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九卷難戰:凡為將之道,要在甘苦共眾。如遇危險之地,不可捨眾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九卷難戰

百戰奇略

第九卷難戰

【原文】

凡為將之道,要在甘苦共眾。

如遇危險之地,不可捨眾而自全,不可臨難而苟免,護衛周旋,同其生死。

如此,則三軍之士豈忘己哉?法曰:「見危難,無忘其眾。

魏,曹一操一征孫權還,〔使〕張遼、樂進、李典將七千餘人屯合肥。

一操一征張魯,教與護軍薛悌書,題其函曰:「敵至乃發。

」俄而,權帥眾圍合肥,乃發此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護軍勿與戰。

」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敵至此,破我必矣,是以指教。

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

勝負之機,在此一舉,諸君何疑?」李典意與遼同。

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享士,明日大戰。

平旦,遼披甲出戰,先登陷陣,殺賊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陣至權麾下。

權大驚,眾未知所以,走登高。

權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兵圍遼數重,遼左右突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呼號曰:「將軍棄捨我耶?」遼復入圍,拔一出餘眾,權軍無敢當者。

自旦至日中,吳人奪氣。

遼〔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悅服。

權守合肥旬日,城不得拔,乃退。

遼率諸將追擊,幾獲權。

【譯文】

大凡為將帥者的法則,最重要的在於能夠做到與部眾同甘共苦。

如果遇到危險的地方,將帥不可以拋棄部眾而保全自己,不可以面臨危難而苟且偷生,應當保護部眾同敵人周旋,應當與士卒同生死共戰鬥。

將帥如能做到這樣,那麼,三軍將士又怎能在危難中忘掉自己呢?誠如兵法所說:「將帥面臨危難之境地,不能只顧自己安全而忘掉部隊不管。」

東漢末,魏公曹一操一率軍攻打孫權回來,派遣大將張遼、樂進和李典等率兵七千多人駐守在合肥。

其後,曹一操一出征張魯時,他給駐守合肥的護軍薛悌寫了封信,封面題寫道:「敵人來到時方可拆看。」

不久,孫權率領大軍前來圍攻合肥,薛悌與張遼等將這件書而指示打開,上面寫道:「如果孫權領兵來進攻,張、李二將軍出戰,樂將軍守城,護軍薛悌不要參戰。」

諸多將領對此指示都感到迷惑不解。

但張遼卻心領神會地說:「曹公親率大軍遠征在外,等到救兵來到這裡時,敵軍勢必已經把我們打敗了。

所以曹公指示我們,乘敵軍對我尚未形成合圍態勢之前而出城迎擊它,挫煞敵人的囂張氣焰,以安定我們的軍心士氣,然後才可以守住此城。

今日成敗的關鍵,就取決於這一戰了。

諸位還有什麼疑惑的呢?」

李典意見與張遼的看法相同。

於是,張遼當夜就召募了八百名敢死之士,殺牛犒勞他們,準備在第二天出城大戰孫權軍。

次日黎明時分,張遼身披鎧甲率兵出戰,他率先衝破敵陣,殺死數十名敵人,擊斬二名敵將,大聲呼喊自己姓名,猛打猛一衝,突然衝到孫權指揮旗下。

孫權大吃一驚,眾將不知所措,慌忙跑上一座高土丘。

孫權用長戟護衛自身,張遼大聲喝叱要孫權走下高丘決戰,孫權卻不敢移動一步。

後來當他望見張遼所率部眾不多時,才調集大軍將張遼所部重重包圍。

張遼揮軍左突右衝,奮力向前迅猛一衝殺,終於打開一個缺口,帶領數十名勇士衝出包圍圈。

其餘尚未衝出包圍圈的部眾大聲呼喊道:「將軍要把我們丟棄嗎?」

張遼聽到呼喊聲,立即回身再次衝入包圍圈,將受困的餘眾全部救出來,孫權部隊竟然沒有敢於阻擋的。

這一天從黎明交戰直到中午,吳軍士氣已經衰落。

張遼得勝返回合肥營地,加修守備工事,自此軍心更加穩定,諸將對張遼更加心悅誠服。

孫權率軍圍攻合肥十多天,城池沒有攻克,不得不撤圍退軍。

張遼乘機率軍追擊,幾乎把孫權活捉了。

【賞析】

本篇以《難戰》為題,取義「危難」,旨在闡述將帥所應具備的思想品格及其表率作用的問題。

它認為,身為將帥者,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甘苦共眾」的思想品格。

特別是在危難之際,不可為了保全自身而捨棄部隊,只有臨難而身先士卒,「同其生死」,才能獲得士卒的擁戴和保護。

本篇所論實質是講將帥修養與部隊建設的關係問題。

古今中外軍隊建設的經驗證明,將帥的思想品格修養及其表率作用怎樣,直接影響和關係到部隊戰鬥力的培養與提高。

勇敢善戰的將帥,其所帶出來的部隊必定是能攻善守的;畏敵怯戰的將帥,其所帶出來的部隊也不會奮勇殺敵。

可見,將帥的思想品格及其表率作用,對部隊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本篇能夠認識到這一點,是很可貴的。

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2!」5年)八月,孫權乘曹一操一進攻漢中張魯之機,親率十萬大軍圍攻合肥。

當時,守衛合肥的曹軍將領張遼等僅有部隊七千餘人;從雙方兵力對比看,孫權軍十四倍於曹一操一軍,佔絕對壓倒的優勢。

但是,戰局卻是以孫軍失敗、曹軍勝利而告終。

綜觀此戰的全過程,曹軍之所以能以少勝多,其作戰指導的正確是主要原因。

具體表現在兩點:其一,主將張遼能夠依照曹一操一正確的防禦部署預案,乘孫權軍尚未形成合圍之勢的這一有利時機,親率敢死隊突然出城,給孫權軍以出其不意的打擊,重創其銳,使其頓生畏敵怯戰的心理。

其二,在孫權受挫於城下,攻城半月不得進展,最後則不得不撤圍退軍之時,張遼又能及時組織追擊,大敗孫軍,幾乎活捉孫權。

以上兩點之所以能夠順利實施,關鍵又在於身為主帥的張遼,能夠臨危不懼,甘苦共眾。

他以自己親冒矢石、衝鋒陷陣的表率作用,把整個部隊決心守城、奮勇殺敵的一精一神,完全煥發出來了,成為克敵制勝的強大戰鬥力。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