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證釋
損卦
孔子《宣聖講義》
山澤損,艮上兌下,艮為少男,兌為少女,三一陽一三一陰一卦也。
解與蹇,皆四一陽一二一陰一,解變而損,遂成三一陽一三一陰一,與泰否為同類卦。
泰否以乾坤合成,一陰一陽一未交,剛柔未錯,損益則與鹹恆同體,二氣交錯之後,而損益又與鹹恆異者,鹹恆一陰一外一陽一內,一陽一在一陰一中,損益剛外柔內,坤在乾中,是損益如天包地,非如鹹恆柔束剛也。
天地既奠,萬物孽生,一陰一陽一既交,萬化具見。
在生化之倫者,一陰一先於一陽一,為無母則無子也汩。
夫位育之序,一陽一先於一陰一,為有剛方有柔也,鹹恆主生化之原,明人物之始,故柔先涵一陽一。
損益主調劑之功,為人事之衡,故一陰一順承一陽一,此天道人道之別,而生化與成育之分也。
損益者,人物固有之數,本於盈虛消息,而志求其平均,多者削之,不足補之,強者抑之,弱者揚之,以底於和,而致於中,此泰否之用,有祗平之象。
而損益之情有加減之功,加則為益,減則為損,損而後益,天道忌盈之道也。
故卦用與謙豫可相證,明謙孚於損,豫孚於益,雖由人事,實本天則,以人情尚平,人道尚均,均平之至,天下文明,如一年四時,春夏溫一熱,秋冬寒涼,似若不中,而終必有始,截長補短,則無過不及。
裒多益寡,則底於均平,故損益雖二卦,其志同也,皆為求其不過耳。
損者損下益上,而益者損上益下。
此行之殊,非志之異,上行為損,下行為益,上不足則上,下不足則下,無非以其盈劑其虛,將其有補其無,使同生成,共化育,而無憾,以孚天道之至平。
故損益二卦,乃人道之大則,而治平之樞機。
泰之交孚,否之阻塞,天之運也,損益則為協劑之用,無泰否,不知天道之盈虛,無損益,不解人道之消息。
此損益兩卦,在鹹恆之後,而介於既未濟之前,與上經泰否相應者也。
象,艮一一陽一二一陰一,一陽一在上,兌一一陰一二一陽一,一陽一在下,合之三一陰一在中,而初止皆一陽一,始末同剛,與大過首末皆柔為棟撓者相反,可見損益非過也,而近於中孚,故有致中和之功,中藏坤卦為安貞之象,有可守之資,而九二六五互失其位,亦為蹇卦,有乖於德,所幸者,中互地雷復,與解卦外互正同,此損有來復之象,亦如解之占吉,而在內猶多生成之功,外互天風姤,與澤天夬顛倒易位,姤則易合,夬則慮缺,此外互之變,視賓主而異者也。
全體六爻,一陰一居一陽一內,靜順以安,卦雖名損,用實多益,以其善順承乾志,而不違安貞之道也。
上下正位雖乖,兩剛柔可協,一陽一以俯一陰一,剛以就柔,故終相調,而要在知損自損耳。
兌本澤悅之情,艮有知止之智,山崇於上,澤潤於下,雖非相濟,而不相害,以非如未濟之火水背馳也。
兌澤亦水也,水在山上,如蹇之難,水在山下,如蒙之昧,皆相失。
而損以山下有澤,成憑山臨水之象,其艱危可知,苟非自損,則亦猶蒙昧之時,多昏暗之虞,惟中互之復,實能振一陽一和之德,而卒獲元吉之孚也。
兌艮本少女少男相悅慕之情,而非鹹男下於女之象,情雖易感,行實難同,此所以名損謂不感而減。
雖與鹹有關,而其用卻異,此之義,在於自知其短,而時以省節為要。
水澤為節,山澤為損,與節情相通,而用相違。
水與山之不同也,而坎與坤亦有異,損本坤以守,故事事以謙讓為貴,損謙相通,而行有殊,謙者志在自卑,如彬彬有禮之君子,損則情貴自約,猶**憂心之臣民,以地山謙,坤在艮上,而損則坤藏艮中也,明此則明損之用矣。
之名與益相反而實同,蓋全卦六爻,三一陰一三一陽一原如泰卦,坤在乾上,損下卦之乾,益上卦之坤,乾易為兌,坤易為艮,艮之一一陽一,乾爻也,兌之一一陰一,坤爻也,由下卦言,謂之損,若由上卦言,則亦可謂之益,損下而益上耳。
然何以名損,不以艮為主,以兌為重,故自下損以益上,即曰損,若自上損以益下,即曰益,以全卦皆自下上,下為本初二三爻是也,而以爻言,一陽一為先,一陽一減則為損,不以坤之一爻,益兌為益也。
益卦之名,亦以一陽一言,下原坤卦,而損上之乾以成巽,益下之坤以成震,此自上而下,仍以一陽一為主也,由下而升,升至於上則窮,窮亦損之因,由上而下,下而至於初,是復本始也。
復始亦益之因。
二氣周流,終必有始,此天道也。
冬盡復為春,春歲之始,日晦復為朔,朔月之始。
道以始為重,氣之始,則數日益,物以窮為終,氣之終,則數日損。
故損益皆就一陽一氣言,而卦用亦自一陽一爻見之。
損益皆以乾包坤,而下多一陽一,益則上多一陽一,卦多一陽一者反為一陰一,以少則尊貴也。
故傳曰一陽一卦多一陰一,一陰一卦多一陽一,故震坎艮,一陽一卦也,而二一陰一一一陽一,巽離兌,一陰一卦也。
而二一陽一一一陰一。
以得乾坤之氣,有先後厚薄之殊,其功用有盈虛消息之異也。
一陽一以自下上為順,一陰一以自上下為宜,故艮之一一陽一,在卦則達極位,以更無可升也,兌之一一陰一在上,而反得勢,以其利於降也。
此六爻之分一陰一陽一,當視位之上下,位兼時言,位得者時亦宜,艮兌一男一女,而女在下,為一陽一與一陰一違,非地天交泰,乾能下於坤也。
若鹹則兌在艮上,男俯就女,故為人道之始,損則反是,一降一升,相去日遠,有如天水違行而成訟,損雖不鄭,而難親近,傳稱訟不親也,而損則為失,失者相失,如人同行,中途相失也。
男一女之情,恆相一愛一悅,今乃相失,是悖情也,然人情不可縱,約情以明一性一,乃為道之基,損之用,雖戾於情,有益於道,老氏所謂為道日損,此之謂也。
損全卦六爻,三至五為坤,故內外正位不當,九二六五互失其位,而中爻三四皆柔,有安貞之德,無利濟之功,以其不如既濟九三六一四之協調也。
然自二至五,互地雷復,實為大用所在,以一陽一德來復,如冬至之生機中育也。
外互天風姤,則與復相對,而成一陰一陽一消長之樞機,順坤之貞,孚乾之健,則備元亨利貞之德,彖辭所講元吉者也。
傳以解必有失,故受之以損,此周易序卦之義,亦因氣數推移,事物合應,而見其時有必至,事有必然者也。
以解之用,本震動之志,有解放之情,其勢易張,其氣易散,故繼之以損,損失也,震之用既盡,艮之德可師,以蹇下為艮,至解則易以震,而移於上,損又以艮易震,而居兌之上,合三卦觀之,則可見艮止與震動,其用相反,其數相承,原自然而然者也。
兌本悅澤之情,有潤濡之德,其志在行,其道在順,與艮止亦相反相協也。
反者各異其趣,協者互劑其偏,由上下卦言,實相匹配。
所少在升降相戾,行止難同,故不如鹹之易感也。
總之,三一陰一三一陽一之卦,情匹德齊,易近中和,而無大過,知損而善用之,則其所損,正增其所益,上下雖別,好惡可通,損中有利,道之大則。
故損宜自己始,損己以益眾,損一以利群,是損而為益矣,明乎上下之分,擇於多寡之情,均平之功,調劑之道,皆於損中見之矣。
《宗主附註》
以艮合兌,與鹹卦同體,而易其上下。
鹹為相感,是和也。
損為相讓,是減也。
在算術上,相加為和,相較為減,二卦即一加一減之象,加求其多,減求其少,在數如是,事物亦然。
如人男一女之間,夫婦之道,一配一偶,家道乃和,若野合之交,妍居之偶,男一女既雜,夫婦各乖,必至失其常經,犯於過惡。
