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秦錄》:符堅,字永固,健弟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

太平御覽

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

○前秦符堅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秦錄》:符堅,字永固,健弟雄之子。

趙建武中,母苟氏祈西門豹祠,歸而夜夢與神一交一 ,遂孕,十二月而生。

有神光之異,自天屬庭,背有赤文,隱起成字,曰:"草付臣又土王鹹一陽一。

"秘而莫之傳也。

姿貌魁傑,臂垂過膝,目有紫光。

祖洪奇而愛之,名"堅頭",因而謂健曰:"此兒頭大鎮重,身長任大,足短安下,非常相。

"趙右光祿大夫司隸校尉高平徐統有知人之鑒,遇堅於路,異之,執其手曰:"符郎,此官之御街,小兒敢戲!"統顧左右曰:"此兒有霸王之相。

"後復遇之,統下車謂曰:"符郎當大貴,但僕不及見,如何?"堅曰:"若如公言,不敢忘德。

"八歲,請就師學。

洪曰:"尚小未可,吾年十三,方欲求師,時人猶以為速成。

"健之入關,次於曲沃,夢天神遣使,朱衣赤冠,命拜堅為龍驤將軍。

旦而為壇於曲沃,拜堅,泣謂曰:"先王昔始受此號,汝父次為之,今若(若,汝也)復為神明所授,可不勉之!"性至孝,有器度,博學多才藝,年十一,便有經略大志。

堅既殺符生,永興元年六月去皇帝之號,僣稱大秦天王,即位太極殿,誅董龍等二十餘人,改壽光三年為永興元年。

追尊父為文桓皇帝,世子宏為皇太子。

兄清河王法為丞相、東海公,永安公符侯為太尉,諸王皆貶爵為公。

符柳為尚書令,封弟融為一陽一平公,雙河南公,子丕為長樂公,暉為平原公,熙為廣平公。

李威為左僕射,梁平老為右僕射,席寶為丞相長史,王猛為中書令侍郎,權翼為黃門郎。

諸公卿為生所誅者,悉復本官。

十月,丞相東海公法以疑忌賜死,苟太后之意也。

堅性友愛,與法訣於東堂,慟哭嘔血。

二年四月,堅如雍,祀五畤。

六月,如河東,祀后土。

八月,自臨晉登龍門,顧謂群臣曰:"美哉!山河之固。

"權翼對曰:"吳起有言:'在德不在險。

'願陛下追蹤唐、虞,懷遠以德,山河之固不足恃也!堅大悅。

至韓原,觀晉魏顆鬼結草抗秦軍之處,賦詩而歸。

甘露元年正月,起明堂,禪南北郊。

六月,甘露降,乃大赦,改年。

八月,堅下書曰:"鹹一陽一內史猛聲彰出納,所在著績,有臥龍之才,宜入贊百揆,絲綸王言,可征拜侍中、中書令、領京兆尹。

"中丞一鄧一 羌性鯁直,與猛協規齊志,於是百僚肅整,豪右屏氣,風化大行。

堅歎曰:"吾今始知天下之有法也!"以猛為吏部尚書,遷太子詹事。

十一月,以猛為司隸、侍中,領選如故,猛上疏曰:"伏見一陽一平公融明德懿親,光祿西河任群,忠禎淑慎,處士朱彤博識聰辯,並宜左右彌綸,暉贊九棘。

愚臣庸鄙,請避賢路。

"堅曰:"機務俟才,允屬明哲,朝野所望,豈容致辭?所舉融等,尋別銓授。

