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50 赤子:蜂蠆虺蛇不螫,攫鳥猛獸不搏,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50 赤子

道德經解讀

50 赤子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蜂蠆虺蛇不螫,

攫鳥猛獸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十牝十牡之合而朘作,十精十之至;

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

蠆:蠍子一類的毒蟲。

虺:毒蛇的一種。

攫鳥:長有利爪的鳥。

朘:男嬰的生十殖器。

一個品德純厚的人,好比初生的嬰兒。

蜂蠍毒蛇不傷害他,凶鳥猛獸不撲抓他,他的筋骨雖然柔十弱,卻能結實地抓住小的物體,不知十十交十十十合之事,小生十殖器卻能自然勃十起,這是十精十力旺盛的表現;有時整天號哭不止,嗓子卻不會沙啞,這是真氣暢通、和諧的表現。

透過嬰兒的自然本能,我們可以悟出許多哲理:一,之所以「蜂蠆虺蛇不螫,攫鳥猛獸不搏」,是因為嬰兒處於無私無慾的生理狀態,無貪爭之念,無相害之心,不會威脅到其它生命的存在和發展。

純真是嬰兒的主要特徵。

二,嬰兒雖然骨弱筋柔,但弱中有強,柔中有剛。

三,嬰兒「未知十牝十牡之合而朘作」,是因為來自父母的先天十精十氣沒有受到一點一滴的損失,是內因使然。

十精十氣是人十體生長發育的根本動力和源泉。

四,嬰兒「終日號而不嘎」是十陰十陽十二氣充分調和、暢達的表現。

「十精十之至」是「和之至」的物質基礎。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和:和諧、平衡,是矛盾的同一十性十。

常:永恆的規律。

益生:有益於生命。

祥:吉祥,是認識並尊重客觀規律的結果。

認識了矛盾的同一十性十也就把握了事物矛盾運動的客觀規律,把握了這一客觀規律,才能明察養生之道。

有益於生命叫做吉祥,尊重客觀規律,使理十性十戰勝情感、意氣才是真正的堅強。

這裡,「益生」是同一說,「心使氣」是鬥爭說,鬥爭的目的在於同一。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物體剛剛強壯就趨向衰老,這是因為不懂得養生之道,不懂得養生之道生命就會早逝。

就人類的身十體素質而言,最強壯的時期大約是二十二歲左右,此時身十體完全發育成熟,超過這個年齡,身十體就開始衰老。

對此,世人都以為是正常現象,而在老子看來,這是不懂得養生之道的結果。

不懂得養生之道,壽命就會縮短十分之三。

不懂得養生之道就會放縱十欲十望,對外執著於名利,或作損人之心,或作防人之心,終日疲憊不堪;對內追求感官刺激,貪杯貪色,吸煙吸毒。

如此以來,內損外耗,元氣大傷,十陰十陽十失和,於是各種疾病相伴而生:頭疼感冒、神經衰弱、失眠健忘、十陽十萎早十洩、高血壓、糖尿病、腦血栓、心臟十病、艾滋病、各種老年十性十癡呆症、十精十神憂鬱症等等。

現代人的生命終結,有多少人是無疾而終、自然老化的呢?看到人們在極端痛苦中死去,我們能從中感悟到什麼呢?古人說:「財是催命小鬼,色是刮骨剛刀,酒是穿腸毒藥。」

這些至理名言,誰能悟得透呢?

造成「物壯則老」的關鍵就在於不能「心使氣」,即只講自我情感、意氣,不講理智,不顧客觀規律,結果只能使十陰十陽十失調,導致生命「早已」。

本章通過嬰兒的生理現象,總結出事物的一般規律即對立統一規律。

然而,統一是相對的,有條件的,認識了這一規律就要以頑強的道德意志去克服自我的不道行為,否則,就會遭到懲罰。

《道德經》的中心議題在於強調整體的統一十性十。

強調統一十性十並非不講鬥爭,鬥爭是統一的必要條件,統一是鬥爭的必然結果。

把握科學的鬥爭方式是取得統一的關鍵,這就是老子的用心所在。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