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誰叫你有勢行盡?還虧司徒掾周舉,替她斡旋,進語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演義》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

後漢演義

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

卻說閻太后既徙居離宮,復被陳禪一疏,又將別徙,累得閻太后愁上加愁,悲復增悲。

誰叫你有勢行盡?還虧司徒掾周舉,替她斡旋,進語司徒李郃道:「昔瞽瞍嘗欲殺舜,舜事瞍愈謹;鄭武姜謀殺莊公,莊公誓決黃泉;秦始皇怨母失行,與母隔絕,後來終從穎考叔茅焦諫議,復修子道;書傳播為美談。

今諸閻新誅,太后幽居離宮,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諱,主上將如何號令天下?陳禪所議非是,倘誤從禪議,後世將歸咎明公,恐明公亦無從解免了!今宜密表朝廷,仍率群臣朝覲太后,上饜天心,下副人望,方不失國家治道呢!」郃被他感動,因即上書陳述,毋從禪言,且請順帝往朝太后。

時已歲暮,倏忽逾年,改元永建,下詔大赦,順帝乃率百官往朝閻太后。

閻太后未免慚沮,並因母族衰亡,憂傷不己,害得花容憔悴,病鼻支離,夜間夢寐不安,輒見順帝生母李氏,前來索命,免不得悔恨交並,婦人心腸,能容得幾多惆悵?頓致病體日重,一命嗚乎。

不死何為?順帝仍援據舊典,為閻太后成服發喪,奉柩出葬,與安帝合瘞恭陵,謚曰安思皇后。

司隸校尉陳禪,因前次上議不合,把他免官,召前武都太守虞詡,入朝代任司隸校尉。

詡蒞任僅及數月,即奏劾太傅馮石,太尉劉熹,阿附權貴,不宜在位。

應該舉劾。

順帝准奏,便將馮石劉熹免官,改用太常桓焉為太傅,大鴻臚朱一寵一為太尉。

司徒李郃,亦患病乞休,另命長樂少府朱倀接任。

朝廷為了虞詡一言,竟致三公並免,群臣已不禁心寒;詡又續劾中常侍程璜陳秉孟生李閏等,私受貨賂,雖數人未遭嚴譴,終惹起同僚側目,譏詡過苛。

會當盛暑,獄中罪囚甚多,當由公卿劾詡不審天時,至盛夏且多系無辜,為吏人患。

詡聞自己被劾,亟上書自訟道:

臣聞法禁者俗之堤防,刑罰者人之銜轡。

今州曰任郡,郡曰任縣,更相諉責,百姓怨窮;以苟容為賢,盡節為愚。

臣所發舉贓罪,不止一二,三府以下,恐為臣所奏,遂加誣劾。

臣將從史魚死,即以一屍一諫耳!

順帝看了,也知詡心懷忠貞,不復加罪。

惟中常張防,時方用事,每有請托受取等情弊,詡屢次案驗,屢次不報。

惹動詡忿懣不堪,竟自系廷尉,上書待罪道:

昔孝安皇帝任用樊豐,遂交亂嫡統,幾亡社稷。

今者張防復弄威一柄一,國家之禍,將重至矣!臣不忍與防同朝,謹自系以聞,無令臣襲楊震之跡,則不勝幸甚。

這書呈入,張防當然著忙,亟至順帝前哭訴,說是虞詡加誣。

順帝也為所迷,派有司從嚴鞫訊,二日中傳考四獄,獄吏勸詡自裁,詡奮然道:「寧伏歐刀,表示遠近,不願輕自捐生!」硬頭子。

會宦官孫程張賢等,頗憐詡直言獲譴,相率入宮,為詡營救。

想是忌防奪權,故借題發揮。

既見順帝,即由孫程面奏道:「陛下與臣等謀事時,常恨一奸一臣誤國,今首正大位,乃自蹈此轍,如何得輕議先帝呢?司隸校尉虞詡,為陛下盡忠,反受拘繫;常侍張防,贓罪確鑿,轉得法外逍遙。

