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二百四十二 ◎職官部四十:屯騎校尉陶氏《職官要錄》曰: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二百四十二 ◎職官部四十

太平御覽

卷二百四十二 ◎職官部四十

○諸校尉

屯騎校尉

陶氏《職官要錄》曰:屯騎、越騎、步兵、長水、射聲,五校尉。

案:晉官,晉承漢置,以為宿衛官,各領千兵。

興寧三年,桓一溫一 奏省五校尉。

永初元年復置,以敘勳舊。

《東觀漢記》曰:劉磐字仲興,兼屯騎校尉。

時五校官顯職閒,府寺寬敞,輿服光麗,伎巧畢給,故多宗室肺腑居之。

《後漢書》曰:一鄧一 閶妻耿氏,有節操,痛一鄧一 氏誅廢,子忠早卒,乃養河南尹豹子,嗣為閶後。

耿氏教之書學,遂以通博稱。

永壽中,與伏無忌、延篤著書東觀,官至屯騎校尉。

《蜀志》曰:宗預字德艷,為屯騎校尉。

一鄧一 芝自一江一 州來朝,謂預曰:"禮,六十不服戎,而卿甫受兵,何也?"預答曰:"卿七十不還兵,我六十何為不受耶?"復東聘吳,孫權捉預手,涕泣,遺大珠一斛。

《晉書》曰:濮一陽一王允為屯騎校尉,給千人營,置長史。

《司馬無忌讓屯騎校尉表》曰:屯騎之任,職典禁旅,御衛事重,必宜其人,豈臣微弱所可克堪?

越騎校尉

《漢書·百官表》曰:越騎校尉掌越騎。

如淳曰:"越人內附,以為騎也。

"晉灼曰:"其才力超越。

"

《後漢書》曰:越騎校尉一鄧一 康,以太后久臨朝政,宗門盛滿,數上書長樂宮,諫爭宜崇公室,自損私權。

言甚切至,太后不從。

康心懷畏懼,永寧元年遂謝病不朝。

又曰:桓郁遷越騎校尉。

詔敕太子、諸王各奉賀致禮。

郁數進忠言,多見納錄。

又曰:《董卓傳》:越騎校尉汝南伍孚忿卓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懷佩刀以見卓。

孚語畢辭去,卓起送至閣,以手撫其背,孚因出刀刺之,不中。

卓自奮得免,急呼左右執殺孚,而大詬曰:"虜欲反耶?"孚大言曰:"恨不得磔裂奸賊於都市,以謝天地!"言未畢而斃。

謝承《後漢書》曰:曹節弟破石為越騎校尉。

越騎營伍伯妻有美色,破石從求之,伍伯不敢違。

妻執意不肯行,遂自一殺。

破石一婬一暴無道,多此類也。

步兵校尉

《漢書》曰: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門。

《東觀漢記》曰:崔篆,王莽時為郡文學,以明經征詣公車,太保甄豐舉為步兵校尉。

篆辭曰:"吾聞伐國不問仁人,戰陣不訪儒士,此舉奚至哉?"遂投劾歸。

又曰:梁不疑拜步兵校尉,上書曰:"刊校之職,上應天工,下厭群望,實非過少所任。

"

《梁史》曰:韋粲長八尺,容觀甚偉。

初為雲麾晉安王參軍,後為外兵參軍,兼中兵。

時穎川庾仲容、吳郡張率前輩,才名與粲同府,並忘年一交一 好。

及王為皇太子,粲自記室遷步兵校尉。

《後魏春秋》曰:阮籍以世多故,祿仕而已。

聞步兵校尉缺,廚多美酒,營人善釀,求為校尉,遂縱酒昏酣,遺落世事。

長水校尉

《釋名》曰:長水校尉,長於水戰、用船之事。

韋昭辯云:"長水校尉,典一胡一 騎,不主水戰也。

其廄近水,故以為名。

"

