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08 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盈之:充滿且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08 功成身退

道德經解讀

08 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持:持有。

盈之:充滿且即將外溢。

行十事之功在於持而不盈,倘若盈之,不如停下來不做。

否則勞而無功反而有禍。

「持而盈之」,反映的是功事已到了一定限度。

「不若其己」,要求主觀願望應符合客觀規律,應知及時自我收斂。

揣而梲之,不可常保。

揣:捶打。

梲之:使之堅十挺。

借用外力使虛弱、疲十軟的東西堅強、挺拔,是不能保持長久的。

「揣而悅之」,是說只強調外因而不顧及內因。

「不可常保」,說明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決定十性十因素。

道德功的修練,正是強調內因作用,只有加強內在修養,蓄浩然正氣,才能確保生命之樹長青。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真氣循任督脈運行,印堂為必經之地。

練功時,真氣穿印堂,透眼簾,過雙目,有珠玉滾落之感,卻不能守於印堂,守則氣滯,氣滯則有頭暈、頭痛、失眠等症狀。

「金玉滿堂」,是財富充實(十精十氣充沛)的象徵。

「莫之能守」,說明金玉的價值在於流通,執著於守將會帶來不安和危害。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因富貴而驕橫,必有遺失真我之咎。

自古驕兵必敗,不識驕的危害十性十,必定有終生遺憾。

社會上有些人,起初為人民的利益而盡心盡力,以至於富貴加身,本該得到人們敬仰的,卻因其居功自傲,不可一世,以至於晚節不保,功虧一簣,身敗名裂,成為人民的罪人。

功遂身退,天之道。

日中則昃,月盈則虧,這是自然規律。

事業已遂,力量至極,則引身退後,這是自覺遵循自然規律。

知進而不知退者,禍必及身。

世間偉人,一旦達到事業的頂峰,完成其歷史使命,就應該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傚法自然,主動地退位讓賢。

「功遂身退」是主動的、積極的。

在聖人之治的社會裡,不存在功高蓋主,危及生命的現象。

封建士大夫們所奉行的明哲保身,歸隱山林,則是被動的、消極的。

本章的主題是講功成身退之道。

「滿招損,謙受益」,這是千古不變之觀念。

無論治身、治國,都不能盲從於自我主觀願望,要克制自我,去私去欲,自覺遵循客觀規律,否則,必然招致禍患。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