"於是以融為侍中、中書監、右僕射,任群為光祿大夫、領太子家令,朱彤為中書侍郎、領太子庶子。

三年九月,鳳皇集於東閣,大赦天下。

初,將為赦,與左僕射猛、右僕射融議於露堂,悉屏左右。

堅自為文,猛、融進紙筆。

有一大蒼蠅入自牖間,鳴聲甚大,集於筆端,而復來,堅惡之,久而乃去。

俄而長安街巷市裡民相告曰:"官今大赦。

"有司以聞。

堅驚謂融曰:"事何從而洩?"敕外窮推,鹹言有一小人衣黑衣,呼於市曰:"官今大赦。

"須臾不見。

堅歎曰:"其向蒼蠅乎?聲狀非常,吾固惡之。

"四年七月,黃龍見於成紀,梁山崩。

五年,白虎見天水。

六年,遣鴻臚拜張天錫為大將軍、涼州牧、西平公。

建元元年正月,雍州秀才段鏗對策上第,拜吏部郎中。

孝廉通經者十餘人皆拜令長。

五年六月,晉大司馬桓一溫一 伐燕,次於枋頭。

燕師屢敗,遣散騎侍郎樂嵩來乞師,請賂秦以虎牢以西之地。

八月,遣將軍苟也、洛州刺史邵羌帥步騎二萬救燕。

一溫一 敗歸。

是月,京兆民王攸上書獻十略:"一曰君道宜明,二曰臣尚忠敬,三曰子貴孝養,四曰民生在勤,五曰教無偏一黨一 ,六曰養民在惠,七曰延聘耆賢,八曰懲惡顯善,九曰伐叛柔服,十曰易簡弘大。

"堅納之,以攸為諫議大夫。

十一月,燕車騎吳王垂來奔。

桓一溫一 既走,慕容暐悔割河洛之地以賂秦,乃曰:"行人失辭。

分災救患,理之常也。

"堅大怒。

六年,令輔國王猛帥鎮南楊安、虎牙將軍張蠔、建節一鄧一 羌等步騎六萬討平燕冀。

八月,猛攻克壺關。

暐遣太傅上庸王評等帥四十萬屯於潞川。

猛覘(丑艷切。

覘:候也。

)知評賣水鬻樵,不撫將士,大笑謂楊安等曰:"慕容評真一奴一才,雖億兆之眾,尚不足為慮,況數十萬乎!今破之必矣。

"甲戌,陳於渭原,猛誓眾曰:"王景略受國厚恩,任兼內外,今與諸君深入賊地,宜各勉進,不可退也。

受爵明君之朝,慶觴父母一之 室,不亦美乎!"眾皆勇奮,破釜棄糧,大呼競進。

猛望燕師之眾,惡之,謂一鄧一 羌曰:"今日之事,非將軍莫可以捷也。

成敗之機,在此一舉。

"羌曰:"若以司隸見與,公無以為憂。

"猛曰:"此非吾所及,必以安定太守、萬戶侯相處。

"羌不悅而退。

俄而兵一交一 ,猛召羌,羌寢而不應。

猛乃馳就許之,羌於是飲,與張蠔、徐成等跨馬馳入,旁若無人,搴旗斬將。

燕師敗績,進師圍鄴。

猛之未至鄴也,劫盜公行,及猛至,遠近怗然。

十一月,堅自帥一精一銳十萬攻鄴,七日而至於安一陽一故宅,引諸耆老語及祖父舊事,泫然流涕。

猛潛如安一陽一迎堅,堅謂曰:"昔亞夫不出軍迎漢文,將軍何以臨敵背眾乎?"猛曰:"臣每覽亞夫之事,常謂前卻人主,以此而為名將,竊未多之。

臣奉陛下神算,擊垂亡之虜,若摧枯拉朽,何足憂也!"戊寅,克鄴。

慕容暐出奔,將軍郭慶執暐於高一陽一,送之。

辛巳,堅入鄴宮,大赦。

閱其圖籍,郡百五十七,縣一千五百七十九,戶二百四十五萬八千九百六十九。

以王猛為都督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冀州牧,鎮鄴,封清河郡侯,以偽太宰惲太傅評之第盡賜之,加美妾五人、上女妓十人、中女妓三十八人。

