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一 ◎人事部三十二:《說文》曰:啞,笑也。咥,大笑。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一 ◎人事部三十二

太平御覽

卷三百九十一 ◎人事部三十二

○笑

《說文》曰:啞,笑也。

咥,大笑。

聽,笑貌也。

忻,笑喜也。

《易·同人卦》曰:先號咷而後笑。

又《震卦》曰:震來虩虩,笑言啞啞。

又《旅卦》曰: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後號咷。

《毛詩·邶·終風》曰:終風且暴,顧我則笑。

謔浪笑傲,中心是悼。

又《碩人》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又《氓》曰: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咥咥然笑。

)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晏晏,和柔也。

)

又《蓼蕭》曰:燕笑語兮。

《禮記·檀弓》曰:魯人有朝祥而暮歌者,子路笑之。

(笑其為樂速也。

)夫子曰:"由,爾責於人,終無已夫。

三年之喪,亦已久矣。

"

《禮斗威儀》曰:君乘土而王,其民好大笑。

《樂動聲儀》曰:人情喜則笑。

《左傳·宣下》曰:晉侯使卻克徵會於齊,齊頃公帷婦人,使觀之。

卻子將登,婦人笑於房。

又昭十六曰:晉韓起聘於鄭,鄭伯享之。

子產戒曰:"苟有位於朝,無有不共悖"孔張後至,立於客間,執政御之,適客後。

又御之,適縣間。

客從而笑之。

事畢,富子諫曰:"夫大國之人,不可不慎也。

幾為之笑,而不陵我。

"(言數見笑,則心陵侮我也。

)

又昭二十四曰:晉士彌牟逆叔孫於箕。

叔孫使梁其脛待於門內,曰:"余左顧而咳,乃殺之。

右顧而笑,乃止。

"

又昭二十八年曰:昔賈大夫貌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

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

賈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

"

《穀梁傳》曰:成公曰:"季孫行父禿,晉卻克眇,衛孫良夫跛,曹公子首傴,同聘於齊。

齊使禿者御禿者,眇者御眇者,跛者御跛者,傴者御傴者。

蕭同叔子處台笑之。

客不悅,相與立胥閭而語,移日不解。

齊有知者曰:"齊患必在此始也。

"

又昭公曰:楚靈王圍吳朱方,執齊慶封,將殺之。

使人令於軍中曰:"有若齊慶封殺其君者乎?"封曰:"子一息我亦且一言,曰:有若楚公子圍殺其兄之子麇而代之為君者乎?"軍人粲然皆笑。

《論語·憲問》曰: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

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

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義然後取,人不厭其齲"

又《一陽一貨》曰:子之武城,聞絃歌之一聲 ,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莞爾,小笑貌。

)

《史記》曰:吳王問孫子兵法。

孫子曰:"願得大王一寵一 姬二人以為軍陣長。

"吳王曰:"諾。

"使二夫人為軍隊長,各將一隊。

令宮女三百被甲而立,告以兵法,令隨鼓進退。

令曰:"聞一鼓皆莊,二鼓操兵,三鼓皆為戰形。

"於是,宮女皆掩口而笑。

孫子操枹擊鼓,三令五申,其笑如故。

孫子怒,目如明星,聲如駭虎M袖上衝冠,鬢旁絕纓。

顧謂執法曰:"取鈇鑕引夫人斬之。

"

又曰:有躄者盤散行汲。

趙平原君美人居樓上,臨見,大笑之。

明日躄者到門曰:"臣不幸癃病,而君之後宮臨而笑臣。

臣願得笑臣者頭。

"應曰:"諾。

"居歲餘,賓客門下舍人稍稍引去者過半。

平原怪之。

一人前對曰:"以君之不殺笑躄者,君為愛色而賤士,即去耳。

"平原乃斬美人頭,自造門進躄者,因謝焉。

其後門下乃復稍稍來。

又曰:高祖奉玉卮為太上皇壽曰:"始大人常以臣無賴,不能治產業,不如仲力,今某之業所就孰與仲多?"殿上群臣皆呼萬歲,大笑為樂。

又曰:孟嘗君之趙,趙平原君客之。

趙人聞孟嘗君賢,皆出觀之。

皆笑曰:"始以薛公為魁然也,今視之眇小丈夫耳!"

