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
48 唯施是畏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使:讓。
我:真我。
介然有知:介入大道,爾後獲得真知。
真我介於自我與大道之間,是自我之君,智慧的開啟者。
施:施捨、施展。
讓真我介入自我和大道之間,使自我獲得真知,遵循大道行十事,那麼,讓人唯一懼怕的就是施展威風。
這表明「施」是違背大道的。
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
是謂盜誇,非道也哉!
人,指施展威風的一類人,即統治階級。
朝:朝廷,帝王辦公的地方,指代整個王宮。
甚除:登上王宮的台階很多,說明王宮的高大、壯觀。
除:台階。
大道本來是平坦的,而統治階級卻偏偏喜歡邪路。
帝王們為了炫耀自己的尊貴,追求浮華的生活,大興土木,建造王宮。
一邊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一邊徵調大量民工,結果田地荒蕪,糧倉空虛,致使民不聊生。
這是就不明道的帝王而言。
有不明道的君主,就有不明道的文武百官。
他們「服文彩」——文官,「帶利劍」——武官,「厭飲食」——窮奢極侈,「財貨有餘」——貪贓枉法。
在勞動人民不能真正當家作主的社會裡,自上而下的官僚頭目,大都是徇私舞弊、貪贓枉法、橫行霸道、欺壓善良的強盜。
他們顯財富、施威風,哪裡有道德可言,無非是強盜的自我誇耀罷了。
就治身而言,「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是因美色而縱十欲,因縱十欲而十精十虛;「服文彩,帶利劍,」是求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求利。
內耗外損,舍內求外,為捨本逐末,背道而馳。
「貴接而不施」,是老子治身的主要思想,應當仔細體會。
本章闡明了荒十婬十奢侈、縱十情享樂,無論治國還是治身,都是不道行為。
棄大道而好斜路,違自然規律而行,必然遭遇可悲的下場。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