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縯令各路兵分作六部,休息三日,大排筵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演義》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

後漢演義

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

卻說劉縯會合下江兵,氣勢復振,連新市平林諸兵,亦改易去志,摩拳擦掌,專待廝殺。

縯令各路兵分作六部,休息三日,大排筵宴,與各將士痛飲一宵,申立盟約,時已為新莽地皇三年十二月中。

各將士過了三日,便請縯發令出兵,縯謂出兵尚早,當再緩數天。

好容易到了除夕,大眾方預備守歲,忽由縯傳發軍令,叫他潛師夜起,進襲藍鄉。

藍鄉距棘一陽一城約數十里,莽將甄阜、梁邱賜,曾在該處留屯輜重,見前回。

縯為劫糧起見,留秀守城,自率各路人馬,偃旗息鼓,悄悄地行至藍鄉。

藍鄉輜重屯聚,非無守兵,只因除夕守歲,大都飲酒至醉,睡夢甚酣,驀被縯軍攻入,連逃避都是不及,還有何心保守輜重?有幾個腳長手快的,披衣急起,開步就逃,僥倖保住頭顱;若少許遲慢,便做了刀下鬼奴。

縯等掃盡守兵,就將所屯輜重,一古腦兒搬運回城,天色不過黎明,已經是正月元日了。

縯又點齊軍士,置酒犒勞,大眾喜氣洋洋,巴不得立攻泚水,誅死莽將。

縯見士氣可用,立命畢飲,引軍再出,直向縯水進發。

莽將甄阜、梁邱賜,方接得藍鄉敗報,輜重盡失,急得倉皇失措,不意敵眾復到眼前,沒奈何出兵抵敵。

縯分部兵為左右翼,使下江兵攻東南,自率本部攻西南。

甄阜、梁邱賜,也分隊接仗,阜拒縯眾,賜敵下江兵。

下江兵銳厲無前,才閱半時,便把賜陣突破,賜望後退走。

甄阜方督兵奮鬥,望見賜軍已潰,不禁氣沮,部下愈加洶懼,一動百動,盡皆散走,阜禁遏不住,隨勢返奔。

偏後面有潢淳水阻住,急切無從飛渡,一大半不顧死活,紛紛投水,一小半是尚在徘徊,被後面追兵趕到,亂戮亂剁,殺斃了萬餘人。

甄阜、梁邱賜心慌意亂,先後斃命。

潢淳水中,又溺斃無數。

尚有殘眾好幾萬人,得渡彼岸,統覓路逃生去了。

寥寥數語,卻寫得有聲有色。

莽將嚴尤陳茂,聞知下江新市諸兵,連合劉縯,殺斃甄阜、梁邱賜,料知宛城垂危,慌忙引著大軍,前來守宛。

早有探馬報達劉縯。

縯因宛城堅固,倘被莽兵守住,與前途大有妨礙,因即陳師誓眾,焚積聚,破甑釜,鼓行直前。

兩軍在淯一陽一相遇,縯匹馬當先,持槊陷陣,各將士奮勇繼進,一當十,十當百,百當千,殺得莽兵東逃西散,人仰馬翻。

嚴尤陳茂,從未經過這般厲害,只恐喪掉一性一命,拍馬走還,連部兵都不暇顧及。

兵士見無主將,多半投械乞降,逃去的不過二三成。

縯乘勝進攻宛城,查點降卒,不下二三萬,自己部兵也有一二萬,加入新市平林下江三大部,差不多有十萬人,此外尚有陸續投附,今日數十,明日數百,真是多多益善,如火如荼。

縯即紮下大營,命各軍分佈城外,把一座宛城,圍得鐵桶相似。

諸將以兵多無主,不便統一,欲立劉氏為主,借從人望。

南一陽一豪傑,均擬立瞋,獨新市平林諸頭目,憚縯威明,選出一個庸懦無能的人物,奉為漢帝。

這人也是劉氏宗室,名玄字聖公,系是舂陵侯買長子熊渠曾孫,前回所敘鬱林太守外,就是熊渠少弟。

與劉縯兄弟系出同支,曾在平林軍中,列入頭目,號為更始將軍,生一性一懦弱,元甚勇略,新市渠帥王匡王鳳朱鮪張卬,平林渠帥陳牧廖湛,都欲利用劉玄,暗中定議,叫他做個傀儡皇帝,方好任所欲為。

