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璜為常道鄉公,年方十五,既入洛一陽一,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演義》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後漢演義

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卻說司馬昭既誅成濟,遂議另立嗣君,決迎燕王宇子璜為魏主;使長子中壘將軍司馬炎,行中護軍事,持節至永次縣,常道鄉,迎璜入都。

璜為常道鄉公,年方十五,既入洛一陽一,即至永寧宮,謁過太后,登殿嗣位,更名為奐,改號景元,進司馬昭為相國,封晉公,加九錫禮,昭仍然固辭。

何必做作?是年故漢獻帝夫人曹節病歿,追諡為獻穆皇后,喪葬禮儀,皆依漢朝故例。

特筆書此,以志曹女之猶不忘漢。

越年,又命司馬昭晉爵,昭謙讓如故。

又越年十月,洮一陽一遞入軍報,乃是蜀姜維復為大將軍,出兵攻魏。

昭令安西將軍鄧艾,過意嚴防。

先是蜀漢主禪延熙二十一年,改元景福,正值魏兵出攻壽春,蜀將姜維,欲乘虛北伐,特率數萬人,通道駱谷,進攻長城。

此長城系是縣名,非秦所修築之長城。

魏安西將軍鄧艾,與長城都督司馬望,堅壁拒維,相持不下。

及魏平壽春,司馬昭還師,維乃引還。

是補前回未詳之闕。

但自姜維執掌軍政,主張北伐,至此已經過六次,差不多是連年興師,蜀民當然愁苦。

中散大夫譙周,曾作《仇國論》諷維,維尚無回意。

尚書令陳祗,與中常侍黃皓,在內用事,擾亂國政。

已而祗死,後主禪用僕射董厥為尚書令,尚書諸葛瞻為僕射;嗣且進厥、瞻為將軍,共平尚書事,命侍中樊建為尚書令。

厥本義一陽一人,曾仕丞相府中令史,諸葛亮常稱為良士。

瞻即亮子,得尚公主,位兼勳親,但兩人素一性一慎重,未能力除黃皓。

獨樊建不與皓往來,皓累承一寵一眷,蒙蔽後主,伐異一黨一同,右將軍閻宇,與皓親善,皓欲黜去姜維,以宇為代。

維察知一陰一謀,入白後主道:「皓一奸一巧專恣,將敗國家,請陛下速誅此人。」

後主笑答道:「皓一趨走小臣,有何能為?從前董允嫉皓,朕常以為過甚,卿幸勿介意。」

說著,復呼皓出謝姜維,維不便多言,當即趨出。

好一個和事天子。

至景耀五年,維又欲伐魏,車騎將軍廖化,勸阻不從,退語親屬道:「兵不戢,必自一焚,伯約姜維字。

恐難逃此語呢!上語本《左傳》。

智既未優,力又未足,乃用兵無厭,何以自存?」

果然維進攻洮一陽一,前鋒夏侯霸,中箭陣亡;維與鄧艾交戰,侯和城下,又復失利,只得退還。

姜維七伐中原,至此才了,羅氏《演義》添入計賺王瓘一回,稱作八伐,不知何指?黃皓遂乘間進讒,請令閻宇代維,後主雖未依言,心下卻有疑意。

維在途中,得知消息,乃自請種麥沓中,不復還都。

才閱兩月,即得魏人窺蜀消息,上表後主,請遣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督領兵馬,出鎮一陽一平關,及一陰一平橋頭,防備不虞。

後主接得此表,乃與黃皓計議,皓復奏道:「這又是姜維貪功,故有此表。

臣料蜀中天險,魏人亦未必敢來,陛下如尚懷疑,都中有一師巫,能知未來,可傳旨問明。」

後主遂令皓往問師巫,未幾返報,謂巫已請得神言,說是陛下後福無窮,何來外寇?全是搗鬼。

後主信以為真,樂得耽情酒色,坐享太平,所有姜維表文,置諸不理。

適有都鄉侯胡琰妻賀氏,美麗絕倫,因入宮朝見皇后,被留經月,方許還家。

琰疑賀氏與後主私通,竟呼家卒至賀氏前用履撻面,差不多有數十百下。

看官試想!好好一張俏龐兒,能禁得這般糟蹋麼?琰俟家卒撻罷,將妻驅出。

可憐賀氏哭哭啼啼,竟至宮中面訴冤情;後主見她面目青腫,不禁大怒,立命左右拘琰下獄,飭有司從重定讞,讞文有云:「卒非撾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罪當棄市!」於是琰處斬。