故在鹹為人倫之始,在損為家道之乖,損爻辭所謂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明契合之道,必孚於平均之情,寡者益之,多者減之,使底於平,方見其和,此之象,仍取少男少女之合,而著其悖道違理,與鹹有殊,一陽一以就一陰一,一陰一以從一陽一,此鹹之大用。
損則反是,為其上者愈上,卑者愈卑,山高而在上,澤窪而在下,兩難相協,遂失其平均。
此卦名損,謂宜減也,按諸字象,損與捐相類,所差在一與八,比喻財物之積散,為損益之根源,捐則不損,損則非捐,捐施之財,非損失也,若吝於捐,必終受其損,故有財物者,務勉為捐,勿令成損,捐則德日益而利亦加,損則物日減而害亦至。
此損與益相反相成之道,今因之義,特揭捐施之要以勖諸子。
又曰損鹹易其上下,鹹為相感,感必以情,損為相減,減必以物,此其異在內外出納之間而已。
鹹則有如益,而損則有如恆,恆以震巽合成,與益易其上下,亦如鹹損,有常變默陟之殊,恆為常,益則變,恆為退,益進,故恆近損,益則類鹹,其為二氣調和,兩情均適,各如其志,以盡其用也。
在易八卦,先天對位,而合成者,除泰否為大父大母一之交一合外,其餘則鹹恆損益既未濟而已,此八卦,皆三一陰一三一陽一,而泰否為未錯綜,余六卦則皆已交雜,損與鹹為艮兌之錯,益與恆為震巽之交,既未濟則坎離之合也。
然既未濟,以坎離後天代乾坤,故相往來而殿全易,若鹹恆損益四卦,則四子之往復,極二氣之推移,故四卦別置,而鹹與恆往來,損與益往來,不似泰否既未濟之逕相調協也。
由此觀之,鹹之與損,恆之與益,雖同體而異用,四卦錯別,適見剛柔之分合,一陰一陽一之盈虛,自有其道,而非盡取對位為往來也。
損益在蹇解之次,正與鹹恆在遯壯之前,兩兩對照,由三一陰一三一陽一變而四一陽一二一陰一,復由四一陰一二一陽一變而三一陰一三一陽一,合成一大循環,以象天下人物事理之闔辟推遷,而明天地間氣數消息。
此不獨周易卦序之妙,實即合先後天卦用之例者也,讀者須注意及之。
《宗主疏述》
解之與損,雖非往來,三一陰一三一陽一,原與益往來,與鹹恆為同體卦,解蹇皆為四一陰一二一陽一卦,與屯蒙為同體,此四卦實有相聯通處。
以周易六十四卦,上經除乾坤為大父大母外,而六子交錯之卦,實以屯蒙為首,下經則鹹恆為首,蹇解之於屯蒙,猶損益之與鹹恆,原同體而易其上下,故蹇解屯蒙為同類,損益鹹恆亦為同類,皆六子交錯最初之卦,如艮震與坎,為蹇解之別,艮兌與震巽,為損益之殊,二者有關,則艮與震是也,坎離為後天主,而屯蒙不及離,以天一生水,先有坎也,此義詳上經坎卦,以一一陽一陷二一陰一中,在先天為中男,在後天為北方之主,以一陽一統一陰一,周易定例,而首中和,儒宗至教,故上經自坎始,艮震為長男少男,先天皆一陽一,其匹則巽兌也,故下經以艮兌震巽始,亦以一陽一統一陰一,而見其協和之情也。
損益亦然,易上下之位,鹹恆乃成損益,自鹹恆至損益為一大往來,以四子交錯至此,已極其循環之用,往復之途也。
觀於蹇解之往來,足明屯蒙之初合,觀於損益之代謝,足證鹹恆之交孚,此四卦乃上下經之樞紐,亦六子交錯之準繩也。
故全易除乾坤外,實以此數卦示六十四推移之源,而著天下事物錯綜之本者也。
解之與蹇,已詳其義,而損益即將講及由四一陰一二一陽一,變而為三一陰一三一陽一。
於解損交替間,亦可見其道焉,蹇以艮合坎,而艮在下,損則以艮合兌,而艮在上,解以震合坎,而震在上,益則以震合巽,而震在下,是其同而異也。
艮震為之主,坎與兌巽為之客,則在下者得其道,在上者得其時,時為後天一切之樞機,故言體重下卦,言用重上卦,以偕時為易教本旨。
時者天也,偕時者人也。
人道莫大於損益,莫先於鹹恆,以其情志,發於本能,推其功用,致於和平。
鹹恆肇其端,損益昭其成也。
故損為上行,益為下行,在上經謙卦已著其義,曰裒多益寡,稱物平施,此損益之大用也。
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上下得中,乃見均平,此損益之道,能致天下於泰平也。
泰否固三一陰一三一陽一卦,而未交錯,故名天道,損益則已交矣,交必有行,人道尚焉。
此人道治平,必有損益始,損而益之,益而損之,則夫子所謂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也,天下尚有不治者哉。
損益卦皆吉,以其有平均之用,齊以之功,雖上下有殊,而和平則一。
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時乃天道,可以證二卦之義,以滿者必損,虛者能益,損其滿而益其虛,此消息盈虛之道,截長補短之功,以致於平,以化於同,此泰平之所先也。
二卦皆以乾包坤,坤在中,而乾居始末,柔以承乾,一陰一以濟一陽一,大地同光,人物胥康,此兩卦備四德,而占元吉也。
天之所重,世之所遵,無偏無陂,以和以平,損益之謂也。
惜乎人不克孚其用耳。
高者下之,多者寡之,此損之德,自下始也,卑者揚之,闕者匡之,此益之用,自上下也,而人道持靜,由險而悅,此震坎進為艮兌也。
艮止而兌悅之,上下相調,行止以協,此有孚而占元吉,無咎而可貞,利有攸往也。
大哉損乎,知損即得益矣。
《宗主疏述》
損益兩者本非定論,損中有益,益中有損,故兩卦互綜,即中藏益卦,益卦中藏也。
雖卦分艮兌震巽四者,而合之成乾包坤,三一陰一三一陽一平均之象,與泰否同,惟以上下有一爻之移易,遂成損與益,將泰變損,將否變益,而後乾坤變為艮兌震巽,是易卦變易之例也。
不獨此也,損中互復,益中互剝,一剝一復,乃一陰一陽一消長之機,故雜卦傳曰,損益,盛衰之始也,亦即以剝復之象為辨耳。
損而含復,則損者非損,益而含剝,則益者非益,是表裡不一,終始不齊,而互成其用也。
既自平均之泰否,變為交錯之損益,更從盈虛之損益,中含消長之剝復,其關乎數與理者,實可深長思也。
故損而有益,益自損成,益而有損,損自益出,非因果之異,乃變化之機。
正如一年春夏秋冬,自成其序,不得不然。
人以天為準,則之損之當損,不可妄希其益,益之當益,不可幸圖其損。
猶春日之不能為秋,夏日之不能當冬也。
人事之得失,天道之盛衰,皆應本此二卦證之,非時為過,及時為中,損益以時,乃孚於道。
此二卦皆明言與時偕行也。
《宗主疏述》
與人事頗有關,則以卦分內外,六一四居外卦之始,為艮卦之初,艮以止為用,而得下之兌相濟,全卦皆以損下益上為旨,至外卦,則居受益之地,有免損之機,知損者反免損,此損而益矣。
故六一四與六三雖同屬人爻,而損益有別,然在,雖益亦損,不過所損者,正所益,此爻辭以損疾為喻也。
人之所有,皆不願損,惟有病者,則求其損,損而減其痛苦,豈非反為益乎。
故至艮,皆因損成益,而仍不外以謙退為本之旨。
謙受益,滿招損,時乃天道,書已明言其要,學易者,正當取法乎艮止也,止則善退,故宜於修道,而悖於行一事,老氏所謂為道曰損,即此意也。
