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卷十三
諫說之難
【原文】
韓非作《說難》,而死於說難1,蓋諫說之難,自古以然。
至於知其所欲說,迎而拒之,然卒2至於言聽而計從者,又為難而可喜者也。
秦穆公執晉侯,晉一陰一飴甥往會盟,其為晉遊說無可疑者。
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
小人曰必報仇,君子曰必報德。」
秦伯曰:「國謂君何?」曰:「小人謂之不免,君子以為必歸;以德為怨,秦不其然。」
秦遂歸晉侯。
秦伐趙,趙求救於齊,齊欲長安君3為質。
太后不肯,曰:「復言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4觸龍5願見,後盛氣而揖之入,知其必用此事來也。
左師徐坐,問後體所苦,繼乞以少子補黑衣6之缺。
後曰:「丈夫亦愛憐少子乎?」曰:「甚於婦人。」
然後及其女燕後,乃極論趙王三世之子孫無功而為侯者,禍及其身。
後既寤7,則言:「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於是後曰:「恣君之所使。」
長安君遂出質。
范雎見疏於秦,蔡澤入秦,使人宣言感怒雎,曰:「燕客蔡澤,天下辯士也。
彼一見秦王,必奪君位。」
雎曰:「百家之說,吾既知之,眾口之辯,事皆摧之,是惡8能奪我位乎?」使人召澤,謂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有之乎?」對曰:「然。」
即引商君、吳起、大夫種之事。
雎知澤欲困己以說,謬曰:「殺身成名,何為不可?」澤以身名俱全之說誘之,極之以閎夭9、周公之忠聖。
今秦王不倍功臣,不若秦孝公、楚越王,雎之功不若三子,勸其歸相印以讓賢。
雎竦然十失其宿怒,忘其故辯,敬受命,延入為上客。
卒之代為秦相者澤也。
秦始皇遷其母,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諫者殺之。」
死者二十七人矣。
茅焦請諫,王召鑊將烹之。
焦數以桀、紂狂悖之行,言未絕口,王母子如初。
呂甥之言出於義,左師之計伸於愛,蔡澤之說激於理,若茅焦者真所謂蒯虎牙者矣。
范雎親困穰侯而奪其位,何遽不如澤哉!彼此一時也。
【註釋】
1韓非作《說難》,而死於說難:韓非,也稱韓非子,戰國末期韓國公子,一精一於刑名法術之學,與李斯同就學於荀子。
韓非文辭斐然,思想深刻,有許多著述,大多收在《韓非子》一書中。
較有名的著作有《孤憤》、《五蠹》、《內外儲》、《說林》、《說難》等。
他強調嚴刑峻法,主張以法治國,其學說深得秦始皇賞識。
但因李斯擔心韓非子事秦,自己的地位將不保,於是毒死了韓非子。
所以說韓非也是因《說難》而招致滅頂之災。
說,遊說,勸說。
2卒:最後,終於。
3長安君:趙惠文王之子,被趙悼襄王封於饒地,孝成王時,當做人質被送到齊國。
4左師:戰國時趙國有名無實的高級官員。
5觸龍:也叫觸讋,戰國時趙國左師,有遠見卓識。
6少子:小兒子。
黑衣:代指王宮衛士,因古時王宮衛士都著黑衣。
