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說文》曰:園樹果,圃樹菜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

太平御覽

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

○園圃

《說文》曰:園樹果,圃樹菜也。

《易》曰:賁於丘園,束帛戔戔。

《毛詩》曰;園有桃,其實之餚。

又曰:折柳樊圃。

《周禮》曰:場人,掌國之場圃,而樹之果蓏珍異之物,以時斂而藏之。

凡祭祀、賓客,供其果蓏,享亦如之。

注云:果,棗栗之屬。

蓏,爪瓠之屬。

珍異,蒲桃、枇杷之屬。

又曰:大宰九職,二曰園圃,毓草木。

又曰:園廛二十而一。

注云:以利少,故二十而稅一也。

廛,城市中空地。

又曰:圃以樹事貢草木,謂果瓜葵韭。

《論語》曰:樊遲請學為圃,子曰:"吾不如老圃。

"

《史記》曰:梁有漆園,楚有桔柚園。

又曰:王剪為秦將伐楚,請善田宅園池甚眾。

《漢書》曰:始曹參微時,與蕭何善,及為宰相,有隙。

至何且死,所推賢唯參。

參代何為相國,舉事無所變更,一遵何之約束。

擇郡國吏長大,訥於文辭,謹厚長者,即召為丞相史。

史之刻深,欲務聲名,輒斥去之。

日夜飲酒,卿大夫以下吏及賓客見參不事事,來者皆欲有言。

至者,參輒飲以醇酒,度其欲有言,復飲酒,醉而後去,終莫得開說,以為常。

相捨後園近吏捨,吏捨日飲歌呼。

從吏患之,無如何,乃請參游後園。

聞吏醉歌呼,從吏幸相怒召按之。

乃反取酒張坐飲,大歌呼與相和。

參見人之有細過,掩匿覆蓋之,府中無事。

又曰:董仲舒,廣川人也。

以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

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九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

蓋三年不窺園囿,其一精一如此。

《後漢書》曰:法真隱大澤,講論藝術,歷年不窺園囿也。

又曰:竇憲以賤直請奪沁水公主田園,(沁水,明帝女。

)主畏逼,不敢言。

後肅宗駕出遊過園,指以問憲,憲一陰一喝不得對。

(一陰一,於禁反。

喝,一介反。

猶噎塞也。

)後發覺,帝大怒,責憲曰:"貴主尚見侵奪,何況小人哉!國家棄憲如孤雛腐鼠耳。

"憲大震懼。

《魏志》曰:顏斐,字文林。

為京兆守,於府下起菜園,使吏投簡鋤治也。

《晉書》曰:范任好學,外氏家貧,無以資給。

汪乃廬於園中,布衣蔬食,然薪寫書,寫畢,誦讀亦遍,遂博學多通,善談名理。

又曰:華廙既廢黜,武帝后又登凌雲台,望見廙苜蓿園,阡陌甚整,依然感舊。

太康初,大赦,乃得襲封。

久之,拜城門校尉,遷左衛將軍。

數年,以為中書監。

又曰:和嶠性至儉,家有好李,帝求之,不過數十。

王濟侯其上直,率少年詣園,共啖畢,伐樹而去。

王隱《晉書》曰:涼州牧張駿增築四城,相去各千步。

東城殖園果,命曰講武場;北城殖園果,命曰玄武圃,皆有宮殿。

《宋書》曰:柳元景多產業,居南岸有數十畝菜園。

時有人求之,或留錢,元景曰:"本立園自為供吃,豈求利耶?"

《齊書》曰:世祖太子性頗奢麗,宮內多雕飾,一精一綺過於王宮。

開拓玄圃,園與台、(城北塹等,其中起出池閣。

)樓、觀、塔、宇多聚奇石,妙極山水。

慮上宮望見,乃傍列修竹,內施高障,造游牆數百間,施諸機巧宜須障蔽。

以晉明帝為太子時立西池,乃啟世祖引前例,求於東田起小苑,上許之,窮極制度。

《陳留耆舊傳》曰:范丹學通三經,常自任灌園。

《向秀別傳》曰:秀與呂安灌園於山一陽一,收其餘利,以供酒食之費。

《莊子》曰:子貢過漢一陰一,見一文人為圃畦,鑿隧而入,抱甕而出灌。

子貢曰:"有機於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見功多,夫子不欲乎?"為圃者仰而視之曰:"奈何?"曰:"鑿木為機,後重前輕,挈水若抽,其名為槔者。