縯尚未聞知,及各渠帥與縯說明,縯始慨然道:「諸將軍欲推立漢裔,厚情可感,惟愚見略有不同,目下赤眉嘯聚青徐,有眾數十萬,若聞得南一陽一,已立宗室,必然照樣施行,彼一漢帝,此一漢帝,兩帝不能並立,怎能不爭?況王莽未滅,宗室先自相攻,坐失威權,如何再能破莽?自古以來,首先稱尊,往往不能成事,陳勝項羽可為前鑒,今舂陵去宛三百里,尚未攻克,便想尊立,是使後人得乘吾敝,寧非失策?愚意不如暫稱為王,號令軍中,若赤眉所立果賢,我等不妨往從,當不至奪我爵位。

否則西破王莽,東收赤眉,然後推立天子,也不為遲。」

劉縯此議,未嘗輕玄,而輕玄之意,自在言外。

南一陽一諸將,聽了縯語,當然稱善,就是王常亦極口稱同。

不料新市一黨一徒張卬,怒目起座,拔劍擊地,且悍然道:「疑事無功,今日我等已經定議,不得再有二言!」縯只好含忍過去,默然無語。

諸將見縯且如此,樂得做個好好先生,於是決議立玄,就在清水岸上,築起一壇,擇期二月朔日,立劉玄為皇帝。

玄首戴帝冕,身服皇袍,由諸將帥擁登壇上,南面升座,大眾都稱臣拜賀。

玄不敢坐定,戰兢兢的起立座前,心中七上八下,好似小鹿兒亂撞。

聽得眾人山呼萬歲,不由的面龐發赤,冷汗直流。

如此無用,何不固辭?待至朝賀禮畢,惘然下壇。

回入營中,自有一班捧戴的臣工,預先擬定國號,稱為更始。

又封拜王匡王鳳為上公,朱鮪為大司馬,劉縯為大司徒,陳牧為大司空,劉秀為太常偏將軍,此外諸將,亦各有職使,不及備述。

史家載是年為更始元年,削去王莽地皇年號。

但是十月,莽亦被誅,事見後文。

劃清眉目。

且說王莽聞劉縯起兵,大加震懼,特懸出重賞,購緝劉縯,如有人將縯擒住,封邑五萬戶,賜金十萬斤,位居上公。

又令長安中官署,及天下鄉亭,各繪縯象,每旦起射,作為厭勝。

呆賊。

一面佯示鎮定,命有司廣選淑女,得一百二十一人,送入都中,莽親自審視,個個是美貌娉婷,最看中有一麗姝,乃是杜陵人史諶女兒,輕一盈裊娜,艷冶無雙,可惜薄命!當下選為繼後,召入史諶,特給黃金三萬斤,當作聘禮,還有車馬奴婢,雜帛珍寶,不可勝計。

莽年已六十有八,鬚髮盡白,他卻用煤塗發,用墨染須,假充壯年男子。

且使史氏女出外復入,載以鳳輦,直至殿前下輿,由莽行親迎禮,出殿迎女,至上西堂同牢合巹,備極隆儀。

封史謀為和平侯,拜寧始將軍,謀子二人,並授官侍中。

又將一百二十名淑女、悉數納入後宮,賜號和嬪美御,和為上號,計三人,祿秩如公;嬪為次號,計九人,祿秩如卿;又次為美,計二十七人,祿秩如大夫;又次為御,計八十一人,祿秩如元士。

既要縱樂,何必附會古制,多設名目?這一百二十人添居宮內,意欲輪流召幸,可奈年力已衰,不能如願。

乃再征方士入宮,叫他制合仙藥,務使返老為童,可御諸女。

方士等有何仙術?無非把提神興一陽一的藥品,熔合成丸,供莽服食。

莽略覺有濟,勉力合一歡,也是這一百二十個美人兒,數合遭晦,無端做那老賊的玩一弄品!想莽賊亦自知速死,樂得肆一婬一。

莽又大赦天下,飭令四方盜賊,一律解散,不咎既往,若有迷惑不返,將遣百萬雄師,一體剿絕。

覆命各路將士,趕緊進兵,沿途遇賊來降,不得妄殺,否則合力殄滅云云。

此等文書,連日頒發,約莫有好幾十萬。

偏文告日多一日,亂端亦日盛一日,俄而劉玄稱帝的消息,傳入宮中,又俄而劉縯圍宛,劉秀等又別攻穎川,下昆一陽一,拔郾縣,入定陵,急得王莽無心縱樂,不得不召集群臣,會議發兵。