《漢書》曰:公孫弘為人談笑多聞。

(師古曰:善於談笑而又多聞也。

)

又曰:匡衡字稚圭。

好學,諸儒為之語曰:"無說詩,匡鼎來。

匡說詩,解人頤。

"(如淳曰:使人笑不能止。

)

《東觀漢記》曰:光武微時與一鄧一 晨觀讖,雲劉秀當為天子。

或言國師公劉秀當之。

光武曰:"安知非僕乎?"建武三年,上徵一鄧一 晨還京師,數宴見,說故舊平生為忻樂。

晨從容謂帝曰:"僕竟辯之。

"帝大笑。

又曰:初,桓榮遭倉卒困厄時,嘗與族人桓玄卿俱捃拾投,閒輒誦詩。

玄卿謂榮曰:"卿但盡氣爾,當安復施用時乎?"榮笑而不應。

後榮為太常,玄卿來候榮,諸子謂曰:"平生笑君盡氣,今何如?"玄卿曰:"我農民,安能預知此!"

又曰:桓榮為博士,入會庭中。

詔賜奇果,受者皆懷之,榮獨舉手奉以拜。

帝笑止之曰:"此真儒生也。

"愈見敬厚。

《魏志》曰:賈詡字文和。

文帝為五官將,而臨淄侯植才名方盛,各有一黨一 ,有奪宗之議。

太祖又問詡,嘿然不對。

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

"太祖大笑。

於是,太子遂定。

又曰:明悼毛皇后父嘉,本典虞車工,卒暴富貴。

明帝令朝臣會其家飲宴,其容止舉動甚癡騃,語輒自謂侯身。

時人以為笑。

《蜀志》曰:馬忠為人寬濟有度量,但談啁(張流切。

)大笑,忿怒不形於顏色。

王隱《晉書》曰:杜預伐吳,軍入城,至都督孫歆帳下,生將歆詣預。

王濬先列,得歆頭。

而預生送歆洛中,大笑。

《晉中興書》曰:石勒與李一陽一相近。

一陽一性剛愎,每歲與爭漚麻池,共相打撲,互有勝負。

勒貴,召一陽一,引入言及平生酒醋,宣一陽一肘曰:"卿年老,臂中故有力不?頗復與人斗耶?孤往昔數得卿尊拳,卿亦數遭孤毒手。

"因大笑。

賞賜甚厚。

即日拜一陽一奉車都尉,除始興太守。

時有醉一胡一 乘馬徑入府門,勒問門吏馮翥:"向走馬入門為是何人而不彈白?"翥見問,惶遽誤對忘諱:"向有醉一胡一 乘馬馳來,即以呵問,一胡一 人難與語,非小吏所制。

"勒笑曰:"一胡一 正自難與言。

"其後章武太守樊坦入辭,居貧,衣服甚陋,曰:"樊章武貧耶?朝服何以壞惡?"坦性疏謬,對曰:"頃遇羯一胡一 ,資財蕩盡,是以窮弊。

"勒大笑曰:"羯一胡一 賊乃爾,大惡,取君物荊"坦汗流而不敢謝。

勒賜坦衣,恕而不問。

蕭子顯《齊書》曰:徵張敬兒為護軍將軍常侍如故。

敬兒武將不一習一 朝儀,聞當內遷,乃於密室中屏人學揖讓答對。

空中俯仰,如此竟日。

妾侍竊窺笑焉。

崔鴻《十六國春秋·後趙錄》曰:桃豹字安步,范一陽一人。

少時以膽勇騎射稱,嘗攘臂大言曰:"大丈夫遭遇魏太祖,不封萬戶侯位上將者,非丈夫也。

"時類笑之,豹罵言:"爾鼠子輩,安知君子豹變之志乎!"後起中原,豹為十八騎之雄,事勒甚恭。

又《南燕錄》曰:慕容德。

建平四年妖賊王始聚眾於太山萊蕪谷,自稱太平皇帝。

置署公卿。

父固為太上皇,兄林為征東,弟秦為征西。

討擒之將刑焉,市人皆罵之曰:"何為妖妄,自貽族滅,父兄今並何在?"始曰:"太上皇蒙塵於外,征東征西為亂兵所害,朕躬雖存,復何聊賴。

"其妻趙氏怒之曰:"君正坐口過以至於此,如何臨死猶有狂言。

"始曰:"皇后何不達天命?自古及今,豈有不亡之國。

"行刑者以刀環築之,始曰:"朕當崩,終不改號。

"德聞而笑謂左右曰:"熒惑之人,死由狂語,何可不殺。

"