修道以靜,而必先知止,艮能止,故能靜,以二一陰一在下,秉坤安貞之德,靜順之行,此所以為學道者所重也。
人之一陽一氣,務求其潛,故以地雷復為生機之息,而道成者,反以一陽一之升於上為貴,故艮卦一一陽一在巔,乃示成道之功,一一陽一以領二一陰一,如日月中天,光輝四被,而眾生皆沾其澤,全其生,此艮之大用,中和位育之至者。
故道功首艮,而人事亦視艮明其行止,艮知終始,天之大義之所寄。
損以艮居外,亦取其善止而有益於行耳。
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亨。
孔子《宣聖講義》
此彖辭也。
原文亨字誤作享,以古文通用也。
損兼四德,而別於事,著於時,元吉者,本乾坤二元之用,有天包地之象,含地天交泰之德也。
可貞者,因坤在內,孚安貞之道也。
利有攸往者,以利見於行,與貞相應。
貞以止,利以行,行止皆宜,而終稱亨,謂亨於損。
損則亨也,亦兼亨義,聯二簋作一句讀,則為享,若通全卦言,而獨成一句,則為亨,亨享原賅二義,如王用亨於西山是也。
元亨利貞,四德具見,而有偏全多寡之義,則視事與時而定焉。
有孚者,言損之用,有孚於一切,而卦以上下為界,上艮下兌,男一女相悅,情感相孚,亦猶鹹,而異其位,鹹以男下女,損以女親男,換言之,則一陰一喜近一陽一,下樂從上,故損以損下益上得名,從上言為益,從下言為損,而名損者,可見下之克從上一位命令,而願供億其所有也,故雲有孚,上下相協而已。
然不逕曰孚,以損之孚,由上之得下。
設上下相惡,則無可孚,而亦不甘於損矣。
如文王之成靈台,靈囿,民皆樂服其役,是孚也,若紂王之築鹿台,酒池肉林,民怨恨之不暇,尚何望其孚哉。
故有孚,實以艮之能孚兌而下之願損己以益上也,損自下成,自無咎,若動於上,而迫於勢位,咎無不免矣。
下既心悅誠服,則有守有為,有守曰可貞,有為曰利有攸往,二者皆限於事與時,非盡能貞利也,故貞曰可,而利指所往,行止二也,行以利為先,止以貞為本,損固能止,以艮之用,亦能行,以兌之情,此行止兩宜,而備利貞之德也。
曷之用句,有脫自,曷之何往也,用下有利自字,但仍貫上句利字,猶何往而不利,曷之,何所往,用利,無不利也。
簋與坎簋貳相類,但彼稱貳,不獨指數,兼有副貳之意,言樽酒且副以二簋耳,此非副貳,故作二,而在簋上,二簋明其省儉,亦損也,可用明其適時,儉己以豐人,損下以益上,猶急國家之難,節衣縮食,以供億公用,雖損無悔,故二簋可用以享,若合全卦言,亨也,以損能損乃亨,既有孚而占元吉,乃無咎而可貞,復利於往,而克損其享用,則無不亨通矣。
亨通指時言,釋文已明,而全卦之用,亦以時為重,時之損,損且益,非時之損,誠損矣,故彖辭均有不足之意,謂必因時而辨於事,時之宜,則孚,則元吉,則無咎而利貞,則以儉用而亨,若時不至,則皆戾於道。
此卦以損稱,為因時損而可用,非時為損,則無可孚,亦無元亨利貞四德,而咎不免更何往哉,亦不以二簋為可貴矣。
故全卦不外於偕時,而成用不外於知時,知時則知損,偕時則損而益,以損與益非定辭,視所宜而辨其是非。
曷之用句,人多誤釋,以上句利有攸往,而下曷之,是相戾也。
二用字明指損之用,上言行,下含食,與噬嗑卦相似,噬嗑兼食與合,此亦以行有合,而食從儉舉二事,足賅他事,以其為人生所必需也,食以儉行,有利則無不亨矣。
《宗主附註》
損益為往來卦,而一則合艮兌,與鹹同體,一則合震巽,與恆同體,故鹹恆損益四卦成一大循環,乃四子交錯,為後天事物變動生成之總象也。
八卦乾坤而外,坎離亦猶乾坤,以代居其位,司生化之主宰,為一陰一陽一之樞機,如乾與坤之在先天,交一合而成泰否,其像甚分明,坎離交一合為既未濟,其象亦顯著,故全易以乾坤始,以既未濟終,而坎離在上經之末,泰否扼上經之中,至下經則以艮兌震巽錯綜成用,在乾坤坎離之後,而見四子之交雜忤違,各象其類,故以鹹恆始,以損益界其間,而艮兌震巽四卦,分列其後,如隊伍之有統率,步伐之有來往,升降盡其途,往返盡其道,分合盡其用,消息盡其度,各不相擾,而自能旁通,互成其志,而獨握其樞。
此艮兌震巽,先合而後分,鹹恆損益,有往而有復也。
損益之為象,雖與鹹恆同體,而升降異勢,消息異時。
時勢之所為,卦用隨之以別,故在鹹為少男少女相慕,以見情感之慇勤,而在損則成上一位下位相差,以見勢力之迫脅,非可一概論也。
損之與鹹猶益之與恆,然恆著其不變而可久,益明其日遷而可大,一則擊於道而通乎一性一命,一則運於器而敷平事物,亦非能併為一談者也。
形而上者道,道則無往於外,形而下者器,器則必聯於物,此損益與鹹恆之大殊也。
天地悠久,而生化隨時,事物推移,而中和不易,則變有不變者存,形有神者在也,是賴善解易者有以會通之耳。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彖辭之義也。
此節有錯簡,應改正為,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亨,二簋之亨,應夫時情,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以損彖辭損有孚一節,與此相混,而釋彖原文又與文言混,損益二卦,皆有文言,與乾坤同,文言皆有韻,既混於釋彖文,姑仍之,但略整其句,以協於韻,與益卦相證,其實釋彖辭至其道上行止,下皆文言,今合釋之可也,損之為損,以損下而益上耳,國以民為本,物以根為本,損下者,損其本,故名損,若以上言,則非損而為益。
益卦名益,以能益其下,猶培其本也,損益二卦,實自泰否變來,損泰之下以益上,則為損,損否之上以益下,則為益,故損為損下之乾,以加於上之坤,遂成艮兌,益則損上之乾,以加於下之坤,遂成巽震,巽為乾初變,震為坤初變,艮為乾之終,兌為坤之終,以卦皆自下上,艮一一陽一在上,兌一一陰一在上,若將艮之一一陽一與兌之一一陰一互易,則仍成地天泰,於益亦然,以巽之一一陰一與震之一一陽一互易,則仍成天地否,可見震之一一陽一原分於乾,而兌之一一陰一原出於坤,易以一陽一為主,損以艮之一陽一得自下,而益以震之一陽一來自上,直言之不過上下之別,一陽一自下上者為損,自上下者為益,故釋損曰其道上行,與益之下行相對,此損益之稱,基於一陽一之上下而已。
損下之一陽一以益上之一陰一為損,此泰之變,泰為至平,為和平亨利,變則與之戾矣,故卦稱損,明其有所損也。
益則反是,損上之一陽一,以益下之一陰一,是否之變,否為否塞,為背戾乖離,反否之行即益,故稱益者,明其所有益也。
損在下,而其影響皆為損,益在下,而其影響皆為益,此道在固本,本立則道生矣,若權於時宜,則損亦為道,為其當損而損,上行之志相孚,故曰其道上行,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也。
損孚元吉者,損剛以益柔,不失於中和,巽之一一陰一與艮互換,遂成乾剛,損剛以成艮,即有孚,孚象中孚,以首末皆一陽一,中含二一陰一,損益與之相似,而有所偏,不及中孚之均勻,得中正之道,故僅曰有孚,三一陰一三一陽一,始終相得,分乾納坤,上下相悅,健順中和,乃賅四德,故曰有孚,而占元吉,既占元吉,自免咎戾,既協於坤,自諧貞利,故曰可貞,利見其利,利有攸往。
