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演義》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及見趙雲救回甘氏母子,又聞糜夫人傷亡,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後漢演義》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

後漢演義

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

卻說劉備奔走途中,幸有張飛斷後,始得脫難。

及見趙雲救回甘氏母子,又聞糜夫人傷亡,禁不住百感交縈,潸然淚下。

到了張飛馳至,報稱毀橋拒敵,備失聲道:「橋樑不斷,曹軍尚恐有伏,未敢追來,今已拆去,彼料我膽怯,必然追我,不如速走罷!」遂帶領殘眾,從小路斜投漢津。

行抵淝口,後面果有追兵馳至。

正在驚惶,那江中有許多船隻,揚帆駛到,船頭立一大將,披甲橫刀,正是雲長關羽;名字並舉,乃是特筆。

備轉憂為喜,忙率眾人登舟。

羽留心審視,獨不見糜夫人,便向備問明,備太息道:「甘氏母子,尚虧是子龍救回,子龍入圍數次,或說他北投曹一操一,我料子龍必不棄我,果然仗著百戰,救回妻孥,糜氏已經殉難了!」羽悲憤道:「往日獵許田時,若從羽言,可不至有今日的困厄!」備答道:「當時投鼠忌器,所以勸止,若天道輔正,怎知不轉禍為福呢?」

說著,遙見追兵將到,急命開船;羽說是不妨,江夏太守劉公子,悉眾來援,就在後面。

道言未絕,果由劉琦引船千艘,順流來會。

羽索一性一揮兵登岸,要與曹軍決個勝負。

就是張飛趙雲,亦躍至岸上,與羽驅殺過去,曹軍又皆嚇退,反被關張趙三將,奪取許多甲仗,方才回船。

當下招集潰眾,次第趨集,備等稍稍安心。

獨徐庶未見老母,很是擔憂,備欲遣將往尋,有歸卒稟報道:「徐母已被曹軍拘去了!」庶不禁流涕,即起身辭備道:「本欲與將軍共圖大業,今失去老母,方寸已亂,不能為謀,請從此別!」備亦欷歔道:「卿莫非往投曹營麼?」

庶泣答道:「欲全老母,不得不爾;但此心仍屬將軍,決不為一操一設謀!」說至此,又與諸葛亮告辭道:「孔明大才,必能弼成王業,庶雖去,亦得放懷了。」

於是捨舟登陸,由備亮等送至十里外,始與訣別。

《三國誌·諸葛亮傳》詳載此事。

庶歸曹一操一,繫在備當一陽一敗後,且庶母亦不聞自一殺,與羅氏《演義》不同。

庶徑詣曹營,幸母未死,乃留住曹一操一麾下,後由一操一表為御史中丞,這且擱過不提。

庶母若死,庶亦不肯依一操一,可見羅氏附會之失。

且說劉備等返至船中,方命解纜行駛。

到了夏口,適與東吳使人魯肅相遇,彼此接見,互道慇勤。

肅本來請命孫權,欲與劉備聯絡,共拒曹一操一,因借弔問荊州為名,乘便見備。

可巧備自當一陽一敗走,在途晤談,肅即探試備意,問欲何往,備佯答道:「前與蒼梧太守吳臣有舊,擬即往投。」

以假應假。

肅素忠厚,便直說道:「蒼梧僻處嶺南,何足為助?愚意不如東投孫氏,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左英豪,都願歸附;曹一操一表權為討虜將軍,見前文。

今為君計,最好是與他聯絡,共禦曹軍。」

說到拒曹是魯肅一生宗旨。

備尚未及答,諸葛亮即從旁插嘴道:「劉使君與孫將軍,素未會面,如何輕投?」

肅笑答道:「令兄子瑜,現為江東長史,與肅友善,肅願偕君同至江東,既可與令兄聚首,復可與孫將軍共議大事。」

亮乃語備道:「事機已急,願奉命往見孫將軍,合謀拒一操一。」

本有此意,偏待魯肅相邀,才肯說出。

備點首允諾,亮即偕肅登舟,共赴江東。

時曹一操一已進據江陵,復擬東下,孫權出屯柴桑,觀望成敗。

肅引亮入見,權起座相迎,延亮入座。

亮見權方頤大口,目有一精一光,料非庸主可比,因開口說權道:「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一操一併爭天下,兩主志趣相同,真所謂無獨有偶了。」

