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六典》曰:唐貞觀初置散騎常侍二員,隸門下剩明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

太平御覽

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

○散騎常侍

《六典》曰:唐貞觀初置散騎常侍二員,隸門下剩明慶二年,又置二員,隸中書省,始有左、右之號。

並金蟬、眊貂,左散騎與侍中為左貂;右散騎與中書令為右貂,謂之八貂。

又曰:散騎常侍,晉代此官選望甚重,時與黃門侍郎謂之黃、散。

《漢書·百官表》曰:散騎、中常侍皆加官,所加或列侯、將軍、卿大夫,正員多至數十人。

應劭《漢官儀》曰:秦及前漢置散騎及中常侍各一人,散騎騎馬並乘輿車,獻可替否。

《魏志》曰:文帝延康元年,置散騎、常侍為一官。

省中置四人,與侍中同掌規諫,不用宦者,宦者為官不過署令。

《魏略》曰:散騎常侍比於侍中,貂璫插右。

黃初中始置四人。

出入侍從與上談議,不典事。

《蜀志》曰:魏文帝善孟達之姿才容觀,以為散騎常侍。

《吳志》曰:薛瑩既至洛一陽一,特先見敘,為散騎常侍,答問處當,皆有條理。

《晉書》曰:鄭默字思元,為散騎常侍。

武帝出南郊,侍中已陪乘,詔曰:"使鄭常侍參乘。

"

又曰:阮孚為散騎常侍。

嘗以金貂換酒,復為所司彈劾,帝宥之。

又曰:華嶠字叔駿,加散騎常侍,班同中書。

寺為內台,中書、散騎、著作及理音律,天文數術,南省文章,門下撰集,皆典統之也。

又曰:何劭字敬祖,曾之子也。

少與武帝同年,有總角之好,及帝即位,轉散騎常侍,甚見親重。

《晉起居注》曰:太康七年詔曰:"尚書馮紞忠亮在公,歷職內外,勤恪匪懈,而疾未差,屢求放退。

其以紞為散騎常侍,賜錢二千萬,床 帳一具。

"

又曰:昇平五年詔曰:"前西中郎謝萬,才義簡亮,宜居獻替,其以萬為散騎常侍。

"

《晉中興書》曰:庾闡有文章才美,議者以為宜綜國史,於是召為散騎常侍。

《晉諸公贊》曰:司馬駿五六歲能書數,魏王為帝,駿八歲為散騎常侍,常侍講。

《齊書》曰:周盤龍,自平北將軍為散騎常侍,武帝戲之曰:"卿著貂蟬,何如兜鍪?"對曰:"此貂蟬從兜鍪中出耳。

"

《齊職儀》曰:魏氏侍中皆騎從御,登殿與散騎常侍對挾帝,侍中居左,常侍居右。

《後魏書》曰:初,高祖以李彪為散騎常侍,郭祚因入見,高祖謂祚曰:"朕誤授一人官祿。

"對曰:"豈容聖詔一行而有差異?"高祖曰:"朕昨誤。

"沉吟曰:"此自應有讓,朕欲別授一官。

"須臾,彪有啟云:"伯石辭卿,子產所惡,臣欲之已久,故不敢讓。

"高祖歎謂祚曰:"卿之忠諫,李彪正辭,使朕遲回不能復決。

"遂不移官。

又曰:明亮為常侍,加武勇將軍,進曰:"臣本官常侍,是第三清;今授武勇,其號至濁。

"

又曰:苟頹,承明元年文明太后令百官舉才堪幹事、人足委仗者,於是公卿鹹以頹應選,征拜散騎常侍。

又曰:孝文謂散騎常侍元景曰:"卿等自在集書合省逋墮,致使王言遺滯,起居不修。

"

《北齊書》曰:宋弁為散騎常侍,遷右將軍,領黃門。

弁屢讓,高祖曰:"散騎位在中書之右;常侍者,黃門之庶兄;領軍者,二衛之假攝。

不足空存推讓而棄大委。

"

又曰:朝貴多假常侍以取貂蟬之飾,高隆之自表解侍中,並陳諸假侍服者,亦請罷之。

詔皆如表。

《三國典略》曰:齊遣散騎常侍崔瞻聘於陳。

瞻辭韻一溫一 雅,南人欽服,乃謂之曰:"常侍前朝何竟不來,今日誰相對者?"

又曰:賀琛為梁散騎常侍,梁主與語,常移晷刻,故省中語曰:"上殿不下有賀雅。

"琛容止都雅,故人呼之。

《隋書》曰:案漢官侍內金蟬左貂,金取剛固、蟬取高潔也。

《董巴志》曰:內常侍右貂金璫,銀附蟬,內書今亦同此。

今宦者去貂,內史金蟬右貂,納言金蟬左貂。

開皇時特加散騎常侍,在門下者貂蟬,至是罷之,惟加常侍。

聘外國者特給貂蟬,還則輸納於內剩

《環濟要略》曰:散騎常侍入侍左右,出則侍事於廊廡之下。

《華嶠集》云:詔曰:"散騎以從容侍從,承答顧問,掌贊詔命,平處文籍,故前世多參用文學之士。

議郎華嶠有論議著述之才,其以嶠為散騎常侍兼與中書共參著作事。

"嶠表謝云:"非臣典筆申辭所能陳謝。

"