曷之用亨,二簋之亨,應夫時情,此數語文言以損之利與時相應,而行以儉,則與時相應,行則無往不利,儉則適時之宜,二簋概言食用之省,不必限於宴享,但要享為致其敬,遵其禮,猶可儉約,何況平居自奉乎,禮與其奢也,寧儉,世未有以儉而干咎者,亦必因儉以成其禮,禮本於質而後文,行本於樸而惡侈,福以謙至,災以盈招,況時當損而自益,常省而自張,則何以利其行,貞其守哉,故二簋之享,應於時也。
利有攸往,適其機也,內而可貞,自無咎矣,外利於行,自適道矣,謙以艮成,節以兌著,內謙外節,損用是喻,損益相因,盈虛相生,損益盈虛,與時偕行,天地之道,無虛不盈,一陰一陽一之氣,無降不升,消而後息,生而有成,秋之肅殺,乃酬以春,寒之冷落,乃榮於溫,損之所至,為益之根,時之所遇,為行之平。
中和不戾,裒多益寡,調盈劑虛,其道上下,或慕於繁,或樂於寂,或逐於消,或迎其息,斯乃天道,惟時為則,元亨利貞,乾坤四德,損實賅之,可見天數,乖時戾數,必罹於咎,惟知其損,乃底於道,勿自求益,以省為度,勿自用誇,以謙自處,勿自汰侈,以節為主,泰易為張,節易為裕,一往一來,益道其庶,此全彖之旨,損之大用所著也。
《宗主附註》
損之釋彖辭,與益同混於文言,凡釋彖辭,不用韻,而文言則無不葉韻,以其有韻,故稱文言,如文章也,織絲成錦,謂之文章,練字成文,亦文章也,易各卦象辭亦皆有韻而文短,文言則長,合一卦為一章,如乾坤文言已見其例,乾坤以下各卦,多有繫以文言者,後世散佚,不復存留,其有未失脫者,又多錯簡,不能別為一篇,遂與釋彖文混,損益是也,損益二卦為關係易象之變遷,其重要次於乾坤,故文言猶存,亦以讀者之保存,未與他卦同散失也。
文言有韻且概各爻之用,申明彖象之辭,讀之能探索易教一精一髓,與各爻釋象相應證,其句法多限於四字,非釋彖文長短不拘者可比,釋彖類無韻,而字句散行,所謂散文也,文言則有章有法,聲調鏗鏘,所謂韻文也,此後世辨文之稱,古昔則僅以文言示有別於散文而已,文字自交錯成,交字省筆,即文字,可見文言必以字句交錯,如絲之經緯相織而成錦也。
損益文言既混於釋彖,無法為之分列,仍沿舊本,不過聲明內有文言,使後世讀者不訝其句法何以異他卦而已,實則釋彖文言皆為明釋卦用,皆聖人講易之作,體制有殊,致用則一,名雖有二,明義則同,此吾人所當知者,不必斤斤於異同之爭可也。
又曰,損彖辭末句亨字,後世作享,此二字古原無異,而後人分別為二,古之享字多作響,亦通作餉讓,以酒食待人也,而易之享與亨,或烹,皆同用亨字,但少有別,故後人或竟用亨字或改為享,如大有公用亨於天子,隨王用亨於西山,升王用亨於岐山,皆作亨,實則享也又如益,王用享於上帝,鼎聖人亨以享上帝,渙先王以享帝立廟,皆用享而不用亨,鼎之聖人亨乃烹也,蓋以享有祭享與宴享之別,祭享對神言,宴享對人言,皆以酒食為體,以致其敬,如宴享賓客,或功勞者,亦必盛設牲體以示優厚之意,不獨祭祀崇德報功然也。
而祭享以上帝為最尊重,故易稱享帝則用享,以別於其他宴享也,損之享,非祭也,以僅二簋,過於簡略,非享帝之禮,則宜用亨,不得與益鼎渙各卦一例。
故夫子命改正之,以合於大有隨升之文,雖然享亨通用,作亨亦可釋為享,然作享者不得兼釋為亨,以專用於祭祀最尊之帝,不得混於一切宴享,亦不得包通達之亨,故用享示其義之獨用,而亨則明其用之兼賅,此讀易者所必知也。
損之用亨,實指尋常宴享,且兼含亨通之意,以能推行於其他酬應,且為時所宜也,損本減省之義,而有節約之情,宴享而止二簋,平日飲食之節省更可知矣。
山澤損與水澤節,皆以兌在內,皆有留蓄束約之象,惟山停而水泛,故艮兌為損,兼取其善止,而坎兌為節,則明示其易逝,上在自約,如佛止觀,必先約其心逝在善防,如蓄水為渠,必賴於堤防,此節與損所取義,皆相似也。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慾。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全卦象辭明人道也。
山下有澤,艮兌相合,傳曰山澤通氣是也,而有鹹與損之異焉。
鹹以男下女,艮在兌下,成交契之情,損則反是,山崇而在上,澤卑而在下,上下相違,升降背道,故鹹為感,而損為減,減與感皆從鹹,而一以心,一以水,心鹹者,同情之意,水鹹者,分流之志。
分則寡,故減為少,由多而少為減,此損之稱以下言,為自下減其一以加於上也,山澤雖合,而情志難同,損益既分,則利害各異,在下為減,在上為加,不曰加者,明其減之有未當,而行之迫於時也。
傳曰損益,盛衰之始也,損則盛之始衰,益則衰之始盛,蓋由勢以致之,力以使之,而非道於自然,故損者時為之也,由卦象言,山高而勢厚,宜其曰積,澤窪而力微,宜其曰虧,水流必涸,山止必加,一則固體,一則液體,其聚散殊也,以易消之水,在當積之山下,土與水將同泛矣,故曰,山下有澤,損,正如臨於湖海之山,雖高而難保其不削,瀕於水濱之土,雖厚而難保其不傾。
為流者,足以摧撼不動者,使之坍崩也,故名損,言暫雖有益於上,終將無濟。
而益者虛有其名,損者實受其害,此與易卦之同異,在乎上下之間也。
君子懲忿窒慾,明示人道,合乎時用,而自損也。
鹹卦曰,君子以虛下人,亦本卦象,男下於女之義,而損則自下損始,損下者天道,以人道言即克己也,克己之要,莫如懲忿窒慾,忿欲情也,與一性一易相失,情雖有七,而害事者,以忿與欲為最,忿怒也,怒由於不平,求發於多好,故怒使氣逆,而求成心貪,其他若喜,若哀樂,若一愛一惡,不過情有所牽,而行就於偏,雖害尚未大,惟忿與欲,召禍無端,忿以激於一時不平,而忘其後災者多矣。
故君子重忍辱,先自反,欲以徇於諸種物好,而役其心身以求滿足,其禍尤烈,故君子戒貪,約情以就正於一性一,此皆知其有損,而必先自損也,損在己為善,在人為惡,故克己者必去其悻悻之忿,逐逐之欲,忿欲足以亡身敗家,不獨損其德已也。
克己與虛己相應,一為柔勝,一為剛勝,柔以虛懷下人,則無不容,剛以克己制情,則無所損,此固自損而免損,即知損行損之義。
損猶省,節制也,謙讓也,卦與地山謙水澤節相得,取艮與兌之用,不偏不過,而孚於一性一也。
人之有忿,莫如被奪所有,而損則自損以益人,是即懲忿之意,人之多欲,莫如見其可欲,而損則自貞以儉享節食,致其餘力供上,是即窒慾之意,蓋所有可以讓人,則何忿之有,食享尚能極薄,則何欲之有,忿已懲,則安於迫脅而不爭,欲已窒,則甘於困苦而不怨,此損之時用,實以下悅上止,而能由泰以為損,彖所謂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者。
在人道則以懲忿窒慾為貴矣,能知損之必損,則先自損焉,是損仍終益矣,時用既易,盈虛亦反,則所損轉為益,此君子之行,先自克己始,克己則更何忿何欲哉。
