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55  外交:下流:謙下守靜,以靜和動。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55  外交

道德經解讀

55  外交

大國者下流,天下之十十交十十。

下流:謙下守靜,以靜和動。

用「下流」二字,讓人立即明白,大國是以大海作比。

大海之所以為大,是因為處下,天下所有河流在那裡十十交十十匯的緣故。

這一句用海洋和河流作比大國和小國,說明大國和海洋一樣,是兼容小國的緣故。

天下之十牝十,常以靜勝牡,十牝十以靜為下。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

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十牝十:雌十性十動物,屬十陰十,具有十溫十柔、謙下、守靜的特十性十。

牡:雄十性十動物,屬十陽十,具有剛強、傲慢、躁動的特十性十。

天下的雌十性十動物,常常以十溫十柔征服天下的雄十性十動物。

十陰十之所以勝十陽十是因其本十性十符合大道之十性十。

十牝十勝牡,就是十陰十勝十陽十,靜勝動。

同樣道理,如果大國能夠以謙下守靜之德對待小國,就可以取得小國的擁護和歸順;如果小國以柔和守靜之德對待大國,則可以取得大國的尊重和保護。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

小國不過欲入事人。

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為下。

「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說明不管是大國征服小國,還是小國征服大國,其前提條件都是守靜謙下,即大國和小國的和平共處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基礎上的。

大國取得小國的歸順,目的不過是為了讓更多的人加入道德事業的行列,使道德之樹不斷成長和壯大。

小國加入大國的行列,目的不過是同大國一道,共同維護道德事業的發展,讓道德普及天下。

大國與小國的建十十交十十,既體現了共同的目標,又滿足了各自的願望。

但是,在建十十交十十之初,大國更應該有大國的風度,以主動謙下之德去接納小國。

本章論述的是國際外十十交十十政策。

以天地十陰十陽十之妙用,推論大國和小國的和平共處原則。

大國守靜處下,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倘若以強凌弱,以大欺小,就違背了自然法則,必被小國戰勝。

小國若不能尊守自然法則,躁動妄為,以小犯大,必國破人亡。

所以,不論大國小國都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和平共處,共同造就人類社會的繁榮和穩定。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