今上天已經垂象,客星守羽林,占主宮中有一奸一臣,宜急收防下獄,借塞天變,毋致貽殃!」順帝聽著,面向後顧,防正在背後,面有慍色。

孫程已瞧入眼中,竟大聲叱防道:「一奸一臣張防,何不下殿!」防雖承帝一寵一,究竟拗不過孫程,只好趨就東廂。

程又向順帝催促道:「陛下宜急收防,毋使從阿母求情!」看官閱至此語,應疑阿母何人?原來乃是順帝一乳一母宋娥。

順帝入立,娥亦與謀,故得干預政權,程備悉內情,故有此語。

前有王聖,後有宋娥,真是無獨有偶。

順帝尚猶豫未決,再召問尚書,以便決議。

尚書賈朗,素與防善,竟答稱防實無辜,詡獨有罪。

順帝因諭孫程等道:「汝等且出,容我再思!」程等不得已趨退。

詡子顗率同門生百餘人,各舉白幡,在宮門外候著。

湊巧中常侍高梵,乘車出來,顗等遂向他陳冤,甚至叩頭流血。

向宦官叩頭流血,Yan人之勢力可知。

梵下車勸慰,並願為詡申冤,大眾同聲道謝。

梵乃折回宮中,竭力諫諍,乃赦詡出獄,徙防戍邊。

賈朗等六人,罪坐阿一黨一,貶謫有差。

孫程再上言詡有大功,不應廢置,順帝因復征詡為議郎,越數日遷詡尚書僕射。

詡又舉薦議郎左雄,雄南郡涅一陽一人,以抗直聞名,故詡薦表中有云:

臣見方今公卿以下,類多拱默,以樹恩為賢,盡節為愚,至相戒曰:「白璧不可為,容容多厚福。」

伏見議郎左雄,數上封事,至引陛下一身遭難厄,以為儆戒,實有王臣蹇蹇之節。

周公謨成王之風,宜擢在喉舌,必有匡弼之益。

臣非敢援引私人,實為國家進一忠臣,以廣言路,而成至治,伏惟垂鑒。

順帝採用詡議,進拜雄為尚書,嗣又擢為尚書令。

雄有犯無隱,所言皆明達政體,順帝頗知嘉納,無奈為Yan豎所把持,不能盡用,多半為紙上空談罷了。

孫程等十九侯,自恃功高,往往上殿相爭,不守臣節,順帝已積不能容,當由有司仰承風旨,奏稱孫程等干亂悖逆,久留京都,必為大患。

順帝即詔令程等免官,徙封遠縣,促令就國。

司徒掾周舉,獨向司徒朱倀進言道:「主上在西鍾下時,若非孫程等協力定謀,怎能入承大統?今遽忘大德,苛錄微疵,如或道路夭折,轉使主上濫殺功臣,貽譏後世!明公何不乘他未去,亟為上表轉圜?」

前勸李郃奏請朝後,尚有情理可說,此時卻替Yan人解免,太自失資格了。

倀沈吟道:「今詔旨方有怒意,我獨上表諫阻,必致罪譴,如何可行?」

舉又說道:「明公年過八十,位為台輔,不乘此時竭忠報國,尚有何求?就使因言得罪,猶不失為忠臣。

若以舉言為不足采,請從此辭!」保全幾個Yan人,怎得為忠?怎能報國?倀乃如言上表,果得順帝依從,還十九侯原封,不過遣使就國的命令,仍然照行。

過了年餘,復召還十九侯,後文再表。

且說順帝即位以後,尚未知生母何人,至永建二年夏月,方得左右陳明,乃知生母李氏,曾稿葬洛一陽一城北。

當下因感生哀,親至瘞所致祭,用禮改葬,追尊李氏為恭愍皇后,號園寢為恭北陵。

已而司徒朱倀老病侵尋,不能任事,太尉朱一寵一卻因事免官,順帝乃進太常劉光為太尉,光祿勳許敬為司徒。

惟司空一職,自宗正劉授接任後,見四十二回。

中經順帝入嗣,又換易了兩人:劉授免職,另用少府陶敦;陶敦免職,又另用廷尉張皓。

皓與許敬俱有重名,敬歷任三朝,從未暱近貴戚,所以竇鄧耿閻四族,迭起迭僕,士大夫輒被牽連,獨敬素守清潔,毫不污染;皓為安帝廢儲一事,與桓焉來歷等相率廷爭,為士論所推重,見前回。