讀易者須知損益乃天道,而人應之,惟有克己,懲忿窒慾,人道之善,在平時尚不可忽,況在損之時耶。
此君子以人法天因時制宜者也。
《宗主附註》
損象辭稱君子以懲忿窒慾,其義已見。
夫子所講,而原文所重,在明天時,立人道,合卦象以定教義者也。
兌在艮下,下有二一陽一,上僅一一陽一,合成乾含坤之象。
坤本安貞之德,在中主持人爻,為人道所寄。
故人道之損,必依安貞之行,安貞者,在內則戒慎恐懼,保其貞節之一操一,在外則勤苦焦勞,行其謙退之志,此象辭以懲忿窒慾四字示其教也。
天下之易盈而難制者,莫如情一欲,一切過惡均情一欲致之,而情一欲之中,又以忿與欲為最甚,忿激於氣之不能忍,欲生於貪之不能遏。
忿怒之過,將殺人放火而不恤,貪慾之害,將毀家亡身而莫顧。
蓋由於不知損,而忘安貞之道也。
人道之損必先斯二者,二者損,則一切皆損,損而不已,必反為益,損者情,而益者一性一,損其過惡,而益其中和之德,損其禍害,而益其正大之行。
此損而有益,乃君子成德達道之所由來也。
艮止也,兌悅也,止以悅,則內得其心所安,外得其行之所利,故損能貞利以孚元亨,雖損於一時,而可益於久遠,損損於細事,而可益於大成。
蓋損益乃相對者,此盈彼虛,未有損而不益者,損其不善,則善者自益,損其不中,則中者自益。
人之易為惡,皆情役之,損其情則一性一命正矣。
乾道變化,正一性一命,保太和,以利貞,外為乾,故其行以約情適一性一為要,不獨本坤安貞之德,遵戒懼之訓已也。
讀者合乾坤二卦之辭參之,則知損象辭之一精一義矣。
初九,已事遄往,無咎,酌損之。
孔子《宣聖講義》
此損初九爻辭也。
初九下卦之始,兌卦之初。
兌為少女,初爻為剛,本乾志也,而行述貞之坤,是體剛而用柔,居內而尚外,有如女子之志,必以從人為先,本鹹少男一女之慕悅,體泰大父母一之交和,以成全卦之用,而初九肇其端,故爻辭曰已事遄往,無咎。
已事,言已過也,或作己字,誤也,已事猶既往之事。
遄者,速又決也,言既往之事,任其往,勿再論也。
以兌卦本悅澤之一性一,如逝水之已去,毋再留滯而本行進之志,有向外推展之心,則不容追懷往事,有誤機宜,往者任其往,心無所存,了者聽其了,行無所滯,是以無咎,蓋兌與艮,澤與山殊,艮止而山不動,兌悅而澤常流,初爻全卦始動,由此而進,方發軔也,故不及已往,但計進取,而大用在損,損忘情於已事,仍留意於損道,故曰酌損之。
蓋酌其時宜,而自損,一也,因時之勢,而有所損,二也,乘時利導而損於物,三也。
故不明指所損,但以酌字示其所損未大而已。
夫損在能自損,為以下益上,損在內也,其道上行,志在外也。
而已事在事之先,非屬本爻,卻由本爻著其義,則以泰之變,為時之非,損剛益柔之時,則凡在下剛爻,皆依此旨而行,初九雖居潛龍勿用之時,卻因一陽一動難止之勢,志在去其舊而新是謀。
決絕於既往,而希冀於將來,雖損亦僅為其與上相得,而志能相從,行能相協,損以益之,則害而不害,正如彖辭二簋之享,雖損,仍不失禮,而像辭懲忿窒慾,雖損,可充其一性一,是酌損之,猶適宜之損,合乎道者也。
象曰,已事遄往,尚合志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尚字有二義,一與上同,二則尚慕也。
初爻與上六一四應,初為一陽一,四為一陰一,一陽一主升,一陰一主降,一剛一柔,上下相得,而不妒。
已事遄往,猶棄其前嫌,不復究詰,而希圖將來之好合,故釋曰尚合志也,言初九有上慕之情,而六一四有交悅之志,一也,初九本一陽一,喜近一陰一,向上求合之志,二也,在全卦言,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是下卦皆希與上合,即以此為志,不必上之必合也,故曰志,言初九有此志而已。
初九剛也,而不恃力以陵人,反遜志以求合,此所謂損之道也。
損己以益上,則雖損勿怨,故不咎已往,言受損而無尤也。
已事雖未指何事,但爻辭有無咎二字,可知其原有咎也,徒以既往不咎,乃克成其尚合之志。
若拘執前隙,而意存芥蒂,則將何以合哉,今以合為志,可見初九之能用損,縱有往咎,亦竟置之,況無所咎者乎。
恩怨皆消,上下一德,此誠損之用,而自初九始也,初九雖未大,而其志已明,故酌損之,言其斟酌時宜,以孚於損而成其志,猶二簋之享,以甘自節儉,供億其上,不但忘其損害之怨,而將示其忠誠之心,此初九之行,明損為時宜,不問其前事之為恩為怨也。
佳偶曰配,怨偶曰仇,艮之與兌本相匹敵,兼配與仇之象,而損則寧配毋仇,不惜損下以益上,此蓋兌悅之志也。
爻辭特於初九見其意焉。
九二,利貞,征凶,弗損益之。
孔子《宣聖講義》
此損九二爻辭也。
九二內卦正位,兌卦中爻,而上應六五,一剛一柔,恰相匹而互
失其位,則以柔在外,而剛在內。
乾履坤位,為中而不正,爻辭以利貞明其用,言在內,仍本坤德也。
由中互言,自二至五為地雷復,一一陽一初復之象,復卦曰初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亦以行之不利,不可疾進,今損九二,以下有初九,上有上九,一陽一居始末,而包一陰一在中,是以有征凶之占,言不宜往也,利有攸往,彖已明言,而此曰征凶,何也,蓋彖主全卦,爻主一時,九二中而失位,柔與剛爭,分泰為損,失其平衡,復道無疾,行止常慎,利貞之德,以守為正,故曰征凶,明其難進矣。
二固與五應,一主一賓,一外一內,而交爭,不克和睦,內以柔為重,故先利貞,此人道也。
貞固自持,乃成其利,損者省也,節約自處,乃安其位,況在下乎,損下益上之時乎,故九二雖得中而不能進,雖佔利貞而不宜行。
征凶二字,明其凶由征來,若善於守,仍協利貞之吉矣,以其動靜,判其凶吉,以其主賓,辨其得失,全卦皆以損為志,九二則曰弗損益之,與上九同,此義人多未明,以辭由象得,九二上九皆介於一陰一爻,而為乾坤之際,易啟剛柔之爭,而爻皆剛,剛則難屈,損貴自損,不屈則不欲損,如損之,必有所忿,君子知其然也,故象以懲忿窒慾為教,而九二上九,則以弗損益之為言。
弗損益之,或作二句,或作一句,皆通,為弗損者,不欲損也,而反益之,明其損益原非定辭,損亦有益,損其下,益其上,是所損,即所益也。
損於暫,益於久,是今損而將來益也。
損其名,而益其實,是以損成其益也,故曰弗損益之。
其二則合一句讀,言弗損,亦弗益也,為損下益上,是一損一益,今既毋損,亦毋益,以不損,更無所益。
凡損益二卦皆然,損下益上,或損上益下,有損始有益,若竟無損,將何益哉,故曰弗損益之,換言之,則無與於損益而已,以九二宜靜宜守,則無志於動,不動自無所損益,始終保持原狀也。