《南史》曰:宋司徒褚彥回送相州刺史王僧虔,閣道壞,墜水。

僕射王儉馬驚跣下車。

謝超宗撫掌笑曰:"落水三公,墮車僕射。

"

《唐書》曰:馬周疏曰:"人主每見前代之亡,則知其政教之所由喪,而皆不知其身之失。

是知殷紂笑夏桀之亡,而幽厲亦笑殷紂之滅,隋煬帝大業之初,又笑齊魏之失國。

今之視煬帝亦猶煬帝之視齊魏,不可不誡。

"

又曰:李義府貌狀一溫一 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一陰一賊,既處權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

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

"

《戰國策》曰:楚王游於雲夢,有狂兕觸車徑輪。

彎弓而射,應發而殪。

仰天而笑曰:"樂矣!今日之遊。

萬歲千秋之後,誰與此同樂乎?"安陵君泣涕數行而進曰:"臣入則侍綸席,出則陪萬乘,萬歲千秋之後,願得身滅黃泉,先辱螻蟻。

"王大悅。

《晏子》曰:景公置酒太山之上。

酒酣,公四面望,喟然歎曰:"寡人將去此堂堂國而死耶!"左右泣者三人,曰:"臣細人也,猶將難死,而況公乎!"晏子搏髀仰天大笑曰:"樂哉!今日之飲也。

"公怒曰:"笑何也?"對曰:"臣見怯君一、諛臣三,是以大笑。

"公慚而更辭。

《老子》曰:下士聞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為道。

《列子》曰:晉文公出,會欲伐衛。

公子鉏仰而笑,公問何笑。

曰:"臣之鄰人有送其妻適私家者,道見桑婦悅而與言,然顧視其妻,亦有招之者。

臣竊笑之。

"公悟其言,乃引師還。

未至,而有伐其北鄙者矣。

《莊子》曰:齊桓公田於澤,見鬼焉。

公反,誒(音熙)詒(音怡)為病,數日不出。

齊士有皇子告敖者曰:"臣聞野有委蛇惡,聞雷車之一聲 ,則捧其首而立,見者殆乎。

"霸公囅然笑曰:"此寡人所見也。

"不終日而病去。

又曰:造適不及笑,獻笑不及排。

(所造皆適,則忘適矣,故不及笑。

排者,推移之謂也。

夫禮,哭必哀,獻笑必樂,哀樂存懷,則不能與適推移矣。

)

又曰:盜跖謂孔子曰:"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瘐死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已矣。

《一鄧一 析子》曰:故體痛者口不能不呼,心悅者顏不能不笑。

《孟子》曰:曾子曰:"脅肩諂笑,病乎夏畦。

"(脅肩,竦體也。

諂笑,強笑也。

此言其言勞苦,甚於仲夏之月治畦、灌園之勤也。

)

《呂氏春秋》曰:戎嘗寇周,幽王擊鼓,諸侯皆至。

褒姒大悅而笑。

王欲褒姒之笑,數數擊鼓。

諸侯至,無寇。

及真寇至擊鼓,而諸侯不來,遂為戎所滅。

又曰:強令之笑則不樂,強令之哭則不悲,不由中心也。

《淮南子》曰:強哭者雖疾不哀,強歡者雖笑不樂。

戴哀者見歌而泣,戴樂者見哭而笑。

《說苑》曰:楚魏會於晉一陽一,將以伐齊。

齊王患之,使人召淳於髡曰:"楚魏謀,欲伐齊,願先生與寡人共之。

"淳於髡大笑而不應。

王怫然作色曰:"先生以寡人國為戲乎?"淳於髡對曰:"臣不敢以王國為戲也。

臣憐之祠田也。

以篋飲與一鮒魚,其祝曰:'下田洿耶,(洿耶,下田也。

)得穀百車。

雞堁者宜禾。

'(雞堁,雞肝黑土。

)臣笑其所以祠者少,而所求者多。

"王曰:"善。

"賜之千金,革車百乘,立為上卿。

又曰:趙簡子舉斃蕙齊,有被甲而笑者。

簡子曰:"子何笑?"對曰:"臣乃有宿笑。

"簡子曰:"有以說之則可,無則死。

"對曰:"當桑之時,臣鄰家夫與妻俱之田,見桑中女,因追之,不能及。

其妻怒而去之。

臣笑其曠也。

"簡子曰:"今吾伐國失國,是吾曠也。

"還師而歸。

《論衡》曰:天怒則隆隆雷聲,天喜應啞啞而笑。

那不聞笑也?