《東觀漢記》曰:賈宗字武孺。

為長水校尉,數言便宜,賞賜殊特,上美宗既有武節,又兼經術,每燕會,令與當世大儒司徒丁鴻問難經傳。

《蜀志》曰:秦密為長水校尉。

吳遣張一溫一 來聘,百官皆往餞,而密後往。

既至,一溫一 曰:"彼何人也?"亮曰:"益州學者也。

"及至,一溫一 問密曰:"君學乎?"答曰:"五尺童子皆學,何必小人?"……答問如響,應聲而出。

一溫一 大敬服之。

王隱《晉書》曰:下邳王晃,起家為長水校尉,給千人營,置長史司馬。

射聲校尉

《漢書》曰:射聲校尉,掌待詔射聲。

(應劭曰:士工射者冥中聞聲射之則中,因以名也。

須待所命而射,故曰待詔射聲。

)

《東觀漢記》曰:班超在西域三十一歲,還洛一陽一,拜為射聲校尉。

《續漢書》曰:曹褒遷射聲校尉。

案行營舍,不葬者悉為買空地葬之,設祭,吏士咸稱其仁。

王隱《晉書》曰:武帝詔曰:"射聲校尉一胡一 奮,外掌方任,內參九列,不宜同之常例,勿使入直。

"

何法盛《晉興中書》曰:劉超字世逾,中書郎遷為射聲校尉。

時軍校無兵,義興人多義隨,超因領之,號為君子營,以實宿衛。

中壘校尉

《漢書》曰:中壘校尉(武帝置。

世祖中興省更置北軍中候掌兵官。

)掌北軍壘門內外。

一胡一 騎校尉

《漢書》曰:一胡一 騎校尉,掌池一陽一胡一 騎,不常置。

虎賁校尉

《漢書》:虎賁校尉掌輕車,武帝初置,有丞、司馬,秩二千石。

城門校尉

《後漢書》曰:赤眉與李松戰,生得松。

時松弟汎為城門校尉,赤眉使使謂之曰:"開城門,活汝兄。

"汎即開門。

《環濟要略》曰:城門校尉,高祖置,秩二千石,出從緹騎百二十人。

嫖姚校尉(《漢書》為嫖姚。

服虔音剽遙師古曰:勁疾之貌。

)

《漢書》曰:霍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為嫖姚校尉。

護羌校尉

《東觀漢記》曰:一鄧一 訓為護羌校尉,諸一胡一 皆喜,義從。

羌一胡一 俗恥病死,每疾臨困,輒以刀自刺。

訓聞其困者,輒拘持纏束,不與兵刀,使醫藥療理,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悅。

及訓病卒官,吏人羌一胡一 愛惜,旦夕臨者數千人。

護烏桓校尉

《續漢書》曰:護烏桓校尉一人,主烏桓校尉,比二千石。

應劭《漢官儀》曰:護烏桓校尉,孝武帝時,烏桓屬漢,始於幽州置之,擁節、監領,秩比二千石。

《魏略》曰:毌丘儉,字仲恭,為荊、幽二州刺史,持節,領護烏桓校尉。

戊巳校尉

《東觀漢記》曰:耿恭,字伯宗。

永平中始置西域都護戊巳校尉,乃以恭為戊巳校尉。

南蠻校尉

傅暢《晉諸公贊》曰:王戎為荊州刺史、揚烈將軍,領南蠻校尉。

南夷校尉

沈約《宋書》曰:護南夷校尉,晉武帝立,領治寧州,一江一 左改曰鎮蠻校尉。

西夷校尉

沈約《宋書》曰:護西夷校尉,晉武帝立,治寧州,一江一 左平蜀後治涪城,終晉世。

(晉太康三年置。

永嘉中益州刺史領西夷校尉。

太元末殷荊州表復之,又治涪城也。

)

西域校尉

沈約《宋書》曰:護西域校尉,晉武帝立,治雍州。

一江一 左廢,安帝元興中又置,寄治西一陽一。

寧蠻校尉

沈約《宋書》曰:寧蠻校尉,晉安帝置,治襄一陽一郡,以授魯宗之。

三巴校尉

《齊職儀》曰:三巴校尉,銀英青綬、虎冠、絳朝服,宋太始五年置,以巴東、巴西、梓潼、建平四郡隸焉。

建元二年省校尉,改置巴州刺史。

忠義校尉

《吳志》曰:是儀從孫權討關羽,拜忠義校尉。

儀上表陳謝,權令曰:"孤雖非趙簡子,卿安得不自屈為周捨耶?"

