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八卷不戰:凡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兵勢不利;彼或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八卷不戰

百戰奇略

第八卷不戰

【原文】

凡戰,若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兵勢不利;彼或遠來,糧餉不絕,皆不可與戰,宜堅壁持久以敝之,則敵可破。

法曰:「不戰在我。

唐武德中,太宗帥兵渡河東討劉武周。

江夏王李道宗時年十七,從軍,與太宗登玉壁城觀賊陣,顧謂道宗曰:「賊恃其眾,來邀我戰,汝謂如何?」對曰:「群賊鋒不可當,易以計屈,難以力爭。

今深溝高壘,以挫其鋒,烏合之徒,莫能持久,糧運將竭,當自離散,可不戰而擒也。

」太宗曰:「汝見識與我相合。

」後果食盡夜遁,追入介州,一戰敗之。

【譯文】

大凡戰爭,如果處於敵眾我寡、敵強我弱,兵力對比於我不利的形勢下,或者敵人雖遠道而來但糧餉供一應源源不斷,對於此種敵人我都不可立即與其進行決戰,而應當堅守壁壘,持久防禦以消耗和拖垮敵人。

這樣,就可以最後打敗敵人。

誠如兵法所說:「不輕易與敵決戰的主動權要牢牢掌握在我手中。」

唐朝武德二年,秦王李世民奉命率軍東渡黃河討伐割據勢力劉武周。

江夏王李道宗當時十七歲,隨軍從征,與李世民一道登上玉壁城,觀察當面敵人陣勢。

世民回過頭來問道宗說:「敵人依仗其兵多勢眾,企圖與我軍決戰,你說我們應當怎麼辦?」

道宗回答說:「敵人鋒芒正銳不可直接抵擋,但容易以計謀屈服它,難以單憑武力同它爭勝。

現在我們採取固守深溝高壘的方針,便可挫殺敵人鋒芒;敵人雖多但屬烏合之眾,不能持久作戰,等到其糧草耗盡,必定自然離散,那時我們將不戰而擒獲敵人。」

世民稱讚地說:「你的見解與我的想法完全相合。」

其後,敵人果然糧盡而連夜北逃,李世民率軍追到介州,一戰而把劉武周軍打得大敗。

【賞析】

本篇以《不戰》為題,乃取「不急於決戰」之意,其要旨是闡述何種條件下採取持久防禦作戰的問題。

它認為,對於兵力強大之敵,或是遠道而來且糧餉供一應充足的進攻之敵,不可馬上同它進行決戰,應當憑壘固守,持久防禦,以待敵敝而反攻之,就可打敗敵人。

本篇所引「不戰在我」系《唐李問對》中的李靖語。

這裡所說的「不戰」,是就把握與敵決戰的時機而言,並非是指不與敵人作戰。

就是說,根據敵我雙方力量對比和戰場的實際態勢,已經知道自己不能一下子打敗敵人,就應當避免與敵速戰速決,採取持久防禦的方針,固守壁壘以消耗和疲憊敵人,從而為最終反攻殲敵創造有利條件。

顯而易見,本篇這種根據戰爭的客觀實際,主動把握決戰時機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唐高祖武德二年(公元6!」9年)九月,唐將裴寂率軍進攻劉武周,敗於度索原(今山西介休東南),劉武周乘勢率軍進一逼一河東地區。

同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奉命率軍東渡黃河拒之,進至柏壁。

劉武周恃眾尋找唐軍決戰,李世民識破其企圖,乃採取「深溝高壘,以挫其鋒」的持久防禦方針,以消耗和疲憊敵人。

經過半年時間,迫使劉武周軍力疲糧盡而不得不撤退北遁。

李世民見反攻決戰時機已經成熟,於是連夜率軍緊追不捨,並於介州一戰而殲滅之,創造了堅壁不戰、持久疲敵的成功戰例。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