徐徐引入。

權皺眉道:「今曹一操一擁兵百萬,順流東來,或為我主戰,或為我主和,究竟和為是,戰為是呢?」

亮又答道:「曹一操一芟夷群雄,平河北,破荊州,威震四海,雖有英雄,無從用武;故劉豫州遁逃至此,將軍請自為計!若能舉吳越兵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一操一絕;否則按兵束甲,北面事一操一,尚可偷息苟安。

今將軍外似服從,內實猶豫,當斷不斷,禍至無日了。」

用反激語。

權不禁作色道:「劉豫州何不降一操一?」

亮續說道:「田橫一青齊壯士,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為漢室胄裔,英才蓋世,眾士並皆仰慕;事若不濟,也是天命使然,怎肯卑躬屈節,甘心事一操一呢?」

再激再厲。

權至此亦勃然道:「我不能舉全吳土地十萬甲兵,俯首事人,計已決了!非劉豫州莫與敵一操一,但劉豫州新遭敗衄,如何能抵制一操一軍?」

亮申說道:「劉豫州雖新敗當一陽一,尚有關羽水軍,不下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在萬人以上,一操一眾遠來疲敝,聞他追劉豫州,日夜行三百餘里,古所謂強一弩一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就是此意;《兵法》亦垂誡云:『必蹶上將軍。

』且北方人士,不習水戰,荊州百姓,為一操一所迫,並非心服,可見一操一非真不可敵呢!將軍誠能督選猛將,統兵數萬,與劉豫州協力同心,必能破一操一;一操一破亦必北返,荊吳勢盛,鼎足形成,就在此舉了。」

仍是三分決策。

權大喜道:「先生偉論,令人敬服,孤當與劉豫州合拒曹軍。」

遂命肅引亮出帳,使與諸葛瑾相見。

瑾字子瑜,就是魯肅所說的江東長史,本為亮兄,避亂東吳,因即臣事孫氏。

補前文所未及。

兄弟重逢,自有一番密談,不消絮述。

惟孫權既聞亮言,便召群下,會議出兵;適曹一操一遣使致書,由權展閱,書中略云: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願與將軍會獵於吳,將軍其留意焉!已露驕態。

權覽畢後,取示群下,大眾統皆失色,長史張昭說道:「曹一操一挾天子威望,用兵四方,若欲拒絕,名不正,言亦不順;況將軍足以拒一操一,惟賴長江,今一操一得荊州,據有艨艟戰艦,沿江東來,是長江天險,已無所用,不如往迎為便。」

餘眾亦多附和昭言,獨魯肅不發一語,嗣見權入內更衣,當即隨入,權已知肅意,握手與語道:「卿意如何?」

肅答說道:「眾議專欲誤將軍,眾可降一操一,獨將軍不應迎一操一。」

權更問何因,肅又答道:「如肅等降一操一,名位未必遽失,就使失位,也得安然還鄉;將軍降一操一,將歸何處?願早定大計,毋惑眾言。」

權歎息道:「子敬所言,正合我意;但欲敵一操一軍,須用何人督師?」

肅接口道:「莫如周瑜。」

權從肅議,立即使人至鄱一陽一,召瑜入商。

瑜方在鄱一陽一湖督練水軍,奉召即至。

權與言和戰情形,瑜奮然道:「一操一名為漢相,實是漢賊,將軍承父兄遺烈,奄有江東,地方數千里,兵一精一糧足,當為漢家除殘去害,奈何往迎漢賊哩?」

快人快語。

權徐答道:「我並不欲迎一操一,只恐眾寡不敵,故召卿一商。」

瑜揚眉說道:「一操一今東來,實犯數忌,北土未平,馬騰韓遂,尚在關西,為一操一後患,一操一乃一意東略,就是一忌;南人善水戰,北人善陸戰,一操一竟捨鞍馬,仗舟楫,棄長用短,與吳越爭衡,就是二忌;時值隆冬,天氣盛寒,馬無稿草,就是三忌;驅中原士眾,遠涉江湖,不習水土,必生疾病,就是四忌。

一操一犯此數忌,多兵何益?將軍擒一操一,正在今日,瑜願將一精一兵數萬人,出屯夏口,保為將軍破賊,將軍勿憂。」

慨當以慷。

權聽了瑜言,投袂起說道:「老賊久欲篡漢,只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數人,今數雄已滅,唯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卿言當擊,甚合孤意,這是皇天以卿授孤哩。」

