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卷三百八十二 ◎人事部二十三:《釋名》曰:丑,臭也,如臭穢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太平御覽》卷三百八十二 ◎人事部二十三

太平御覽

卷三百八十二 ◎人事部二十三

○丑丈夫

《釋名》曰:丑,臭也,如臭穢也。

《說文》曰:丑,音蚩酉反,可惡也。

又曰:丈,十尺也,從手而持十也。

又曰:夫,從一大,像人形也。

一象簪形。

冠而既簪,人二十而冠,成一人 也。

故成一人 曰丈夫。

《尚書》曰:《洪範》六極:五曰惡。

(孔安國曰:"丑,陋也。

")

《毛詩》曰: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注曰:"狂且,犯丑之人。

")

《左傳》曰:賈大夫貌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

又曰:叔向適鄭,鬷蔑惡,(惡,醜貌也。

)欲觀叔向,從使之收器者而往,立於堂下。

一言而善。

叔向將飲酒,聞之,曰:"必鬷明也。

"下,執其手以上,曰:"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笑,如皋射雉獲之。

其妻始笑而言。

賈大夫曰:'才之不可以已,我之不能射,汝遂不言不笑夫。

!'今子少不颺,(言醜貌,不發揚。

)子若無言,吾幾失子。

"

又曰:宋華玄為植,巡功。

(植,將主也。

)城者曰:"睅其目,皤其腹。

(睅,出目。

皤,大腹。

")

《廣雅》曰:仳、倠、媒、婄、佁、{西服}、、、噅、脽、頦、鶻、,丑也。

(仳,鼻之切。

倠,火遺切。

婄,音倍。

佁,音台。

{西服},蒲比反。

,差文切。

,丁可切。

噅,許為切。

脽,音隹。

頦,古來切。

鶻,音骨。

,音欺。

)

《家語》曰:高柴字子羔,長不滿六尺,狀貌甚惡,為人篤孝,知名孔氏之門,仕為郕宰。

又曰:耗土之人醜。

《史記》曰:秦相蔡澤魋顏蹙頞。

(頞,鼻堇也。

)

又曰:澹台滅明字子羽,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為材保既而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

南遊至一江一 ,弟子三百人從之,設取予去就,名施乎諸侯。

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

《漢書》曰:田蚡,孝景帝皇后同母弟也。

辯有口,學《盤盂》諸書,為人貌寢而貴。

又曰:詔求能為韓詩者蔡羲,召見悅之,擢為光祿大夫,代楊敞為相。

時年八十餘,短小無鬢眉,貌似老嫗,行步僂傴,常使挾乃行。

又曰:張良貌若婦人。

范曄《後漢書》曰:周舉字宣光,汝南人也。

姿貌短陋而博學。

《東觀漢記》曰:永平中徵承宮為博士,遷左中郎,數納忠諫,論議切直,名播匈一奴一。

時單于遣使求欲得見宮,詔敕宮自整飭,宮對曰:"夷狄炫名,非識實也。

臣狀丑,不可以示遠,宜選長大威容者。

"帝乃以大鴻臚魏應代之。

《魏志》曰:管輅容貌醜,無威儀,言語不擇非類。

又曰:王粲字仲宣,山一陽一高平人也。

年十七,往荊州依劉表,表以粲貌寢而體通脫,不甚重也。

《晉書》曰:孫秀尚河東公主,形陋短小,一奴一僕之下者也。

又曰:左思貌醜而口訥。

又曰:張孟一陽一每出,人惡之,輒擲瓦礫盈車。

王隱《晉書》曰:劉伶字伯倫,長六尺,貌甚醜悴,常攜一壺酒,使人荷鍤自隨,以為死便埋也。

孫嚴《宋書》曰:桓護之,字彥宗。

少倜儻不拘小節,形狀短陋,而氣幹強果。

又曰:少帝幼而狷急,輕脫險迅,細形黃貌色,長頸鳥啄嘶聲。

《齊書》曰:張融形貌短丑,精神清徹。

王敬則見融革帶寬,謂曰:"革帶太急。

"融曰:"既非步吏,急帶何為?"

