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五卷虛戰:凡與敵戰,若我勢虛,當偽示以實形,使敵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五卷虛戰

百戰奇略

第五卷虛戰

【原文】

凡與敵戰,若我勢虛,當偽示以實形,使敵莫能測其虛實所在,必不敢輕與我戰,則我可以全師保軍。

法曰:「敵不得與我戰者,乖其所之也。

三國,蜀將諸葛亮在陽平,魏延諸將並兵東下,亮惟留萬餘守城。

魏司馬懿率二十萬眾拒亮,與延軍錯道,逕前,當亮軍六十里,候還,白懿云:「亮城中兵少力弱。

」亮亦知懿軍垂至,恐與己相一逼一,欲赴延軍,相去又遠,勢不能及。

將士失色,莫知其計。

亮意氣自若,敕命軍中皆偃旗息鼓,不得妄出;又令大開四門,掃地卻灑。

懿嘗謂亮持重,而復見以弱勢,疑其有伏兵。

於是,率眾退北山。

明日食時,亮與參佐拊手大笑曰:「司馬必謂吾示怯,將有強伏,循山走矣。

」候還白,如亮言。

懿後知之,深以為恨。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倘若我軍兵力虛弱,應當偽裝成實力強大的樣子,使敵人無法摸清我軍力量的虛實情況,敵人必定不敢輕易與我交戰。

這樣,我就可以保全實力不受損失。

誠如兵法所說:「敵人所以無法同我交戰,是由於我採取示形之法而改變其進攻方向的緣故。」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率軍駐守在陽平關,派部將魏延等率主力東進,只留下萬餘人守衛陽平城。

魏國大將司馬懿率軍二十萬人前去抵禦諸葛亮,與東進的魏延軍錯道而行,逕直進至距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其偵察人員回來向司馬懿報告說:諸葛亮所在陽平城中兵力不多,力量虛弱。

而諸葛亮也知道司馬懿軍即將來到,擔心他向自己一逼一近,打算開赴魏延處,卻因彼此相距太遠,事態緊迫已經來不及了。

因此,蜀軍將士個個驚慌失色,不知應當採取什麼辦法。

然而,諸葛亮卻神態自若,鎮靜如常。

他命令城中蜀軍都放倒旗幟,停息鼓聲,不准隨便走出營帳;又命令士兵大開四面城門,於門前灑水掃地。

司馬懿一貫認為諸葛亮用兵謹慎持重,而現在卻又擺出虛弱的姿態,因此懷疑諸葛亮於城中埋設有伏兵,於是便率領大軍退往北山之下。

到了第二天吃飯的時候,諸葛亮同他的參謀助手們拍手大笑說:「司馬懿一定認為我故意裝出怯弱的樣子,埋設著強大的伏兵,所以才沿著山麓退走了。」

蜀軍偵察人員此時回來報告的情況,完全像諸葛亮所預料的那樣。

司馬懿後來知道了這個情況,深為悔恨。

【賞析】

本篇以《虛戰》為題,旨在闡述在敵我力量對比上,我處於勢虛力弱的情況下,如何擺脫被動、爭取主動的問題。

它認為,在對敵作戰中,如果我軍力量虛弱,則應以「示形」之法偽裝成力量充實雄厚的樣子,使敵人摸不透我軍的真實情況,它就不敢輕率進攻我。

那麼,我就可以保全實力,伺機再戰了。

力量虛弱而「偽示以實形」,實際上是一種以假亂真、迷惑敵人的方法,這在古代戰爭中,常常是處於弱軍一方,用以保存自己、待機破敵的一種戰法。

本篇所引諸葛亮大擺「空城計」智退司馬懿的事例,雖是「示形」惑敵的典型例子,但未必符合歷史實際。

此例出自《三國誌·蜀書·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郭沖三事」。

裴氏在作注時已對諸葛亮大擺「空城計」一事的真實一性一提出質疑。

我們認為這是有道理的。

因為,首先,與史實不符。

陽平地處漢中,蜀建興五年(公元227年),諸葛亮初屯陽平之時,司馬懿尚為荊州都督,鎮守宛城(今河南南陽)。

至建興九年(公元23!」年)三月,司馬懿始奉詔與諸葛亮相拒於關中,而在此前後並未發生漢中陽平交戰事。

其次,與情理不符。

既然司馬懿親率二十萬大軍抵禦蜀軍,且又探明亮兵少力弱,那麼,從兵力對比上看,懿兵乃二十倍於亮兵。

司馬懿本可以憑借其壓倒的絕對優勢兵力,乘機圍攻諸葛亮而一舉殲滅之,怎麼會因為疑亮有伏兵而率兵退走北山呢?這顯然是不符合司馬懿一貫用兵的特點的。

另據《三國誌·蜀書·魏延傳》載稱:「延每隨亮出,輒欲請一精一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

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既然諸葛亮不肯讓魏延統兵萬人單獨行動,那麼,又怎麼令其率重兵東下,而自己以少數兵力坐守孤城陽平呢?以上是我們閱讀和研究此例不可不加注意的問題。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