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15 歸根覆命:虛己以待物,虛魂以待靈。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15 歸根覆命

道德經解讀

15 歸根覆命

致虛極,守靜篤。

虛己以待物,虛魂以待靈。

魂虛則靈實,魂靜則靈動。

虛極則自失,靜篤則忘我。

自失不等於忘我,自失是靜坐中自我軀體在意念中消失,一切知覺全無,但自我意念還存在。

忘我則是進入道的境界,自我意念完全被道的景象所吸引,情不自禁,萬慮頓失,一靈獨存。

守虛至誠,守靜至篤,才能進入道的境界。

以篤誠之心反觀內視,以不變觀萬變,這就是修煉道德功的存想術。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夫物芸芸,各歸其根。」

這是在道境中觀察萬物變化所得出的結論,是事物的一般規律。

道境之中,萬物並作出現,我得以反覆觀察萬物從生到死的發展過程。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無不歸結到大道這一根源(真十性十)上來。

歸根曰靜,是謂覆命。

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氣脈舒而內蘊元神,則曰真十性十;神思靜而中長元氣,則曰真命。

孩子之體正所謂天十性十天命也。

人能率此天十性十,以復其天命,此即可謂之道。」

(張三豐之《大道論》)「根」即是原神、真十性十。

「命」即是元氣、真氣。

常:客觀規律、自然法則。

魂守靜則元神動,元神動則元氣長。

率元神以長元氣,可謂懂得了自然法則。

懂得了自然法則,就會明白養生之道。

否則,就會妄作妄為,做出有害生命的事情來。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懂得了自然法則,才能自我寬容,不以意氣用事,做出有害生命的事情;寬容則不偏私於任何一個器官,讓真氣公允地沐浴每一個細胞;公允地沐浴每一個細胞,才能保全整個身十體的健康;只有完全的身心健康,才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有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會遵大道而行;遵大道而行,生命才會長久,且終身沒有危害。

本章是老子對養生之道的闡述和論證。

宇宙萬物各歸其根,然而歸根必須覆命。

守靜則元神動,守虛則元氣實,元氣充沛則元神旺暢,元氣是元神的物質基礎。

這如同十精十神,十精十是神的存在基礎,有十精十則有神,無十精十則神滅。

反過來說,十精十須神守,有神守護的生命才會充滿活力。

總之,欲歸根、覆命,須守虛、守靜。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