瑜又說道:「將軍可決意否?」

再一逼一一句。

權拔劍斫案,剁去一角,向眾宣言道:「諸將吏如再言迎一操一,可視此案!」張昭等在側,並皆失色,瑜乃辭去。

當由魯肅見瑜,具述諸葛亮求援情事,瑜即令肅邀亮,亮與瑜相見,寒暄已畢,談及軍事,亮笑語道:「一傅眾咻,恐孫將軍尚有疑慮,應該替他剖解,使知一操一軍虛實,了然無疑,方可成事。」

瑜聞言稱善。

待亮別後,日已垂暮,吃過夜餐,乃復入見孫權道:「諸人勸將軍迎一操一,無非因一操一虛張聲勢,說有八十萬眾,所以驚惶;其實一操一軍斷無此數,一操一所得北方兵士,不過十五六萬,且久一戰成疲,至若荊州降兵,至多不過七八萬,尚懷疑貳,試想以疲兵疑卒,沿江東來,人數雖多,實不足懼;瑜得一精一兵五萬,便可制一操一了。」

權起撫瑜背道:「公瑾所言,足釋我疑。

張子布等,子布即張昭字。

各顧妻孥,毫無遠見,大失孤望,獨卿與子敬,與孤同心,孤已選得三萬人,備齊糧械,煩卿與子敬程普,即日先發,孤當再集軍馬,為卿後應;卿前軍倘不如意,便還兵就孤,孤誓與一操一親決一戰,更無他疑。」

至是始決計主戰了。

瑜乃告退。

翌日即命周瑜程普為左右督,魯肅為贊軍校尉,領兵三萬,往會劉備,併力敵一操一。

程普在諸將中,年齒最長,乃反為瑜副,未免怏怏;及見瑜調署人馬,井井有條,才為歎服。

瑜見諸葛亮智出己上,欲招與同事,特向孫權陳明,令諸葛瑾留亮仕吳。

權當然告瑾,瑾奉命留亮,亮反邀瑾同行,瑾乃返報道:「瑾弟亮已委質劉氏,義無二心,弟不留吳,亦猶瑾不往劉;且彼此既合力拒一操一,也不必計及親疏了。」

權因復告瑜,瑜便與亮同行,辭過孫權,聯檣西進,行至樊口,劉備已守候多日,既見東吳水軍,便使糜竺犒軍致意。

瑜語糜竺道:「我本欲見劉豫州,共議良策,只因身統大軍,不便輕離;若劉豫州肯屈駕來臨,深慰所望。」

竺應聲還報,備即單舸往會,問瑜帶得若干兵馬,瑜答稱三萬人,備尚嫌太少,瑜微笑道:「兵不在多,恃在將才;劉豫州但看瑜破一操一便了!」自負語。

備讚了數語,當即辭回,自去安排將士,助瑜攻一操一。

瑜統軍再進,舟抵赤壁,與一操一軍前驅相遇,兩下交鋒,一操一軍敗退,瑜收軍結營,屯駐南岸;一操一亦駐軍北岸,夾岸相持。

惟一操一軍多系北人,不服南方水土,動輒嘔吐,筋疲力軟,未堪爭鋒,所以逗留不戰;瑜亦未得勝算,靜覘敵變。

轉眼間已閱旬餘,一操一見江中波一浪一,時作時止,舟軍一經顛簸,便患暈眩,因此想出一法,把各艦連環鎖住,免得動搖。

羅氏《演義》謂為龐統獻計,亦系附會。

吳將黃蓋,探知曹軍動靜,便向周瑜獻計道:「寇眾我寡,難與久持,一操一軍方鉤連船艦,首尾相銜,但教用火一燒,不怕不走。」

瑜微笑道:「我亦早有此意,但一操一軍沿江巡弋,恐不容我艦過去,如何縱火?」

蓋躍起道:「何勿用詐降計!」瑜鼓掌道:「此計非公覆蓋字公復。

不行,可先使人獻書曹一操一,一操一若中計,便可成功。」

蓋奉令修書,交與周瑜閱過,待至夜靜,乃派人送去。

史傳中未及闞澤,故不羼入。

是夜寒月橫空,水天一色,一操一對月感懷,與將佐痛飲數杯。

乘著三分酒興,出寨登艦,眺覽夜景,忽見烏鵲一叢,向南飛去,不由的取餅一槊,橫擱船頭,信口作歌道: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杜康作酒。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皎皎明月,何時可輟?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迭言憂字,便是不吉之兆。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歌方罷唱,驀有軍吏入報,謂東吳有人獻書,一操一即將吳使召見,由吳使呈上書信,就閱燈下。