懷義校尉

《吳志》曰:太傅馬日磾仗節案兵集東關,在壽春以禮辟孫策,表拜懷義校尉。

折衝校尉

《吳志》曰:袁術表孫策為折衝校尉,行殊寇將軍。

翊軍校尉

王隱《晉書》曰:太康中伐吳還,欲以王濬為五官校尉而無缺,始置翊軍校尉,班同長水步兵,以梁、益所省兵為營。

材官校尉

《魏略》曰:材官校尉,黃初中置,秩比二千石,主天下材官,屬少府。

驍騎校尉

《魏略》曰:董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又被征為典軍校尉。

典農校尉

《魏略》曰:典農校尉,太祖置,秩比二千石。

司農度支校尉

《魏略》曰:司農度支校尉,黃初四年置,比二千石,掌諸軍兵田。

建義校尉

《吳志》曰:《朱據傳》:孫權咨嗟將帥,追思呂蒙、張一溫一 ,以為據才兼文武,可以繼之,由是拜建義校尉,領兵屯姑孰。

武衛校尉

《吳志》曰:朱才字君業。

為人一精一敏,善騎射,權愛異之,常侍從遊戲。

少以父任為武衛校尉。

滅虜校尉

《吳志》曰:賀景為滅虜校尉,御眾嚴而有恩,兵器一精一飾。

西園八校尉

范曄《後漢書》曰:中平五年初,置西園八校尉。

東宮三校尉

沈約《宋書》曰:武帝永初二年,置東宮屯騎、步兵、翊軍三校尉。

○羽林監

《漢書·百官表》曰:羽林掌送從,佽飛期門,武帝太初元年置,名曰建章營騎,後更名羽林,取從軍死事之子孫,教以五兵,號曰羽林孤兒。

又曰:甘延壽字君況,以良家子,善騎射,為羽林。

投石、拔距,絕於等倫,超逾羽林亭樓,由是遷為郎。

《續漢書》曰:羽林左右監,皆冠鶡冠。

應劭《漢官儀》曰:羽林者,言其為國羽翼如林盛也。

一名為嚴郎,言其禦侮嚴厲。

其後簡取五營高才,別為左右監,監羽林左右騎,父死子繼,與虎賁同。

《漢雜事》曰:竇固以羽林監為中郎將,征西羌,還中郎印綬,復為羽林監。

《漢名臣奏》曰:曹褒上疏"王者莫不制禮樂",詔褒即先序禮樂,以帝新制一篇冠首,擢褒監羽林左騎。

《魏略》曰:桓范字元則,為羽林左監,以才學與王象等典集《皇覽》。

《魏志》曰:夏侯玄字太初,弱冠為黃門侍郎。

嘗進見,與皇后弟毛曾並坐,玄恥之,不悅,形於色。

明帝恨,左遷羽林監。

《梁冀別傳》曰:冀妻孫壽從弟安,以童幼拜黃門侍郎、羽林監。

○期門僕射

《漢書》曰:建元三年,上微行始出,北至池一陽一,西至黃山,南獵長楊,東遊宜春。

微行常用飲酎,八九月中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隴西北地良家子能善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

《後漢書》曰:一陰一興守期門僕射,典將武騎,從征伐,平定郡國。

興每從出入,常操持小蓋,障翳風雨,躬履塗泥,率先期門。

光武所幸之處,輒先入清宮,甚見親信。

○冗從僕射

《續漢志》曰:冗從僕射,秩比六百石。

武帝置期門郎,有僕射。

常從遊獵,或以宦者為之,號冗從黃門僕射,居則直門戶,行則騎從。

桓帝永壽三年置冗從僕射。

《續漢志》曰:先臘一日,大儺逐疫鬼,冗從僕射將之,逐惡鬼於禁中。

《魏志》曰:冗從僕射畢軌表尚書僕射王思一精一勤舊吏,忠亮計略不及辛毗,宜以毗代思。

《晉武起居注》曰:東莞王世子瑾貞固和詳,有識見才幹,以為冗從僕射。

傅暢《晉諸公贊》曰:司馬滕字元邁,文獻王泰之第三子也。

性沉壯,起家為冗從僕射。

滕意欲業官以自顯,出為郡守。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