7寤:省悟過來。
8是:這樣。
惡:如何,怎麼樣。
9閎夭:西周開國功臣,與散宜生、太顛等齊名。
西伯侯姬昌被紂囚禁,閎夭等設計用美色重賂,營救西伯脫險;後又佐武王滅商。
十竦然:驚竦的樣子。
延:引進,請。
遽:猝然,一下子。
【譯文】
韓非作《說難》,卻死於勸諫君王而招致的災難。
看來規勸君主反招禍,自古如此。
至於國君知道人家所要規勸的內容,接見他卻不接納他的意見,可是終究還是言聽計從了,這又是變災難而成可喜可賀的事了。
秦穆公俘虜了晉惠公,晉國的一陰一飴甥前往秦國參加會盟,他將替晉國遊說是毫無疑問的。
秦穆公問:「晉國和睦嗎?」一陰一飴甥回答說:「不和睦。
小人說一定要報仇,君子說一定要報答恩德。」
秦穆公問:「全國認為國君的前途將如何?」一陰一飴甥答:「小人認為他不會被赦免,君子認為他一定會回來;把感恩變成怨恨,秦國是不會這樣的吧?」秦國終於讓晉惠公回到晉國。
秦國攻打趙國,趙國向齊國請求援救。
齊國提出要讓趙太后的小兒子長安君作人質,趙太后不肯,說:「有再說讓長安君作人質的,老婦一定要向他臉上吐唾沫!」左師觸龍表示希望晉見太后,太后氣呼呼地請他進來,知道他必定是因為這件事而來的。
左師從容落座,先詢問太后身體有無病痛,接著請求讓自己的小兒子當個宮廷黑衣衛士。
太后問:「男子漢也愛憐自己的小兒子嗎?」觸龍答:「比女人們更愛憐。」
後來話題涉及到太后的女兒燕後,接著又深入探討趙王三代以下沒有功績而封侯的子子孫孫,災禍涉及他們自身的情況。
太后省悟之後,觸龍就問:「長安君憑什麼把自己托身在趙國?」在這種情況下,太后說:「任憑您支派他吧!」長安君於是被派出國去作人質。
范雎在秦國受到冷落,蔡澤來到秦國,讓人公開講一些激怒范雎的話,說:「燕國來的客卿蔡澤是天下的善辯之士,他只要一見到秦王,一定會使范雎喪失相位。」
范雎說:「諸子百家的學說,我全都懂得;眾人的論辯,我都挫敗過他們,這樣還怎麼能使我失去相位呢?」讓人召來蔡澤,問他說:「您揚言要取代我任相國,有這事嗎?」蔡澤答道:「是的。」
接著又引據商鞅、吳起、大夫種(越國大夫文種)的事例。
范雎知道蔡澤要用遊說之詞難為自己,故意心口不一地說:「犧牲性命,成就名聲,為什麼不可以?」蔡澤拿生命、名聲都要保全的道理誘導他,以閎夭、周公的忠貞聖明為他樹立榜樣。
忠告他當今秦王並不加倍優遇功臣,不像秦孝公、楚越王那樣,你范雎的功勞也比不上商鞅等三人。
規勸他歸還相印,把相位讓給賢者。
范雎對蔡澤肅然起敬,拋卻了原先的惱怒,失去了原有的辯才,恭恭敬敬聽他的意見,把他請到家中待如上賓。
最終取代范雎做了秦相的就是蔡澤。
秦始皇(統一前為秦王時,生母曾助人發動叛亂)把母親放逐出秦都,下令說:「有敢拿太后的事來勸諫的,殺死他!」為這件事而死的人已經27人。
茅焦請求入宮勸諫,秦王讓人抬來大鍋準備煮死他。
茅焦借夏桀、殷紂狂亂背理的行為來責備秦王,話還未說完,秦王母子就和好如初了。
呂甥(一陰一飴甥)的言論出自於正義,左師的計謀發揮於愛心,蔡澤的勸說激發於情理,至於茅焦,真是所謂老虎嘴裡拔牙的人了。
范雎曾使擅權30餘年的秦昭王的舅父穰侯遭受困厄,從而奪取了他的相位,為什麼一下子就不如蔡澤了呢?這就叫此一時彼一時啊!