書中系吳將黃蓋署名,但見紙上寫著:

蓋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薄;然顧天下事,當知大勢,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

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

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唯周瑜魯肅偏懷淺戇,意未解耳。

今日歸命,志在擇主,乞保吳民。

瑜所督領,自易摧破。

交鋒之日,蓋為前部,因事變化,效命在近。

書不盡言。

此書本《吳志·周瑜傳》。

一操一看了又看,迴環數次,方問吳使道:「汝由黃蓋遣來,莫非詐降不成?」

吳使極言黃蓋誠意,一操一又說道:「黃蓋如果願降,當授高爵,我處不必答覆,但煩汝口述便了。」

吳使自然歸報,黃蓋大喜,即轉告周瑜,瑜令蓋預先籌備,待令乃發。

蓋選得輕舸十艘,預備燥荻枯柴,滿載船中,灌以火油,上覆赤幔,船頭插一青龍旗,船尾各系走舸,佈置停當,專待周瑜號令。

瑜卻未敢遽發,只因隆冬時候,常有西北風,獨少東南風,一操一軍在北,非東南風如何縱火?所以遷延不決,特請諸葛亮密商。

亮素知天文,已料定冬至節邊,有東南風,便起座道:「亮不才,頗能祈風,當為君借助一帆,可好麼?」

風安可借?故先敘明來歷。

瑜大喜過望,便請亮擇地設壇,自去祈禱。

過了一日一一夜,果然東南風漸起,瑜不勝詫異,使人視亮,亮已輕舟一葉,自往樊口,回見劉備去了。

於是瑜即下令,悉眾夜發,使黃蓋再致書曹一操一,說是待夜來降,但看船上有青龍幡,便是降船。

一操一得書後,尚信為真情,俟至黃昏,親率將佐出營,眼巴巴的望蓋來降。

智謀如一操一,也為所愚,可見行軍不易。

約閱片時,星光閃爍,月色迷濛,江中刮起一陣大風,撲面生寒,侵人肌鼻;一操一尚不以為意。

忽見對岸有許多軍艦,順風前來,隱約有青龍旗飄動,一操一迎風開顏道:「黃蓋果來降了!」程昱賈詡等在側,齊聲語一操一道:「來船甚眾,不可不防,且東南風刮得利害,倘彼因風縱火,如何抵敵?」

一操一不禁省悟,已經遲了。

傳令各船將弁,小心戒備,且派巡船出探虛實。

號令才下,那敵船已經駛近,相距不過二里,霎時間火焰沖天,被狂風捲火過來,燒及曹軍各艦,軍士連忙援救,已是無及,但見得火趁風威,風助火勢,燒了這船,延及那船,船又被鐵環鎖住,急切裡無從奔避,再加來船乘風突入,接連放火,不但北船被毀,甚至岸上營寨,亦皆延燒。

可憐一操一軍焦頭爛額,撲通撲通的都投入水中。

一操一見不可支,還想從岸上逃走,幸虧張遼駕一小舟,上前救一操一,一操一得跳入舟中,如飛遁去。

黃蓋從火光中瞧著,連忙追一操一,不防一箭飛來,正中肩窩,翻身落水;後面便是韓當水軍,蓋在水中大呼求救,為當所聞,急令軍士將蓋撈起,拔箭易衣,送回大營醫治。

當代蓋追一操一,一操一部下尚有殘艦,隨一操一遁走。

哪知東吳舟師,相繼駛集,就是吳大都督周瑜,亦乘船擂鼓,從後追來,一操一軍十死七八,余亦多半受傷。

赤壁山成火焰國,揚子江作死人堆,曹一操一在水路中,逃了數十里,方敢登岸,百忙中尋了一匹快馬,扳鞍上坐,向北急奔;吳兵也上岸緊追,還虧一操一部下諸將陸續趕到,保護一操一身,且戰且走。

誰料劉備也遣到關張趙諸將,沿路追截,殺開一重,又是一重,等到重圍殺透,東方已明,檢點殘兵,不過數千騎了。

一操一擬奔南郡,就華容道小路進行,較為近便,偏偏疾風未息,暴雨又來,一陣淋瀝,害得曹一操一等拖水帶泥,不堪狼狽,路上泥淤馬足,壅滯難行,一操一令羸兵負草填塹,騎乃得過;羸兵已盡疲乏,等到塹坑填滿,不能再進,往往臥倒道旁。

