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三 ◎人事部三十四:《釋名》曰:坐,挫也。骨節挫屈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三百九十三 ◎人事部三十四

太平御覽

卷三百九十三 ◎人事部三十四

○坐

《釋名》曰:坐,挫也。

骨節挫屈也。

("小人群一黨一 ,坐於王床 。

"王床 者,王者床 。

)

《毛詩·車鄰》曰:既見君子,並坐鼓瑟。

《禮記·曲禮上》曰:夫為人子者坐不中席。

又曰:離坐離立,無往參焉。

又曰:男女不雜坐。

又曰:立毋跛,坐無箕。

又曰:有憂者側席而坐,有喪者專席而坐。

又曰:虛坐盡後,食坐盡前。

《左傳·襄二十六》曰:伍舉奔晉,聲子遇之郊,班荊相與食。

(班,布;荊,坐。

)

又襄二十七年曰:衛子鮮奔晉。

公使止之,不可。

及河,又使止之。

止使者而盟於河,托於木門,(木門,青向。

)不向衛國而坐。

(怨之深也。

)

又定四曰:申包胥如秦乞師,勺飲不入口七日。

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

《春秋演孔圖》曰:孔子長十尺,大九圍,坐如蹲龍,立如牽牛。

《爾雅》曰:妥,安坐也。

《漢書》曰: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焉。

沛中豪傑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

蕭何為主吏,主進,(進者,會禮之財也,主賦劍禮,進為之師也。

)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

"高祖為亭長,乃紿為謁曰:"賀錢萬。

"實不持一錢謁入。

呂公大驚,起迎之門。

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

又曰:上幸上林,皇后、慎夫人從。

其在禁中,常同坐。

及坐,郎署袁盎卻慎夫人坐,慎夫人怒,不肯坐。

上亦怒,起。

盎曰:"陛下既已立後,慎夫人乃妾,妾主豈可以同坐哉?"

又曰:茂陵徐生上疏言:"霍氏泰盛。

"後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

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旁有積薪。

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主人默然不應。

俄而,家果失火。

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於是,殺牛致謝。

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餘各以功次坐,而不祿言曲突者。

"

又曰:高祖使陸賈賜趙他印,為南越王。

賈至,趙佗魋結基倨見賈。

(基倨,謂伸其兩肢而坐也,亦曰箕距。

)

又曰:諺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

又曰:陳遵字孟公。

時列侯有與陳遵同姓者,每至,門人曰陳孟公,坐中莫不震動。

既至而非,因號其人曰陳驚坐。

《東觀漢記》曰:上幸譙。

使王霸攻周建,賊雨射城中,中霸前酒尊,霸安坐不動。

又曰:隗囂圍來歙,上自將救之。

圍解,置酒高會,賜歙班絕席,坐在諸將之右。

謝承《後漢書》曰:汝南薛惇字子禮,為北海長。

家貧,坐無完席。

妻曰:"白居,無俸祿給子孫,復無完席耶?"惇以善席與,自坐敗者。

又曰:鄭敬字次都。

釣於大澤,折芰而坐,以荷薦肉,瓠瓢盛酒,琴書自娛。

范曄《後漢書》曰:袁術僣號,人情離叛,欲北至青州從袁譚,曹操使劉備邀之還壽春,至一江一 亭坐簀床 而歎曰:"袁術乃至於是乎?"歐血而死。

又曰:孔融性寬容,少忌,好士,喜誘益後進。

及退閒職,賓客日盈其門。

常歎曰:"坐上賓恆滿,尊中酒不空。

吾無憂矣!"與蔡邕素善,邕卒後,有虎賁士貌類於邕,融每酒酣,引與同坐。

又曰:鄭公業諫董卓曰:"張孟卓東平長者,坐不窺堂。

"(言不妄視也。

)

《吳書》曰:孫權遣於禁還,群臣送禁。

虞翻謂禁曰:"卿勿謂吳無人,吾謀適不用耳。

"禁雖為翻所惡,然猶盛歎翻。

魏文帝為翻設虛坐。

《蜀志》曰:費禕為諸葛亮司馬。

值軍帥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每並坐論,延或舉刃擬儀,儀涕泣橫集。

禕常入坐其間,諫喻分別,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也。

又曰:王平字子均,巴西{萬}渠人。

生長戎旅,手不能書,所識不過十字。

而口授作書,皆有意理。

使人讀《史》、《漢》諸記《傳》聽之,備知其義。

從朝至夕,端坐儼然也。

《吳志》曰:步騭字子山,與廣陵衛旌俱以種瓜自給。

會稽焦征羌,郡之豪族。

騭等修刺奉瓜,征羌見之,隱幾坐帳中,設席於地坐騭、旌。

旌忿恥,騭神色自若。

一鄧一 粲《晉記》曰:裴遐性恬和。

同類有試遐者,推墮床 下。

遐拂衣還坐,言無異色。

《漢晉春秋》曰:王褒父儀為文帝所殺,未嘗西向坐,示不臣也。

《晉中興書》曰:陶淡字處靜。

年十五,便服食絕穀。

家累千金,僮客百數,淡終日端拱,絕不婚娶。

居臨湘縣山中,立小草屋,裁足容身。

時還家,設小床 獨坐,不與人共。

《何晏別傳》曰:胩小時,武帝雅奇之,欲以為子。

每挾將遊觀,命與諸子長幼相次。

晏微覺,於是,坐則專席,止則獨立。

或問其故,答曰:"禮,異族不相貫坐位。

"

