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七卷速戰:凡攻城圍邑,若敵糧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七卷速戰

百戰奇略

第七卷速戰

【原文】

凡攻城圍邑,若敵糧多人少,外有救援,可以速攻,則勝。

法曰:「兵貴拙速。

三國,蜀將孟達降魏,遂領新城太守,未幾,復連吳附蜀以叛魏。

司馬懿潛軍進討,諸將言達與蜀交結,宜觀望而後可。

懿曰:「達無信義,此其相疑之時,當及其未定,促而決之。

」乃倍道兼行,〔八日〕至其城下。

吳、蜀各遣將救達,懿乃分兵拒之。

初,達與諸葛亮書曰:「宛去洛八百里,去吾一千二百里,聞吾舉事,表上天子,比相往反時,一月間也,則吾城已固,諸將足辦。

吾所在深險,司馬公必不自來;諸將來,吾無患矣。

」及兵到,達又告亮曰:「吾舉事八日,而兵至城下,何其神速也。

」上庸城三面阻水,達於外為木柵以自固。

懿渡水,破其柵,直造城下,〔八道攻之〕,旬有六日,李輔等斬達首,開門以降。

【譯文】

大凡圍攻城邑的作戰,如果守城之敵糧多兵少,且有外部援助,可以採取快攻速決,就能(乘其外援未到而)取得勝利。

誠如兵法所說:「用兵最為寶貴的是,寧肯指揮笨拙但求速勝。」

三國時期,蜀國將領孟達投降了魏國,於是被任命為新城太守而駐紮在上庸城。

但不久,他又聯吳歸蜀而背叛了魏國。

魏將司馬懿秘密發兵進討孟達。

當時,眾多將領都說孟達與吳、蜀二國有了聯絡,因此應當首先觀察事態的變化爾後再採取行動。

但司馬懿卻說:「孟達是個沒有信義的人,現在正是他與吳、蜀之間相互猜疑的時候,應當趁其猶豫不決之時,迅速把他解決掉。」

於是就親率大軍以一天趕行兩天路程的速度,連續行軍八天而抵達上庸城下。

此時,吳、蜀兩國也都各自派將統兵前來援救孟達。

對此,司馬懿則分別派兵加以抵禦。

孟達在叛魏附蜀之初,曾給蜀相諸葛亮寫信說:「宛城離洛陽八百里,而距我這裡有一千二百里。

駐守宛城的司馬懿獲悉我起兵舉事後,必先寫奏表上報洛陽的魏明帝,等到皇帝批復回來時,已經一個月時間了。

到了那時,我的城防已經加固,諸將所屬部隊都已部署停當。

況且,我軍地處深遠而險要,司馬懿必定不會親自前來,其他將領來進攻,我就沒有憂慮之事了。」

但當司馬懿親自率兵突然來到之後,孟達又趕緊告訴諸葛亮說:「我起兵舉事僅僅八天,司馬懿就率兵來到我的城下,他的行動怎麼這樣神速啊!」上庸城三面臨水,地勢險要,而孟達又於城外構築木柵以加強防禦。

司馬懿揮軍渡過河水,衝破木柵,直抵城根,然後分兵八路攻城,僅僅經過十六天時間,孟達的部將李輔等人便殺死孟達,打開城門而投降了司馬懿。

【賞析】

本篇以《速戰》為題,旨在闡述在何種條件下的攻城作戰應取速戰速決的指導原則問題。

它認為,對於兵少糧多、外有強援的守城之敵,只有採取速攻戰法,才能便於取勝。

實戰的歷史經驗表明,在攻城作戰中,究竟是採取緩攻,還是採取速攻?這要依據敵我雙方力量對比情況和戰場態勢的實際情況而定。

敵人糧多且有外援,其兵力雖少,但利於憑恃堅城持久固守。

故對此種守城之敵,進攻者如果緩攻久拖,兵力雖優,但極易師老兵疲,反為敵人所乘;進攻者如能以優勢兵力乘敵外援尚未來到之前,採取速戰速決,則容易戰勝此守城之敵。

三國時期魏將司馬懿圍攻孟達的上庸之戰,就是體現速攻取勝指導原則的一個成功戰例。

孟達原為蜀將,魏黃初元年(公元220年)七月,叛蜀降魏,被委以新城太守而駐兵於上庸城。

後在蜀相諸葛亮的策動下,又「陰許歸蜀」(見《資治通鑒·魏紀二》,下同)。

司馬懿在獲悉孟達「欲舉兵叛」的情報後,一面「以書慰解之」,企圖穩住孟達;一面組織兵力,準備立即進討。

當時,魏軍諸將皆認為孟達已與吳、蜀聯絡,不可速攻,只「宜觀望而後動」(見《晉書·宣帝紀》)。

但司馬懿卻與諸將的看法不同,他認為孟達反覆無常,乘其猶豫不決之際,迅速出兵,突然進攻,是完全可以取勝的。

於是,司馬懿於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十二月,集中四倍於孟達軍的優勢兵力,親自統率自宛城西進,「倍道兼行」,一千二百里的路程,僅用八天時間即進抵上庸城下。

然後,分兵八道發起進攻,僅十六天即迫使孟達部下不得不斬達首而開城投降。

此戰,從其長途行軍到攻佔上庸,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告勝利了,可謂速戰速決的典型戰例。

後來,司馬懿於景初二年(公元238年)進攻公孫淵的遼東作戰中,曾就其對孟達作戰為何採取速攻取勝的指導原則問題,向其隨軍司馬陳珪作過很好說明。

他說:「孟達眾少而食支一年,吾將士四倍於達而糧不淹月,以一月圖一年,安可不速?」

(見《晉書·宣帝紀》)司馬懿能夠根據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採取切實可行的原則和方法,此種恰到好處的作戰指導,無疑是其戰勝攻取的重要原因。

這是值得用兵者很好傚法的。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
語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