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四卷後戰:凡戰,若敵人行陣整而且銳,未可與戰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四卷後戰

百戰奇略

第四卷後戰

【原文】

凡戰,若敵人行陣整而且銳,未可與戰,宜堅壁待之;候其陣久氣衰,起而擊之,無有不勝。

法曰:「後於人以待其衰。

唐,武德中,太宗圍王世充於東都,竇建德率眾來救。

太宗守武牢以拒之。

建德陣汜水東,彌亙數里,諸將皆有懼色。

太宗將數騎登高以望之,謂諸將曰:「賊起山東,未見大敵。

今渡險而囂,是軍無政令;一逼一城而陣者,有輕我之心也。

我按兵不動,待彼氣衰,陣久卒饑,必將自退,退而擊之,何往不克!」建德列陣,自卯至午時,卒饑倦列坐,又爭飲水。

太宗令宇文士及率三百騎,經賊陣之西,馳而南,誡曰:「賊若不動,止,宜退歸;如覺其動,宜率東出。

」士及才過,賊眾果動。

太宗曰:「可擊矣。

」士及命騎將建旗列陣,自武牢乘高入南山,循谷而東,以掩賊背。

建德遽率其師卻,止東原,未及整列,太宗輕騎擊之,所向披一靡一。

程咬金等眾騎纏幡而入,直突出賊陣後,齊張旗幟,表裡俱備,賊眾大潰,生擒建德。

【譯文】

大凡作戰中,如果遇到敵人陣容嚴整且士氣銳盛時,不可貿然與其決戰,應當堅守壁壘以待有利時機;等到敵人列陣過久而士氣衰落之時,再出兵攻擊它,就沒有不勝利的。

誠如兵法所說:「後發制人是為了等待敵人士氣衰落時再攻擊它。」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軍圍攻洛陽的王世充,竇建德應王世充之請而率領全部兵馬自河北而來援救。

李世民率軍東進扼守虎牢以阻截竇建德軍。

竇建德於汜水以東佈陣,綿延橫貫數里,唐軍將領望見此情都面生懼色。

李世民親率數名騎兵登上高岡觀察敵陣,回頭對將領們說:「竇建德自山東(指太行山以東地區)起兵至今,尚未遇到過強大對手。

如今他們越過險要地帶而喧鬧不止,這說明其軍隊沒有嚴格的號令;迫近我們城前而布列營陣,這說明其有輕視我軍的心理。

對此,我們要按兵不與其交戰,以等待其士氣衰落之時;他們列陣過久而士卒饑疲,必將自行退走,乘其後退而出兵追擊,哪有不勝之理!我與諸位約定,一定要在中午剛過之時打敗它。」

竇建德軍從清晨擺開陣勢,直到中午時分(也不見唐軍出戰),士卒們饑疲不堪,個個都無一精一打彩地坐在隊列裡,以至又有互相爭奪飲水的。

李世民(見此情景)便命令宇文士及率領三百騎兵,經敵陣之西向南急馳,並告戒他說:「如果此舉仍不見敵軍有後退行動,你應引兵退回;如果發覺敵軍行動了,就應率兵向東出擊。」

宇文士及剛過敵陣,敵軍果然行動了。

李世民這時對部將說:「現在可以出擊了。」

於是,命令騎兵將領樹旗列陣,從虎牢關上以高屋建瓴之勢直一插南山,沿著山谷向東,襲擊敵軍背後。

竇建德急忙率領其軍向後撤退,剛剛退到東山坡處,還未來得及整頓好隊伍,李世民已率領輕騎兵衝殺過來。

唐軍所向之處,敵軍無不瓦解潰散。

唐軍大將程咬金等所率騎兵捲起軍旗衝進敵陣,逕直突擊敵軍陣後,齊張旗幟,內外奮擊,大敗敵軍,活捉了竇建德。

【賞析】

本篇以《後戰》為題,旨在闡述運用「後發制人」作戰原則的條件及其作用問題,與前篇《先戰》乃是相反相成的姊妹篇。

它以《左傳》的「後於人以待其衰」為理論根據,主張對於行陣嚴整、士氣銳盛的來犯之敵,不要輕易與之決戰,應當採取「後發制人」而堅壁不出,等待敵人出現陣久氣衰、師老兵疲的情況時,再出兵攻擊之,便可取得勝利。

這一作戰思想無疑是正確的。

具備先機制敵的條件而不敢於適時出兵進攻敵人,這是右傾保守主義;不具備先機制敵的條件卻輕率出兵進攻敵人,這是左傾冒險主義。

此兩種傾向,都極易導致作戰的失敗,因此,如何防止在對敵作戰中可能發生的上述兩種致敗傾向,便成為歷代兵家十分注重研究解決的問題。

唐初李世民率兵抗擊竇建德軍的虎牢之戰,便是在不具備先機制敵條件下運用「後發制人」原則而取勝的典型一例。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年)五月,正當秦王李世民率軍圍攻拒守洛陽的王世充的時候,據河北稱夏王的竇建德應王世充之求援,親率十萬大軍南下渡過黃河後正向洛陽方向機動。

顯而易見,一旦竇、王合勢,那麼,從兵力對比和戰場態勢上,將使唐軍處於劣勢和被動挨打之地位。

而對此種嚴峻形勢,李世民沉著應戰,一面留部分兵力繼續圍困洛陽的王世充,一面親率一精一銳騎兵迅速東向進據虎牢關以阻截西進的竇建德。

唐軍進駐虎牢後,李世民親自登高觀察當面敵情,並根據敵人來勢兇猛的實際情況,採取了按兵不動以憑險固守,待機破敵以後發制人的正確作戰方針,迫使竇建德的十萬大軍受阻於虎牢之東月餘不得西進,已經完全陷於師老氣衰的困難境地。

此時,李世民鑒於出兵擊敵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親率程咬金、秦叔寶等騎兵主力東進「直突出其陣後」(見《舊唐書·太宗紀上》),實施內外夾擊,一舉殲滅竇軍,生擒竇建德。

爾後,李世民乘勝揮軍回攻洛陽,兵不血刃地迫降了王世充,取得了整個作戰的全面勝利。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