時人因琰罪輕法重,越生疑議,遂致輿情失望,怨謗交乘,後主似癡聾一般,全無知覺。

且自姜維上表後,過了半年,並不見魏兵入境,益覺得黃皓忠誠,遠過姜維。

誰知霹靂一聲,震動全蜀,魏兵竟三路殺到,勢如破竹,管教那巖疆失守,全蜀淪亡。

魏大將軍司馬昭,因蜀人屢次犯邊,意欲遣客入蜀,刺死姜維,從事中郎荀勳道:「明公當堂堂整整,出師討蜀,奈何令刺客西行,無名無望呢?」

說得司馬昭躍然心動,遂擬大舉攻蜀。

朝臣多以為未可,獨鍾會竭力贊成,昭即令會為鎮西將軍,都督關中,部署人馬,再使鄧艾為征西將軍,與會並進。

艾以蜀未有釁,屢陳異議,昭遣主簿師纂,為艾司馬,再三勸勉,艾無奈奉命。

本非情願,已為後文埋根。

約閱數月,鍾會已籌足餉械,便統率十餘萬人,分從駱谷斜谷子午谷,直趨漢中。

鄧艾督三萬餘人,自狄道入沓中,牽掣姜維。

再令雍州刺史諸葛緒,督三萬餘人,自祁山往武衛橋頭,絕維歸路。

三路魏兵,同時出發,又由昭遣廷尉衛瓘,持節監軍。

瓘行過幽州,由刺史王戎出迎,與瓘宴敘。

席間談及行軍得失,戎與語道:「道家有言,為而不恃,可見得成功不難,保守為難呢。」

瓘複述參軍劉實微言,謂鍾鄧二人,必能破蜀,但皆不得生還。

戎微笑道:「我意亦然,君應守秘密,且看將來。」

瓘乃盡興而去。

從前劉先主手定漢中,曾在一陽一平關外,分置邊戍,嚴防外寇;至姜維用事,謂不如斂兵聚谷,退守漢壽及漢樂二城,較為簡省;寇若攻關,勢難遽拔,待他糧盡引還,可由諸城並出搏擊,自足殲敵等語,後主依議施行。

