋公訓誨,特來訪君,君素善衡鑒,請看一操一為何如人?」

劭微笑不答。

已經瞧透。

一操一憤然道:「見善即當稱善,見惡即當言惡,奈何善惡不分,徒置諸不答呢?」

劭為一操一所一逼一,方應聲道:「汝系治世能臣,亂世一奸一雄!」確是至論。

一操一毫不動怒,反大喜道:「君真可謂知己了!」一操一亦自認為一奸一雄。

遂別劭還裡。

年二十,得舉孝廉,進拜郎官,調任洛一陽一北部尉,甫入廨捨,即繕治四門,特設五色棒十餘條,懸掛門首,一面張示立禁,如有違犯,不論貴賤,一體棒責;小黃門蹇碩,方得靈帝一寵一眷,有叔父提刀夜行,適犯禁令,一操一飭左右將他拿住,用棒打死。

嗣是豪貴斂跡,無人敢犯,一操一遂揚名中外,遷頓丘令,復受征為議郎。

黃巾賊起,朝廷授一操一騎都尉,使率軍士數千人,往助皇甫嵩朱俊,討穎川賊。

一操一引兵馳抵長社,正值賊眾敗走,樂得乘賊危急,截殺一陣,賊眾心慌意亂,哪裡還敢對敵?但得衝開死路,連忙抱頭竄去,一操一揮兵殺賊多人,奪得旗鼓馬匹,不可勝計。

待至殘賊盡遁,皇甫嵩亦領兵趕到,與一操一相會,自然歡洽,當下合兵追賊,長驅直進,朱俊亦到來會師,三路兵聯成大隊,逐賊出境;波才等收眾再戰,復為官軍所敗,擊斃至數萬人,穎川乃平。

皇甫嵩上表告捷,有詔封嵩為都鄉侯,嵩益加感奮,邀同朱俊曹一操一,進討汝南陳國諸賊;賊目波才,方逃至一陽一翟,打家劫舍,搶奪民糧,一聞嵩等又到,慌忙集眾對敵,已是不及,嵩俊一操一三面兜拿,得將殘賊剿滅淨盡,波才無路可奔,眼見是妻子就戮了。

麼小丑,有什麼好結果?嵩等再馳抵西華,適有賊目彭脫,在該地猖獗害民,未曾經過大敵,冒冒失失,來與嵩等接仗,交戰至一二時,已被嵩等搗破陣勢,紛紛潰散,嵩下令招降,賊多匍匐乞命,彭脫見不可支,奪路遁去;汝南陳國諸賊眾,俱至嵩營投誠,兩郡又平。

嵩上書白狀,將首功讓諸朱俊,並言一操一亦殺賊有功,這是皇甫嵩好處。

朝廷加封俊為西鄉侯,賜號鎮賊中郎將,遷一操一為濟南相;復令嵩討東郡,俊討南一陽一,一操一赴濟南任事,於是三人受詔,分途告別。

是時北中郎將盧植,連破張角,斬獲至萬餘人,角走保廣宗,由植追至城下,築圍鑿塹,造作雲梯,正擬誓眾登城,為殲賊計;不意都中來了小黃門左豐,繼著詔書,來視植軍,植瞧他不起,勉強迎入,淡淡的酬應一番,豐含有怒意,匆匆辭行,或勸植厚送贐儀,植搖首不答,聽令還都。

豐星夜馳歸,入白靈帝道:「廣宗賊容易破滅,可惜盧中郎固壘息軍,連日不動,臣看他是要留待天誅了!」靈帝聽了,不禁怒起,立派朝使帶著檻車,拘植入都,另調河東太守董卓為東中郎將,代植後任。

說起這個董卓,本是隴西郡臨洮縣人,表字叫作仲穎,素一性一粗猛,兼有膂力,平時能帶著兩鞬,左右馳射。

鞬即弓袋。

隴西一帶,羌胡雜居,卓嘗往來寨下,交結羌豪,羌豪見卓多力,並皆畏服,桓帝末年,曾入為羽林郎,從中郎將張奐征羌,得為軍司馬,轉戰有功,見前文。

遷拜郎中,賜縑九千匹。

卓慨然道:「我得敘功,全靠軍士。」

乃將縑分賞軍士,一無所私。

後來如何專欲自恣?嗣出任并州刺史,轉為河東太守,至是奉詔為東中郎將,持節至廣宗軍營。

軍中因盧植被拘,心懷不服,再加卓頤指氣使,滿面驕倨,越使軍心生貳,不願效勞;張角卻從城中突出,來攻董卓,卓麾兵與戰,兵皆退走,卓亦禁遏不住,只好返奔;卻被張角追至下曲一陽一,奪去許多輜重,滿載還城,留弟張寶屯守,與卓相拒。