而在人之占,是爻者,宜善體會之,弗損而反益之,是悖大用,而與益卦同也,弗損亦弗益之,是非損益二卦之義,而本泰之祗平言也,皆卦爻變化之象,惟盡其所用而已。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九二在內卦之中而一陽一爻一陰一位,二者志於中和,方成其用,況二與五相應,為內外正位,今二為剛而五為柔,皆失其正,不得其平,故爻辭取利貞之用,明其志在求中,中則和,和則利,雖位不當,而中永在,是有可守之資,故能孚利貞之德,而以中為志,且中字不獨指位,凡物皆有中,不偏不過之謂中,九二以剛履柔,志在於協,故重在於能中,則能保其位而達其用,中之與正,皆以位與時言,今損九二六五,位雖失而時可中,則由一剛一柔有孚於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之道,道乙太極為本,一陰一陽一不偏勝,而德用相和協,此即中也,事之中者,無往不宜,物之中者,無行不利,此貴在得中也。
九二以一陽一乘一陰一易偏,而在中爻仍可志於中,故曰中以為志,志字與初爻之合志,上爻之得志,皆指之用,而見時位之宜。
初與四合志,二與五同志,上九為得志,以一陽一能繫一陰一,達乎道,成乎德也。
故九二必以利貞為重,利貞者,四德之二,為坤之用,乾加坤而從坤,用正以求中也,若因乾之德,而以元亨為先,是乖內卦之道,即戾中矣。
九二利貞,實因中位與志乎中行,調盈劑虛,裒多益寡者也。
蓋益之用因損以求,益則時為之也,故彖曰,消息盈虛,與時偕行,明其不外志於中而已,中而損,損而中,中而益,益則中,損益天道,而中則兼人事,知損自損,方不戾中行,不得以損為過也,故中貴時中,中庸所謂君子時中,若非其時,則損不得為中,今爻辭明言弗損益之,亦不以損益為中,而在以時為中也。
時而損則損為中,時而益則益為中,時乃天道,志中則兼人事,以人能與時行,即能持中,非執中之謂也。
時無可執,日之中天惟在午,若早若晏皆非中,釋文以中為志,猶曰以時為宜耳。
讀者明此,則明損之大用矣。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孔子《宣聖講義》
此損六三爻辭也。
六三兌卦上爻,而居中爻之內,與六一四匹而皆柔,三四人爻,人道所寄,故爻辭以人事為言,人事以行止為重,兌澤主行,艮山主止,而下卦志在外,亦以行為先,行不限於行路,凡動作皆行也,兌為悅言,而上爻為柔,像澤之出口,有闕欠之意,又以柔加於剛,外接六一四,重柔失中,不得相協,而反相害,故爻辭稱其三人同行,則損其一,而一人獨行,則反得其友,皆本柔道言。
柔以坤為主,坤道稱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前蹇解卦亦有利西南之語,與此損友得友可相證,損友猶喪朋,得友猶得朋,雖未明指何方,而卻以數斷其得喪,數與方及時原相關聯,河圖之數,一六在北,二七在南,三八在東,四九在西,是數與方,皆有辨別,坤西南得朋,即西南之數相合也,而此則以奇偶為斷,以多寡而分得喪,數之獨者,得其合,若已過其所合者,則反損,故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三人為一陽一,一陽一數太多,一陰一不能配,而一人行,反得其友,以一陽一數尚少,易得一陰一之為偶也。
以河圖言,一得偶為二,而三損一亦二,是以二為利,二七居南,坤得朋之地也,推而言之,若易三為四,亦當無所害,以四在西,亦坤所宜,然爻辭僅言三不及四者,以主損,而六三重柔,柔道偶,一陰一道退,不以多為志也。
且三人與二人,所別在奇與偶,而六三六一四皆一陰一,不能與一陽一相得,故以二為利,正與彖辭二簋之數相應,簋限於二,人限於雙,皆重偶,而志省之旨。
偶者合也,奇則難合,省者易也,多則難致,此損之大用,以簡省求合為先,不獨人也,於物亦然,二簋既明用物之廉,二人更明用人之省,為知損而自省,則免於損,若妄於其不損而反損矣。
以全卦言,下皆求合於上,若不自損,必難強合,損下益上,時之所宜。
損其多而就寡,損其一精一而就粗,則六三之行,不得以多人為勝也,而少者,轉可得其益焉。
此三人必損,一人反得友也。
兌與艮,一行一止,情志齟齬,在兌為柔,在善於順承艮志,六三兌之主用所在,爻辭特以友之得喪明其旨焉。
象曰,一人得友,三則疑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言六三以一陰一爻,而外合六一四,上應上九,由中爻言,為重柔失中,由應爻言,則一一陰一一一陽一相得,故爻辭一得一失,失於近而不協,得於遠而相調,故曰一人得友,三則疑也。
疑字與坤卦一陰一疑於一陽一疑字同義,以相猜嫌相害也,亦與礙字相近,三人同行,則不得協調,而成猜疑之象,是三人有所礙也,三人指三以上言,皆奇而不偶之意,一一陰一一一陽一,始相匹配,若在多寡,勢必難合,損本泰變,泰以地天交和而成用,損則損下之一一陽一以益上,所損者正在六三爻,所益者正其應上九也。
而六三實兌之主爻,上九亦艮之主爻,一內一外,交互為用,其情本親,其志宜同,徒以介於四五兩一陰一,遂易啟猜嫌而成阻礙,此三人必有所損也,損其一,則存其偶,與一人得友,同為匹配之象。
六三柔也,不克自主,故必視上九之應,若中爻易一一陽一,則亦能相得,如既濟是也。
損全卦不獨中爻失中,而內外正位失正,故時用在損,以勢不逮,猶在位而無權也。
六三雖非正位,而關人道,且在內必本坤順承之德,而行兌柔悅之情,克己以從人,偕時以致用,此爻辭大旨,而釋文則以疑字明其得失,在於不信而難合耳。
疑指實言,而所影響則及於己,明嫌辨微,乃釋疑之道,故在平時以多助為志,而在損則務求其少,亦君子因時應變之要,像所稱懲忿窒慾者,正為明哲之行,時之所宜,非關乎平日行止,讀者當從疑字悟其微意耳。
六一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
孔子《宣聖講義》
此損六一四爻辭也。
六一四外卦之始,與六三同屬中爻,而重柔失中,戾於九三六一四之例,故爻辭不利,而六一四異於六三,則以柔居一陰一,尚孚於既濟泰卦之四爻,且為艮止之德,孚於靜順之行,在道以剛內柔外為本,柔而見於外,所行無不宜,此六一四爻辭,非六三可比,因六三之損,反而得其益也,六三所損,在於剛柔不協,亦即一陰一陽一不調之象,一陰一陽一在身為氣血,主氣血不調則病,至六一四以一陰一居一陰一,相得於位,相宜於時,是六三之疾,至六一四而反減,正如人之一陰一陽一不均而相爭,臟腑不和而成病,及時過境遷,一陰一反得養,神乃得安,一陽一能相守,氣乃不浮,是疾已漸癒,而一精一力將復之象。
有疾者,至將愈,其心志愉快可知,故曰使遄有喜,言以一陰一陽一得所,疾病曰瘳,使人心速喜也,遄速也,又專主之意也,疾損而喜悅,乃真喜悅,且至速也,所感至捷也,山澤之合,在鹹為感,比於少年男一女之悅慕,其感動至易,損亦同體,故有相感迅速之用,初爻遄往,此遄有喜,皆明其捷速而專誠,非自偽也。