桓子《新論》曰:關東語曰:"人聞長安樂,則出門西向笑。

知肉美味,則對屠門而大嚼。

"

《郭子》曰:王淳與婦鍾氏共坐,見武子從庭前過。

淳謂婦曰:"生兒如是,足慰人意。

"婦笑曰:"若使新婦得配參軍,生兒故可不翅如此。

"參軍是渾中弟,名淪,字太沖,為晉文王大將軍。

從征壽春,遇疾亡。

時人惜焉。

《世說》曰:二陸入洛,而士龍不詣張公。

公問士衡,雲何以不來。

機曰:"有疾,恐公不悉,故未敢自見。

"俄而,雲詣華。

華為人多姿質,又好帛纏鬢,雲見而大笑,不能自已。

士龍嘗著衰幘上船,因水中自見其影,便大笑不能已,幾落水中。

又曰:王大將軍尚主,如廁,見漆箱中盛乾棗本,以塞鼻。

王謂廁上果,食遂為之荊既還,婢擎金漆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王因倒豆著水中飲之,謂是乾飯。

群婢莫不笑。

又曰:殷荊州有所識作賦示之,殷甚以為有才。

語王恭:"適見新文甚可觀。

"便於手中亟出之。

王既讀,殷笑不自勝。

王看竟,既不笑亦不言好惡,但以如意點之而已。

殷悵然自失。

《語林》曰:吊王武子。

客正哭,見孫子荊驢鳴,變聲成笑。

又曰:董昭失勢,久為衛尉。

昭乃厚加意於侏儒。

正朝大會,侏儒作董衛尉啼,面敘太祖時事,舉坐大笑。

明帝悵然不怡,月中以為司徒。

《曹瞞別傳》曰:太祖為人佻易無威儀,每與人談論戲弄,言確盡無所隱。

及歡悅大笑,至以頭投諸案中,餚膳皆沾污巾幘。

《瑣語》曰:師曠御,晉平公鼓瑟,輟而笑曰:"齊君與其嬖人戲,墜於床 而傷其臂。

"平公命人書之曰:"某年某月,齊君戲而傷。

"問之於齊侯,笑曰:"然。

有之。

"

《東方朔別傳》曰:朔於上前射覆,中之。

郭舍人亟屈,被榜。

上輒大笑。

又曰:南山有木,名曰柘。

良工材之,可以射,射中人情,如掩兔。

舍人數窮,何不早謝。

上乃搏髀大笑也。

《荀勖別傳》曰:司徒鈌,帝問其人。

勖曰:"魏文用賈詡為公,孫權笑之。

"

《神異經》曰:東方有人,不妄語,恆笑。

倉卒見之,如癡。

(張華注曰:今人癡好笑,本此。

)

《搜神記》曰:孫綝殺徐光而無血。

後綝上蔣陵,有大風蕩綝車,顧見光在松樹上附手笑之。

俄而綝誅。

《蜀記》曰:譙周字允南,巴西人。

體貌素樸,無造次辯論之才。

諸葛亮領益州牧,命周為勸學從事。

初見,左右皆笑,既出,有司請推笑者。

亮曰:"孤猶不能忍,況左右乎?"

黃義《仲一交一 廣記》曰:合浦尹牙為郡主簿,太守到官三年不笑。

牙問其故,曰:"父為太尉所殺。

"牙乃辭,至洛為太尉養馬。

三年,斷其頭而還南。

《正論》曰:搔癬之為悅,先笑而後出攏

《養生要訣》曰:人語笑欲令至少,不欲令聲高,若過誤笑,損肺腸,精神不足。

《楚詞·九歌》曰:若有人兮山之阿,披薜荔兮帶女蘿,既含睇兮又宜笑。

宋玉《登徒子賦》曰:腰如約素,齒如含貝。

嫣然一笑,惑一陽一城,迷下蔡。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