猛辭,堅曰:"昔魏絳和戎,猶有金石絲竹之賞,山甫翼周,實受四牡之錫。

卿功超二子,任過管、葛,安得辭也!其敬受之,無逆朕命。

"以一鄧一 羌為散騎常侍、安定太守、真定郡侯,邑三千戶,賞潞川之功。

七年七月,日堅如洛一陽一,下書曰:"士死知己,猶來格模,故喬公一言,魏祖追慟。

趙司隸高平徐統往在鄴都,識朕於童稚,每思其慇勤之言,弗敢忘也。

可召其子孫詣行所。

"八年五月,以高平徐攀為琅琊太守。

攀,統之少子,以舊恩拔之也。

六月,冀州牧猛入為丞相、中書監、司隸校尉,猛固辭丞相,改授司徒,又固辭,不拜,乃停司徒之授。

四月,天鼓鳴,彗出於尾箕,長十餘丈,或名蚩尤旗。

太史令張猛言於堅曰:"尾,燕之分野;而掃東井,東井秦之分,災深禍大,十年之後,燕滅秦之象。

二十年之後,燕當為岱所滅。

慕容暐父子兄弟,亡虜也,而布列朝廷,貴盛不二,宜除渠帥以寧皇秦。

若旦誅鮮卑,不夕滅客彗者,臣請就妖言之戮。

"堅不納,更以暐為尚書,垂為京兆尹,沖為平一陽一太守。

十年三月,侍中太尉李威卒。

威字伯龍,漢一陽一人,苟太后姑子。

少與苻雄刎頸之一交一 ,苻生屢欲誅堅,賴威以免。

堅深德之,事威如父。

誅苻生及法,皆威與太后潛決大謀,遂有辟一陽一之一寵一 。

雅重王猛,勸堅以國事任之。

堅常謂猛曰:"李公知卿,猶鮑叔之於夷吾,罕虎之於子產。

"猛兄事之。

夏四月,堅下書曰:"巴夷嶮逆,寇亂益州,招引吳軍為唇齒之勢,特進鎮軍將軍護羌校尉一鄧一 羌可帥甲士五萬星夜赴討。

"五月,蜀人張育、楊光等起兵二萬以應巴獠(音老)晉威遠將軍桓石帥眾三萬入據墊一江一 。

張育自號蜀王,稱藩於晉。

八月,一鄧一 羌敗晉師於涪,西擊張育、楊光於綿竹,皆斬之。

益州平,羌勒銘於岷山而還。

十二月,羌至自成都,堅引見東堂,謂之曰:"將軍之先仲華遇漢世祖於前,將軍復逢朕於後,何一鄧一 氏之多幸!"羌曰:"臣常謂光武之遇仲華,非獨仲華之遭光武!"堅笑:"將軍蓋以自貺,非直將軍之幸,亦朕之遇賢。

"