又曰:蕭坦之肥黑無鬢,語聲嘶,時人號為蕭痖。

剛很專執,群小畏而憎之。

崔鴻《十六國春秋·前趙錄》曰:郭汜字子游,上郡人也。

父士為縣卒,隨巫而遇一女子於路,巫曰:"此女生貴子,君亦有貴子,可相納之,當興君門。

"士納之,生汜,長不滿七尺,丑極。

當時樸訥無慧,後為縣卒,感憤遊學,師事安平趙孔曜,曜見而偉之曰:"此生有公骨,其當貴達。

"

又曰:《前秦錄》曰:苻雄字玄才,趙建武中拜龍驤將軍,貌醜頭大而足短,故軍稱為大頭龍驤。

又曰:徐成純直亮,素為王猛所知,長不滿六尺,丑極當時。

車頻《秦書》曰:苻堅六歲戲於路,司隸徐統見而異焉。

而問曰:"苻郎,此官街,小兒戲不畏縛耶?"答曰:"吏縛犯事者,不縛小兒戲。

"統語左右曰:"此兒有王霸相。

"左右曰:"此兒狀貌甚醜,而君以為相貴異,何也?"曰:"非爾等所知也。

"

《南史》曰:劉韞,人材凡鄙,為明帝所一寵一 。

在湘州,雍州使善畫者圖其形,出行鹵簿羽儀,常自披玩。

嘗以圖示征西將軍,蔡興宗戲之,一陽一若不解畫者,指韞形問之曰:"此何人?"韞曰:"是我。

"其庸底類如此耶。

《北史》曰:後魏廣陵侯衍弟欽,中書監尚書右僕射、儀同三司,欽色尤黑,故時人號為黑面僕射。

《唐書》曰:李輔國本名靜忠,短小貌陋,頗知書計,高力士見之,收在左右,與諸一奴一為伍。

年四十餘矣,為小宦掌廄中文帳,後遷至封成國公也。

又曰:蘇世長容貌醜陋,頗有學識,性滑稽,言雜諧調,隋大業中為都水使者。

煬帝嘗謂之曰:"卿面何類駏驢?"世長再拜,叫呼,以手據地,蹙項敗面,為駏驢之狀。

群臣掩口而笑,煬帝大悅,賜帛百匹。

又曰:貞觀十五年,文德皇后崩,百官衰絰。

率更令歐一陽一詢狀貌醜異,眾或指之,許敬宗見而大笑,為御史所劾,左授洪州都督府司馬。

《周史》曰:慕容彥超,吐渾部人也。

父亮以彥超貴,累贈至三師。

彥超即漢高祖之同產弟也,嘗冒姓閻氏,體黑面一胡一 ,故謂之閻崑崙。

《莊子》曰:厲人夜半生子,其父取火視之,恐其似己也。

(厲人,醜人也。

)

又曰:魯哀公問仲尼:"衛有惡人焉,曰哀駘佗。

丈夫之與處者,思而不能去也。

婦人見之,請於父母,曰'與為人一妻 ,寧為夫子妾'者,十數而未止也。

是必有以異乎人也。

寡人召而觀之,果以惡駭天下。

"

又曰:支離疏者,頤隱於臍,肩高於頂,會撮指天,五管在上,兩髀為脅也。

《孫卿子》曰:衛靈公有臣曰公孫呂,身長七尺,面長三尺而廣三寸,名動天下。

《孔從子》曰:子高見齊王,齊王問誰可為臨淄宰,稱管穆焉。

王曰:"管穆容貌陋,民不敬也。

"答曰:"夫見敬在德,且臣所稱其能也。

君不聞晏子乎,長不滿六尺,面狀醜惡,齊王上下莫不崇焉。

以穆體形方之,猶賢之遠矣。

"王乃以管穆為臨淄宰也。

《一屍一子》曰:禹長頸鳥喙,面目顏色亦惡矣。

天下猶獨賢之。

《呂氏春秋》曰:陳有惡人曰敦洽犨麋,椎顙,色如漆也。

又曰:列一精一子高德行於齊,湣王所敬,著布衣,白縞冠,會朝步堂下。

謂侍者曰:"我好醜何如?"侍者曰:"公艷。

"出而窺井,歎曰:"惡丈夫也。

人之阿齊王實不良 而言良,亦其我之侍者也。

"