卓自知不敵,沒奈何上表乞師,靈帝嚴旨譴卓,勒令罷職,特遣皇甫嵩進兵討角。

嵩正進剿東郡,生擒黃巾賊卜己,斬首七千餘級,蕩平郡境,既接朝廷詔命,移討張角,便兼程馳詣廣宗。

角得了重病,不能起一床一,既善符水,何不自醫?但遣季弟梁出城迎戰。

梁部下多系劇賊,且新得戰勝,氣焰甚張,嵩軍雖亦一精一銳,但兩下裡旗鼓相當,接戰多時,兀自不分勝負;嵩鳴金收軍,退至十里外下寨,閉營休士,靜覘賊變。

翌日令諜騎往探,見城外賊營如昨,惟眾心惶惶,似有大故,仔細偵查,才知張角已死。

當即向嵩報知,嵩喜出望外,傳令軍士,三更造飯,五更攻賊,軍士依令部署,待至雞鳴,一擁齊出,由嵩親自督領,直抵賊陣;賊未肯讓步,出營廝殺,約莫戰到午後,賊一黨一漸漸疲乏,陣勢少亂,嵩急鳴戰鼓,驅兵向前,兵士各猛力齊進,衝破賊陣,東斫西剁,滾落許多賊頭。

賊眾駭奔,張梁也欲逃回,偏被官軍殺至,不及回馬,拚著死命,左右遮攔,百忙中一著失手,已為官軍搠倒,從馬上跌落馬下,已經死去,再經兵刃交加,立成糜爛;只首級由快手割去尚是完全無缺,向嵩報功。

嵩見張梁已死,乘勢搶城,城中賊奪門出走,又由嵩分兵追殺,趕至河濱,賊忙不擇路,齊投河中,河水方漲,湮沒了好幾萬人,嵩得入廣宗;見署中擺著棺木,料是張角一屍一骸,即令破棺戮一屍一,傳首京師;惟角弟寶尚駐守下曲一陽一,未曾伏誅,乃復邀同鉅鹿太守郭典,往擊張寶,連戰連捷,陣斬寶首,餘賊多降,差不多有十餘萬眾。

事見《皇甫嵩傳》。

羅氏《三國演義》謂寶由賊一黨一嚴政所殺,不知何據?三張並了,賊渠已殲,首功應推皇甫嵩,當由靈帝論功行賞,進嵩為左車騎將軍,領冀州牧,封槐裡侯。

嵩請減免冀州一年田租,暫蘇民困,有詔依議。

百姓為嵩作歌道:「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安居。」

嵩在軍中,善能撫循士卒,故甚得眾心;及治理民政,恩威兼濟,莫不畏懷。

獨有一前信都令閻忠,挾策干時,勸嵩入清君側,創建奇功,大略說是:

昔韓信不忍一餐之遇,而棄三分之業,利劍已揚其喉,方發悔恨之歎者,機失而謀乖也。

今主上勢弱於劉項,將軍權重於淮一陰一,指撝足以振風雲,叱吒可以興雷電,赫然奮發,因危抵頹;崇恩以綏先附,振武以臨後服;征冀方之士,動七州之眾,羽檄先馳於前,大軍響振於後,蹈流漳河,飲馬孟津,誅Yan宦之罪,除群凶之積,雖僮兒可使奮拳以致力,女子可使褰裳以用命,況厲熊羆之卒,因迅風之勢哉?功業已就,天下已順,然後請呼上帝,示以天命,混齊六一合,南面稱制,移寶器於將興,推亡漢於已墮,實神機之至會,風發之良時也。

夫既朽不雕,衰世難佐,若欲輔難佐之朝,雕朽敗之木,是猶逆阪走丸,迎風縱棹,豈雲易哉?且今豎宦群居,同惡如市,上命不行,權歸近習,昏主之下,難以久居,不賞之功,讒人側目,如不早圖,後悔無及矣!議雖不經,卻是奇論。

嵩見了這種議論,未敢遽從,因召忠面語道:「嵩實庸才,不足與語此舉,且人未忘主,天不祐逆;若妄想大功,轉致速禍,不如委忠本朝,謹守臣節,就使遭讒,也不過放廢而止;死有令名,猶且不朽。

