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42 微觀認識論: 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常言道:「秀才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42 微觀認識論

道德經解讀

42 微觀認識論

不出戶,知天下;

不窺牖,見天道。

常言道:「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秀才能知天下事,憑借的是書本知識。

聖人不出門,能知天下事,憑借的是他自身的修養功夫,是對人十體基因組這一天書的破譯。

人十體基因組是宇宙的全息縮影,記載了宇宙萬物及人類有史以來的所有信息,是一部活的宇宙百科全書。

只要具備了查閱這一天書的功夫,就可以足不出戶而遍知天下大事;不窺十探窗外,就可以知道日月星辰的運轉情況及其規律。

所以,秀才所知和聖人所知是無法相比的。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聖人「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依賴的是返觀內視的自身修養功夫,是解讀自我基因組的結果。

一個人的十精十力是有限的,智力也是有限的,僅憑五官去感知世界遠遠不夠,因為宇宙是無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奔波世界各地,於事物的表面現象探索無限的宇宙奧妙,必然知之甚少。

細胞雖是生命體的最小功能單位,卻蘊藏著宇宙信息和遺傳信息,所以,只要破譯了基因密碼,就能徹悟自然之道、社會之道和人生之道。

這也就是「少則得,多則惑」的道理。

現在的人類基因工程,志在破譯基因密碼,目的就在於以小見大,揭示生命科學和自然科學的奧秘。

值得一提的是,基因工程將和分裂原子一樣,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危害的一面,利害程度完全取決於人類的道德水平。

道這一天書,只有用德去解碼,才有百利而無一害。

另外,破譯基因密碼的電腦功能畢竟是有限的,永遠無法和人類的心靈相比,因此,密碼的破譯程度也終將是有限的。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聖人返觀內視,修德悟道,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認識上,所以是「不行而知」;大道不能以目視,只能以神視,用心靈對基因組作生動、具體、形象的直觀,所以說「不見而名」;聖人功德圓滿,開發出了潛在的大智大慧和特異功能,雖然自我清靜無為,卻能成就無所不為的業績,其關鍵是樸在發揮作用,所以說「不為而成」。

本章說明了微觀認識論的巨大功用。

微觀認識功能為人人所具備,並非聖人獨有。

聖人之所以成為聖人,在於他不同於常人的認識方法。

只要潛心修煉,人人可以成為聖人。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