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57  舉輕若重: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57  舉輕若重

道德經解讀

57  舉輕若重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

味:品味的意思,引申為體會、思考。

治理國家要實行無為之治。

處理國家事務,不能懷有個人私心。

思考問題要思考那些沒有發生而可能發生的問題。

要用辯證的觀點看待大、小、多、少的關係,要以正確的思想觀念對待群眾的怨言。

——群眾的怨言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它是社會體制不健全的具體體現。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解決難題,要從最容易的開始,規劃宏偉藍圖要從最小處著眼。

國家那些很難解決的問題,必定都是從看似簡單的事情引起的;國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必定都是從小事開始,一步一步實現的。

所以,聖人治理國家自始至終所從事的看起來似乎都是一些小事,但也正是這些小事才化解了國家的困難,造就了國家的繁榮富強,同時也鑄就了聖人的偉大形象。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

一個輕易許諾的人,必定是很少堅守信用的人。

把所有問題都看得很容易,必定會遇到許多困難。

輕易許諾的人不慎重考慮問題,把問題看簡單了,待到實際去做的時候,卻發現不是他當初想像的那麼容易,這是造成「寡信」的原因。

一旦失信於人,就很難再得到眾人的幫助,得不到眾人的幫助,困難就越多。

所以,「多難」必是「寡信」的結果。

因此,聖人做事與輕諾的人不同,他總是舉輕若重,慎終如始,這樣一來,他就自始至終都不會有困難了。

本章以辯證法的觀點,論述了大小、多少、輕重、難易的辯證關係,並指明了解決這些矛盾的具體措施,即遵循事物發展的量變質變規律。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