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64 天網: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64 天網

道德經解讀

64 天網

勇於敢,則殺;

勇於不敢,則活。

此兩者,或利或害。

統治者一旦腐敗到極端,致使民不聊生,就會有勇敢的人站出來為民請命,與不道的統治階級進行抗爭。

但是,最初這些人往往遭受殺身之禍。

相反,那些貪生怕死的人卻能苟且偷安地活下來。

這兩種情況,各有利害。

「勇於敢」者被殺,是捨生取義,以人民的利益為重——利,卻死得悲慘——害;「勇於不敢」者能夠活下來,是重生輕義,雖然不利於社會的文明進步——害,卻保全了自己的生命——利。

天之所惡,誰知其故?

是以聖人猶難之。

處於社會最下層的受苦受難的勞動人民相對於強大的統治階級而言是軟弱的,他們之所以變得堅強不屈、視死如歸,是統治階級殘酷剝削、壓迫的結果。

替天行道,與命運抗爭,是完全合乎道義的,只有那些社會上的強盜才是天理不容的。

既然如此,為什麼「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呢?誰能明白其中的緣故呢?對此,聖人是明白其中道理的。

一方面,反動派不甘心失去他們的統治地位,必然作垂死掙扎,對反抗他們的人十大開殺戒。

「順我者生,逆我者亡」,是所有的反動統治者慣用的手段。

另一方面,不推翻腐朽的反動統治,大道就難以推行,社會就難以發展,人民就永遠飽受苦難。

然而,有勇無謀,莽撞行十事,不但勞而無功,還會遭到反動勢力的血腥鎮壓,使更多的人慘遭殺害。

這又不合乎上天的好生之德,也是為聖人所不能忍視的。

所以,這一天道事業猶使聖人小心謹慎。

難:使感到為難而小心謹慎。

天之道,

不爭而善勝,

不言而善應,

不召而自來,

繟然而善謀。

天之道:自然規律。

胸懷天地之志的聖人,要想拯救人民於水火,完成推翻不道統治的天道事業,就必須遵循自然規律,這是能否完成歷史使命的關鍵。

不爭而善勝:善於取勝的聖人不爭一時之勇而在於爭得民心。

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廣泛發動群眾,壯大革命力量,並且伺時而動。

人民群眾的普遍覺醒,是取得革命勝利的保證。

不言而善應:用實際行動體現革命的公平、正義,讓廣大革命群眾得到實際利益,看到希望,這樣以來,人民群眾自然紛紛響應。

不召而自來:只要高舉道的大旗,天下英雄豪傑就會不召而自來,加入替天行道的行列。

繟然而善謀:隨著革命隊伍的壯大,人才的雲集,聖人心地坦然而不顧慮自己的得失,推選有勇有謀之士擔任軍隊的各級將領,絕不是任人唯親,拉幫結派,各佔山頭。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恢恢:廣大無邊而又連綿不斷。

疏,指跨越的時間長、空間廣。

歷史的羅網恢弘無邊,儘管網眼稀疏,卻不會漏掉一個好人和壞人。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歷史是由人民來寫的,不管時代多麼久遠,歷史決不會忘記每一個有功於人們的人,同時,那些人民的罪人永遠也逃脫不掉歷史的審判。

本章緊承上章,號召有識之士在統治階級處於政治危機之時,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伺機而動,揭竿而起,加速反動統治者的滅亡。

在與反動派的鬥爭中,應當沉著冷靜,不可做無謂的犧牲。

最後強調,為了人民的事業而勇於獻身的人,人民會永遠記住他們,而那些與人民為敵的人,必然遭到歷史和人民的審判。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