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
27 用兵之道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用大道來輔佐君主的將領,不以武力逞強天下。
以武力逞強天下的人,是野蠻的霸權行徑,必遭報應。
因為恃強凌弱,是垂涎他人領土和財富的不道行為,一定會遭到正義力量的反抗。
二戰時期,日本軍國主義者,侵略周邊國家,偷襲珍珠港,犯下滔天罪行,結果還報的是兩顆原十子十彈,日本人民也因之遭受了深重的災難。
師之所處,荊棘生焉;
大軍過後,必有凶年。
軍隊經過的地方,必然荊棘叢生;戰爭過後,必然給國家帶來災荒的年景。
戰爭是殘酷的,不但使受害國生靈塗炭、田地荒蕪,而且也損失了本國大量的人力物力。
戰後的國力疲憊狀況非一朝一夕所能復原。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果而勿衿,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善於用兵的人,能達到用兵的目的,取得要取得的成果也就可以了,決不敢以武力去逞強。
「不敢以取強」,表明戰爭是防禦十性十的,而不是野蠻的侵略行為。
「取強」是樂於殺人,為有道者所不忍。
正確的行為是:取得了戰果,不可自尊自大;取得了戰果,不可自我炫耀;取得了戰果,不可驕橫;戰果的取得,是出於迫不得已;取得了戰果,就不可再用武力來逞強。
這是真正的用兵之道,是保守戰果的具體策略,體現的是仁慈之德。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國家一旦強大就走向衰退,這是不懂得用兵之道。
不懂得用兵之道,國家就會過早地衰亡。
國家由強變衰,以至於滅亡,都是因為統治者不明道而貪得無厭造成的。
富國強兵,在於維護和平,抵禦邪惡。
若是自恃國強兵威去逞強黷武,大開殺戒,則是不道行為,不道的結果必然是國家過早地衰亡。
本章是老子的軍事思想和戰爭理論。
強兵的目的在於預防,以確保國家和平發展,而不是用於侵略。
老子反對侵略,決不是反對一切戰爭。
就一國而言,人民群眾面對反動統治和階級壓迫,有反抗的權力和革命的自十由。
革命就需要戰爭,只有戰爭,才能解決矛盾,實現國泰民安之目的。
至於國與國之間,則應感之以德,十十交十十之以道,從而實現共同的利益,切不可訴諸武力。
用兵之道是治國之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經書中的許多章節都體現了用兵之道,以致於許多人誤認為《道德經》是一部兵書。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