因將各邊戍撤退,惟飭將軍傅僉,守住必隘,王含蔣斌,分戍漢樂二城。

外戶不守,撤屯引敵,這是姜維第一失計。

此次鍾會進兵,遂得長驅無阻,直達一陽一平關下。

自督諸軍攻關,使前將軍李輔,與瓘軍荀愷,各率萬人,往圍漢城樂城,使他隔絕不通。

一陽一平關本來險峻,守將傅僉,扼住必口,任憑鍾會有十萬大軍,一時總難飛越。

惟僉恐寡不敵眾,忙遣使飛報成都,乞師相助。

未幾來了一個蔣舒,本為武興軍督,由後主調他助僉。

僉意在堅守,舒偏要出戰,兩人各執一是,結果是僉仍守關,舒出迎敵。

誰料舒出關以後,竟向魏營乞降,反引魏先鋒胡烈,同來叩關。

僉在關上俯矚,明明是蔣舒還軍,當然開關接入。

關門甫辟,魏兵如潮湧進,亂殺守兵,僉始知為舒所賣,下關格鬥,力殺魏兵數十人,自己身受重傷,血滿袍鎧,當下用劍擬頸,忍痛力揮,一道忠魂,往尋乃父傅彤去了。

父子同為蜀死,節足光漢乘。

魏兵入關,鍾會率隊進來,得了許多糧草甲仗,很是喜慰,便即犒賞軍士,就在關上休息一宵。

越日得李輔荀愷軍報,乃是漢樂二城,已經歸降,會就放膽前進,行經定軍山,忽見一陰一雲布合,愁霧迷濛,幾乎連前面路徑,都不可辨。

會亟問降將蔣舒道:「山上有無神廟?」

舒答言並無廟宇,只有蜀故丞相諸葛亮墓,全蜀將亡,怪不得一陰一雲愁慘。

會恍然道:「諸葛公遺惠及民,理應致祭。」

遂謹備牲醴,親往墓前禱祀,且誓言入蜀以後,決不妄殺一人,待至禱畢,雲霧徐開,然後再進。

後主聞漢中失守,急遣左右車騎張翼廖化,及輔國大將軍董厥,領兵拒魏,遲了!遲了!且遣使向吳求援,一面下令大赦,改景耀六年,為炎興元年。

姜維尚在沓中,聞得魏兵進攻,慌忙調兵抵禦,可巧鄧艾引兵殺到,便與對壘,相持了好幾日。

忽由探馬來報,漢中失守,傅僉戰死,維大驚道:「漢中一失,我無歸路,只好速退罷。」

當下拔寨齊退。

行至強川口,後面追兵又至,維無心戀戰,且鬥且走,喪失部兵多人。

將抵一陰一平,後有探馬走報道:「魏將諸葛緒,進據橋頭,截我去路。」

維聞言沈吟,想命軍士改向北行,揚言將截擊緒後。

緒果為所紿,退兵三十里,四面窺一探,並無蜀軍,哪知維已還向橋頭,趨回劍閣去了。

蜀將廖化張翼董厥等,奉命拒魏,正與姜維相遇,維謂劍閣險阻,必可固守,不如併力扼住,待敵糧盡退歸,再可規復漢中。

廖化等也以為然,遂合兵同至劍閣,依險分屯,果然鍾會兵至,無隙可乘,就是鄧艾諸葛緒,一齊趨集,也是屢攻不克,徒費奔波。

會知難欲退,偏鄧艾冒險進取,引兵自行,惟諸葛緒仍與會合軍。

會因艾不受節制,遷怒及緒,密奏緒畏懦無功,竟將他檻車送歸,所有緒兵三萬人,悉歸會管轄。

會且留攻劍閣,專探鄧艾消息。

艾卻率領部曲,就一陰一平僻道,趨入前面,都是叢山峻嶺,渺無人跡;艾不顧艱險,勒令軍士逢山開道,遇水架橋,到了危崖峭壁的地方,卻用氈裹一住身一體,先滾下去,將士等不敢落後,如法遵行,及至無氈可裹,各用繩索束腰,攀木掛樹,魚貫而進。

艾不久即死,何苦為此。

途次尚有二廢壘,虛無一人,艾指示將佐道:「此間空壘尚存,想諸葛孔明在日,定必派兵把守,今已廢置,是天使我成功了。」

及行近江油,路漸平坦,總計所經路險,約有七百餘里,部眾在途傷亡,亦不下數千人,自是有進無退,只好拚死殺入。

江油守將馬邈,漫不加防,一聞艾兵已到城下,嚇得魂飛膽落,慌忙開城迎降。

蜀衛將軍諸葛瞻,方守涪城,聞得江油被陷,忙調兵抵禦;尚書郎黃崇,勸瞻急出據險。

瞻因兵尚未集,不便遽出,才閱兩日,魏兵已將險要佔去,眼見得涪城難守,不得已退保綿竹。

艾令子忠及司馬師纂,引兵追瞻,被瞻一鼓擊退,還見鄧艾,報稱敵未可擊。

艾大怒道:「存亡利害,在此一舉,若非冒死進擊,難道還有生路麼?」

忠與纂乃復馳去,與瞻再戰。

這番接仗,與前次迥不相同,魏兵俱懷死志,銳不可當,瞻正慮招架不住,偏又有大隊殺來,乃是鄧艾自來接應,兩軍殺至日暮,蜀兵四散,瞻與尚書黃崇,並皆陣亡。

瞻子尚年將弱冠,登城遙望,見父瞻陷入陣中,不禁慟哭道:「我父子荷國重恩,應該效死,只恨朝廷不早斬黃皓,致有此禍!今我父已死,我何生為?」

遂策馬殺出,格斃魏兵數名,也即捐軀。

父死忠,子死孝,不愧為武侯子孫。

艾遂殺入綿竹城,守兵盡潰。

綿竹距成都,只百餘里,敗報早發夕至,急得後主禪束手無策,忙召朝臣商議,或謂宜東出奔吳,或謂且避往南中七郡,惟光祿大夫譙周,謂不如降魏,後主遲疑未決,流涕還宮。

何不叫師巫退敵?