至此擢為司徒,也是順帝回憶前情,特加倚畀。

皓籍隸武一陽一,敬籍隸平輿,地以人傳,毋容瑣敘。

順帝又欲徵求隱士,聞得魯一陽一人樊英,遁居壺山,屢征不起,乃更用策書玄纁,優禮敦聘。

英嘗習京氏易,京氏及京房見《前漢演義》。

得通星算,善能推步災異,遠方人士,往往負笈從游。

嘗有暴風從西方吹來,英語門人道:「成都市必有大火,非禳解不可!」說著,遂汲水含口,向西噴去,並令門人記錄日時。

後有蜀客到來,傳言某日大火,幸東方起一黑雲,須臾大雨,火乃得滅。

門人考證時日,果屬相符,因此奉若神明。

州郡禮請不應,安帝初召為博士,亦不就征,及順帝備禮聘英,英仍然病辭。

郡吏奉詔一逼一迫,硬把他載入車中,馳詣京師,英堅稱病篤,不肯下輿。

朝命連輿推入,直抵闕廷,英尚偃蹇不拜。

順帝瞧著,卻也動怒,作色與語道:「朕能生君,能殺君;能貴君,能賤君;能富君,能貧君!君何故敢慢朕命?」

英從容答道:「臣由天授命,命當死即死,陛下怎能生臣?怎能殺臣?臣見暴君如見仇讎,入朝尚且不願,求甚麼貴官?平居環堵自安,南面王不易真樂,怕甚麼賤役?陛下怎能貴臣?怎能賤臣?祿不以道,雖萬鍾不受,獨行己志,雖簞食不厭,陛下怎能富臣?怎能貧臣?」

倔強語恰有至理。

這一席話,說得順帝無詞可駁,怒亦漸平,乃令出就太醫,服藥療疾,月致羊酒。

過了兩年,順帝復為英設壇席,令公車導入闕中,尚書持奉幾杖,視若賓師,英不得已退就臣禮,受職五官中郎將。

未幾又稱病版辭,有詔命為光祿大夫,許得歸養。

朝廷遇有災異,嘗遣使致問,英所言必驗;惟在朝應對,無甚奇猷,故時人或譏他純盜虛聲,不堪大用。

獨聞英家居時,偶然患疾,妻使奴婢拜問所苦,英必下一床一答拜。

穎川陳實,少從英學,免不得暗暗稱奇,便向英問明答拜的原因,英答說道:「夫妻共奉祭祀,取義在齊,奈何可不答禮呢?」

後英至七十餘歲,在家考終。

同時又有處士楊厚黃瓊,就徵入朝。

厚字仲宣,廣漢郡新都縣人,通術數學,入闕進謁,預陳漢至三百五十年,當有厄運,不可不戒,順帝命為議郎。

黃瓊字世英,就是江夏人黃香子。

香博學能文,世稱江夏黃童,見前文。

後官終魏郡太守。

瓊承父蔭,拜為太子舍人,丁憂歸里,服闋不起。

及與楊厚並下征車,瓊未便違慢,登車至綸氏縣,稱疾不進,有詔命縣吏敦迫,不得已再行就道。

前司徒李郃子固,少年好學,改名求師,得為通儒,平時雅慕瓊名,因從瓊途中貽書道:

聞公車已度伊洛,近在萬歲亭,豈即事有漸,將順王命乎?先賢謂伯夷隘,柳下惠不恭,故傳曰不夷不惠,可否之間,蓋聖賢居身之所珍也。

誠遂欲枕山棲谷,擬跡巢由,斯則可矣;若當輔政濟民,今其時也!自生民以來,善政少而亂俗多,必待堯舜之君,此為志士,終無時矣。

嘗聞語曰:「嶢嶢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一陽一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實難副。

近魯一陽一樊君,即指樊英。

被征初至,朝廷特設壇席,如待神明,雖無大異,而言行所守,亦無所缺;乃譭謗布流,應時折減者,豈非以觀聽望深,聲名太盛乎?自頃徵聘之士,功業多無所採,是故俗論皆言處士純盜虛聲,願先生弘此遠謀,令眾人歎服,一雪此言耳!

瓊得書後,入朝拜官,亦為議郎,屢因災異上書,頗邀採用,未幾遷任尚書僕射,秉忠如故。

順帝時尚童年,獨能虔心翕受,亦好算作東漢明君。

惟西域長史班勇,平番有功,安帝時未曾加賞,順帝永建二年,反因他出擊焉耆,後期坐罪,逮系獄中,這卻未免薄待功臣,太覺寡恩了!先是班勇勘定車師,更立後一庭故王子加特奴為王,再使別校捕誅東且彌王,亦另立新主,車師等六國悉平。