"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聞之吾師,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

吾非不知,羞不為也。

"子貢告孔子,孔子曰:"假修渾沌之術者也。

"

《雜記》曰:於陵子辭卿相而桔槔灌園。

又曰:戴宏為河間相,自免歸而灌蔬,以經教授也。

《西京雜記》曰:茂陵富人袁廣,藏鏹巨萬,家童八九百人。

於邙山下築園。

東西五里百步,激流水注其內。

構石為山,高十餘丈,連延數里。

養白鸚鵡、紫鴛鴦、旄牛、青兕,奇禽怪獸,委積其間。

聚沙為洲,激水為波潮,其中一江一 鷗海鵠,乳雛產鷇,延漫林池。

奇樹異草,靡不具植。

屋皆徘徊連屬,重閤修廊,行之,移晷不能偏。

廣有罪誅,沒入為宮園,鳥獸草木,僉移上林苑中。

又曰:樂遊園自生玫玫樹,樹下多苜蓿。

苜蓿亦名懷風,時人或謂光風,風在其間常肅肅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曰懷風,茂陵謂之連枝草。

又曰:梁孝王兔園有落猿巖、棲龍岫、雁池、鶴洲、鳧渚,宮觀相屬。

《隋圖經》曰:《史記》謂梁孝王築東苑,方三百里,是曰兔園。

王褒《雲一陽一記》曰:車箱阪下有梨園一頃,樹數百株,青翠繁密,望如車蓋。

《水經注》曰:睢水東南流,入於竹圃,水次綠竹蔭渚,青青實望,世人言梁王竹園也。

又曰:玄瓠灣中地數頃有栗園,栗小,殊不並固安之實也;然歲貢三百石以充天府。

水渚即栗洲,樹木高茂,望若屯雲,中有栗堂,甚閒敞,牧宰英彥多所游保

《魏志》曰:有芳林園、桐園,芳林後避少帝諱,改為華林。

《晉宮閣名》靈芝園。

鄴有鳴鶴園、蒲桃園、華林園。

司馬彪《續漢書》曰:濯龍園在洛一陽一西北角也。

郭仲產《仇池記》城東有苜蓿園。

《列女傳》:魯漆室之女曰:"昔有客繫馬園中,馬逸,踐葵,使予終歲不飽葵。

"

《淮南子》曰:園有螫毒,葵藿為之不採。

《陳留記》曰:園廋,襄邑人也。

廋始居園中,故代謂之園公。

《天文要集》曰:庖瓜為天子果園,又天園主果實茄蓄儲。

又曰:芙蓉園,本隋氏之離宮,居地三十頃,周回十七里,貞觀中賜魏王泰。

泰死,又賜東宮,令屬家令寺。

園中廣廈修廊,連亙屈曲,其地延袤爽塏,跨帶原隰,又有修竹茂林,綠被岡阜,東阪下有涼堂,堂東有臨水亭,按《黃圖》曲池,漢武所造,周回五里,池中遍生荷芰菰蒲冒間禽魚翔泳。

