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解讀
66 義利觀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
在專制社會裡,統治者的本十性十是貪婪的。
勞動人民之所以遭受饑荒,是因為統治者對人民的剝削太殘酷。
統治者的苛捐雜稅越多,勞動人民所剩越少。
勞動人民的饑荒是因統治者的不道造成的。
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勞動人民之所以難以治理,在於統治者實行有為之治即人治。
有為之治就是壟斷權力、依仗自己的智力實行獨十裁統治。
自恃有為的統治者,無視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妄想憑借強大的國家機器與人民為敵。
面對無道的統治者,失去一切權利的人民群眾必然要作各種各樣的鬥爭,國家自然難以治理。
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勞動人民之所以輕視死亡,敢於和統治階級作針鋒相對的鬥爭,是因為統治者貪得無厭,只去滿足自己奢侈的生活,而不顧及勞動人民的死活。
統治者厚己,必薄人民,所以,人民才敢於和統治階級以死相拼。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只有那些不以厚待自己的生命為人生目的,而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才是真正賢於以自我生命為貴的人。
本章是老子的義利觀。
老子從「民之饑」、「民之難治」、「民之輕死」三個方面,揭示出統治者重利忘義、貴己賤民、損人利己的不道行為,是社會罪惡的根源,歸結出只有以人民的利益為重,讓權利永遠屬於人民的人,才是賢明的聖人。
分類:諸子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