勇復大發諸國兵,擊北匈奴,逐走呼延王,虜眾二萬餘人皆降,車師一帶,無復虜跡,城郭皆安。

獨焉耆國王元孟,未肯降服,由勇拜表奏聞,漢廷特遣敦煌太守張朗,率領河西四郡兵三千人,助勇進討。

勇徵集諸國兵馬,得四萬餘人,分為兩路,往攻焉耆。

使朗從北道進行,自率部眾馳入南道,約會焉耆城下。

朗先嘗坐罪,意欲徹功自贖,遂星夜前進,直抵爵離關,焉耆兵開關搦戰,被朗驅殺一陣,斬獲至二千餘人,殘眾敗奔國都。

焉耆王元孟,當然驚慌,急遣使至朗營求降,朗不待勇至,先期入焉耆國,受降而還。

實是失信。

勇在途次接得張朗軍報,只好折回,據實上奏。

偏有詔責他後期,召還系獄,好多日才得釋出。

還是因他前功足錄,加恩貸罪,但官職已經褫免。

勇鬱憤成疾,返至家中,不久即歿。

父子累建大功,徒落得身後蕭條,豈不可歎?還有一種冤屈的事情,說來尤令人生憤。

勇兄班雄,襲父遺封,曾為屯騎校尉,遷官京兆尹,病歿任所,子始襲爵,得尚清河孝王女一陰一城公主。

公主為順帝姑母,恃貴生驕,因驕思一婬一,竟引少年入帷,與他交一歡。

班始不願做元緒公,自然與有違言,那公主卻放膽橫行,竟挈姘夫同坐帷中,召始進去,叱令跪伏一床一下。

男兒總有一些氣骨,看到這般情形,怎肯忍耐?頓時無名火高起三丈,立即出帷取刀,把一對一奸一夫一婬一婦,砍作四段。

恰是快事。

當有人報知順帝,誰知順帝不咎公主,單責始持刀行兇,立將始拿交詔獄,腰斬東市!甚至始同產兄弟,亦皆處死。

慘乎不慘?冤乎不冤呢?這是永建五年間事。

明明是導以縱一婬一。

且說順帝年至十五,舉行冠禮,轉眼間已是一十八歲,應該冊立皇后。

時後宮已有四位貴人,並得承一寵一。

順帝左右為難,意欲禱神探籌,卜定後位。

尚書僕射胡廣,與尚書郭虔史敞等,聯名進諫道:

竊見詔書,以立後事大,謙不自專,欲假之籌策,決疑靈神。

篇籍所記,祖宗典故,未嘗有也。

恃神任筮,既不必當賢;就使得人,猶非德選。

夫岐嶷形於自然,俔天必有異表,俔天之妹,見《詩經》《大雅》。

俔,譬喻也。

宜參良家,簡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鈞以貌,稽之典經,斷之聖慮,政令猶汗,往而不返,詔文一下,形諸四方。

臣等職在拾遺,憂深責重,是以焦心竭慮,冒昧陳聞。

順帝閱過諫章,也覺得所言有理,乃決諸己意,特就四貴人中,選出一位梁氏女來,冊作中宮。

梁女名妠,就是和帝生母梁貴人的侄孫女,父名商,襲父乘氏侯雍遺爵,雍為梁謙次子,見前文。

官拜黃門侍郎。

永建三年,選商女及妹,併入掖庭,俱為貴人,擢商為屯騎校尉。

商女降生時,有紅光發現室中,闔家稱為奇事;及女粗有知識,便喜習女工,並好讀書,九歲能誦《論語》,治《韓詩》,即韓嬰所傳之詩。

頗知大義,常將列女圖畫,置諸座右,作為鑒戒。

父商嘗語諸弟道:「我先人全濟河西,活人無算,雖大位不繼,積德必報;若慶流子孫,當就在此女身上呢!」不望子而望女,所見亦謬,故女可興家,子卒赤族。

已女年十三,與姑同充選後宮,相工茅通,見女容止過人,便向順帝前再拜稱賀道:「這所謂日角偃月,相法上應當極貴,臣相人頗多,未見有這般貴相哩!」順帝令太史卜兆,亦得吉占,因即封為貴人,特加一寵一遇,屢命侍寢,梁女嘗從容辭謝道:「妾聞一陽一道以博施為德,一陰一道以不專為義;螽斯衍慶,百福乃興。

伏願陛下普施雨露,俾得均澤,使小妾得免罪謗,已是深感皇恩了!」順帝聞言,深以為賢,乃於永建七年正月,特在壽安殿中,冊立梁貴人為皇后,賜後父商安車駟馬,並增國土,遷官執金吾,布詔大赦,改永建七年為一陽一嘉元年。

過了一載,又封商子冀為襄邑侯,連順帝一乳一母宋娥,亦得受封山一陽一君。

尚書令左雄,一再進諫,語甚切至。

疏中有云:

臣聞人君莫不好忠正而惡讒諛,然而歷世之患,莫不以忠正得罪,讒諛蒙幸者,蓋聽忠難,從諛易也。

夫刑罪,人情之所甚惡,貴一寵一,人情之所甚欲,是以時俗為忠者少,而習諛者多;故令人主數聞其美,稀知其過,迷而不悟,以至於危亡。

臣伏見詔書,顧念阿母舊德宿恩,欲特加顯賞。

案尚書故事,無一乳一母爵邑之制,惟先帝時阿母王聖為野王君,聖造生讒賊廢立之禍,生為天下所咀嚼,死為海內所歡快。

今阿母躬蹈儉約,以身率下,群僚蒸庶,莫不向風;

