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
第九卷受戰
【原文】
凡戰,若敵眾我寡,暴來圍我,須相察眾寡、虛實之形,不可輕易遁去,恐為尾擊。
當圓陣外向,受敵之圍,雖有缺處,我自塞之,以堅士卒心。
四面奮擊,必獲其利。
法曰:「敵若眾,則相眾而受敵。
」
《北史》:魏普泰元年,高歡討并州刺史爾朱兆。
孝武帝永熙元年春,拔鄴。
爾朱光自長安,兆自并州,度律自洛陽,仲遠自東郡,同會於鄴,眾二十萬,挾漳水而軍。
歡出頓紫陌,馬不滿三千,步不滿三萬。
乃於韓陵為圓陣,連牛驢以塞歸路,〔於是〕將士皆為必死,選一精一銳步騎從中出,四面擊之,大破兆等。
【譯文】
大凡在作戰中,如果敵人兵多我軍兵少,敵人突然對我實施包圍時,我必須在查明敵人眾寡強弱情況後採取行動,不可輕易未經交戰就逃走,這主要怕被敵人尾隨追擊。
(在力量對比可以迎戰敵人的情況下),我應布列成圓形陣地而外向,以迎戰敵人的圍攻;敵人即使留有缺口處,我軍應當自己把它堵塞,以此堅定士卒拚死一戰的決心,四面奮擊圍攻之敵,這樣就一定能獲得勝利。
誠如兵法所說:「敵人如果兵力眾多,就要在查明敵情後,準備在可能被包圍的情況下迎戰敵人。」
《北史》記載:北魏節閔帝普泰元年(公元53!」年),高歡率兵討伐并州刺史爾朱兆。
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532年)春,高歡便攻佔了鄴城。
這時,爾朱光率軍自長安出發,爾朱兆率軍自晉陽出發,爾朱度律率軍自洛陽出發,爾朱仲遠率軍自東郡出發,企圖四路會師於鄴城地區圍攻高歡軍,共有兵力二十萬人,憑據洹水而紮營。
高歡領兵自鄴南下進駐紫陌,其部隊有騎兵不足二千人、步兵不滿三萬人,雙方兵力相差懸殊。
高歡將其部隊於韓陵山布列成環形陣地,又把牛驢連綴一起堵塞了自己部隊的退路。
於是,部隊將士都定下了拚死一戰的決心。
高歡挑選一精一銳步騎兵從陣地中突然衝出,四面襲擊圍攻之敵,結果大敗爾朱兆等部隊。
【賞析】
本篇以《受戰》為題,旨在闡述處於被敵包圍的情況下作戰所應注意掌握的問題。
它認為,凡在我軍突然被敵重兵包圍的情勢下,不可輕易逃走,以防敵人尾隨追擊。
應當在查明敵情後,布列圓形陣地以迎戰敵人的圍攻。
縱然敵人包圍我時留有缺口,我當自行予以堵塞,以此堅定士卒拚死奮戰的決心。
戰爭的歷史經驗表明,在被敵人重兵包圍的形勢下,是堅持抗擊,還是撤離戰鬥,不可一概而論,應當根據敵情、我情、地形等各方面條件而定。
正確的作戰指導應該是,依據實際情況,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
打得贏時不打,是保守主義,容易喪失戰機;打不贏時硬打,是冒險主義,容易遭到失敗。
古今中外作戰,情況雖異,其理則一。
這是我們閱讀《受戰》篇不可不加考慮的問題。
南北朝時期,北魏孝武帝永熙元年(公元532年),高歡率軍擊敗爾朱兆等人進攻的鄴城之戰,就是在彼己雙方兵力對比懸殊和己方處於被圍的情況下取得勝利的。
當時,已進佔鄴城的高歡所部騎兵不滿二千、步兵不滿三萬,面對方爾朱兆則四路會攻,總兵力號稱二十萬,是高歡兵力的六倍多。
但是,高歡面對即將被敵人重兵包圍的嚴峻形勢,卻臨危不懼,從容應戰。
他率軍憑據韓陵山有利地形,布列成環形陣地迎戰敵人。
交戰中,高歡利用敵人內部不和、缺乏統一指揮的弱點,採取集中兵力先攻一路、各個擊破的戰法,首先以一精一銳步騎兵擊敗了爾朱兆一路,然後逐次擊敗各路,從而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反包圍作戰的成功戰例。
分類:古代兵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