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齋隨筆》容齋四筆·卷一:自唐以來,相傳以孔門高弟1顏淵至子夏為十哲,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容齋隨筆》容齋四筆·卷一

容齋隨筆

容齋四筆·卷一

孔廟位次

自唐以來,相傳以孔門高弟1顏淵至子夏為十哲,故坐祀2於廟堂上。

其後升顏子配享,則進曾子於堂,居子夏之次以補其缺。

然顏子之父路、曾子之父點,乃在廡下3從祀之列,子處父上,神靈有知,何以自安?所謂子雖齊聖,不先父食,正謂是也。

又孟子配食與顏子並,而其師子思、于思之師曾子亦在下。

此兩者於禮、於義,實為未然,特4相承既久,莫之敢議耳。

【註釋】

1高弟:高徒。

2坐祀:排列祭祀。

3廡下:正堂周圍的廊房。

4特:只不過。

【譯文】

自唐朝以來,相傳以孔門的高徒從顏淵到子夏共十人為十哲,所以排列祭祀於孔廟的正堂之上。

後來升顏子為孔子配享,於是又增補曾子坐祀正堂,位居子夏之下。

然而顏子之父顏路、曾子之父曾點,卻排列在正堂周圍的廊房從祀,兒子位居父親之上,若神靈有知,怎麼可以自安呢?所說的兒子雖在聖人之列,不先於父用食,就是這個道理。

再者,孟子配享與顏子並列,而孟子的老師子思、子思的老師曾子,也位居顏子之下。

以上兩種情況,實際上與禮、與義都是相違背的,只不過是相傳承襲的時間長了,沒有誰敢提出異議罷了。

雲夢澤

【原文】

雲夢,楚澤藪1也,列於《周禮·職方氏》。

鄭氏曰:「在華容。」

《漢志》有雲夢官。

然其實雲也、夢也,各為一處。

《禹貢》所書:「雲土夢作義。」

注云:「在一江一 南。」

惟《左傳》得其詳,如鄖夫人棄子文於夢中。

注云:「夢,澤名,在一江一 夏安陸縣城東南。」

楚子田一江一 南之夢。

注云:「楚之雲、夢跨一江一 南北。」

楚子濟一江一 入於雲中。

註:「入雲澤中,所謂一江一 南之夢。」

然則,雲住一江一 之北,夢在其南也。

《上林賦》:「楚有七澤,嘗見其一,名曰雲夢,特其小小者耳,方九百里。」

此乃司馬長卿誇言。

今為縣,隸德安。

詢諸彼人2,已不能的指3疆域。

《職方氏》以「夢」為「瞢」。

《前漢·敘傳》:子文投於夢中,音皆同。

【註釋】

1澤藪:沼澤地。

2詢:查訪,詢問。

彼人:當地的人。

3的指:明確說出。

【譯文】

雲夢(大致包括今湖北一江一 漢平原及附近部分丘陵山巒地區),是楚國的一處沼澤地,在《周禮·職方氏》中有記載。

鄭氏說:「在華容(今湖北潛一江一 縣西南)境內。」

《漢書·地理志》中記有雲夢地區的官。

其實「雲」和「夢」各為一處。

《禹貢》記載「雲土夢作義。」

其註釋說:「在長一江一 以南。」

只有《左傳》記載詳細,如鄖夫人遺棄子文於夢地。

註釋說:「夢,沼澤名,位於一江一 夏安陸縣(今屬湖北)城的東南。」

又記楚子打獵於一江一 南的夢地。

註釋說:「楚國的雲、夢兩地,橫跨長一江一 南北。」

楚子渡一江一 才到雲地。

註釋說:「進入雲地沼澤中,這就是所謂一江一 南的夢地。」

然而,雲地在長一江一 以北,夢地在長一江一 以南。

《上林賦》中記載:「楚地有七處沼澤地,曾經見到一處,稱為雲夢,方圓九百里,不過是小小的一處而已。」

這是司馬長卿的虛誇之說。

現在雲夢為縣,隸屬於德安(今湖北安陸縣)。

我尋訪當地的人,他們已不能明確說出當時雲夢的範圍。

《職方氏》中將「夢」寫做「瞢」,《前漢書·敘傳》中有子文投於夢地中,兩者讀音相同。

關雎不同

【原文】

《關雎》為《國風》首,毛氏列之於三百篇之前。

《大序》云:「后妃之德也。」

而《魯詩》云:「後夫人雞鳴佩玉去君所1,周康王后不然,故詩人歎而傷之。」

《後漢書·皇后紀序》:「康王晏朝2,《關雎》作諷3。」

蓋用此也。

顯宗永平八年詔云:「昔應門失守4,《關雎》刺世5。」