是時吳太后與梁王理,皆早歿,魯王永徙封甘陵,不在都中,余如張後及太子璇等,毫無主見,只有在旁陪淚。

忽有一人趨入道:「如果勢窮力屈,禍敗必及,便當父子君臣,背城一戰,同死社稷,方好見先帝於地下!奈何遽欲出降呢?」

後主瞧著,乃是第五子北地王劉諶。

劉禪庸主,不意有此奇兒。

原來後主有七子,長名璇,已立為太子,次為安定王瑤,又次為西河王琮,時已去世。

又次為新平王瓚,第五子就是北地王諶,六子恂,封新興王,七子虔,封上一黨一王,諶最號英明,故有此諫。

後主怒說道:「童子何知?也來多言!」諶大哭道:「先帝創業艱難,一旦拱手讓人,豈不可惜?諶寧死不受辱呢。」

後主將他叱退。

俄而譙周復入報道:「魏兵將到城下,陛下若依臣言,還可保全爵祿,必無他虞,臣願至魏營力爭,決不使陛下罹災。」

後主聽到此語,心下稍寬,總教一性一命可保,何惜屈膝?乃使周繕就降表,與侍中張紹,駙馬都尉紹良,同赴艾營請降。

艾方至雒城,得表大喜,答書有「微子歸周,當為上賓」等語,因遣紹良持書返報,自率部兵,逕詣成都,後主面縛輿櫬,出城降艾。

艾令焚櫬釋縛,好言撫一慰,仍令還宮安民,是日北地王劉諶,挈妻子至昭烈廟中,哭拜一番,起拔佩劍,先殺妻子,然後自一殺,雖死猶生。

漢至此乃亡。

總計蜀漢自先主開基,稱帝三年,後主禪嗣位四十年,合得四十三年,獨詳蜀漢歷數,隱宗紫一陽一書法。

三漢共二十六主,總計得四百六十九年。

再加一筆。

鄧艾既入成都,禁止將士擄掠,獨收錮黃皓,意欲加誅,皓賂艾左右,終得免死。

奈何不誅此豎?艾依東漢鄧禹故事,承製拜後主為車騎將軍,太子諸王,各有封職;但使後主馳書劍閣,飭令姜維降魏。

維聞諸葛瞻敗死,還援成都,行至郪縣,接得後主敕書,躊躇多時,乃令部兵還降鍾會,就是廖化張翼董厥諸將,亦偕維同降,將士統皆憤激,拔刀斫石,尚欲與魏兵決一死戰,經維密為曉示,方隨至會營。

