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38 宇宙論:萬物負十陰十而抱十陽十,沖氣以為和。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38 宇宙論

道德經解讀

38 宇宙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十陰十而抱十陽十,沖氣以為和。

道:世界的本原,「有」和「無」的對立統一體。

一:太極、太一、細胞、原子,是生成宇宙萬物的基本功能單位。

二:由一化生出的相對獨立的十陰十陽十兩十性十物質。

三:由十陰十陽十兩十性十物質媾和而生成的多種不同十性十質的物質。

三,不是一個確數,是多的意思。

如果結合我國古老的《易經》文化來解釋,三,可以看作是由十陰十陽十三爻排列組合而形成的八卦。

八卦與八卦重疊,形成六十四卦,象徵著「三生萬物」。

可以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就是對太極八卦圖的解說。

太極八卦是《易經》的核心,它濃縮了宇宙生成論、十陰十陽十生剋原理以及科學的術數體系。

易經的「易」是對立統一、對立轉化的意思,而《易經》所揭示的十陰十陽十生剋原理就是貫穿於《道德經》始終的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最根本規律,也是老子辯證法的靈魂,它包含十著量變質變規律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太極載道,八卦寓德。

太極八卦,合為道德。

《易經》和《道德經》,其思想體系是一脈相承的,其理論基礎都是來之於內修實踐。

原子是生成非生命物質的基本功能單位。

細胞是生成生命物質的基本功能單位。

不論是原子還是細胞,都含有十陰十陽十兩種屬十性十。

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屬十陽十)和帶負電的核外電子(屬十陰十)組成。

原子核所帶的電量和核外電子所帶的電量相等,但電十性十相反,從而保持自身的十陰十陽十平衡。

每個細胞核有十陰十陽十兩套染色體,呈雙螺旋狀的階梯結構,鹼基十陰十陽十成對排列。

一個原子的體積不等於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的體積之和,而是遠遠大的多,其中空部分就是氣場的存在。

細胞也是這樣,細胞中的染色體是在不停地旋轉運動的,其旋轉運動的空間就是元氣的存在。

正是因為有了運動空間,十陰十陽十兩十性十物質形成一定距離,才能因氣而動,相互激發,相互滌蕩,十十交十十感而生,從而化生出新的原子、細胞。

沖:通「盅」,為虛、空的意思。

「沖氣」,是說十陰十陽十兩十性十物質之間存在氣場,形成空間距離。

這裡,「沖氣」是對立的前提,也是統一即「和」的必要條件,「和」是對立的結果。

和:在平衡、和諧的運動中煥發無限生機。

「和」是化生天地萬物的根本,有了「和」就可以化育一切。

「萬物負十陰十而抱十陽十」,是言「對立」,揭示了矛盾的普遍規律。

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著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沒有一切。

「沖氣以為和」,是言「同一」,說明平衡、和諧的運動空間是一切事物發生、轉化的前提。

「萬物負十陰十而抱十陽十,沖氣以為和」,揭示的正是宇宙間的對立統一規律。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孤:孤兒。

寡:寡十婦。

不穀:沒有糧食。

人們最痛苦的就是當孤兒、做寡十婦、沒有飯吃,而王公卻用來作為自己的稱號。

王公所稱皆自損之辭,道理何在?王公以此自稱,是在昭示天下,自己時時刻刻心存弱者,為百姓的生活著想,以示有德。

其根本目的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獲取更長久的既得利益罷了。

表面看來,王公以「孤、寡、不穀」為稱,損害了他的高貴形象,實際上卻有利於樹立他們的「明君」形象。

樹立了明君形象,就有利於統治地位的穩固,從而更好地滿足自己的欲十望——「或損之而益」;統治者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自己的利益,卻損害了勞動人民的利益——「或益之而損」。

這是以辨證的觀點對統治者的虛偽十性十和欺騙十性十的斥責。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

吾將以為教父。

「人之所教」是為了統治階級的利益而施行的教化,教化的內容不外乎以強勝弱、以剛勝柔、弱肉強食、自我有為等等。

老子說:既然他們這樣教化,那麼,我也要正告他們:違背天理,以強十暴欺壓柔十弱者的人不得好死!「強梁者」,是違背道德,以強權政治或罪惡手段欺壓人民、傷害無辜的強盜。

「不得其死」:不得好死、不得善終。

表達了老子對「強梁者」的無比憤恨和對善良的勞動人民的深深同情。

既有否定,就有肯定。

老子否定了「強梁」之教,必然肯定與之相反的「柔十弱」之教,也就是老子一貫倡導的貴柔貴弱思想。

而貴柔貴弱思想,即是貴民思想。

於是老子在詛咒之餘,高呼並斷言:我將成為貴民教育開端的人。

或者說:貴民教育必將從我開始。

就治身而言,「得其死」者,功夫高深,無疾而終,坐化而去,即「有罪以免邪」;「不得其死」者,必有天災人禍,或臨終遭受疾病的折磨而死。

天下之至柔,

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於無間。

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天下最柔和的莫過於氣,天清地寧之時,誰也看不到它的存在,誰也不在乎它的作用,它卻始終默默無聞地發揮著柔和者的本能。

當天昏地暗之時,它一改往日的沉默和柔和,飛旋怒吼,直衝雲霄,以震天撼地之勢,折枝斷本,甚至於連根拔起;天下最軟弱的莫過於水,風平十浪十靜之時,它行走山谷,居低就窪,任人利用。

沒有人去十愛十惜它,也沒有人去保護它。

它始終自然無爭地發揮著軟弱者的本能。

當暴風雨到來之時,它一改往日的平靜和軟弱,奔騰咆哮,一瀉千里,以排山倒海之勢,沖基倒廈,刷新世界。

水和氣是再柔十弱不過的了,但是,當它們馳騁天下,摧枯拉朽,滌蕩污垢的時候,卻充分顯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威力。

這一威力是「強梁」者永遠無法阻擋的。

如果說「馳騁天下之至堅」顯示了柔十弱者的外在威力,而「無有入於無間」則顯示了柔十弱著的內在威力。

鋼鐵可謂堅十硬,可它們都是由原子組成的,每一個原子之內無不充滿了至柔之氣;骨、木可謂堅強,可它們都是由細胞組成的,每一個細胞內無不充盈至柔之水。

水和氣無堅不摧,無孔不入,從這裡我們才真正認識了柔十弱者的巨大力量和作用,明白了「無為之治」即民十主法治的好處。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是老子貴民思想的基礎。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不言之教」的科學,「無為之治」的好處,天下的統治者很少有人認識到,即他們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這一思想境界。

這說明老子已經深刻洞察了統治階級的貪婪本十性十。

表明把施行「不言之教」和「無為之治」的治國策略完全寄托於統治者是根本不可能的。

人民要想獲得民十主和自十由,還得依靠自己的力量。

本章通過宇宙生成論揭示了宇宙的根本規律。

正告統治階級不要為了既得利益而對勞動人民實行強權統治,強與弱是可以轉化的。

老子把弱者比於百姓,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無比同情。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明確表達了老子推翻反動統治還人民權力和自十由的強烈願望。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無有入無間。」

充分肯定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天下希及之」,則說明只有人民群眾的真正覺悟,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獲得幸福和自十由。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