周斐《汝南先賢傳》曰:周燮字彥祖,斂頤折頞,貌甚醜,母欲不舉,其父曰:"吾聞諸聖賢人狀皆有異於人,興我宗者必此兒。

"遂育之。

《梁冀別傳》曰:子嗣為河南尹。

嗣一名一胡一 狗,時年十六,容貌甚陋,不勝冠帶,道路見者,莫不嗤笑焉。

《司馬徽別傳》曰:劉綜欲候徽,先使左右問其存亡。

徽鋤園,左右問馬君所在,徽曰:"我是徽。

"頭面醜陋。

問者罵之曰:"即欲求司馬公,何等田一奴一,而稱徽?"更刷頭飾服而出,左右叩頭而謝之。

《續搜神記》曰:桓大司馬從南州來,拜簡文皇帝陵,問左右商涓形貌,有人答:"涓為肥短,黑色,形甚醜。

"公云:"吾見之亦如此。

"意惡之,還州遂病,無幾而薨。

謝綽《宋拾遺記》曰:何尚之、顏延年少年好為嘲調,二人並短小,常謂顏公為猴,顏亦以何為猴,常共遊戲西池。

顏問路人云:"二人誰似猴?"路人指何曰:"彼似猴耳,君乃真獼也。

"

束晰《發蒙記》曰:醜男鬷蔑,醜女鍾離春。

《世說》曰:王廣娶諸葛誕女。

入室,言語始一交一 ,王語婦曰:"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

"婦曰:"大丈夫不能彷彿彥雲,而令婦入比蹤英傑!"

崔駰《博徒論》曰:博徒見農夫戴笠持耨以芸蓼荼,面目驪黑,手足胼胝,膚如桑樸,足如熊蹄,蒲伏壟畝,汗出調泥,乃謂曰:"子觸熱耕芸,背上生鹽,脛如燒椽,皮如領革,錐不能穿,行步狼跋,腳戾脛酸。

謂子草木,支體屈伸;謂子禽一獸 ,形容似人。

何受命之薄,稟性不純?"

桓譚《新論》曰:余嘗與郎泠喜出見一老翁,糞上拾食,頭面垢丑,不可忍視。

喜曰:"安知此非神仙。

"余曰:"道必形體,如此無以道焉。

"

《風俗通》曰:齊有一女,二家求之。

其家語其女曰:"汝欲東家則左袒,欲西則右袒。

"其女兩袒。

父母問其故,對曰:"願東家食而西家息。

"以東家富而丑,西家貧而美也。

《新序》曰:齊有田巴先生者,行修於外。

王聞其賢,聘之,將問政焉。

田巴先生改制新衣,拂飾冠帶,顧謂其妾,妾曰:"姣。

"將出門,問其從者,從者曰:"佼。

"過於淄水,自照視,醜惡甚焉。

遂見齊王。

齊王問政,對曰:"今者大王召臣,臣問妾,妾愛臣,諛臣曰佼;問從者,從者畏臣,諛臣曰佼。

臣至臨淄水而觀,然後知醜惡也。

今王察之,齊國治矣。

《會稽錄》曰:任奕字安和,句章人也。

為人貌寢,無威儀。

劉謚之《龐郎賦》曰:其頭也則中而上下銳,額平而承枕四起。

繁欽《三一胡一 賦》曰:莎車之一胡一 ,黃自深一精一,員耳狹頤;康居之一胡一 ,焦頭折頞,高輔陷鼻,眼無黑眸,頰無餘肉;罽賓之一胡一 ,面象炙蝟,頂如持囊,隈目赤眥,洞頞卬鼻。