當時只有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系莽心腹子弟,最算效忠,當由莽遣令至洛,大發郡國兵馬,擬召集百萬,號為虎牙五威兵,使邑便宜行一事,得專封賞。

邑乘驛先行,尋復繼進,既到洛一陽一,分頭徵兵,好容易調動四十二萬人,號稱百萬,直指昆一陽一。

莽又選募知兵能人,得六十三家,人數有好幾百,使至軍前參謀。

再命巨毋霸為壘尉,歸王邑王尋節制。

巨毋霸能役使猛獸,特至上林獸圈內,放出許多虎豹犀象,使作前驅,一路上張牙舞爪,耀武揚威,直抵王邑王尋營中。

就是嚴尤陳茂,收合敗兵,尚有二三萬人,一併與王邑王尋會合,旌旗輜重,千里不絕,自從秦漢以來,沒有見過這般大軍,幾乎好橫行天下,無人敢當。

反跌下文。

劉秀正奉更始皇帝命令,帶同王鳳王常李軼等,連下數城,留守昆一陽一,聞得莽軍大至,乃遣偏師數千人,往截一陽一關。

數千人到了關前,正值莽兵遠遠馳來,望將過去,好似螞蟻攢集,不勝指數。

更奇怪的是前驅大將,身長體偉,面醜髯張,坐下一乘極大的兵車,兩面插著虎旗,帶領一大群猛獸,搖尾前來,漢兵見所未見,不知是何妖魔,來助新莽,你也驚,我也慌,索一性一回頭就跑,逃還昆一陽一。

劉秀問他何故逃歸?大眾一片嘩聲,說得莽軍如何厲害,如何怪異,不但守兵聞言大駭,連王鳳王常李軼諸人,也是面面相覷,形色倉皇。

襯跌劉秀。

獨劉秀從容自若,還像沒事一般。

王鳳忍不住說道:「莽兵如此奇悍,來迫我城,小小昆一陽一,眼見是固守不住,何如知難先退,還得共保身家?」

眾皆應聲如響,無一異詞,劉秀慨然道:「今兵谷既少,突遇強寇,全靠將士併力抵禦,方可圖功,若望風解散,必至玉碎,萬難瓦全。

況宛城未下,不能相救,再加昆一陽一一破,寇眾長驅直進,恐在宛諸部,亦被滅亡。

諸公不思同心合膽,共立功名,反欲牢守妻子財物,難道妻子財物,果能就此保全麼?」

眼界獨超。

王鳳等聞言發恨道:「劉將軍有何膽略,竟敢如此?」

秀一笑而起,諸將各分頭理裝,亟欲出走,忽又有探馬報入,莽兵已至城北,迤邐數百里,不見後隊,大約總有數十萬人。

諸將聽了,越加失色,轉思敵臨城下,走亦嫌遲,只可別圖良策,暫濟眉急。

當下無人可商,只有劉秀紆徐不迫,究未知他有何良謀,乃再與秀計議。

秀答說道:「諸公若聽我言,未必有敗無成,今日城中只有八九千人,勢難出戰,幸虧城堅濠闊,尚可相持。

但外無救兵,內乏現糧,最多亦不過守住旬餘,眼前只有派出數人,至郾與定陵兩縣,招集守兵,背城一戰,方可解圍。

究竟誰守誰出,還請諸公自認。」

王鳳因敵已憑城,不敢輕出,因高聲答應道:「我願居守!」秀再問何人敢出,好多時不聞聲響,乃毅然直任道:「諸公既都願守城,由秀自往。」

言未畢,又有一將道:「我亦願往!」全是激出來的。

秀見是李軼應聲,遂邀與同行,留王鳳王常居守,自率壯士十人,束裝停當,待夜乃發,還有將軍宗佻,見秀義勇可嘉,亦願從行。

共計有十三人,乘著天昏月黑,潛開南門,跨馬銜枚,向南疾走。

莽軍初臨城下,統在城北駐紮,休息一宵,約定詰旦攻城,未嘗顧及城南,秀等十三騎竟得馳脫。

也有天幸。

到了翌晨,王邑縱兵圍攻昆一陽一,嚴尤向邑獻議道;「昆一陽一雖小,城郭甚堅,今劉玄盜竊尊號,乃在宛城,我軍不若乘銳趨宛,彼必駭走,宛城得勝,哪怕昆一陽一不服哩!」邑搖首道:「我前為虎牙將軍,圍攻翟義,一時不得生擒,便遭詰責,今統兵百萬,遇城不拔,如何示威?我當先屠此城,喋血再進!」說著,即指揮部眾,環繞昆一陽一城,約數十匝,列營百數,鉦鼓聲達數十里。