注引《春秋說題辭》曰:「人主不正,應門失守,故歌《關雎》以感之。」

宋均云:「應門,聽政之處也。

言不以政事為務6,則有宣一婬一之心。

《關雎》樂而不一婬一7,思得賢人與之共化,修應門之政者也。」

薛氏《韓詩章句》曰:「詩人言雎鳩貞潔敬匹,以聲相求,隱蔽於無人之處。

故人君退朝,入於私宮,后妃御見有度。

應門擊柝8,鼓人上堂,退反燕處,體安志明。

今時大人內傾於色,賢人見其萌,故詠《關雎》之說淑女正容儀以刺時。」

三說不同如此。

《黍離》之詩列於王國風之首,周大夫所作也,而《齊詩》以為衛宣公之子壽,閔其兄伋之且見害,作憂思之詩,《黍離》之詩是也。

此說尤為可議。

【註釋】

1後夫人雞鳴佩玉去君所:后妃夫人雞鳴而起,佩戴玉器前往周康王住所。

2晏朝:因為好色所以很晚才上朝。

3諷:諷刺。

4應門失守:宮門失於守護。

5刺世:譏諷時政。

6務:要務。

7樂而不一婬一:有樂意而無邪一婬一。

8擊柝:擊打梆子。

【譯文】

《關雎》為《國風》的首篇,毛氏將其列於三百篇之前。

《大序》中稱是「后妃之德也」。

然而《魯詩》中則說:「后妃夫人雞鳴而起,佩戴玉器前往周康王住所,康王后心懷不滿,因而詩人歎息而傷感,就作了這篇詩文。」

《後漢書·皇后紀序》中說:「周康王好色晚起,就作《關雎》以諷刺他。」

大概是由於這個原因。

顯宗永平八年的詔書中說:「過去宮門失於守護,曾有作《關雎》以譏時政。」

註釋引用《春秋說題辭》說:「國家的君主不正,導致宮門守衛不嚴,所以詠作《關雎》以抒發感慨。」

宋均說:「宮門之內,是處理國家政事的地方。

這裡是說君主不一精一心處理政事,而有好色縱慾之心。

《關雎》之作,有樂意而無邪一婬一,期望能有賢才輔佐君主共同實行教化,整治宮廷之政。」

薛氏《韓詩章句》中說:「詩人說,雎鳩這種鳥貞潔而敬肅孤獨,往往以叫聲求偶,隱蔽在無人的地方。

所以國家的君主退下朝堂之後,進入自己的居室,后妃與君主的會面有一定節制。

宮門守衛打擊梆子,擊鼓為號始上正堂,退堂後返回休息的地方,照章行事,順理成章,人人遵守,沒有人覺得不便。

而當時人君大人內傾於女色,賢能的人得不到舉用,因而吟作詩詞《關雎》以淑女端正容貌儀舉之事來譏刺當時的做法。」

以上三種說法竟然如此不同。

《黍離》詩被列為王國風的首篇,為東周大夫官所作,而《齊詩》中認為,是衛宣公的兒子壽,傷感他的兄長伋被人陷害,乃作出表示憂思的詩句,這就是《黍離》詩。

這種說法很值得商榷。

分類:未分類項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卷一容齋隨筆·卷二容齋隨筆·卷三容齋隨筆·卷四容齋隨筆·卷五容齋隨筆·卷六容齋隨筆·卷七容齋隨筆·卷八容齋隨筆·卷九容齋隨筆·卷十容齋隨筆·卷十一容齋隨筆·卷十二容齋隨筆·卷十三容齋隨筆·卷十四容齋隨筆·卷十五容齋隨筆·卷十六容齋續筆·卷一容齋續筆·卷二容齋續筆·卷三容齋續筆·卷四容齋續筆·卷五容齋續筆·卷六容齋續筆·卷七容齋續筆·卷八容齋續筆·卷九容齋續筆·卷十容齋續筆·卷十一容齋續筆·卷十二容齋續筆·卷十三容齋續筆·卷十四容齋續筆·卷十五容齋續筆·卷十六容齋三筆·卷一容齋三筆·卷二容齋續筆·卷三容齋三筆·卷四容齋三筆·卷五容齋三筆·卷六容齋三筆·卷七容齋三筆·卷八容齋三筆·卷九容齋三筆·卷十容齋三筆·卷十一容齋三筆·卷十二容齋三筆·卷十三容齋三筆·卷十四容齋三筆·卷十五容齋三筆·卷十六容齋四筆·卷一容齋四筆·卷二容齋四筆·卷三容齋四筆·卷五容齋四筆·卷六容齋四筆·卷七容齋四筆·卷八容齋四筆·卷九容齋四筆·卷十容齋四筆·卷十一容齋四筆·卷十二容齋四筆·卷十三容齋四筆·卷十四容齋四筆·卷十五容齋四筆·卷十六容齋五筆·卷一容齋五筆·卷二容齋五筆·卷三容齋五筆·卷四容齋五筆·卷五容齋五筆·卷六容齋五筆·卷七容齋五筆·卷八容齋五筆·卷九容齋五筆·卷十附錄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