朱彥時《黑兒賦》曰:世有非常人,實為彼玄士。

稟茲至緇色,內外皆相似。

臥如驪牛眠,立如烏牛跱。

忿如鴝鵒鬥,樂似鸕茲喜。

○醜婦人

《周易》曰:老婦士夫,亦可丑也。

《韓詩外傳》曰:齊王厚送女,欲妻屠門肚,肚辭以疾。

其友勸之曰:"子孫死腥臭之肆而已乎,何以辭之?"肚應曰:"其女丑。

"其友曰:"何謂也?"肚曰:"吾肉善如量而去苦少耳;吾肉不善,雖以他附益之,尚猶不讎。

今厚送子,子丑故耳。

"其友下問女,果丑,目如擗杏,齒如編蟹。

《東觀漢記》曰:梁耗維郡孟氏,其女名光,狀貌醜而黑,力能舉石臼,擇而不嫁,至年三十,鴻聞而聘之。

王隱《晉書》曰:武帝為太子納妃,謀久不決;上欲娶衛瓘女,楊後欲娶賈充女。

上曰:"衛公女有五可,賈公女有五不可。

衛家種賢而多子,端正而長白;賈家種妒而少子,丑而短黑也。

"

《唐書》曰:張萬福典泗州時,遇德宗幸奉天,李希烈反,陳少游悉令管內刺史送妻子楊州以為質。

萬福獨不肯,謂使者曰:"為某白相公,萬福妻老且醜,不足煩相公意。

"獨不送。

又曰:中宗好與朝臣狎戲。

韋庶人微時,有一乳母,實蠻婢也,既老且醜,齒發禿落,制於後宮,刻列花燭,嫁為御史大夫竇懷貞妻。

俗謂乳母一之 婿曰阿遮,懷貞每進表狀,列其官位,必曰"國遮",欣然有自負之色。

《莊子》曰:一陽一子之宋,宿於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惡,惡者貴而美者賤。

一陽一子問其故,逆旅小子對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

"一陽一子曰:"弟子記之,行賢而去自賢之行,何往而不愛哉。

"

《郭子》曰:許允婦是阮德如妹,甚醜,一交一 禮竟,許允無復入理。

桓范勸之曰:"阮嫁醜女與卿,故當有意,宜察之。

"許便入見,婦即出,提裙裾停之。

許謂婦曰:"婦有四德,卿有幾?"答:"新婦所乏惟容。

士有百行,君有其幾?"許曰:"皆備。

"婦曰:"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

"許有慚色,遂雅相重。

劉向《列女傳》曰:齊孤逐女者,其狀甚醜,三逐於鄉,五逐於裡,過時無所容,乃造襄王之門而求見。

王輟食而起,謹敬。

左右曰:"三逐於鄉者不忠,五逐於裡者少禮,何足為遽?"王曰:"子不識也。

夫牛鳴而馬不應者,異類故。

遂見,與之語而嘉之。

又曰:齊宿瘤者,東都採桑之女閔王之後也。

(閔王,宣王字也。

)項有大瘤,故號曰宿瘤。

初,閔王游至東,百姓盡觀,宿瘤女採桑如故。

王召問曰:"寡人出遊,車騎甚眾,百姓無長少棄事來觀,汝不視,何也?"對曰:"妾受父母教採桑,不受教觀大王。

"王曰:"此女也惜,惜其宿瘤。

"女曰:"中心何謂,宿瘤何傷?"王大悅,曰:"此賢女也!"命後車載之。

女曰:"女不受父母一之 教而隨大王,是奔女也。

"王大慚曰:"寡人失之。

貞女,一禮不備,雖死不從。

"及歸,遣使奉禮,加金百鎰娉迎之。

父母驚惶,欲洗沐為衣裳,女曰:"變容更服,恐見不識。

"於是如故隨使者。

閔王歸,見諸夫人告曰:"今日出遊,得一聖女。

"及至,諸夫人見者皆大笑。

王曰:"未飭耳。

飾與不飭,相去十百。

"女曰:"飭與不飭,相去千萬不足言,何獨十百也!"王曰:"何以?"對曰:"昔者堯舜桀紂俱為天子,堯舜安於節儉,茅茨不剪,采椽不斫,後宮衣不曳地,食不重味,至今數千歲天下歸善;桀紂不自飭仁義,為高台榭、深池澤,後宮蹈綺縠,弄珠玉,身死國亡,為天下笑,至今千餘歲天下歸惡。