以兌為說言,為悅澤皆心志之發於外者,心悅則猊亦喜,心感則情亦應,雖出乎本心而似有驅使之者,故曰使,以疾之去身,不覺心神輕快也,與勿藥有喜之辭相應,被以疾初得而甚易,故勿藥,今以疾既減而將瘳,故遄喜,皆情之所為,出於自然者也,以損下益上,而六一四在上卦,乃當受益之時,徒以全卦皆損,則益者亦必有所損,不過損其他為損,損其病則反損而成益矣,疾損則身康,心喜則神旺,則無往不宜,故占無咎,病既去,更何咎,但言無咎,明在損時原有咎,至六一四則免矣,疾愈咎免,是即損備四德之旨,以亨利必由貞得,而功用必自損也。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原文尚無何深義,以損疾與損其他物不同,疾愈損,身愈強,心愈快,此所以可喜,亦無妄勿藥之意,言其喜,非關物慾,而自然祈悅,則以兌之用,與艮相得,止而悅,止於外而悅於中,外止則災沴不侵,風寒六一婬一不能害,故疾病自少,中悅則一精一神暢發,氣脈和勻,故心志快悅,外無六一婬一之災,內無七情之害,則疾病自已,而生息平調,與損之損而有益相應,蓋損其情一欲,則心易養,損其物好,則志易凝,不獨應時之宜也。
謂二簋之享,非為儉也,二人之行,非為傲也,損而益其心志耳。
凡事物之損,皆有慊於心,惟疾損則彌見其快,果推而用之,視其他事物,亦如疾之喜損,則更何忿何欲哉,此象辭懲忿窒慾,君子之行,而宜如六一四之損疾可喜,不當以害己者視為利己也,忿之與欲,皆足以害身,正如六一婬一之為病也,推之則凡口腹之好,情感之邪,一切事物之失正者,何非疾也,何不樂其損,而就於安哉,故無貪得,勿求過。
以損為志者,君子也,人生必需者,尚不可貪或過,況忿欲乎,情之失正,則害其一性一,物之失當,則害其命,皆疾也,惟求其損,則可喜矣。
此六一四爻辭之微旨,在讀者推之而已。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孔子《宣聖講義》
此損六五爻辭也。
六五外卦中位,而以柔履剛,秉坤艮之用,為受益之地,損下益上,六五上一位之正,故爻辭有益之之語,或益之者,以在下所損,乃大眾所以,非一人所專,故曰或。
朋,數也,古時無錢,以龜貝為幣,記數兩為朋,十朋,二十也,十朋之龜,所益頗多,猶後世鉅萬之金,以六五位正時宜,所受者非薄,雖曰十朋,亦概舉耳,凡數滿十,必屬大數,龜貝之寶,非銀錢可比,則十朋之龜,已可見其所益之多,而損與益,本賓主之辭,所益者多,所損者亦大,然損者受者,皆不能違,則以損下益上,為全卦之志,本乎時用,因乎事宜,則損受皆不得有所違也,以爻象言,六五坤爻,坤以西南得朋,損與鹹同體,鹹朋從爾思,皆用朋字,明其所得必偶,所合必眾也。
二人以上為朋,亦如貝龜之稱數也,況六五柔爻,柔道從偶,偶則有合,是六五之益由於合,與初九上合志合字相應,合以噬嗑為例,其卦爻亦稱得黃金,可見合必有利,六五與九二應,一內一外,一一陰一一一陽一,相得相合,故所益必多,而情志不相違也。
不違者,亦時勢所使,雖欲少違,於事弗許,此損益不能以得失論也。
況六五已在益者之位乎,故占元吉,明其益乃所應得,而因所益以成損之大用,損備四德,而利於行,皆可由此爻見之,雖內外互失其正,而位不能移,地當則時宜,此元吉之占,亦乘時之利也。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佑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六五柔居剛位,而屬全卦主位之爻,有如后妃攝政之象,而內應九二,卻為剛爻,故其澤非自出,必有所承,如坤以順承乾之志,六五所承,非在下之初二爻,乃最近之上九,上九以一一陽一領二一陰一,四五二爻,皆被其德,六五尤明,以近而在中位也。
上九之施,六五受之,是所益雖在下來,而所佑則從上至,故曰元吉之占,自上佑也,與大有自天祐之一義。
凡六五之卦,若其上為一陽一,則最易與近,一陰一樂近一陽一,而近者得福,此情志所感,損以艮兌之合,如鹹善感,上下雖易,而情志不殊,故損下益上,非必損也,樂於從命,非必益也,因於得時,命也,時也,皆上主之,猶曰天也。
上九原出於乾,稱上不稱天者,以兌在下,有二一陽一,而間於三一陰一,由六三之損,乃成上九之益,時用所寄,即在上爻,而六五元吉之占,即由上九之佑也。
天時所至,人事無權,上九所佑,六五何違,此爻辭弗克違三字,明其不得不爾,且因之而獲元吉焉,可見六五之益,時所使也,全卦之損,勢所至也,將何違哉。
《宗主附註》
因本損下益上之義,故爻辭在下卦者多損,在上卦者多益,與益卦正相反,不過卦名損,即有所益,亦屬損,此六一四損其疾,雖有益人身,而仍稱損也,至五上兩爻則漸見益之用,以五得中位,而上為所益之爻,五近於上,得一陽一之庇覆,又居中位,雖柔履剛為失位,而其受益卻宜,柔則善承,虛則善受,六五柔而虛,有其位,無其權,合于謙受益之道,且近於上九之一陽一,善承順之,合於坤安貞之行,此其益已明,坤爻至六五已終,其用已極,外有初二與上,三一陽一合而為乾,以包坤,動於外而安於內,分於剛而凝於柔,此損益二卦之大用,原相似也,惟一陽一主一切生化,在內多者,時宜藏育,在外多者,時宜發揚,此其異也,故以損而益,而益卦以益而少女,於中互復剝二卦,足以徵之,損之六五為復上爻,亦即九二之應,一一陽一一一陰一,交成其用,九二之所培育,六五著其功焉,此明龜之加,元吉之協,非無故也,況得上九之庇覆者哉,一陰一柔近一陽一,上九為主爻,故其所施必大,六五之益,亦時勢所為,讀者可細悟之。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孔子《宣聖講義》
此損上九爻辭也。
上九全卦之終,為艮卦主爻,在他卦上為極,乃窮必變之爻,其用恆與下五爻反,而損上爻,則以艮之主用,為全卦大用所見,全卦損下益上,所損者,兌之六三,所益者,艮之上九,以此兩爻主損益之紐,故大用由此著焉,損而益者,以一陽一之遷易定之。
損之上卦,皆有所益,雖六一四損其疾,實亦益其身也,故爻辭弗損益之,明上九不損且有益也,與九二之辭文同而義略異。
九二之用,在得中位,損益未遽定,上九則損益已明,故直曰弗損而益之也。
古文往往簡略弗損一句,益之又一句,然九二則宜作一句讀。
言弗損,益也,由卦言當損,由爻言當益故也。
上九非中位而居極地,損已至矣,惟有變而益,且以艮一一陽一獨尊,下覆兩一陰一,損下之乾而為兌,益上之坤而成艮,是所損即所益,而上九受益之地,故曰弗損,言更不可損也,蓋艮若損,則仍為坤,是由損變臨,失損之用矣,損下益上之謂何,損己而益,益則為風雷之合,此損與益往來,已於上九爻見之,上九受益,自免於咎,而全卦則仍以損為貴,故原有咎,今以其反損為益,乃免耳,卦以內貞外悔為例,上九在外,而曰貞吉,以其原為泰卦之坤也,坤變為艮,雖體剛,而用主柔,故艮之道,宜止,宜退,一本坤靜順之德,況在極位,已無可進,惟轉而就下,以與兌協,此上九與六三應,由外而內,由剛而柔,故以貞吉稱,貞宜於守,利宜於行,上九一陽一而在外,故曰利有攸往,此與彖辭應證,仍本坤得朋之道,而協乾四德之全,能貞則利,不貞將不利,故有守方有行,以止為用,必善止,方宜於行,此貞吉利有攸往,一體一用,相反相成,地道如是,人道亦然,全卦人爻皆柔,尤貴秉坤之用,坤以承乾,貞乃成利,上九占貞利,實由艮之知止得之,艮止而兌悅,上與三協,乃孚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之道也。