一操一等只恐追兵又至,躍馬前奔,也不管羸兵死活,蹀躞過去。

羅氏《演義》中,有關公放一操一一段,史傳中並無其事,故亦從略。

好多時才到南郡,一操一兵已寥寥無幾了。

一操一仰天長歎道:「今日若郭奉孝猶存,當不使孤至此!」說著復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諸將佐統皆慚沮,勉強安息一宵,越日由一操一升帳,命征南將軍曹仁、橫野將軍徐晃,留守江陵,折衝將軍樂進,出守襄一陽一,佈置已畢,乃下坐跨馬,自回許都。

這一番赤壁鏖兵,若非孫劉合力,瑜亮並智,哪裡殺得過曹軍?可見得曹軍一熸,乃有吳蜀,雖曰天命,亦賴人謀。

小子有詩詠道:

一火延燒百里軍,神州從此定三分;

老天有意存劉裔,權把東風借使君。

周瑜等追至南郡,曹仁已備好兵馬,與瑜對敵。

欲知後來勝負,且至下回說明。

予幼時閱《三國演義》,至赤壁一戰,聯篇敘述,多至七八回,每歎羅氏演寫此役,最為刻意經營之作;及年稍長,得見陳壽《三國誌》與各種史籍,乃知羅氏所述,多半附會,雖未始不足饜閱者之目,空中樓閣,總覺太虛,且反足滋後人之疑竇,毋亦所謂得半失半歟?祈風之說,尤為荒誕。