如君所言,乃系反常,嵩不敢聞命!」嵩猶足為社稷臣,非一操一卓所得比。

忠見計議不用,因即亡去。

後來梁州賊王國等,劫忠為主,號為車騎將軍,忠感恚致疾,竟致畢命;這且擱過不提。

且說鎮賊中郎將朱俊,往略南一陽一,南一陽一黃巾賊張曼成,屯眾宛下,約百餘日,為南一陽一新任太守秦頡擊斃。

賊一黨一更推趙弘為帥,余焰復盛,攻陷宛城,有眾十數萬。

朱俊到了南一陽一,與太守秦頡,及荊州刺史徐璆,合兵萬八千人,圍攻趙弘,兩月不下。

廷臣聞俊日久無功,奏請征俊問罪,司空張溫進諫道:「古時秦用白起,燕任樂毅,並皆曠年歷歲,方得克敵;中郎將朱俊,前討穎川,已著功效,今引師南指,必有方略,將來自足平賊,臣聞臨軍易將,兵家所忌,何若寬假時日,責令成功?」

靈帝乃止,但傳詔軍前,促令急攻。

俊慷慨誓師,定期殲賊;可巧趙弘領眾出城,前來劫營,被俊軍一鼓殺出,併力上前,將弘刺死。

餘賊逃回城中,又推了一個賊目,叫作韓忠,嬰城固守;俊探得城中賊一黨一,尚有數萬,自恐兵少難敵,乃張圍結壘,特築土山,高出城頭,俯瞰城內動靜。

俊登高凝視,沈吟良久,忽得了一條奇計,便返入壘中,擂鼓發兵,使攻城西南隅,賊帥韓忠,忙率眾守禦西南,俊卻悄悄的帶領親兵,約有四五千人,繞至東北,架梯命攻,佐軍司馬孫堅,奮勇先登,引兵入城;韓忠聞東北失守,嚇得魂馳魄散,忙棄去西南隅,退保內城,遣人乞降。

徐璆秦頡,及俊部下司馬張超,俱欲收降息兵,俊獨不許,且表明意見道:「行軍要訣,須察時宜,往往有形同勢異,不可拘執。

從前秦項紛爭,民無定主,故高祖嘗納降賞附,勸示群雄;今海內一統,惟黃巾賊膽敢造反,若乞降即納,如何勸善?賊急乃請降,綏復圖變,縱敵長寇,終非良策,不若討平為是!」說著,即將賊使叱去,更督兵力攻內城,賊眾料無生路,冒死抵拒,無懈可乘。

俊再登土山,默視城中,司馬張超,隨侍在側,俊回顧張超道:「我已想得破城的方法了:賊因外圍周匝,內城一逼一急,乞降不受,欲出不得,沒奈何與我死戰;試想萬人一心,尚不可當,況多至數萬呢?我意在暫時撤圍,縱敵出城,賊既得出,必無心戀戰,勢散心離,方容易破滅了!」俊頗知兵法。

張超聽了,很是贊成,當下傳令撤圍,退出外城。

賊帥韓忠,不知是計,還道俊軍有變,因此退去,於是號召賊眾,傾城出追,俊且戰且行,誘忠離城十餘里,然後翻身殺轉,與賊鏖鬥,且更分兵抄出賊後,斷賊歸路。

韓忠正在廝殺,回望後面亦有官軍旗幟,才知中了俊計,急忙拍馬退回,偏俊軍不肯放鬆,步步緊一逼一,無法脫身;後面的官兵,也來夾攻,害得腹背受敵,進退兩難,不得已橫衝出去,覓路逃生。

怎奈賊勢愈蹙,官軍愈張,待至有路可奔,已是遍地賊一屍一,慘不忍睹;有一大半棄去韓忠,各走各路,忠只好落荒狂竄,飛馬亂逃。

約走了數十里,身已疲睏,馬亦勞乏,手下不過數百騎,正擬下馬休息,不意官軍從後追到,一霎時圍裹攏來,四面八方,都是黑森森的旌旗,亮晃晃的刀械,就使韓忠背上生翼,也是無從飛去,眼見得存亡呼吸,命在須臾;忠尚想求生,淒聲乞降。