會素聞姜維才名,開營迎入,莞然笑語道:「伯約來此何遲?」

維流涕道:「維不能保主,本當一死,因聞將軍仁明英武,故不惜來降,今日至此,尚為太速呢。」

會聽了此語,忙起握維手,引置上座,與談心腹,並使維依舊領兵,維自然暗喜,遂導會至涪城駐紮。

會聞艾恃功專斷,心甚不悅,艾又上書司馬昭,請乘勝伐吳,並封降王劉禪父子,使吳人望風畏服云云。

昭表封艾為太尉,會為司徒,獨未肯遽從艾請。

特檄監軍衛瓘諭艾,叫他事須先報,不得專行。

艾奮然道:「大夫出疆,苟利社稷,何妨專命?艾惟知《春秋》大義,怎得無端牽掣呢?」

說得瓘無詞可答,走白鍾會。

蜀將姜維,得此知信,便進語鍾會道:「公自入蜀以來,算無遺策,今反位出艾下,已伏內疑;維聞陶朱沼吳,泛舟絕跡,張良破楚,辟榖全身;公何不上效古人,保功立名呢?」

故意反激。

會笑答道:「君言錯了!我年強仕,何能行此?」

維接口道:「公若不願高蹈,憑公智力,何事難為?無煩老夫陳策了。」

明是一逼一他謀反。

會乃屏去左右,與維議定秘謀,即與衛瓘聯名上書,白艾反狀。

司馬昭既防鄧艾,復防鍾會,先請魏主下詔,囚艾解京,一面使鍾會進兵成都,一面令賈充將兵入斜谷,自奉魏主出屯長安。

著著防到,昭才實過鍾鄧。

會接到詔敕,便欲麾兵直進,維急勸會道:「艾若拒公,必且勞動兵戈,不如先遣監軍衛瓘,前去收艾,然後進兵不遲。」

會極口稱善,立遣衛瓘引兵百騎,往拘鄧艾,自率全軍繼進。

瓘卻也乖一巧,明知前去收艾,危險異常,他卻就夜間馳往成都,待曉入城,託言有要事密商,逕至鄧艾臥室中。

艾尚高臥未起,瓘竟叱從兵將艾縛住,艾子忠起身入問,亦為所執,因厲聲大呼道:「奉詔收鄧艾父子,余皆不問。」

當下牽艾父子入檻車。

待至艾部眾齊集,意欲阻撓,偏城外已由鍾會大軍,一擁直入,眾乃不敢再動,聽鍾會處置,會入城諭眾,各守專職,但派遣將吏將艾父子押送洛一陽一。

忽由魏廷頒到哀詔,乃是郭太后病亡,會乘機謀變,佯召諸將舉哀,驅置一室,待至哀畢,突從懷中取出一紙,向眾宣言道:「太后有遺詔頒來,使會入討司馬昭。」

諸將問昭有何罪?會拔劍置案道:「南闕弒君,罪狀昭然,諸君如甘心從逆,請試吾劍!」眾皆驚愕,勉強應命。

會卻將諸將錮住室中,不准私出,獨衛瓘詐稱有疾,得居外廨。

會因瓘手下無兵,許令自一由;復與維密議起兵,使為先驅,維一口應承,但言諸將未服,不可不防。

會即舉劍示維道:「有此物在,何必多憂?」

維大喜趨出,往報後主禪道:「願陛下忍辱數日,便可使社稷復安,日月重明瞭。」

哪知漢祚已終,不能再挽,才隔一宵,就起變端。

魏護軍胡烈,亦被錮禁室中,獨子淵尚在外面,烈使親兵出外取食,囑他寄語,偽言鍾會已作大坑,並辦就大杖數千,將驅眾盡死坑中。

淵聞語大驚,傳告諸軍,一夕皆遍,到了日中,由淵擊鼓召眾,頃刻便集至萬人,殺入殿中。

會方與姜維共坐內殿,密商出兵事宜,驀聞殿外有鼓噪聲,會驚起道:「莫非是外兵變亂麼?」

維答說道:「就使有變,一擊便了!」語尚未畢,亂兵已經趨入。

會急拔劍出御,忽被一箭射著,倉猝倒地;維尚欲救會,忽覺心痛難當,乃仰天大呼道:「我計不成,豈非天命?」

說至此,就舉劍自刎,須臾畢命。

人定不能勝天。

亂兵將會殺死,再剖維腹,膽大如一卵一,並皆咋舌,於是乘勢殺掠,一騷一擾全城。

胡烈等也穿屋馳出,一同行兇,不但姜維家屬,盡遭屠戮,甚至蜀太子璇,及蜀將數人,也為所害;蜀民死亡無數,積一屍一盈途,想是百姓應該遭劫。

還虧衛瓘出來彈壓,好幾日才得平安。

鄧艾舊部將吏,飛騎追艾,幸得相遇,忙將艾父子,放出檻車,仍向成都回來。

將至綿竹,見有一彪軍馳至,艾仔細審視,先驅為部將田續,當即拍馬相迎。

續忽手起一刀將艾劈落馬下,艾子忠向前救父,又被續順手殺死。

看官!這是何因?原來續前越一陰一平,畏難不進,被其叱辱一番,心中記恨,此次為衛瓘所遣,叫他襲殺鄧艾父子,免得艾還蜀報仇,續只說是奉詔誅逆,無人敢抗,當即持首還報。

