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十卷養戰:凡與敵戰,若我軍曾經挫衄,須審察士卒之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十卷養戰

百戰奇略

第十卷養戰

【原文】

凡與敵戰,若我軍曾經挫衄,須審察士卒之氣。

氣盛,則激勵再戰;氣衰,則且養氣,待其可用而使之。

法曰:「謹養勿勞,並氣積力。

秦始皇問李信曰:「吾欲取荊,度用幾何人?」對曰:「不過二十萬人。

」及問王翦,曰:「非六十萬人不可。

」王曰:「將軍老矣!何怯也!」乃命信及蒙恬將二十萬人伐荊。

翦因不用,遂謝病歸頻陽。

信〔攻平輿〕,蒙恬〔攻寢〕,大破之。

〔信又攻鄢郢,破之。

〕乃引兵西,與蒙恬會城父。

荊人因隨之,三日不頓捨,大敗信軍,入兩壁,殺七都尉,信奔還。

王怒,自至頻陽見王翦,強起之。

對曰:「老臣悖亂,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萬人不可。

」王從之。

翦遂將兵,王送至灞上。

荊人聞之,悉兵以御翦。

翦堅壁不戰,日休士卒,洗沐而善飲食撫循之,與士卒同甘苦。

久之,問軍中戲乎?對曰:「方投石超距。

」翦曰:「可用矣。

」荊人既不得戰,乃引而東。

翦追擊,大破之。

至蘄南,殺其將軍項燕,荊兵遂敗走,翦乘勝略定城邑。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如果我軍曾經遭受過挫敗,就必須詳細觀察部隊士氣狀祝再採取行動。

如部隊士氣仍然旺盛時,就激勵他們同敵人再戰;如士氣已經衰落時,則應暫且養一精一蓄銳,等到士氣旺盛可用時,再用他們對敵作戰。

誠如兵法所說:「注意休整部隊,不使他們過於疲勞;要保持旺盛士氣,積蓄部隊戰鬥力。」

秦王嬴政問李信道:「我打算攻取楚國,你估計要使用多少部隊?」

李信回答說:「不過二十萬人罷了。」

秦王又問大將王翦,王翦卻回答說:「非六十萬人不行。」

秦王聽後不無譏諷地說:「王將軍老了,為什麼這樣膽怯呢!」於是,任命李信和蒙恬為將率領二十萬人南下攻打楚國。

王翦因為自己的意見不被秦王採納,便托病辭職回了老家頻陽。

李信率兵進攻平輿,蒙恬率兵進攻寢邑,皆大敗楚軍。

之後,李信又進攻鄢郢,擊敗楚軍後,便領兵西向,與蒙恬在城父會師。

楚軍乘李信領兵西向之機,尾隨於後,三天三夜沒有停息,結果把李信軍打得大敗,攻佔了兩個營壘,殺死了七個秦國都尉,李信兵敗逃回秦國。

秦王得此消息,大發怒火;他親自馳往頻陽見王翦,強行起用王翦為將。

王翦無奈,只好應允說:「老臣體弱多病,昏亂不明。

如果大王必不得已而用我的話,那就非六十萬人不可。」

秦王採納了王翦的意見和要求。

王翦於是率軍出征,秦王親自送行到灞上。

楚國聽說了,於是調集全部兵馬抗擊王翦部隊。

但王翦採取堅守營壘,不與楚軍交戰之策,天天休整部隊,讓士卒們沐浴健身,並用豐美可口的飲食撫一慰關心他們,王翦親自與士卒們同甘共苦。

這樣過了很久以後,王翦詢問部隊是否做了遊戲和訓練?部下回答說:「正在投射矢石,練習跳越障礙。」

王翦聽後高興地說:「部隊可以投入作戰了。」

楚軍由於多次挑戰而秦軍閉壘不出,無奈只好引軍向東撤退。

王翦乘機揮軍追擊,大敗楚軍;追至蘄南,擊斬了楚將項燕。

楚軍倉皇潰逃,王翦乘勝攻佔了楚國一些城邑。

【賞析】

本篇以《養戰》為題,旨在闡述部隊受挫後怎樣休整和提高士氣準備再戰的問題。

它認為,當部隊遭到挫敗以後,務必根據部隊士氣狀況而決定戰守之策。

士氣旺盛時,就激勵其再戰;士氣衰落時,就休整部隊,待其一精一銳氣盛之時,再用以對敵作戰。

歷史的經驗表明,世間事物,有張有馳,張馳交替而適度,事物之發展方有生機。

軍隊作戰機制的正常運行其理一焉。

從部隊實際情況出發,既要注意發揚部隊對敵連續作戰的作風,又能注意適時休整部隊而養一精一蓄銳,才能使部隊保持旺盛的士氣和強大的戰鬥力。

本篇能夠從休整部隊與提高士氣的關係,著重闡明了養一精一蓄銳的重要一性一,這是十分可貴的思想。

戰國末期,秦將王翦對楚軍的作戰,就是充分體現養一精一蓄銳以利再戰指導原則的典型事例。

老將王翦奉命率領六十萬大軍進至平輿漢,他根據楚國地廣兵多,難以速勝的實際情況,採取了堅壁不戰,以逸待勞的正確方針,抓緊時間整訓部隊,大力開展以「投石超距」為內容的軍事訓練,使秦軍戰鬥力得到極大提高。

楚軍因「數挑戰而秦不出」(見《史記·白起王翦列傳》,下同),無奈只得引軍東撤。

王翦依據新的敵情實際,適時轉守為攻,乘楚軍師老兵疲向後撤退的有利時機,立即揮軍追擊,結果大敗楚軍,擊斬其將項燕,並「乘勝略定荊地城邑」,為爾後俘獲楚王負芻和滅亡楚國,奠定了勝利基礎。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