由是觀之,飭與不飭相去千萬。

"閔王大感,立以為後。

期月之間,化行鄰國,諸侯朝之,侵三晉,懼秦楚,立帝號。

及女死,燕遂屠齊。

又曰:齊鍾離春者,齊無鹽邑之女。

(鍾離,姓;春,名也。

)其為人極醜無雙:臼頭深目,長壯大節,卬鼻結喉,頂上少發,折腰出胸,皮膚若漆,行年三十,無所容入,行嫁不售,流棄莫執。

於是乃拂拭短褐,自詣宣王,願乞一見。

見謁者曰:"晏齊之不售女也。

聞大王之聖,願備後宮之掃除,頓首司馬門外。

"謁者以聞,宣王方置酒於漸台,左右聞之,莫不掩口而笑。

王曰:"此天下強顏女子也。

"乃召見之,謂曰:"昔先王為寡人娶妃匹,皆以備有列位者。

今夫人不容鄉里布衣,而欲干萬乘之主,有何異乎?"鍾離春曰:"竅慕大王之美義耳。

"王曰:"然。

何善?"曰:"嘗隱善。

"王曰:"試一行之。

"言未卒,忽不見。

王大驚,立發隱書而讀之,久不能解。

明日復召之,但揚目銜齒,舉手拊膝曰:"殆哉!如此者四矣。

王曰:"願聞命。

"對曰:今大王之國,西有橫秦之患,南有強楚之讟,外有二國之難,內聚奸臣,眾人不附。

春秋四十年壯男不立,故不務眾子而務眾婦,尊所好而忽所恃,一旦山陵崩墜,社稷不定,此一殆也。

漸台五層,黃金白玉,琅玕翡翠,萬人疲極,此二殆也。

賢者伏匿於山林,諂諛強行於左右,邪偽立於本朝,不得通入,此三殆也。

酒漿流湎,以夜繼晝,女樂俳優,縱橫大笑,外不修諸侯之禮,內不康國家之理。

此四殆也。

"王闇然無聲,喟然而歎曰:"痛乎!無鹽君之言。

"於是立壞漸台,罷女樂,退諂諛,去雕琢,選兵馬,實府庫,辟四門,招進直言,卜擇吉日,立太子,拜無鹽君以為王后。

齊國大安,皆醜女之力也。

一習一 鑿齒《襄一陽一記》曰:黃承彥,沔南名士也,謂諸葛孔明曰:"君擇婦否?有醜女黃頭黑色而才堪相配。

"孔明許焉,即載送之。

時人為笑樂,鄉里為之嗟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河外醜女。

"

束晢《發蒙記》曰:醜男鬷蔑,醜女鍾離春。

《通俗文》曰:不媚曰,(音畜。

)可惡曰薈,(烏會反。

)大醜曰{大羔},(呼一交一 切。

)丑稱曰娭。

(烏在反。

)