十一年正月,以征士樂陵王忻為國子祭酒,堅雅好文學,英儒畢集,純博之一精一,莫如忻也,終於太子少傅。

五月,猛寢疾,堅親祈南北郊、宗廟、社稷,分遣使臣禱河岳諸神,無不周備。

以猛少瘳,赦殊死。

七月,堅臨省疾,問以後事,猛曰:"晉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

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

鮮卑,羌虜,我之仇讎,終為大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

"言終而卒,年五十一。

堅哭之慟,謂太子宏曰:"天不欲使吾平一六一合 ,何奪吾景略之速也!"贈侍中、丞相,餘如故,謚武侯。

朝野巷哭三日。

十二年正月,高陵民穿井得龜,大三尺六寸,背有八卦文。

命太卜池養之,食之以粟。

四月,堅下書曰:"涼州刺史張天錫雖稱藩受位,而臣道未純,可遣步兵校尉姚萇等自石城津伐。

"天錫率勁勇五萬來拒。

戰於赤岸,涼師大潰。

天錫率騎數千奔還姑臧,箋降於萇。

甲午,大軍至姑臧,天錫素車白馬,面縛舁櫬,降於軍門。

萇釋縛焚櫬,送之長安。

諸郡悉降,涼州平。

九月,以梁熙為西中郎將、涼州刺史,鎮姑臧。

徙豪右七千戶於關中。

封天錫重光縣之東寧鄉二百戶,號歸義侯,拜比部尚書,遷右僕射。

萇之征也,堅為天錫立第,既至如歸。

十三年正月,太史奏:"有星見於外國之分,當有聖人之輔中國,得之者昌。

"堅聞西域有鳩摩羅什,襄一陽一有釋道安,並遣求之。

十七年正月,不雨,至於六月,徹樂減膳,出宮女以迎和氣。

八月,堅收起居注及著作所錄而觀之,見苟太后、李威之事,慚怒,乃焚其書。

著作郎董朏(音斐)雖更書時事,然十不留一。

十八年三月,徙鄴銅駝、銅馬、飛廉、翁仲於長安。

十月,堅引群臣於太極殿議曰:"東南一隅,未賓王化,今欲起天下兵討之。

計其兵仗一精一卒九十七萬,吾將先啟行,薄伐南裔。

此行也,朕與一陽一平公之任,非諸將之事。

"左右僕射權翼、沙門道安、一陽一平公融、尚書石越等上書面諫,前後數十,堅終不納。

十九年,晉車騎桓沖率眾十萬攻襄一陽一,遣其前將軍劉波攻沔北。

堅大怒,遣其子征南鉅鹿公叡、冠軍慕容垂,佐衛毛當等將步卒五萬救襄一陽一。

堅下書曰:"吳人敢恃一江一 山,屢寇王境,宜時進討,以清宇內。

便可戒嚴,速修戎備,發州民則十丁遣一,兵若門在灼然者為崇文義從。

朕將登會稽,復禹績,伐國存君,義同三王。

其以司馬昌明為左僕射,謝安為吏部尚書,桓沖為侍中,勢還不遠,可並為起第。

"八月戊午,遣征南大將軍一陽一平公融、騎從張蠔、撫軍大將軍高一陽一公符方,衛軍梁成、平南慕容暐、冠軍慕容垂步騎二十五萬為前鋒。

甲子,堅發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前後千里。

九月,堅至項城,涼州之兵始達鹹一陽一,蜀漢之軍順流而下,幽冀之眾至於彭城,東西萬里,水陸齊進。

融等攻壽春。

晉遣都督謝石、徐州刺史謝玄、豫州刺史桓伊水陸七萬,敗堅於淝水。

堅為流矢所中,單騎遁還於淮北,顧謂夫人張氏曰:"朕用朝臣之言,豈見今日之事耶!何面目復臨天下?"泫然流涕。

堅諸軍悉潰,及慕容垂一軍獨全。

比至洛一陽一,百官威儀,軍容粗備。

未及關而垂有貳志,說堅請巡撫燕、代,並求拜墓,堅許之。

權翼固諫,以為不可,堅不從。

堅至自淮南,次於長安東之行宮,入告罪於太廟。

丁零翟斌反於河南,長樂公符丕遣慕容垂及符飛龍討之。