而與王聖並同爵號,懼違本一操一,失其常願。

臣愚以為凡人之心,理不相遠,其所不安,古今一也。

百姓深懲王聖傾覆之禍,民萌之命,危於累一卵一,常懼時世復有此類,怵惕之念,未離於心,恐懼之言,不絕於口。

乞如前議,歲以千萬給奉阿母,內足以盡恩一愛一之歡,外可不為吏民所怪。

梁冀之封,事非機急,宜過災厄之運,然後平議可否,封冀未遲。

幸陛下裁察焉!

自左雄有此奏牘,梁商乃為子冀辭封,順帝尚未肯遽允,章至數上,乃收回封冀成命。

獨山一陽一君宋娥,不聞讓還,適值京師地震,緱氏山崩,那謇謇諤諤的左伯豪,又不能不乘機進諫,再貢忠忱。

左雄字伯豪。

小子有詩詠道:

野王以後又山一陽一,徒顧私恩亂舊綱;

獨有名臣持大體,不辭苦口砭膏肓。

欲知左雄如何進言,順帝曾否從諫,請看官續閱下回,便見分曉。

孫程之迎立濟一陰一王,並非持正,實欲邀功;厥後之保全虞詡,指斥張防,並非憐忠,實欲沽直。

小人未嘗無為善之時,但其所以為善者,亦不免為營私計耳。

及觀其上殿爭功而肺肝具見,微順帝之童年聰穎,徙封就國,遽削其權,孫程等寧能終安乎。

周舉號稱正士,乃反請朱倀救解,甚矣!其徒知小節,不顧大體也!梁後具有貴相,與竇後略同,正位以後,雖不若竇後之妒悍,然其後臨朝專一政,不能裁抑兄弟,終釀成梁冀之禍。

梁商謂慶流子孫,應興此女,庸詎知興宗在此,覆宗亦即在此耶?夫賢德如馬皇后,而馬氏且未盡令終,如商所言,徒見其鄙陋而已,何足道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演義
自序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第三回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復劉氏起兵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兇 張撻伐降王服罪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第十六回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第十八回 借寇君穎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第十九回 猛漢將營中遇刺 偽蜀帝城下拚生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第二十一回 雒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第二十二回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于徙居美稷縣第二十三回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第二十四回 幸津門哭兄全孝友 圖雲台為後避勳親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鄭眾折強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第二十六回 辨冤獄寒朗力諫 送友喪範式全交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虜 御北寇耿恭拜泉第二十九回 拔重圍迎還校尉 抑外戚曲誨嗣皇第三十回 請濟師司馬獻謀 巧架誣牝雞逞毒第三十一回 誘叛王杯酒施巧計 彈權戚力疾草遺言第三十二回 殺劉暢懼罪請師 系郅壽含冤畢命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誇功勒石 鬧洛陽市漁色貪財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殲首虜定遠封侯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第三十六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第三十七回 立繼嗣太后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第三十九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第四十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第四十二回 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第四十三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第四十五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第四十六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第四十七回 立沖人母后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第四十九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第五十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第五十一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第五十二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后第五十三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第五十四回 駁問官范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第五十五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第五十六回 段熲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議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第五十八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盅君逞毒程璜架誣第五十九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第六十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俊用計下堅城第六十二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賢第六十三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拚殺賊傅燮捐軀第六十四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洩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第六十六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第六十七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第六十八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第六十九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第七十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第七十一回 攻濮陽曹操敗還 失幽州劉虞縶戮第七十二回 糜竺陳登雙勸駕 李傕郭汜兩交兵第七十三回 御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軀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機引兵迎駕 奉先排難射戟解圍第七十五回 略橫江奮跡興師 下宛城癡情獵艷第七十六回 策十勝郭嘉申議 勸再進賈詡善謀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害國戚勒斃董貴妃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馳檄療風疾 孫伯符中箭促天年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孫權復仇 走當陽趙雲救主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第八十五回 續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遺箋壯年悲短命第八十六回 拒馬兒許褚效忠 迎虎主劉璋失計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馬超奔難 逼許宮伏後罹殃第八十八回 見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傷功臣邀賜蓋第八十九回 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州關雲長殉義第九十回 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第九十一回 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第九十四回 木門道張郃斃命 五丈原諸葛歸天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亂 公孫淵戰敗受擒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第九十七回 猛姜維北伐喪師 老丁奉東興殺敵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