《孟嘉別傳》曰:庾亮領一江一 州,嘉為從事。

褚褒為豫章,出朝。

亮正旦大會,時彥悉集,嘉坐次第甚遠。

褒問亮曰:"聞有孟嘉其人,何在?"亮曰:"在坐。

卿但自覓。

"褒觀眾人,指嘉謂亮曰:"將無是乎?"亮欣然笑。

嘉為褒所得,乃益重嘉焉。

皇甫謐《高士傳》曰:管寧常坐一木榻,五十餘年。

榻上當膝皆穿。

《六韜》曰:文王出田,見呂尚坐茅而漁,乃再拜與歸。

又曰:紂之時,婦女坐之綺席。

《晏子》曰:景公獵,休,坐地食。

晏子後至,滅葭而席。

公不悅曰:"子席何也?"對曰:"臣聞介冑坐陣不席,獄訟不席,獄戶不席,三者皆憂也,臣不敢以憂侍坐。

"

《孟子》曰:晉平公之於亥唐也,入雲則入,坐雲則坐,食雲則食,雖蔬食菜羹未嘗不飽。

《莊子》曰:原憲處魯,居環堵之室,匡坐而絃歌。

《風俗通》曰:延嘉中,中常侍單超、左悽(音貫。

)徐璜、具瑗、唐衡在帝左右,縱其奸慝。

時人謂之語曰:"左回天,徐轉日,具獨坐。

"言其信用,甚於圓轉。

又曰:汝南陳伯敬,行必舉步,坐必儼然。

《郭子》曰:何次道(充,字次道。

)往王丞相,許丞相以麈尾礭床 ,呼何共坐,云:"來,來,此是君位。

"

《世說》曰: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太初共坐,時人謂之蒹葭倚玉樹。

《語林》曰:馬融算渾天不合,召鄭玄令算,一算便決。

及玄業成辭歸,融心忌焉,玄亦疑有追者,乃坐橋下,在水上據屐。

融果轉戒欲敕追之。

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據木,此必死矣。

"遂罷追。

《俗說》曰:王僧敬神明俊徹,為一時之標。

桓玄時集聚賓客,莫有出其右者。

王在坐,都不復覺有餘人。

坐無王,便覺殷仲文、謝益壽吻佳。

王僧敬兄弟列坐齋中,見之若神。

小人從戶前過,皆肅然毛豎。

嵇康《絕一交一 書》曰:"危坐一時,痺不得遙"

○臥

《說文》曰:眠,翕目也。

寢,病臥也。

臥,休也。

《釋名》曰:臥,化也。

其精神變化不與覺時同也。

寐,謐也;謐,靜無聲也。

寢,侵也,損事功也。

瞑,泯也,無知泯泯也。

《禮記·玉藻》曰:君子寢恆東首。

(鄭玄注曰:首生氣也。

)

又《樂記》曰: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

《論語·公冶長》曰:宰予晝寢。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誅,責。

)

又《鄉一黨一 》曰:寢不一屍一。

(布展手足,似一屍一象。

)

《史記》曰:吳起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臥不設席,行不乘騎。

又曰:上自將擊黥布,群臣居守,皆送至灞上。

留侯病,自強起,至曲郵,因說上令太子為將軍,監關中軍。

上曰:"子房雖疾強臥,而傅太子。

"

《漢書》曰:黥布反,上疾,欲使太子擊之。

呂後承間為上泣曰:"上雖疾,強載輜車,臥而護之,諸將不敢不盡力。

"

又曰:上欲廢太子。

呂後使建成侯呂澤劫張良曰:"君常為上謀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臥?"

又曰:汲黯拜淮一陽一太守,黯伏謝不受。

上曰:"君薄淮一陽一耶?顧淮一陽一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重臥而治之。

"

又曰:初,武帝遺詔以討莽何羅功,封金日磾為秺侯。

日磾以帝少不受封,輔政歲餘,病困。

大將軍光白封,日磾臥授印綬,一日薨。

又曰:吳楚反,乏糧,饑,欲退數挑戰。

周亞夫終不出。

夜,軍中驚,內相攻擊,擾亂至於帳下。

亞夫終臥不起,須臾亦定。

又曰:董賢常與上臥起。

嘗晝寢,偏籍上衣袖,上欲起,恐動賢,乃斷袖而起。

又曰:王莽軍師外破,大臣內叛,憂懣不能食,但飲酒啖鰒魚。

讀軍書倦,因憑幾寢,不復就床 。

《後漢書》曰:彭一寵一 自立為燕王。

其妻數惡夢,又多見變怪。

五年春,一寵一 齋,獨在便室,倉頭子密等三人因一寵一 臥寢寐,共縛一寵一 著床 。

告外吏云:"大王齋禁,皆使吏休。

"