當有軍吏報知朱俊,俊許令投誠,解圍一面,放出忠馬;忠至俊前叩首悔過,俊還恐忠有狡謀,令左右將他縛住,牽至城下。

城內已虛若無人,任令官軍進去,忠亦隨入,甫過城闉,突有一將兜頭攔住,手起劍落,把忠劈作兩段。

看官道是何人殺忠?原來是南一陽一太守秦頡,頡恨忠前次固守,多費兵力,所以不從俊令,將忠殺死;無故殺降,亦屬非理。

俊未免歎息,但因頡從征有功,不便發作,只好含忍過去。

哪知潰賊多聞風生疑,仍然嘯聚,再擁孫夏為頭目,還屯宛境,要想奪回城池。

俊接得探報,趁著賊心未固,急引兵往攻孫夏;夏覆敗走,竄入西鄂城南的一精一山中,俊未敢輕縱,追躡賊蹤,窮搜山谷,斬首至萬餘級,賊乃駭散,不復成群,宛城始安。

俊一再奏捷,受封右車騎將軍,振旅班師。

先是護軍司馬傅燮,隨嵩俊等出討黃巾,嘗在營中抒發讜論,上陳闕廷,及轉戰南北,屢殲賊渠,積功甚多,應加懋賞;偏中常侍趙忠,嫉燮直言,從中讒毀,不但掩沒燮功,還要將燮治罪,幸靈帝尚有微明,回憶燮奏牘中,曾有預言,因此不欲罪燮,模糊過去;但如傅燮的汗馬功勞,卻已擱過一旁,也不復提及了。

小子有詩歎道:

國家賞罰有明經,宵小讒言怎可聽?

功罪不分昏憒甚,從知靈帝本無靈!

欲知傅燮所陳何詞,容至下回補敘。

黃巾之平,皇甫嵩為首功,朱俊其次焉者也。

曹一操一雖奉命出討,往助嵩俊,但不過因人成事,略有微勞,而本回標目,特舉一操一名者,殆因一操一之發跡,實始於此;他日之挾天子,令諸侯,為三國時代之第一一奸一雄,不得不大書特書,預為揭示耳,非真主賓倒置也。

朱俊與皇甫嵩齊名,而謀略不及皇甫嵩,穎川之役,微皇甫嵩,俊且一蹶不振矣;若汝南陳國之平賊,亦賴嵩為主帥,而俊得分功,至移討宛城,兩月不下,必待朝廷之督促,方苦心焦思,用謀破賊,然亦幸遇趙弘韓忠之獷悍無謀,乃得為俊所算耳。

惟羅氏《三國演義》,演寫張角等種種妖術,且將劉關張三人,亦夾入嵩俊二軍中,語多臆造,不足為據;本回概不闌入,所以存其真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演義
自序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第三回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復劉氏起兵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兇 張撻伐降王服罪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第十六回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第十八回 借寇君穎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第十九回 猛漢將營中遇刺 偽蜀帝城下拚生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第二十一回 雒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第二十二回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于徙居美稷縣第二十三回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第二十四回 幸津門哭兄全孝友 圖雲台為後避勳親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鄭眾折強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第二十六回 辨冤獄寒朗力諫 送友喪範式全交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虜 御北寇耿恭拜泉第二十九回 拔重圍迎還校尉 抑外戚曲誨嗣皇第三十回 請濟師司馬獻謀 巧架誣牝雞逞毒第三十一回 誘叛王杯酒施巧計 彈權戚力疾草遺言第三十二回 殺劉暢懼罪請師 系郅壽含冤畢命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誇功勒石 鬧洛陽市漁色貪財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殲首虜定遠封侯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第三十六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第三十七回 立繼嗣太后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第三十九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第四十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第四十二回 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第四十三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第四十五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第四十六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第四十七回 立沖人母后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第四十九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第五十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第五十一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第五十二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后第五十三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第五十四回 駁問官范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第五十五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第五十六回 段熲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議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第五十八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盅君逞毒程璜架誣第五十九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第六十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俊用計下堅城第六十二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賢第六十三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拚殺賊傅燮捐軀第六十四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洩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第六十六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第六十七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第六十八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第六十九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第七十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第七十一回 攻濮陽曹操敗還 失幽州劉虞縶戮第七十二回 糜竺陳登雙勸駕 李傕郭汜兩交兵第七十三回 御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軀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機引兵迎駕 奉先排難射戟解圍第七十五回 略橫江奮跡興師 下宛城癡情獵艷第七十六回 策十勝郭嘉申議 勸再進賈詡善謀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害國戚勒斃董貴妃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馳檄療風疾 孫伯符中箭促天年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孫權復仇 走當陽趙雲救主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第八十五回 續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遺箋壯年悲短命第八十六回 拒馬兒許褚效忠 迎虎主劉璋失計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馬超奔難 逼許宮伏後罹殃第八十八回 見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傷功臣邀賜蓋第八十九回 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州關雲長殉義第九十回 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第九十一回 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第九十四回 木門道張郃斃命 五丈原諸葛歸天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亂 公孫淵戰敗受擒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第九十七回 猛姜維北伐喪師 老丁奉東興殺敵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