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二卷寡戰:凡戰,若以寡敵眾,必以日暮,或伏於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二卷寡戰

百戰奇略

第二卷寡戰

【原文】

凡戰,若以寡敵眾,必以日暮,或伏於深草,或邀於隘路,戰則必勝。

法曰:「用少者務隘。」

《北史》:西魏大統三年,東魏將高歡2渡河3,一逼一華州4,刺史王羆5嚴守,乃涉洛,軍於許原6西。

西魏遣將宇文泰7拒之。

泰至渭南,集諸州兵,未會8。

諸將以眾寡不敵,請且待歡更西以觀之。

泰曰:「歡若至咸陽9,人皆轉搔擾。

今其新至,可擊之。」

即造浮橋於渭南,軍士繼三日糧,輕騎渡渭,輜重自渭南夾渭而西。

十月壬辰十,至沙苑⑾,距齊軍六十餘里。

高歡率兵來會。

候騎告齊兵至,泰召諸將議。

李弼⑿曰:「彼眾我寡,不可平地置陣⒀。

此東十里,有渭曲⒁,可〔先〕據以待之。」

遂進至渭曲,背水東西為陣,李弼為右拒,趙貴⒂為左拒。

命將士皆偃戈於葭蘆之中,聞鼓聲而起。

日晡⒃,齊軍至,望見軍少,爭進,卒亂而不成列。

兵將交,泰鳴鼓,士卒皆起。

於謹⒄等以大軍與之合戰,李弼等率鐵騎橫擊之,絕其軍為二,遂犬破之。」

【註釋】

1用少者務隘:語出《吳子·應變第五》。

2高歡:一名賀六渾。

世居懷朔鎮(今內蒙古包頭東北),為鮮卑化的漢人。

初參加杜洛周起義軍,繼歸葛榮,後叛降爾朱榮。

榮死後,他依靠鮮卑武力,聯絡山東士族勢力,擁立北魏孝武帝。

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他迫孝武帝西奔長安,別立元善見(孝文帝曾孫)為帝(孝靜帝),遷都鄴城,是為東魏。

至此北魏分裂為東、西魏。

高歡執魏政十六年,死後,其子高洋代東魏稱帝,改國號為齊,史稱「北齊」,追尊歡為神武帝。

3河:古代黃河的專稱。

南北朝以前,稱「河」或「河水」,隋唐以後稱「黃河」。

4華州:治所在今陝西大荔縣。

5王羆:馬本及諸本皆誤作「王霸」,今據史校改。

6許原:故址在今陝西大荔西北五十里。

7宇文泰:一名黑獺,鮮卑族,代郡武川(今屬內蒙古)人。

曾參加鮮於修禮起義軍,繼歸葛榮,後降爾朱榮。

北魏孝武帝被高歡所一逼一西奔長安,他擁帝與高歡相對抗,為大丞相,執掌西魏朝政。

死後,其子宇文覺代魏稱帝,改國號為周,史稱「北周」,追尊泰為文帝。

8未會:馬本及諸本皆誤作「來會」,今據史校改。

9咸陽:治所在今陝西涇陽。

十十月壬辰:即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的十月初一。

⑾沙苑:故址在今陝西大荔南。

⑿李弼:北周襄平(今遼寧遼陽)人。

北魏永安初,從爾朱天光西討,以功拜征虜將軍,後隸侯莫陳悅為大都督。

西魏文帝時,他歸附文帝,官至太師,封趙國公。

⒀不可平地置陣:馬本及諸本皆誤作「不可爭也,宜置陣」,今據史校改。

⒁渭曲:即渭水之一彎曲處。

⒂趙貴:北魏孝明帝時,任鎮北將平。

西魏時,被宇文泰任為大都督。

北周閔帝時,封楚國公。

⒃日晡:即午後申時,亦即十五至十七時。

⒄於謹:北周洛陽(今屬河南)人,字思敬,小名巨彌。

北魏永熙三年(公元534年),他向宇文泰獻都關中之策,為泰賞識,被任為大丞相府長史。

大統元年(公元535年),任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宇文覺代西魏稱帝后,晉封燕國公。