既而賈充入蜀,遂將後主禪等,共徙洛一陽一。

蜀臣惟秘書令卻正,及殿中督張通,隨禪北行。

司馬昭已奉主回洛,待禪到來,封他為安樂公。

昭邀禪與宴,命奏蜀樂,卻正等並皆感傷,禪乃嬉笑自若。

昭乃語賈充道:「此人可謂無心,就使諸葛亮尚存,亦難保護,何況是一姜維呢?」

乃復問禪道:「頗思蜀否?」

禪答說道:「此間樂,不思蜀了!」安樂公名符其實。

待至宴畢,禪辭別回邸,卻正入語道:「主公前次失言,倘他日再如前問,應流涕相答,說是先人墳墓,遠在蜀中,怎能不思?」

禪點首記著,後來果由昭再問,禪依卻正言答昭,只苦一時無淚,乃閉目作態。

昭忽問道:「此語何似卻正所言?」

禪開目驚視道:「誠如尊命!」昭不禁失笑,左右亦吃吃有聲。

禪乃惘然告退,但亦得使人不疑,安享餘生。

至晉泰始七年,方才病終,倒也活得六十有五歲,這且擱過不提。

呆人呆福。

且說吳主休嗣位六年,因蜀使告急,曾遣大將軍丁奉向壽春,偏將丁封孫異向淝中,為蜀聲援;嗣聞蜀已入魏,乃令各軍退回,惟心中不能無憂,奄忽成疾,猝致不起。

遂召丞相濮一陽一興入宮,囑咐後事,休已不能言,但握住興手,使太子出拜,算是托孤的遺命,是夕遂歿。

興卻與左將軍張布商議,謂蜀已新亡,勢將及吳,太子年尚幼弱,恐難保國,不如迎立烏程侯皓,較為得計,布也即贊成,遂入宮稟白朱後。

朱後是一柔順的女流,潸然答道:「我一寡一婦人,何知大慮?但憑卿等裁決罷了。」

婦道尚柔,此處似因柔召禍,但誤在興布,不能為朱氏咎。

興等趨出,便迎皓嗣位,改年元興。

當即為休發喪,奉葬定陸,追諡休為景皇帝。

皓為休從子,既已入嗣休位,例應尊休後朱氏為太后,且群臣已將太后璽綬,送入宮中。

偏皓將璽綬奪還,但號朱氏為景皇后,獨崇謚父和為文皇帝,尊庶母何姬為太后,封休子為豫章王,勒令就國,立妃滕氏為後。

系是故衛將軍滕胤族女,父名牧,得封高密侯,拜衛將軍。

皓初次頒發優旨,如發倉廩,賑貧乏,放宮女,出苑禽等事,倒還有些賢明;後來驕一婬一不道,沈湎酒色,丞相興與將軍布,未免生悔,輪流進諫。

皓竟目為怨謗,殺斃兩人,尋且一逼一死朱後,及後二子,殘如此,怎得久存?那魏大將軍司馬昭,平蜀有功,始受封相國晉公,及九錫典禮。

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空荀彧,又請加封昭為晉王,昭亦直受不辭。

至此已無庸做作了。

一班趨炎附勢的臣僚,就將禪讓的典禮,爭先呈入,昭因東吳未平,還想少待,唯命長子炎為副相國;百官又趁勢逢迎,表進炎為撫軍大將軍。

越年,為魏主曹奐鹹熙二年,昭已立炎為世子,復進稱太子。

未幾昭死,炎嗣為相國晉王,遷魏司徒何曾為晉丞相,令驃騎將軍司馬望,為晉司徒。

魏主奐名為人君,早與傀儡無異,左右侍臣無一非司馬氏爪牙。

好容易在位六年,還是司馬昭不肯受禪,才得遷延時日。

無非想學曹一操一。

及炎承父爵,不肯再緩,端的要帝制自為了。

與曹丕何異?是年秋季,襄武縣中,報稱有大人出現,身長三丈餘,跡長三尺二寸,白髮黃巾,拄杖自呼道:「我乃民王,傳語兆民,國運將改,從此太平!」言訖不見。

真耶?偽耶?何曾等遂推為晉瑞,向炎勸進,炎佯為推辭,偏朝臣已一逼一令魏主,就南郊築受禪壇,擇於鹹熙二年十二月壬戌日禪位。

轉眼間已是屆期,百官至晉王府前,請炎受禪,炎居然戴冕旒,服袞衣,乘輦出來,由大眾擁至南郊,下車登壇,早有黃門官捧著皇帝璽綬,敬謹上獻。

炎接受後,當燔柴告天,一如魏受漢禪故事,真好報應。

禮畢還朝,御殿受賀,國號晉,改元泰始。

廢魏主奐為陳留王,即日徙居金墉城。

奐含淚別去,太傅司馬孚,拜辭故主,流涕欷歔道:「臣年老將死,尚不失為大魏純臣哩。」

自稱自讚。

未幾又徙奐至鄴城,直至晉太安元年壽終,追諡為元皇帝。

廢主曹芳,由齊王降封為邵陵公,歿時追諡為厲。

余如魏氏諸王,皆降封為侯,魏歷五主而亡。

獨吳至太康元年,方為晉滅,事見《晉史演義》中。

漢事已完,墨干筆禿。

小子只有絕詩兩首,作為本編的煞尾聲。

詩曰:

舂陵起義漢重光,後嗣昏庸又致亡;

贏得蜀中延一線,誰知宦豎且貽殃?