○員外散騎常侍

《晉書》曰:吏部郎李重啟:東莞太守曹嘉之,才翰學義先代之後,宜補員外常侍。

《晉起居注》曰:鹹康八年,司徒王導表員外常侍孫朝,八年告老,棄身茨宇,永絕榮祿,宜給本官秩俸以終餘年。

《梁書》曰:賀琛,字國寶,遷員外散騎常侍。

舊尚書南座無貂,貂自琛始也。

○通直散騎常侍

陶氏《職官要錄》曰:晉太始十年,詔東平王楙為員外常侍,通直殿中,與散騎常侍通直。

通直之號,蓋自此始也。

朱鳳《晉書》曰:左軍陳與騫之子以父老求去職,宿衛不宜曠,詔以為通直常侍。

《宋書》曰:通直散騎常侍,員四人,魏末散騎常侍又有在員外。

晉武帝使二人與散騎常侍通員直,故謂之通直散騎常侍。

晉一江一 左置四人。

《梁書》曰:鮑泉嘗乘高幰車,從數十,左右傘蓋,服玩甚一精一。

道逢國子祭酒王承,承疑非舊貫,遣訪之。

泉從者答曰:"鮑通直。

"承怪焉,復欲辱之,遣逼車問:"鮑通直復是何許人,而得如此!"都下少年,遂為口實,見尚豪華人相戲曰:"鮑通直復是何許人,而得如此!"以之為笑謔。

《北齊書》曰:張景仁除通直散騎常侍,及奏,御筆點通直字,遂為正常侍也。

《隋書》曰:許善心加通直散騎常侍,聘於隋,遇高祖伐陳,禮成而不獲反命,累表請辭,上不許,留縶賓館。

及陳亡,高祖遣使告之,善心素服,號哭於西階之下,藉草東向,經三日,敕書唁焉。

明日有詔就館,拜通直散騎常侍,賜衣一襲。

善心哭,盡哀,入房改服復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詔。

明日乃朝,伏泣於殿下,悲不能興。

上顧左右曰:"我平陳國,惟復此人,既能懷其舊君,即是我誠臣也。

"敕以本官直門下省,賜物千段,馬二十匹。

○散騎侍郎

《魏志》曰:文帝延康元年,置散騎常侍、侍郎各四人。

又曰:鍾敏字雅叔,年十四為散騎侍郎,機捷談笑,有父之風。

《魏略》曰:孟康字公休,安平人。

黃初中,以於郭後有外屬,並受九親賜拜,遂轉為散騎常侍。

是時,散騎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選,而康獨緣妃嬙,雜在其間,故於時皆共輕之,號為阿九。

康既才敏,因在冗官,博讀書傳,後遂有所彈駁,其文義雅而切要,眾人乃更加意。

《晉一陽一秋》曰:荀顗,字景倩。

帝見而奇之曰:"荀令,君子也。

"擢拜散騎侍郎。

干寶《晉紀》曰:處士馮恢,志行過人,以為散騎侍郎。

張華曰:"臣請觀之,若不見臣,上也;見而有傲世之容,次也。

敬而為賓主者,固俗士也。

"及華至,恢待之恭,於是時人少之。

《唐書》曰:高祖初平長安,拜舞人安叱一奴一為散騎侍郎,既在朝列,鹹陪游宴。

禮部尚書李綱諫曰:"臣案《周禮》,均工樂胥,不得預於士伍。

雖復才如子野,妙等師襄,皆終身繼世,不易其業。

故魏武帝欲使禰衡擊鼓,先解朝服露體而擊之,問其故,對曰:"不敢以先王法服而為伶人之衣也。

"惟齊末高緯封曹妙達為王,安馬駒為開府,有國家者以為殷監。

今新定天下,開太平之基,起義功臣,行賞未遍,高才碩學,猶滯草菜,而先令舞一胡一 致位五品,鳴玉曳組,趨馳廊廟,故非創規模貽子孫之道也。

"高祖不納。

《桓氏家傳》曰:延康元年初,置散騎之官,皆選親舊文武之才,以為賓宴之臣,遷桓范為散騎侍郎。

陶氏《職官要錄》曰:案漢初有騎郎,常侍有資者得為騎郎,資滿五萬為常侍郎。

張釋之以資為常侍郎,蓋此官也。

《華嶠譜敘》曰:華歆有三子,表字偉容,年二十餘,為散騎侍郎。

時同寮諸郎共平尚書事。

年少並厲鋒氣,要名譽。

尚書事至,或有不便,故遺漏不視,及傳書者去,即深文論駁。

惟表不然,事有不便,輒與尚書共論,盡其意,主者固執,不得已,然後共奏。

司空陳恭等以此稱之。

○員外散騎侍郎

《晉起居注》曰:大興四年詔曰:"今以前司空從事中郎盧諶為散騎侍郎,在員外。

"

《晉中興書》曰:苻堅青州刺史苻朗降,烈宗詔曰:"朗深識逆順,望風歸化,既嘉此誠,亦簡其才,可員外散騎侍郎,並賜給之。

"

《宋書》曰:員外散騎侍郎,置無員。

《後魏書》曰:梁三益,字敬安,於南一陽一內附,高祖與語,善之。

曰:"三益,三益,殊不亞,拜員外散騎侍郎。

○通直散騎侍郎

《晉大興元年起居注》曰:置通直散騎侍郎四人。

沈約《宋書》曰:晉元帝使員外散騎侍郎二人與散騎通直,故謂之通直散騎侍郎。

《後魏書》曰:李瑾字道瑜,美容貌,頗有文才,遷通直散騎侍郎,與黃門王遵業、尚書郎盧觀典修儀注。

臨淮王式謂瑾等三俊,共掌帝儀,可謂舅甥之國。

王、盧,即瑾之外兄也。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