宣帝立廟曲池之北,名曰樂游廟。

即今昇平坊內基趾是也。

此在秦為宜春苑,在漢為樂游苑。

宇文愷營建京城,以羅城東南地高不便,故缺此隅頭一坊,餘地穿入芙蓉池以虛之。

《郡國志》云:西夷有荔支園。

僰僮,施夷中最賢者。

古之謂僰僮之富,多以荔支為業,園植萬株,樹收一百五十斛。

《隋圖經》曰:司竹園在盩厔縣東十二里,穆天子西征至玄池乃植竹,即此是也。

《史記》曰渭川千畝竹,漢謂鄠杜竹林,故有司竹都尉;《西都賦》所謂鄠杜濱,其足竹林果園芳草甘木也。

○圈

《史記》曰:竇太后好黃老書,召轅固問老子書,固曰:"此家人言耳。

"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書乎?"乃使固入圈擊豕。

《漢書》曰:孝武帝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其西則數十里虎圈。

又曰:李禹有一寵一 於太子,然好利,亦有勇。

嘗與侍中貴人飲,侵陵之,莫敢應。

後訴之上,上召禹,使制虎,懸下圈中,未至地,有詔引出之,禹從洛中以劍斫絕累,欲刺虎。

(師古曰:落與絡同,謂當時繈絡而下也。

累,索也。

)上壯之,遂救止焉。

《三輔故事》曰:師子圈在建章宮西南。

《列士傳》曰:秦召公子無忌,忌不行,使朱亥奉璧。

秦王大怒,將朱亥著虎圈中,亥瞋目視虎,虎不敢動。

《郡國志》曰:雍州虎圈在通化門東二十五里。

秦王置朱亥於其中,亥瞋目,虎不敢動。

漢文帝問上林尉處及馮婕妤,當熊在此。

《漢宮殿疏》曰:有彘圈,有師子圈,武帝造。

秦故虎圈,周匝三十五步,長二十步,西去長安十五里。

○牢

《說文》曰:牢,閒養牛馬園也。

《詩》曰:乃造其曹,執豕於牢。

注云:曹,群也;言搏豕於牢中,以為飲酒之殽。

《穆天子傳》曰:高奔戎獲虎,畜於東虞,命曰虎牢。

(事具州群。

)

曹子建《求自試表》曰:如微才不試,沒世無聞,禽息鳥視,終於白首,此徒圈牢之養物,非臣之所志也。

○藩籬

《易》曰:羝羊觸藩,羸其角。

《詩》曰:折柳樊圃。

(樊,或雲藩。

)

《左傳》曰:宋向戌請弭諸侯之兵。

襄公二十七年,諸侯之大夫會於宋,以藩為軍。

注云:示不相忌也。

又《哀十二年》:衛侯會兵於鄖。

吳人藩衛侯之捨。

子服景伯謂子貢曰:"夫諸侯之會,事既畢矣,侯伯致禮,地主歸餼,以相辭也。

今吳不行禮於衛,而藩其君捨以難之,子盍見太宰?"乃請束錦以行,乃兔衛侯。

《晉書》曰:庾袞,字叔褒。

初,袞諸父並貴盛,唯袞父獨安貧約。

躬耕稼穡,以給供養,而執事勤恪,與弟子樹籬,跪以授條。

或曰:"今在隱屏,先生何恭之過也?"答曰:"幽顯易操,非君子意也。

"

《宋書》曰:謝瞻,字宣遠。

弟晦,時為宋台右衛,權遇已重,於彭城還都迎家,賓客輻湊。

瞻在家,驚駭謂晦曰:"吾家以遠退為業,汝遂勢傾朝野,此豈門戶福耶?"乃堅籬隔門庭,曰:"吾不忍見此。

"

《南朝宮苑記》曰:建康籬門,舊南北兩岸籬門五十六所,蓋京邑之郊門也,如長安東都門亦周之郊門。

一江一 左初立,並用籬為之,故曰籬門。

南籬門在國門西,三橋籬門在金光宅寺側。

東籬門本名肇建籬門,在古肇建市之東。

北籬門今覆舟東頭玄武湖東南角,今見有亭,名籬門亭。

西籬門在石頭城東,護軍府在西籬門外路北。

白楊籬門外有石井籬門。

《莊子》曰:願游其藩。

《閒居賦》曰:芳枳堅籬。

宋玉對問曰:藩籬之鷃。

《鷦鷯賦》曰:鷦鷯長於藩籬之下。

○華表

崔豹《古今注》:程雅問曰:"堯設誹謗之木何也?"答曰:"今之華木,以橫木一交一 柱頭,狀如華,形似桔槔,大路一交一 衢悉施焉。

或謂之表木,以表王者納諫,亦以表識衢路。

秦乃除之,漢始復焉。

今西京謂之一交一 午柱。

遼東華表。

(見鶴門。

)

燕昭王墓前華表。

(見貍門。

)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