婦寺原為亂國媒,群雄擾攘亦堪哀,

試看兩漢同三國,多少兵民付劫灰!

姜維才不逮諸葛,而欲與魏爭勝,連歲出師,致民勞苦,不可謂非失計。

然如後主之昏愚,親小人,遠賢臣,就使維不伐魏,蜀亦寧能久存乎?況維聞魏人窺蜀,即表請遣將守險,而為一黃皓所誤,卒至魏兵三路,長一驅一直一入;是咎在黃皓,於維無尤也。

劍閣守險,鍾會屢攻不克,而鄧艾從一陰一平進兵,直趨涪城,諸葛瞻不依黃崇之議,讓敵深入,猝至戰死,是咎在諸葛瞻,於維亦無尤也。

成都雖危,尚堪背城借一,後主寧從譙周,不從北地王諶,面縛出降,坐喪蜀土,是咎在後主,於維更無尤也。

至大勢已去,維尚詐降鍾會,意圖規復,乃不幸失敗,一死謝國,維之報主,至矣盡矣!天不祚蜀,何維之足尤乎?若夫司馬氏之篡魏,實為天道之循環,不有曹一操一父子之作俑於前,何有司馬昭之傚尤於後?故篡魏者晉,實則魏自詒之也。

而晉之亡,當於《晉史》中尋其源,故不贅雲。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演義
自序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第三回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復劉氏起兵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兇 張撻伐降王服罪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第十六回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第十八回 借寇君穎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第十九回 猛漢將營中遇刺 偽蜀帝城下拚生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第二十一回 雒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第二十二回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于徙居美稷縣第二十三回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第二十四回 幸津門哭兄全孝友 圖雲台為後避勳親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鄭眾折強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第二十六回 辨冤獄寒朗力諫 送友喪範式全交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虜 御北寇耿恭拜泉第二十九回 拔重圍迎還校尉 抑外戚曲誨嗣皇第三十回 請濟師司馬獻謀 巧架誣牝雞逞毒第三十一回 誘叛王杯酒施巧計 彈權戚力疾草遺言第三十二回 殺劉暢懼罪請師 系郅壽含冤畢命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誇功勒石 鬧洛陽市漁色貪財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殲首虜定遠封侯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第三十六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第三十七回 立繼嗣太后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第三十九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第四十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第四十二回 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第四十三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第四十五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第四十六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第四十七回 立沖人母后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第四十九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第五十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第五十一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第五十二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后第五十三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第五十四回 駁問官范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第五十五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第五十六回 段熲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議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第五十八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盅君逞毒程璜架誣第五十九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第六十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俊用計下堅城第六十二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賢第六十三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拚殺賊傅燮捐軀第六十四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洩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第六十六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第六十七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第六十八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第六十九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第七十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第七十一回 攻濮陽曹操敗還 失幽州劉虞縶戮第七十二回 糜竺陳登雙勸駕 李傕郭汜兩交兵第七十三回 御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軀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機引兵迎駕 奉先排難射戟解圍第七十五回 略橫江奮跡興師 下宛城癡情獵艷第七十六回 策十勝郭嘉申議 勸再進賈詡善謀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害國戚勒斃董貴妃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馳檄療風疾 孫伯符中箭促天年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孫權復仇 走當陽趙雲救主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第八十五回 續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遺箋壯年悲短命第八十六回 拒馬兒許褚效忠 迎虎主劉璋失計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馬超奔難 逼許宮伏後罹殃第八十八回 見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傷功臣邀賜蓋第八十九回 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州關雲長殉義第九十回 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第九十一回 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第九十四回 木門道張郃斃命 五丈原諸葛歸天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亂 公孫淵戰敗受擒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第九十七回 猛姜維北伐喪師 老丁奉東興殺敵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