一面豎一起樓車,高十餘丈,俯瞰城中,且用強一弩一亂射,箭如飛蝗,城中守兵,輒受箭傷,甚至居民汲水,統是背著門戶,不敢昂頭。

再用沖車撞城,泥土粉墜如雨。

王鳳等提心吊膽,寢食不遑,沒奈何投書乞降。

王邑不許,自謂旦夕可下此城,要想殺個痛快,表揚聲威。

嚴尤復進諫道:「兵法有言,圍城必闕一角,宜使守兵出走,免得死鬥,況有兵逃出,亦可使宛下偽主望風破膽,豈不更善?」

邑勃然道:「我正要屠盡此寇,還好縱令逃走麼?」

又不聽尤言,意氣甚豪。

是夜有流星墜入營中,到了詰旦,復有黑氣蔽營,狀如山倒,當營隕下,營兵統皆驚伏,詫為奇事。

覆敗之兆。

約莫過了旬餘,已是六月朔日,城中守卒,待援不至,已覺得無法再生,可巧劉秀李軼等,悉發郾定陵兩邑守兵,冒險進援。

兩邑兵也不過萬人,由秀自為前鋒,領著步騎千人,向著王邑大營,遠遠挑戰。

王邑在營中遙望,見來兵寥寥無幾,不值一掃,因只遣數千人出敵。

秀麾兵猛進,斬首數十級,竟把敵兵嚇退,諸將不禁喜躍道:「劉將軍生平,見小敵尚有懼容,今遇大敵,反覺勇氣百倍,真正奇極,我等願前助劉將軍。」

不如是不成為劉將軍。

於是人人思奮,個個爭先,隨著劉秀追殺過去,又梟得數百顆頭顱。

邑聞前軍敗退,再遣數千人援應,也阻不住漢兵,反被他砍倒無數,只好紛紛倒退。

劉秀得直抵城下,遙呼守兵道:「汝等無恐!宛下兵已悉數來援了!」看官聽著,這是秀故意偽言,安定城中士心。

城上守兵,雖略有所聞,但見來兵不多,尚未敢出城夾擊。

秀又使弁目佯墮軍書,使王邑部兵拾去,書中無非說是宛兵大至,請守吏無恐等語。

王邑得書,也覺驚心,但尚自恃人多勢旺,足敷抵禦,下令諸營不得妄動,自與王尋等列陣城西,依水待著。

也欲擺背水陣麼?昆一陽一城西北有滍川,東流入汝,王邑就在岸上踞住。

劉秀選得敢死士三千人,直衝邑陣,統是以一當百,不顧死生。

從來行軍接仗,越惜命越是要死,越拚命越是得生,秀部下都是拚命,邑部下都是惜命,所以邑兵雖眾,反不及秀軍的厲害,好容易突入中堅,殺得邑兵七零八落。

呆頭呆腦的王尋,還想上前攔截,被劉秀大喝一聲,嚇退三步,秀部下的敢死士,知是敵營大將,一擁上去,你一刀,我一一槍一,把王尋砍落馬下,立時斃命。

王邑見王尋被殺,無心戀戰,只有退走一法。

各營復守著軍令,不便出援,那漢兵膽氣越壯,喊殺聲震動天地,再加昆一陽一城內的守兵,望見援軍得勝,也由王鳳等帶同出城,來湊順風。

莽軍壘尉巨毋霸,本尚依令守營,耐心待命,及聞王尋陣亡,王邑退卻,不由的咆哮起來,當即驅出猛獸,衝突漢兵。

漢兵倒也著忙,只恐為獸所噬,稍稍住腳。

驀聽得雷聲大震,雨勢狂奔,豁喇喇的幾陣怪風,竟將虎豹犀象等吹轉,反去衝動巨毋霸。

巨毋霸弄得沒法,也只好向後退走,後面就是滍川,退無可退,偏猛獸不省人事,盡避向巨毋霸擠去,巨毋霸立腳不住,撲通一聲,墜入水中,身重腳沈,不能上躍,簡直是無影無蹤,漂入水國去了。