垂南結丁零,殺飛龍,盡坑其眾。

垂引丁零、烏丸之眾二十餘萬,為飛梯、地道以攻鄴城。

慕容暐弟泓先為北城長史,聞垂攻鄴,亡命奔關東,收諸馬牧鮮卑,眾數千,還屯華一陰一。

暐乃潛使諸弟及宗人起兵於外。

堅遣將軍強永騎擊之,為泓所敗。

泓自稱大都督、雍州牧、濟北王,推叔父垂為丞相、大司馬、冀州牧、吳王。

堅謂權翼曰:"將若泓何?"翼曰:"慕容垂正可據山東為亂,不暇近逼。

今暐宗族盡在京師,鮮卑之眾布在畿甸,實社稷之憂,宜遣重將討之。

"堅乃以廣平公符熙鎮蒲阪;符叡為都督,配兵五萬,姚萇為司馬,討泓於華一陽一。

平原太守慕容衝起兵河東,有眾二萬,進攻蒲阪,堅命竇沖討之。

符睿勇果輕敵,戰於華一陰一,睿敗績被殺。

堅大怒,萇懼誅,遂叛。

竇沖大破慕容沖於河東,衝奔於泓。

泓眾至十萬餘,遣使謂堅曰:"秦師傾敗,將欲興復大燕。

吳王以定關東,可速資備大駕,奉送家兄皇帝返鄴都,與秦以虎牢為界,分王天下。

"堅大怒,召暐責之。

暐叩頭流血陳謝。

堅曰:"此自三豎之罪,非卿之過。

"復其位,待之如初。

命暐以書招諭垂及泓、沖,使息兵。

暐密遣使謂之曰:"今秦數已終,當不能復久。

吾籠中之人,必無還理,勉建大業,以興復為務。

"泓於是進向長安。

堅率步騎二萬討姚萇於北地。

萇率眾七萬來攻,堅為萇所敗。

聞慕容衝去長安二百餘里,退師而歸,使符方戍驪山,符暉都督中外諸軍事,配兵五萬拒沖。

暉師敗績。

堅又以尚書姜宇與苻琳率眾三萬,擊沖於霸上,為沖所敗,宇死之,琳中流矢,沖遂據阿房城,進逼長安。

堅登城觀之,歎曰:"此虜從何出也?吾不用王景略、一陽一平公之言,使白虜敢以至於此。

"長樂公符丕在鄴糧竭,馬又無草,削松木而食之。

會丁零叛慕容垂,引師去鄴,始具西問,知長安危逼,遣從弟求救於謝玄。

二十一年,慕容沖僣稱尊號於阿房,改年更始。

沖率眾登城,堅身貫甲冑,督戰拒之,飛矢滿身,血流被體。

時雖兵寇危逼,馮翊諸堡猶有負糧冒難而至者,多為賊所殺。

先是,謠言"堅入五將久長得"。

堅乃留太子宏守長安,謂之曰:"天或導余,留汝兼總戎政,勿與爭利,吾當出隴收兵運糧以給汝。

"自將張夫人及中山公詵率騎數百出奔,如五將山。

六月,太子宏將母、妻、數千騎出奔。

衝入據長安。

堅至五將山,姚萇遣將軍吳忠圍之。

堅眾奔散,獨侍御數十人而已,神色自若,召宰人進食。

俄而忠至,執堅以歸新平縣,幽之別室。

萇求傳國璽於堅曰:"萇次應符歷,可以為惠。

"堅叱之曰:"小羌乃敢干逼天子,豈以傳國璽授汝羌乎!五一胡一 次序,無汝羌名。

違天不祥,其能久乎!璽已送晉,不可得也。

"萇遣右僕射尹偉說堅,求為堯舜禪代之事。

堅曰:"姚萇叛賊,奈何擬之古人!"因問偉曰:"卿於朕朝作何官?"對曰:"尚書令史。

"堅歎曰:"卿宰相才也,王景略之流,而朕不知卿。

亡也,不亦宜乎!"。

八月,縊堅於新平佛寺中,時年四十八。

張夫人、中山公等皆自一殺。

三軍莫不哀慟。

萇欲匿煞殺堅之名,乃謚為莊烈天王。

長樂公稱尊號,偽謚堅為世祖宣昭皇帝。

初,太子之奔也,假道歸晉,歷位輔國將軍,桓玄篡位,以為梁州刺史。

《晉書》曰:堅在位二十七年。

○符丕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秦錄》曰:符丕字永敘,堅之長庶子。

少而聰慧好學,堅與之言將略,嘉之。

才幹亞於符融,為將善收士卒,時出鎮於鄴,東夏安之。

堅敗歸長安,丕為慕容垂所逼,自鄴奔於枋頭。