蕭房知人
【原文】
漢祖至南鄭,韓信亡去1,蕭何自追之。
上2罵曰:「諸將亡者以十數,公無所追;追信,詐3也。」
何曰:「諸將易得,至如信,國士無雙,必欲爭天下,非信無可與計事者。」
乃拜信大將,遂成漢業。
唐太宗為秦王時,府屬4多外遷,王患之5。
房喬曰:「去者雖多不足吝,杜如晦6王佐才也,王必欲經營四方,捨如晦無共功者。」
乃表留幕府,遂為名相。
二人之去留,系興替治亂如此,蕭、房之知人,所以為莫及也。
樊噲從高祖起7豐、沛,勸霸上之還,解鴻門之厄,功亦不細矣,而韓信羞與為伍。
唐儉贊太宗建大策,發薄津之謀,定突厥之計,非庸臣也,而李靖8以為不足惜。
蓋以信、靖而視噲、儉,猶熊羆9之與狸狌耳。
帝王之功,非一士之略,必待將如韓信,相如杜公,而後用之,不亦難乎!惟能置蕭、房於帷幄中,拔茅匯進,則珠玉無脛而自至矣十。
【註釋】
1亡去:逃走。
2上:漢高祖劉邦。
3詐:欺騙,誆騙。
4府屬:府中幕僚臣屬。
5患之:以之為患。
患,擔憂。
6杜如晦:字克明,唐初名相,凌煙閣24功臣之一。
李世民為秦王時,杜如晦便跟隨他征戰各方,出謀劃策,後又幫助李世民奪取王位,居功至偉。
太宗李世民即位後,杜如晦和房玄齡共同輔佐太宗,開創了貞觀之治的局面。
7起:起事,興兵。
8李靖:字藥師,唐朝著名統帥,是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少有大略。
李淵起事後,李靖被秦王李世民徵召為幕府,在對各方的戰爭中,他的軍事才能逐漸展現。
9熊羆:熊和羆。
皆為猛獸。
十珠玉無脛而自至:像珠玉般寶貴的人才便會不請自至。
珠玉,珍珠寶玉,此處代指優秀的人才。
脛,小腿。
【譯文】
漢高祖劉邦行軍到達南鄭,韓信不告而別,蕭何親自去追趕他。
高祖罵蕭何道:「將領們逃跑了幾十人,你都沒有去追趕,說追趕韓信,是騙我的。」
蕭何說:「將領不難找到,至於像韓信這樣的人,是國之奇士,天下無二。
您一定想要爭奪天下,除了他再沒有一起計議天下大事的人了。」
於是高祖封授韓信為大將,終於完成漢室大業。
唐太宗李世民為秦王時,幕府屬吏很多外調任職,秦王為此憂慮。
房喬(名玄齡)說:「離去的人儘管不少,也不值得可惜,杜如晦是輔佐君王之才,大王想要經營天下大業,捨棄如晦就沒有能共事的人了。」
於是上疏請將杜如晦留在幕府中,終成一代名相。
韓、杜二人的去留,與興衰治亂的關係密切到這種程度,蕭、房二人的善於發現人才,是無人能比得上的。
樊噲跟隨高祖在豐、沛起兵,攻佔鹹一陽一後勸高祖還軍霸上,鴻門宴上解除高祖困厄使之脫險,功勞也不算小了,可是韓信把自己與樊噲身份同等看做是羞辱。
唐儉幫助高祖、太宗下決心滅隋建唐,在薄津揭發獨孤懷恩發動叛亂的一陰一謀,幫太宗制定誘降突厥的辦法,不能說是平庸之臣,可是李靖認為,失去他也不值得惋惜。
以韓信和李靖看來,樊噲、唐儉,也不過是拿熊羆比狸貓而已。
創建帝王之業,絕非個別謀士的謀略可成,一定要等到有了韓信那樣的大將、杜如晦那樣的賢相,然後才加以重用,豈不太難了嗎?只要能把蕭何、房玄齡一類人安排到帳下,選賢進能,那麼,珍珠寶玉般珍貴的人才就會不請自至了。
吳激小詞
【原文】
先公在燕山,赴北人張總侍御家集1。
出侍兒佐2酒,中有一人,意狀摧抑可憐3,叩4其故,乃宣和殿小宮姬也。
坐客翰林學士吳激賦長短句紀之5,聞者揮涕。
其詞曰:「南朝千古傷心地,還唱《後庭花》6。
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相遇,仙姿勝雪,宮髻堆鴉。
一江一 州司馬,青衫濕淚,同是天涯7。」
激字彥高,米元章8婿也。
【註釋】
1集:集會,聚會。
2佐:勸。
3摧:傷痛。
抑:抑制,壓抑。
4叩:打聽,詢問。
5賦長短句紀之:吟誦詞記下這件事情。
賦,吟詠,吟誦。
長短句,即詞,因其句子長短不一,故有此稱,又稱詩餘。
6《後庭花》:南朝陳後主頹靡荒一婬一,終日沉溺酒色,不理朝政。
當百姓揭竿而起、國家動盪之時,陳後主還在後宮尋一歡 作樂。
他曾作一首《玉樹後庭花》,中有「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之語,被人認為是亡國之音,是不祥的預兆。