諸葛公猶是人耳,寧有幻術?假使諸葛公有此神奇,則當一陽一長阪之時,何至為一操一所追,使劉玄德之拋妻撇子,奔走倉皇乎?即此以觀,羅氏且自相矛盾,無從自解矣。

本編簡而不漏,信而有徵,雖不若羅氏之烘雲托月,而實事求是,不等虛誣。

蓋借說部以傳真,非假辭說以斗一靡一,亦何苦荒誕為也?至若赤壁一役,為三分鼎足之所由始,書中已詳言之,不贅述焉。

分類:史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後漢演義
自序第一回 假符命封及賣餅兒 驚連坐投落校書閣第二回 毀故廟感傷故後 挑外釁激怒外夷第三回 盜賊如蝟聚眾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謀逆第四回 受脅迫廉丹戰死 圖光復劉氏起兵第五回 立漢裔淯水升壇 破莽將昆陽掃敵第六回 害劉縯群奸得計 誅王莽亂刃分屍第七回 杖策相從片言悟主 堅冰待涉一德格天第八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鄲受封蕭王第九回 斬謝躬收取鄴中 斃賈強揚威河右第十回 光武帝登壇即位 淮陽王奉璽乞降第十一回 劉盆子乞憐讓位 宋司空守義拒婚第十二回 掘園陵淫寇逞兇 張撻伐降王服罪第十三回 誅鄧奉懲奸肅紀 戕劉永獻首邀功第十四回 愚彭寵臥榻喪生 智王霸舉杯卻敵第十五回 奮英謀三戰平齊地 困強虜兩載下舒城第十六回 詣東都馬援識主 圖西蜀馮異定謀第十七回 抗朝命甘降公孫述 重士節親訪嚴子陵第十八回 借寇君穎上迎鑾 收高峻隴西平亂第十九回 猛漢將營中遇刺 偽蜀帝城下拚生第二十回 廢郭後移寵陰貴人 誅蠻婦蕩平金溪穴第二十一回 雒陽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獻圖通款第二十二回 馬援病歿壺頭山 單于徙居美稷縣第二十三回 納直言超遷張佚 信讖文怒斥桓譚第二十四回 幸津門哭兄全孝友 圖雲台為後避勳親第二十五回 抗北庭鄭眾折強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第二十六回 辨冤獄寒朗力諫 送友喪範式全交第二十七回 哀牢王舉種投誠 匈奴兵望營中計第二十八回 使西域班超焚虜 御北寇耿恭拜泉第二十九回 拔重圍迎還校尉 抑外戚曲誨嗣皇第三十回 請濟師司馬獻謀 巧架誣牝雞逞毒第三十一回 誘叛王杯酒施巧計 彈權戚力疾草遺言第三十二回 殺劉暢懼罪請師 系郅壽含冤畢命第三十三回 登燕然山誇功勒石 鬧洛陽市漁色貪財第三十四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殲首虜定遠封侯第三十五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鄧女分寵啟陰謀第三十六回 魯叔陵講經稱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歸第三十七回 立繼嗣太后再臨朝 解重圍副尉連斃虜第三十八回 勇梁慬三戰著功 智虞詡一行平賊第三十九回 作女誡遺編示範 拒羌虜增灶稱奇第四十回 駁百僚班勇陳邊事 畏四知楊震卻遺金第四十一回 黜鄧宗父子同絕粒 祭甘陵母女並揚威第四十二回 班長史搗破車師國 楊太尉就死夕陽亭第四十三回 秘大喪還宮立幼主 誅元舅登殿濫封侯第四十四回 救忠臣閹黨自相攻 應貴相佳人終作後第四十五回 進李固對策膺首選 舉祝良解甲定群蠻第四十六回 馬賢戰歿姑射山 張綱馳撫廣陵賊第四十七回 立沖人母后攝政 毒少主元舅橫行第四十八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驕妻悍孫壽肆淫第四十九回 忤內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陳龜拜表第五十回 定密謀族誅梁氏 嫉忠諫冤殺李雲第五十一回 受一錢廉吏遷官 劾群閹直臣伏闕第五十二回 導後進望重郭林宗 易中宮幽死鄧皇后第五十三回 激軍心焚營施巧計 信讒構嚴詔捕名賢第五十四回 駁問官范滂持正 嫉奸黨竇武陳詞第五十五回 驅蠹賊失計反遭殃 感蛇妖進言終忤旨第五十六回 段熲百戰平羌種 曹節一網殄名流第五十七回 葬太后陳球伸正議 規嗣主蔡邕上封章第五十八回 棄母全城趙苞破敵 盅君逞毒程璜架誣第五十九回 誅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賂婦翁嫁禍第六十回 挾妖道黃巾作亂 毀賊營黑夜奏功第六十一回 曹操會師平賊黨 朱俊用計下堅城第六十二回 起義兵三雄同殺賊 拜長史群寇識尊賢第六十三回 請誅奸孫堅獻議 拚殺賊傅燮捐軀第六十四回 登將壇靈帝張威  入宮門何進遇救第六十五回 元舅召兵洩謀被害 權閹伏罪奉駕言歸第六十六回 逞奸謀擅權易主 討逆賊歃血同盟第六十七回 議遷都董卓營私 遇強敵曹操中箭第六十八回 入洛陽觀光得璽 出磐河構怨興兵第六十九回 罵逆賊節婦留名 遵密囑美人弄技第七十回 元惡伏辜變生部曲 多財取禍殃及全家第七十一回 攻濮陽曹操敗還 失幽州劉虞縶戮第七十二回 糜竺陳登雙勸駕 李傕郭汜兩交兵第七十三回 御蹕蒙塵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軀第七十四回 孟德乘機引兵迎駕 奉先排難射戟解圍第七十五回 略橫江奮跡興師 下宛城癡情獵艷第七十六回 策十勝郭嘉申議 勸再進賈詡善謀第七十七回 愎諫招尤呂布殞命 推誠待士孫策知人第七十八回 穿地道焚死公孫瓚 害國戚勒斃董貴妃第七十九回 袁本初馳檄療風疾 孫伯符中箭促天年第八十回 焚烏巢曹操屢施謀 奔荊州劉備再避難第八十一回 守孤城審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節第八十二回 出塞外繞途殲眾虜 顧隆中決策定三分第八十三回 入江夏孫權復仇 走當陽趙雲救主第八十四回 召周郎東吳主戰 破曹軍赤壁鏖兵第八十五回 續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遺箋壯年悲短命第八十六回 拒馬兒許褚效忠 迎虎主劉璋失計第八十七回 失冀城馬超奔難 逼許宮伏後罹殃第八十八回 見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傷功臣邀賜蓋第八十九回 得漢中劉玄德稱王 失荊州關雲長殉義第九十回 濟父惡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漢開基第九十一回 陸伯言定計毀連營 劉先主臨危傳顧命第九十二回 尊西蜀難倒東吳使 平南蠻表興北伐師第九十三回 失街亭揮淚斬馬謖 返漢中授計戮王雙第九十四回 木門道張郃斃命 五丈原諸葛歸天第九十五回 王子均昌言平亂 公孫淵戰敗受擒第九十六回 承遺詔司馬秉權 繳印綬將軍赤族第九十七回 猛姜維北伐喪師 老丁奉東興殺敵第九十八回 司馬師擅權行廢立 毋丘儉失策致敗亡第九十九回 滿惡貫孫綝伏誅 竭忠貞王經死節第一百回 失蜀土漢宗絕祀 篡魏祚晉室開基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