何承天《纂文》曰:嫫母,醜人也。

《楚辭》曰:西施媞媞而不得見兮,嫫母勃屑日侍而。

又曰:圭璋雜於甑室,隴廉與孟陬同宮。

舉世以為常俗,固將愁苦而終泅攏

劉思真《醜婦賦》曰:才質陋且儉,姿容劇嫫母。

鹿頭獼猴面,椎額復出口。

折頞靨樓鼻,兩眼(一一交一 切。

)如臼。

膚如老桑皮,耳如側兩手。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曰:登徒子妻,蓬頭攣(牛善反。

)耳,齞(牛美反。

)唇歷齒,旁行傴僂,又疥且痔。

《太平御覽》宋·李昉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太平御覽
卷一 ◎天部一卷二 ◎天部二卷三 ◎天部三卷四 ◎天部四卷五 ◎天部五卷六 ◎天部六卷七 ◎天部七卷八 ◎天部八卷九 ◎天部九卷十 ◎天部十卷十一 ◎天部十一卷十二 ◎天部十二卷十三 ◎天部十三卷十四 ◎天部十四卷十五 ◎天部十五卷十六 ◎時序部一卷十七 ◎時序部二卷十八 ◎時序部三卷十九 ◎時序部四卷二十 ◎時序部五卷二十一 ◎時序部六卷二十二 ◎時序部七卷二十三 ◎時序部八卷二十四 ◎時序部九卷二十五 ◎時序部十卷二十六 ◎時序部十一卷二十七 ◎時序部十二卷二十八 ◎時序部十三卷二十九 ◎時序部十四卷三十 ◎時序部十五卷三十一 ◎時序部十六卷三十二 ◎時序部十七卷三十三 ◎時序部十八卷三十四 ◎時序部十九卷三十五 ◎時序部二十卷三十六 ◎地部一卷三十七 ◎地部二卷三十八 ◎地部三卷三十九 ◎地部四卷四十 ◎地部五卷四十一 ◎地部六卷四十二 ◎地部七卷四十三 ◎地部八卷四十四 ◎地部九卷四十五 ◎地部十卷四十六 ◎地部十一卷四十七 ◎地部十二卷四十八 ◎地部十三卷四十九 ◎地部十四卷五十 ◎地部十五卷五十一 ◎地部十六卷五十二 ◎地部十七卷五十三 ◎地部十八卷五十四 ◎地部十九卷五十五 ◎地部二十卷五十六 ◎地部二十一卷五十七 ◎地部二十二卷五十八 ◎地部二十三卷五十九 ◎地部二十四卷六十 ◎地部二十五卷六十一 ◎地部二十六卷六十二 ◎地部二十七卷六十三 ◎地部二十八卷六十四 ◎地部二十九卷六十五 ◎地部三十卷六十六 ◎地部三十一卷六十七 ◎地部三十二卷六十八 ◎地部三十三卷六十九 ◎地部三十四卷七十 ◎地部三十五卷七十一 ◎地部三十六卷七十二 ◎地部三十七卷七十三 ◎地部三十八卷七十四 ◎地部三十九卷七十五 ◎地部四十卷七十六 ◎皇王部一卷七十七 ◎皇王部二卷七十八 ◎皇王部三卷七十九 ◎皇王部四卷八十 ◎皇王部五卷八十一 ◎皇王部六卷八十二 ◎皇王部七卷八十三 ◎皇王部八卷八十四 ◎皇王部九卷八十五 ◎皇王部十卷八十六 ◎皇王部十一卷八十七 ◎皇王部十二卷八十八 ◎皇王部十三卷八十九 ◎皇王部十四卷九十 ◎皇王部十五卷九十一 ◎皇王部十六卷九十二 ◎皇王部十七卷九十三 ◎皇王部十八卷九十四 ◎皇王部十九卷九十五 ◎皇王部二十卷九十六 ◎皇王部二十一卷九十七 ◎皇王部二十二卷九十八 ◎皇王部二十三卷九十九 ◎皇王部二十四卷一百 ◎皇王部二十五卷一百一 ◎皇王部二十六卷一百二 ◎皇王部二十七卷一百三 ◎皇王部二十八卷一百四 ◎皇王部二十九卷一百五 ◎皇王部三十卷一百六 ◎皇王部三十一卷一百七 ◎皇王部三十二卷一百八 ◎皇王部三十三卷一百九 ◎皇王部三十四卷一百一十 ◎皇王部三十五卷一百一十一 ◎皇王部三十六卷一百一十二 ◎皇王部三十七卷一百一十三 ◎皇王部三十八卷一百一十四 ◎皇王部三十九卷一百一十五 ◎皇王部四十卷一百一十六 ◎皇王部四十一卷一百一十七 ◎偏霸部一卷一百一十八 ◎偏霸部二卷一百十九 ◎偏霸部三卷一百二十 ◎偏霸部四卷一百二十一 ◎偏霸部五卷一百二十二 ◎偏霸部六卷一百二十三 ◎偏霸部七卷一百二十四 ◎偏霸部八卷一百二十五 ◎偏霸部九卷一百二十六 ◎偏霸部十卷一百二十七 ◎偏霸部十一卷一百二十八 ◎偏霸部十二卷一百二十九 ◎偏霸部十三卷一百三十 ◎偏霸部十四卷一百三十一 ◎偏霸部十五卷一百三十二 ◎偏霸部十六卷一百三十三 ◎偏霸部十七卷一百三十四 ◎偏霸部十八卷一百三十五 ◎皇親部一卷一百三十六 ◎皇親部二卷一百三十七 ◎皇親部三卷一百三十八 ◎皇親部四卷一百三十九 ◎皇親部五卷一百四十 ◎皇親部六卷一百四十一 ◎皇親部七卷一百四十二 ◎皇親部八卷一百四十三 ◎皇親部九卷一百四十四 ◎皇親部十卷一百四十五 ◎皇親部十一卷一百四十六 ◎皇親部十二卷一百四十七 ◎皇親部十三卷一百四十八 ◎皇親部十四卷一百四十九 ◎皇親部十五卷一百五十 ◎皇親部第十六卷一百五十一 ◎皇親部十七卷一百五十二 ◎皇親部十八卷一百五十三 ◎皇親部十九卷一百五十四 ◎皇親部二十卷一百五十五 ◎州郡部一卷一百五十六 ◎州郡部二卷一百五十七 ◎州郡部三卷一百五十八 ◎州郡部四卷一百五十九 ◎州郡部五卷一百六十 ◎州郡部六卷一百六十一 ◎州郡部七卷一百六十二 ◎州郡部八卷一百六十三 ◎州郡部九卷一百六十四 ◎州郡部十卷一百六十五 ◎州郡部十一卷一百六十六 ◎州郡部十二卷一百六十七 ◎州郡部十三卷一百六十八 ◎州郡部十四卷一百六十九 ◎州郡部十五卷一百七十 ◎州郡部十六卷一百七十一 ◎州郡部十七卷一百七十二 ◎州郡部十八卷一百七十三 ◎居處部一卷一百七十四 ◎居處部二卷一百七十五 ◎居處部三卷一百七十六 ◎居處部四卷一百七十七 ◎居處部五卷一百七十八 ◎居處部六卷一百七十九 ◎居處部七卷一百八十 ◎居處部八卷一百八十一 ◎居處部九卷一百八十二 ◎居處部十卷一百八十三 ◎居處部十一卷一百八十四 ◎居處部十二卷一百八十五 ◎居處部十三卷一百八十六 ◎居處部十四卷一百八十七 ◎居處部十五卷一百八十八 ◎居處部十六卷一百八十九 ◎居處部十七卷一百九十 ◎居處部十八卷一百九十一 ◎居處部十九卷一百九十二 ◎居處部二十卷一百九十三 ◎居處部二十一卷一百九十四 ◎居處部二十二卷一百九十五 ◎居處部二十三卷一百九十六 ◎居處部二十四卷一百九十七 ◎居處部二十五卷一百九十八 ◎封建部一卷一百九十九 ◎封建部二卷二百 ◎封建部三卷二百一 ◎封建部四卷二百二 ◎封建部五卷二百三 ◎職官部一卷二百四 ◎職官部二卷二百五 ◎職官部三卷二百六 ◎職官部四卷二百七 ◎職官部五卷二百八 ◎職官部六卷二百九 ◎職官部七卷二百一十 ◎職官部八卷二百一十一 ◎職官部九卷二百一十二 ◎職官部十卷二百一十三 ◎職官部十一卷二百一十四 ◎職官部十二卷二百一十五 ◎職官部十三卷二百一十六 ◎職官部十四卷二百一十七 ◎職官部十五卷二百一十八 ◎職官部十六卷二百一十九 ◎職官部十七卷二百二十 ◎職官部十八卷二百二十一 ◎職官部十九卷二百二十二 ◎職官部二十卷二百二十三 ◎職官部二十一卷二百二十四 ◎職官部二十二卷二百二十五 ◎職官部二十三卷二百二十六 ◎職官部二十四卷二百二十七 ◎職官部二十五卷二百二十八 ◎職官部二十六卷二百二十九 ◎職官部二十七卷二百三十 ◎職官部二十八卷二百三十一 ◎職官部二十九卷二百三十二 ◎職官部三十卷二百三十三 ◎職官部三十一卷二百三十四 ◎職官部三十二卷二百三十五 ◎職官部三十三卷二百三十六 ◎職官部三十四卷二百三十七 ◎職官部三十五卷二百三十八 ◎職官部三十六卷二百三十九 ◎職官部三十七卷二百四十 ◎職官部三十八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