7一江一 州司馬,青衫濕淚,同是天涯:唐朝白居易被貶一江一 州,一晚與友送別時,聽到一江一 邊舟中傳來悠揚動聽的琵琶曲,遂邀琵琶女同飲,言談得知該女本為長安歌妓,年老色衰,委身為商人婦。
白居易聽聞,淚濕青衫,感慨說:「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8米元章:即米芾,字元章,北宋書法家、畫家,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宋代四大書法家。
其繪畫擅長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
【譯文】
先父在燕山,到北國人張總侍御家聚會。
侍女出來勸酒,其中有一人,強抑悲傷的樣子,令人可憐。
詢問緣故,原來她是流落在外的宣和殿小宮女。
座中賓客翰林學士吳激吟誦詞一首記下這件事,聽眾無不揮淚。
那首詞道:「南朝千古傷心地,還唱《後庭花》。
舊時王、謝,堂前燕子,飛向誰家?恍然相遇,仙姿勝雪,宮髻堆鴉。
一江一 州司馬,青衫濕淚,同是天涯。」
吳激,字彥高,是米芾(字元章)的女婿。
晏子揚雄
【原文】
齊莊公之難1,晏子不死不亡2,而曰:「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暱3,誰敢任4之?」及崔杼5、慶封盟國人曰:「所不與崔、慶者。」
晏子歎曰:「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6!」晏子此意正與豫子所言眾人遇我之意同,特7不以身殉莊公耳。
至於毅然據正以社稷為辭,非豫子可比也。
揚雄仕漢,親蹈王莽之變,退托其身於列大夫中,不與高位者同其死,抱道沒齒8,與晏子同科。
世儒或以《劇秦美9新》貶之,是不然,此雄不得已而作也。
夫誦述新莽之德,止能美於暴秦,其深意固可知矣。
序所言配五帝冠三王十,開闢以來列之聞,直以戲莽爾,使雄善為諛佞,撰符命,稱功德,以邀爵位,當與國師公同列,豈固窮如是哉?
【註釋】
1難:遇難,被殺。
2不死不亡:不自盡也不逃亡。
3私暱:個人一寵一 愛。
4任:擔任、承擔。
5崔杼:又稱崔子、崔武子,春秋時齊國大夫,齊惠公時為正卿。
惠公死後,出奔衛國。
後返齊,侍奉靈公,靈公死後,迎立故太子光,即齊莊公。
因齊莊公行為不檢,怒而殺之,立柞臼為君,即齊景公,自己為右相。
兩年後,家族內訌,在左相慶封的威逼下自一殺。
6上帝:天帝。
7特:只,不過。
8沒齒:終生,一輩子。
9美:美化。
十五帝:關於五帝的說法不一,最常見說法是太昊、炎帝、黃帝、少昊、顓頊五人。
冠:冠蓋,超過。
三王:一般指夏商週三代之君,即夏禹、商湯和周文、武王。
直:只不過。
諛佞:奉承獻媚。
撰:杜撰。
符命:符兆,預示著天命神授。
稱:稱頌。
邀:求取。
如是:這個樣子。
【譯文】
齊莊公遇難被殺之時,晏子既不去死,也不逃亡,而是說:「君主為國家而死,那麼就為他而死。
為國家而逃亡,就為他而逃亡。
如果君主為自己而死,為自己而逃亡,不是他個人一寵一 愛的人,誰敢承擔責任?」等到崔杼、慶封和國內的人在太公的宗廟結盟說「有不親附崔氏、慶氏的」時,晏子歎氣說:「我晏嬰如果不親附忠君利國的人,有天帝為證!」晏子這番話正和豫子所說眾人待我如何如何那番話意義相同,只是不為莊公獻出生命罷了。
至於他堅決地據守正義,拿國家利益作理由,不是豫子能比得上的。
揚雄在西漢做官,親身經歷王莽篡漢的變亂。
退步托身在一般士大夫行列中,不和官位高的人一同去死,終生堅持正道,與晏子同等。
社會上有些儒生拿他的《劇秦美新》來貶斥他,其實是不對的,因為這是揚雄迫不得已才寫的。
頌揚新莽的恩德,結果只能是美化殘暴的秦王朝,其中深意不難體會。
序中所說新莽與傳說中聖明的五帝一樣,甚至比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還強之類的話,有史以來沒有聽人說過,這只不過是在戲弄王莽罷了。
如果揚雄善於逢迎討好,杜撰符命,稱頌功德,以此求取高官厚祿,本應與國師公等同了,怎會一直窮困如此呢?
分類:未分類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