堅之死也,建元二十一年丕復入鄴城,將收兵趙、魏,西赴長安。

會平州刺史符沖帥幽、並之眾擊慕容垂,頻為垂將帶方等所敗,乃率眾三萬進屯壺關,使招丕。

丕乃去鄴,率男女六萬進如潞州。

驃騎將軍張蠔、并州刺史王騰迎之,入據晉一陽一,始知長安不守,堅為姚萇所殺,乃舉哀於晉一陽一。

僣即皇帝位於晉一陽一南,立堅行廟,大赦,改建元二十一年為太平元年。

九月,置百官。

是月,安西呂光自西域還師。

二年正月,慕容垂僣稱尊號。

二月,慕容沖左將軍韓延殺沖,立段隨為燕王,改年昌平。

五月,丕以呂光為車騎將軍、梁州牧、酒泉公。

是月,姚萇僣稱尊號,氐有啖青者,謂諸將曰:"狄道長符登,雖王室疏屬,而志略雄明,請共立之,以赴大駕。

"於是推登為使持節,督隴右、雍河二州牧,率眾五萬,東下隴右,據南安,馳使請命。

八月,丕以登為征南大將軍、開府儀同、南安王、持節、雍州牧,因其所稱而授之。

九月,丕下書:"鮮卑慕容永,我之騎將,首亂京畿,禍傾社稷,其遣丞相王永帥禁衛虎旅覆而取之。

"十月,與慕容永戰於襄陵,王師大敗。

丕懼,帥騎數千南奔東垣。

晉揚威將軍馮該自陝要擊,斬之,送丕首於一江一 東。

符登稱尊號,謚為哀平皇帝。

○符登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秦錄》曰:"符登字文高,丕之族子。

父敞,太尉司馬。

登少勇,有壯氣。

建元元年初,拜殿中將,遷羽林監、長安令,坐事黜為狄道長。

太平二年,與姚萇戰於一胡一 一奴一堆,大破之。

十一月,丕子渤海王懿自杏城奔登,登乃具丕死問,於是為丕發喪行服。

為壇於隴東。

僣即皇帝位,改太平二年為太初元年。

十二月,立堅神主於軍中,引師而告堅神主曰:"今收合義族,眾餘五萬,星言邁,直造賊庭,庶上報皇帝酷怨,下雪民人一大恥。

"二年,登次於凡亭。

九月,進據一胡一 空堡,戎夏歸之者十有餘萬。

姚萇掘堅一屍一,鞭撻無數,裸剝衣裳,附之以棘,坎土埋之。

三年,登次朝那,姚萇據武都相持,累戰互有勝負。

萇以登戰勝,謂堅神像所助,亦於軍中立堅神主,謂曰:"往年新平之禍,非萇之罪。

陛下假臣龍驤曰:'朕以龍驤建業,卿其勉之。

'明詔昭然,言猶在耳,豈假手符登而圖臣,忘前征時之言耶!今為陛下立神像,可歸休於此,勿計臣過,聽臣至誠。

"四年正月,登昇樓謂萇曰:"自古安有殺君反立神像!"大呼曰:"殺君賊姚萇出來,與汝決之,何為枉害無辜!"萇憚而不應。

萇自立堅神像,戰未有利,軍每夜驚,乃斬像首送登。

六年三月,登自雍攻長安。

七月,登攻新平,姚萇救之,登引退。

八年十二月,姚萇薨。

九年,登聞萇死,喜曰:"姚興小兒,吾折杖以笞之。

"於是大赦,盡眾而東。

四月,登從六陌趣廢橋,興將軍尹緯據橋以待。

登與緯大戰,為緯所敗,登單馬奔雍。

初,登之東也,留太子崇守一胡一 空堡。

崇聞登敗,棄城出奔。

登至無歸,乃奔平涼,收集遺兵入馬毛山。

七月,興攻登於馬毛,登遣子崇質於隴西鮮卑乞伏乾歸,結婚請援。

乾歸遣騎二萬救登。

登引軍出迎,與興戰於山南,為興所敗,死之,時年五十二。

子崇奔隍中,復稱尊號,改年延初。

謚登為高皇帝。

十月,崇為乾歸所逐,奔於楊定,與崇帥眾二萬攻乾歸,為乾歸所敗,崇、定皆死之。

自符健皇始元年,歲在辛亥,晉永和七年;是歲,歲在甲午,四十四年,晉太元十九年也。

《晉書》曰:登在位九年,始健以穆帝永和七年僣立,至登五世,凡四十有四年,以孝武帝太元十九年滅。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