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04 不言之教: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沖:通「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道德經解讀》04 不言之教

道德經解讀

04 不言之教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淵兮,似萬物之宗。

沖:通「盅」,虛的意思。

道的境界是心靈的世界,它的空虛,是相對於自我世界而言,是不為人的外觀所感覺到的。

淵,形容道境深遠,找不到邊際。

道的境界是虛幻的,但它虛而有物,它的無窮妙用對於得道之士來說,是永遠不會感到滿足的。

因為,心靈在道的世界裡自十由翱翔是最快樂的,也最能滿足人的天十性十。

在浩瀚無際的道境之中,蘊藏著天地萬物的本原。

挫其銳,解其紛;

和其光,同其塵。

銳:自我銳氣。

紛:不切合實際的紛紛之想。

塵:指現象世界,相對於本質世界。

暢遊於道的美妙境界裡,徹悟了人生真諦,獲取了大智大慧,原先那種不可一世的自我銳氣被挫消了,一切與我無益的紛紛之想得以解除;原先那種狂喜、憤怒、悲觀、傲慢等情緒化的目光,得以和心靈之光充分調和,取而代之的是不卑不亢、十溫十和慈祥的目光。

以合乎道的觀點來看待世間的美醜、善惡、榮辱、貴賤,這時的人才是清醒的、覺悟的。

「不言之教」的功用體現於此。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誰之子?

象帝之先。

湛,是說道的境界非常清晰、明澈。

似或存:好像有人存在。

既然道的境界是靈明清澈的,如果有人存在,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而不能說好像有人存在;既然說好像有人存在,就和「湛兮」二字相矛盾。

其實,這裡的「似或存」是一種猜疑的說法,意思是說:大自然實在是奧妙無窮,它有著至誠不移的規律十性十和不可抗拒的力量,好像有人在背後主宰著宇宙。

這就像今天人們懷疑上帝的存在一樣:如果說沒有上帝的存在,那麼日月星辰的運轉,四時的十十交十十相更替等現象,怎會這樣有規律十性十呢?「吾不知誰之子?像帝之先」。

這是似問實答,是說孕育世界萬物的是隱而不顯的道,而不是上帝。

因為道是永恆的,它在上帝之前就存在了,從而否定了上帝創造世界的說法。

本章旨在說明不言之教的巨大功用。

自我只有親歷道境,不為現象世界所羈絆,才能獲得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道是虛幻的,又是客觀存在的,正是它的虛,才可充實人們的心田。

有了充實的心田,就可以挫銳解紛,和光同塵。

把握了世界的本質規律,就能把握自己的命運。

分類:諸子百家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道德經解讀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