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
19 智慧的源泉
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孔:瞳孔。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人的品德完全可以根據他的目光作出判斷,目光是心靈的折射。
「惟道是從」,是說一個人的目光,完全顯示了他對大道的體悟,也就是說,意境決定一個人的思想意識。
道的境界越高深,對世界的認識越深刻,他的目光就顯得越深邃、睿智、慈善。
這是總言德與道的關係。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從道的物質十性十方面來講,其存在形式是不停地旋轉運動的。
「恍惚」二字皆從「心字旁」(),表明它屬於心靈的直觀。
恍,從「光」,表現為微觀粒子的運行具有光波十性十。
惚,從「忽」,表現為光波運行速度之快出乎意料,含粒子十性十。
「惟恍惟惚」,大概就是現代物理學所說的「波粒二象十性十」。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如果從粒子的角度看,粒子是以光波的形式運動的。
光波即物質波。
象:鏡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如果從光波的角度看,運動的光波具有粒子十性十。
物,是實物微粒。
這說明世界的本原即道,具有波粒二象十性十。
現代科學證明,波粒二象十性十是一切微觀粒子的基本屬十性十。
窈兮冥兮,其中有十精十。
其十精十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眾甫。
窈、冥:大道的境界深遠、幽明。
十精十:十精十微物質,大概就是今天所說的基因。
信:基因所攜帶的遺傳信息。
閱:認識、考察。
眾甫:萬事萬物。
在深遠、幽明的境界中,還有更加十精十微的微粒,這些微粒最純真無雜,並攜帶著信息。
自古及今,這些信息符號永遠不會消失,可以用來考察萬事萬物的發展變化規律。
這說明微粒攜帶宇宙信息,只要具備了獲取這些信息的功能,就可以知道萬事萬物的過去並可以預測未來。
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吾,老子自稱。
然:這樣,指《道德經》中所描述的社會、人生現象。
我是憑借什麼知道人世間的種種現象的呢?就是根據所破譯的基因信息來認識萬事萬物的。
由此可見,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經破譯了基因密碼,因此才有了《道德經》這一天書。
不執著於外部世界的表面現象,而是坐而反觀人十體基因組,直視物中之十精十,十精十中之信,這是認識世界、把握人生的最上乘方法。
本章是對道的境界的描述,表明人的正確思想是來源於道的。
大道蘊藏著世界萬物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的奧秘,識破了這些奧秘,就能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人生覺悟了,也就具備道德了。
這是老子的微觀認識論。
老子的樸學是覺悟學。
覺悟是人生的根本追求,覺悟才能使人類返樸歸真。
覺悟與道德的關係:覺者覺道,是就境界而言;悟者證德,是就意識而言。
覺是心靈的甦醒,自我具有了心靈的境界,才能醒悟現實世界。
人生應歷經三個境界,一是夢的境界,二是現實境界,三是道的境界。
夢的境界是自我完全睡眠以後出現的境界,具有不自覺十性十、非邏輯十性十的特點。
道的境界是自我完全清醒時作的「夢」,具有自覺十性十、主動十性十、邏輯十性十的特點。
它是以聯想作為信息檢索機制的,但是,道的境界是有層次的,是由近及遠、由大到小、由外到內的,自我境界處於哪個層次,才能檢索哪個層次的信息。
道的境界的出現,是人的思維能動十性十、創造十性十的具體體現。
所謂覺悟,就是從一種境界體悟另一種境界,悟透了也就覺醒了。
常人缺乏道的境界,只有夢的境界,而夢的境界是虛幻不實的,不可捉摸的,於人生無益。
置身於現實境界中的人,只能以物觀物,以有識有,永遠不能把握真理,悟透人生。
因此,人生也就是迷惑的、痛苦的。
具有道的境界的人,以道境代替夢境,以本質印證現象,以大道印證現實,從而徹悟人生,徹悟宇宙真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人們只有跳出現實的境界,進入道的境界,才能真正地認識自我,認識現實。
一個覺悟了的人,就是具備了道德的人,就是解脫了名利的羈絆不為名利所累的幸福的人。
道德功就是覺道悟德的功夫,覺悟的唯一方式就是修煉道德功。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