《東觀漢記》曰:吳漢擊富平,獲索二賊於平原。

明年春,賊率五萬餘人,夜攻漢營,軍中驚亂,堅臥不動。

又曰:上在邯鄲宮,晝臥一溫一 明釣攏耿弇入,造床 下,請問。

因說曰:"今更始失政,天下可馳檄而定。

"

又曰:楊政常過楊虛侯馬武,武稱疾臥,欲令政拜床 下。

政入戶,逕上床 坐,武恨,語言不懌。

政因曰:"蕃臣不思求賢報國而驕天下英俊,今日搖動者,刀入脅。

"左右大驚。

《蜀志》曰:先主既定益州,廣漢太守夏纂請秦密為師友祭酒,領五官掾,稱曰仲父。

密稱疾臥在茅舍,纂將功曹石祐、主簿王並即密底社談,密臥如故。

沈約《宋書》曰:羊欣字敬玄。

從父不疑為烏程令。

年十二時,王獻之為吳興太守,甚知愛之。

獻之常夏月入縣,欣著新絹裙晝寢,獻之書數幅而去。

欣書本工,因此彌善。

《鍾離意別傳》曰:嚴遵者,與光武皇帝俱為諸生。

游涉他縣同門一精一學。

暮夜宿,二人寒不得寢臥,更相謂曰:"後若豪貴,憶此之難,宜勿相忘。

"

《羅含別傳》曰:羅含,字君章。

少嘗晝臥,夢一鳥文色異常,逕飛入口。

《杜祭酒別傳》曰:君新作被,腝眠覺晏起,乃歎:"腝便眠使人不起!"異事,因令看陌上有寒人,舉被乞之,常眠布被中。

《會稽典錄》曰:陳修字奉遷。

少為郡幹。

受《韓詩》、《穀梁春秋》,家貧為吏,常出簷,上下恆食乾糒。

(音備。

)每至正臘,僵臥不起。

同僚請,不肯往,其志操如此。

《吳越春秋》曰:楚平王遣使者封函印綬,追召子胥。

子胥以夜半時臥覺,忽而仰天悲歎,言曰:"父兄俱死,當誰歸乎?"泣下一交一 流。

恐為楚所得,乃貫弓執矢,步出東郭。

《韓子》曰:堂谿公見昭侯曰:"今有白玉卮無當,有瓦器有當,君渴,將何以?"曰:"以瓦器。

"公曰:"為人主漏洩群臣之語,猶玉卮之無當也。

"昭侯於是每與公話事歸,輒獨臥,惟恐夢言洩於妻妾。

桓譚《新論》曰:成帝幸甘泉,詔楊子雲作賦。

倦臥,夢其五藏出在地,以手收內入。

覺,大少氣,一年卒。

《郭子》曰:王長史病篤,(王仲祖也。

)寢臥燈下,轉麈尾視之,歎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

"及亡,劉尹臨殯,以璧柄麈尾著棺中,因慟絕。

《世說》曰:袁紹年少時,曾遣人夜以劍擲魏武,小,不著。

魏武撥之,其後來必高。

因怙臥床 上,劍至果高。

又曰: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

人問何以,答曰:"我曬書也。

"

《語林》曰:王子敬在齋中臥,偷入齋取物帕裝,一室之內,略無不荊子敬臥而不動,偷遂復登床 ,欲有所覓。

子敬因呼曰:"偷兒,青氈是我家舊物,可特置不?"於是,群賦始知其不眠,悉置物驚走。

○睡

《左傳》宣上曰:趙宣子諫,靈公患之,使鉏麑賊之。

(鉏麑,晉力士也。

)晨往將朝尚早,坐而假寐。

(不解冠而睡。

)麑退而歎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

有一於此,不如死也。

"觸槐而死。

《漢書·禮樂志》曰:魏文侯最為好音,而謂子夏曰:"聽古樂則欲寐,及聞鄭、衛之音,予不知倦焉。

"

又曰:陳鹹字子康。

父萬年,嘗病,召鹹教戒於床 下。

語至夜半,鹹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杖之。

鹹叩頭謝曰:"具曉所言。

大人教鹹諂也。

"萬年乃不復言。

《晏子》曰:景公田於梧丘,夜猶早。

公坐睡而夢,有五大夫比面稱無罪。

公覺,召晏子,晏子對曰:"昔君靈公田,五大夫駭獸,故斷其頭而葬之,命之曰五大夫之丘。

"命人掘而葬之。

《世說》曰:魏武云:"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覺,左右宜深慎。

"此後,佯睡,所幸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

自後,安眠,人莫敢近者。

《郭子》曰:許侍中、顧司空入王丞相帳中眠。

(事具帳部。

)

《益部耆舊傳》曰:何袨為成都令。

嘗眠睡,其覺悟便得奸詐。

鹹畏袨之發摘。

或以為有術得知之,無敢復欺者。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