⒅本篇史例出自《北史·周太祖本紀》。

【提示】

本篇以《寡戰》為題,旨在闡述在我寡敵眾形勢下作戰應注意掌握的原則。

它認為,如以少數兵力對付眾多敵軍的時候,一定要利用黃昏時分,或者在草木叢生之地設伏,或者在險路隘口截擊敵人,這樣,作戰就能勝利。

山嶽叢林、深溝險谷之地,是大部隊難以展開兵力的地區,但對小部隊來說,卻是便於活動的殺敵戰場。

戰爭實踐表明,以少量兵力對眾多兵力的敵人作戰,強攻硬拚是難以克敵制勝的,最好的辦法是選擇隱蔽、險要的地形,或設伏,或截擊,這既可有效地保存自己,又易於達成突然襲擊之目的。

由此可見,本篇引錄《吳子·應變》所揭示的「用少者務隘」的觀點,乃是古代作戰以少勝多的重要指導原則。

北朝西魏宇文泰擊敗東魏高歡進攻的渭曲之戰,就是較好體現「用少務隘」原則的一個戰例。

當時,從雙方兵力對比情況看,高歡軍明顯優於宇文泰軍。

但宇文氏面對強敵,並不畏怯,他及時召開軍事會議研究應敵對策,採納了李弼的建議,先敵佔領了渭曲險要之地,且「背水東西為陣」,設置伏兵以待高歡軍,並以少量兵力誘敵入伏。

高歡則恃眾輕進,以至「卒亂而不成列」;宇文泰乘機擊鼓,伏兵突然四起,採取正面進攻與兩翼側擊相結合的戰術,一舉擊敗高歡,創造了「用少務隘」的成功戰例。

【譯文】

大凡作戰,如果是用較少的兵力抗擊較多兵力的敵人,一定要選在日落黃昏時分,或者於草木深處暗設伏兵,或者在隘口險路截擊敵人,這樣作戰必能取勝。

誠如兵法所說:「使用小部隊對敵作戰時,務必選擇險隘的地形條件。」

《北史》記載:西魏大統三年(公元537年),東魏將領高歡率軍西渡黃河後,直一逼一西魏華州,因華州刺史王羆防守嚴密難克,不得不轉兵渡過洛水,而駐紮在許原之西。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奉命率軍抗擊高歡軍。

宇文泰進至渭水之南,所征諸州之兵尚未會齊,諸將以敵眾己寡為由,請求暫且等待高歡繼續西進而觀察形勢再作決策。

宇文泰則反駁說:「高歡倘若進至咸陽,民心將會動盪不安。

現在乘其剛到立足未穩,正好可以攻擊它。」

於是,立即造浮橋於渭水之上,命部隊攜帶三天口糧,以輕裝騎兵迅速渡過渭水,而以運輸部隊自渭水南岸沿河向西運動。

十月初一,宇文泰率軍進至沙苑,距高歡軍僅六十餘里。

高歡聞訊立即率軍趕來。

騎兵偵察員報告說高歡軍即將到來,宇文泰馬上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驃騎大將軍李弼說:「因為敵眾我寡,我們不可以在平坦開闊之地設陣同敵交戰。

從這裡向東十里,有渭水一彎曲處,可以搶先佔領該地以等待敵軍。」

宇文泰遂率軍進至那裡,且背靠渭水自東向西列陣,以李弼所部為右翼,以趙貴所部為左翼,命令士兵都把武器放倒在蘆葦之中,聽到鼓聲立即奮起出擊。

黃昏時分,高歡率軍到達這裡,看到西魏軍少,所部爭相前進,致使部隊混亂而不成戰鬥隊形。

當兩軍即將交戰之際,宇文泰突然擂響戰鼓,其部眾聞聲都驟然奮起出擊。

驃騎大將軍於謹等將率主力直撲高歡軍正面,李弼、趙貴率部從左、右兩翼出擊,將敵軍分割為兩段,以正面突擊與兩翼橫擊相結合的戰術,一舉大敗高歡軍。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