這叫做巨而毋霸,名足副實。

巨毋霸一死,各營皆震,統是不待軍令,棄營亂跑。

虎豹犀象等獸,還在岸邊狂竄,往往連人帶獸,並墮入水。

水復驟漲,就使素善泅水的兵士,也落得無技可施,活活溺死。

王邑嚴尤陳茂等,跨馬鳧水,虧得水中有許多死一屍一,替他填底,才得渡過彼岸,狂奔而去。

劉秀傳令軍士,不必窮追,但命將敵營輜重,搬運入城,一時不能盡取,聽令遺留,待至明日再取。

所有數十萬莽兵,除死亡數萬人外,任他四逸,自與諸將緩轡入城,真是好整以暇。

次日再令兵士出搬輜重,仍然不盡,接連搬運了好幾日,還有零碎雜物剩下,付諸一火。

這便是昆一陽一大捷,成就了漢室光復的首功。

小子有詩讚道:

身當大敵反從容,一鼓能銷百萬鋒,

水漲血流風效順,天公畢竟助真龍。

昆一陽一解圍,群情鼓舞,更可喜的是一座宛城,早由劉縯攻下了。

欲知宛城攻克情形,待看下回分解。

劉伯升知首事之難成,勸諸將不必立玄,言固甚是。

但伯升亦自犯首事之戒,若稍示退讓,姑且韜晦,則使他人當其咎,而一己受其成,亦未始非權宜之善策。

惜乎其英鋒太露,為人所嫌,卒至宵小播弄,不得其死,可悲亦可憫也。

若乃弟文叔,則深知此道矣,見小敵反怯,見大敵獨奮,令人無從端倪。

昆一陽一一戰,以什不及一之兵士,能摧王邑王尋之軍鋒,是何神勇,得此奇捷,雖天心助順,風雨齊來,然必有義勇之過人,始得仰邀天祐耳。

史稱昆一陽一一役,為漢室中興之基礎,本回摹寫聲容,亦覺筆酣墨舞,有其事不可無其文,勿遽以小說目之可也。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演義
自序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第三回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復劉氏起兵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兇 張撻伐降王服罪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第十六回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第十八回 借寇君穎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第十九回 猛漢將營中遇刺 偽蜀帝城下拚生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第二十一回 雒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第二十二回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于徙居美稷縣第二十三回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第二十四回 幸津門哭兄全孝友 圖雲台為後避勳親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鄭眾折強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第二十六回 辨冤獄寒朗力諫 送友喪範式全交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虜 御北寇耿恭拜泉第二十九回 拔重圍迎還校尉 抑外戚曲誨嗣皇第三十回 請濟師司馬獻謀 巧架誣牝雞逞毒第三十一回 誘叛王杯酒施巧計 彈權戚力疾草遺言第三十二回 殺劉暢懼罪請師 系郅壽含冤畢命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誇功勒石 鬧洛陽市漁色貪財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殲首虜定遠封侯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第三十六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第三十七回 立繼嗣太后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第三十九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第四十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第四十二回 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第四十三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第四十五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第四十六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第四十七回 立沖人母后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第四十九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第五十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第五十一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第五十二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后第五十三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第五十四回 駁問官范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第五十五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第五十六回 段熲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議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第五十八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盅君逞毒程璜架誣第五十九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第六十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俊用計下堅城第六十二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賢第六十三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拚殺賊傅燮捐軀第六十四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洩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第六十六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第六十七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第六十八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第六十九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第七十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第七十一回 攻濮陽曹操敗還 失幽州劉虞縶戮第七十二回 糜竺陳登雙勸駕 李傕郭汜兩交兵第七十三回 御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軀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機引兵迎駕 奉先排難射戟解圍第七十五回 略橫江奮跡興師 下宛城癡情獵艷第七十六回 策十勝郭嘉申議 勸再進賈詡善謀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害國戚勒斃董貴妃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馳檄療風疾 孫伯符中箭促天年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孫權復仇 走當陽趙雲救主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第八十五回 續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遺箋壯年悲短命第八十六回 拒馬兒許褚效忠 迎虎主劉璋失計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馬超奔難 逼許宮伏後罹殃第八十八回 見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傷功臣邀賜蓋第八十九回 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州關雲長殉義第九十回 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第九十一回 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第九十四回 木門道張郃斃命 五丈原諸葛歸天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亂 公孫淵戰敗受擒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第九十七回 猛姜維北伐喪師 老丁奉東興殺敵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