得臣無家四字,乃昭上九以一陽一用一陰一,以乾協坤,剛柔相承,功用以均,傳曰,坤,妻道也,臣道也,言純柔則不專主,順承則有所守也,今損上九,柔以行於外,剛以協於中,是雖秉坤,而有異於坤,故辭曰得臣無家,得臣者,坤之道,而無家,則在外也,蓋以坤為用於外而已,夫柔之於道,有時宜焉,剛之於行,有地利焉,損者以省為要,雖益不得違其旨,故有位者,得其臣,而失其家,與利於行相應,家以家人為象,風自火出是也,損合艮兌,艮且在外,外止內順,與鹹相殊,鹹以男下女,有成家之基,損與之反,故占無家,況在上九,志外而行宜退,得朋而情難同,與六三之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正相類似,以得臣為佐而無家人之親,仍損之用,不得求全之意。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孔子《宣聖講義》
此申釋爻辭之義也。
上九為全卦功用完成之時,損全卦所為,皆以益此一爻,故爻辭明雲弗損而益之,釋文更以大得志三字,示其為全卦之志,至此已告成功,六三所損,至此變而為益,六三所志,至此因而成用,是本損益之道,時地之宜,而皆於茲見其志,故曰弗損益之,與九二之用,固自別也,然九二亦有此意,但未定,不得即指為弗損,而上九與九二原本相聯,今因損益而分上下,是時與地所為,非志之異,之志,原無不同,而上九之占,乃大得志之日,過此則又移而損矣,故益卦反以損上益下為用,亦猶時之有春夏,地之有高窪,無平不陂,無往不復,損益原自泰否變來者也,大得志句,不獨上九,凡志於損以為益者,皆得志也,為其乘時在位,本乾坤交泰之道,孚山澤通氣之情也,即爻辭得臣無家,似有不足,而無家,非果無也,乃不得私其家耳,損之時用,在於克己,克己乃至無私,故二簋用享,即足明無家之義,以損致益,遑計其家,今得臣矣,已利於用,雖不及家,又奚害耶。
釋文大得志也,可見上九之用,所利大矣。
《宗主疏述》
六三爻辭,三人行與一人行,一損一益,實以二人為最宜,三人以上為失之多,一人又失之寡,皆不孚於損益之道,因損下益上,原無得失,不過由泰變為損,即下卦之乾變兌,上卦之坤,變艮而已,依伏羲八卦言之,乾與兌皆太一陽一,坤與艮皆太一陰一,是兌艮猶乾坤也,一剛一柔,一內一外,恰成匹偶,如夫與婦,不得有他人*焉,而六三與上九,正為其變易之地,故六三以得友為言,明雖損於三,終益於上,仍不違一一陰一一一陽一之配合,而上九則本其義,稱其得臣無家,亦即以德偶而不能眾,有助而不私其家,與三人損一之意相同,六三得友,上九之得臣也,上九無家,六三之損一也,蓋內外相配,體用相諧,卦爻之象可見矣,乾之與坤,父母也,兌之與艮,夫婦也,皆由相得有合而後成用,然損異於鹹,故不得視為夫婦,在內曰友,在外曰臣,友猶夫也,臣猶婦也,六三志在外,故得上九為之友,上九志在內,故得六三為之臣,二爻之辭,即全卦之志,損者在此,益者亦在此,故上九釋文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言在內有所損,而在外有所益,以益抵損,以損成益,恰相乘除,乃成弗損益之象,若但就上九言,則祗益而無損,故講義謂與九二略異也,凡損益均非定辭,或損下益上,或損上益下,損其一,益其一,雖名損益,終非損益,何哉,三一陰一三一陽一,平均之象,與泰否固通,與既未濟亦近,不過有所變易耳,變者時也,故損益隨時,彖辭已明示其旨矣。
既畢,則益卦繼之,前所損者,今且益矣,由艮兌變而震巽,卦仍乾包坤,而殊其上下,上之一陽一爻多,下之一陰一爻多,則由否卦變來也。
損與泰,益與否,皆時所使,變而後通,即損益與鹹恆同體,而易其上下,其用亦隨之殊,在鹹為速,恆為久,而損益則為盛衰之始,此以損益柔在內,而鹹恆柔在外也,乾以包坤,剛以涵柔,巽上於震,則一陰一加於一陽一,恆則震在巽上,情志永孚,剛以協柔,如夫之率婦,傳曰,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故名恆,而益則反是,震動於內,巽行於外,風雷之疾,善變不居,故利於行,損上益下,以翕群情,上施其德,下被其恩,剛長自下,其進曰強,柔順於外,其行無方,坤以麗乾,地乃承天,益之又益,時乎莫愆,剛柔得中,孚於道行,雖中互剝,機緣所成,二卦之合,一陽一得主生,木道之啟,天下文明,此益之為象,與損相因相承,主賓之位互易,得失之情亦均,有如天道,無生不成,信息盈虛,亦與時行。
又曰上三爻皆以損成益,名益實損,而初損,終必益,故上九以大得志定其功用,六五一爻,居外卦之中,握支持之紐,而以柔,故不克自專,雖得十朋之龜,元吉之利,而必自上佑之,如人之福祿,必自天所賚也,六五所佔如是,益之六二亦同,可見六五在上,為受益之地,六二在下,為益卦受益之地,益同而上下異,即損益之所辨也,損上益下為益,故益卦之損在上,而益反在下,與損正易其位,由卦爻言,皆以一陽一爻移易定之,損以三損為上,益則以四損為初,故損自泰變,益自否來,否上為乾,四損而成,巽下為坤,初益而成震,是初與四交易而已,損以三與上交易,益以初與四交易,故益損上益下,四在上,初在下,一一陽一之易,即全卦之用,設無此爻之易,是仍否也,今以否變益,遂使不利者為利,未亨者為亨,否不宜於行,而益則利有攸往,觀兩卦彖辭,即可見一爻之易所關者大矣。
然亦時也,時否則否,時益則益,三一陰一三一陽一,仍未變也,而乾乃包坤,一陽一乃涵一陰一,一一陽一寖長,得時之宜,此益之用,利於行也,況六二在內,九五在外,各得其正,克孚於道,此益之為益,不獨益,其一爻實全卦皆得利焉。
損益之間,為天下萬事萬物生長之機,變化之本,若換言之,即加減也,乘除也,天道不能外,人事不能違,分合進退,行藏消息,無不由此見之,故為道者守其損,而忘其益,為行者,志其益,而免其損,人之情也,有損而少益,其一性一也,有益而無損,益者自外則為物慾,自內則為天一性一,故君子慎於益,而樂其損,雖損而無害於道,故自損焉,卦以四隅組成損益,可見乾坤坎離之外,惟損益克盡其變化,損益雖與鹹恆同體,而鹹恆僅示其端,損益方著其變,以天道重變,變則用神,不變將何以推於無盡哉。
恆之久,不變也,乃天道之原,損益則以變為先,乃人事之妙,明夫損益之用,可以制天地之令,主人物之情,而盡天下之化機,立天下之中極矣。
故傳曰損益盛衰之始也,言即有盛與衰,必自損與益始,盛衰相代,損益交流,如歲之四時,無往不復,而變者又何嘗變,損益者亦何嘗損益,故曰加減乘除而已,其餘數仍其原數也。
三一陰一
分類:易經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