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七卷遠戰:凡與敵阻水相拒,我欲遠渡,可多設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七卷遠戰

百戰奇略

第七卷遠戰

【原文】

凡與敵阻水相拒,我欲遠渡,可多設舟楫,示之若近濟,則敵必並眾應之,我出其空虛以濟。

如無舟楫,可用竹木、蒲葦、罌缶、甕囊、槍桿之屬,綴為排筏,皆可濟渡。

法曰:「遠而示之近。

漢初,魏王豹初降漢,復以親疾請歸,至國,即絕其河關,反與楚約和。

漢王遣酈生往說豹,不聽。

漢王以韓信為左丞相擊豹。

〔魏王〕盛兵蒲阪,塞臨晉;信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臨晉,而引兵從夏陽以木罌渡軍,襲安邑。

魏王豹驚,帥兵迎戰,信遂虜豹,定魏〔,為河東郡〕。

【譯文】

大凡與敵人隔河對抗時,我如要從遠處渡河出擊敵人,可多置一些船隻於河邊,偽裝成要從近處渡河的樣子,敵人就必定要集中兵力來阻擊,這樣我便可以從敵人防守薄弱的遠處渡河襲擊敵人。

倘若沒有渡河船隻,則可以用竹木、蒲葦、罌缻、甕囊、槍桿等就便器材紮成排筏,都可用以渡河。

誠如兵法所說:「打算從遠處進攻敵人,就偽裝成從近處出擊的樣子。」

西漢初年,魏王豹開始時歸降了漢朝,不久又以母病為辭請求回去探望,一回到封地,立即切斷黃河西岸臨晉關的交通,反叛了漢朝,而與楚國訂約講和。

漢帝劉邦派遣酈食其前往遊說魏王豹重新歸順朝廷,但魏王豹執意不聽。

劉邦於是任命韓信為左丞相率軍進擊魏王豹,而魏王豹則在蒲阪駐紮重兵,封鎖臨晉關。

韓信針對此情,就採用增設疑兵之法,擺開船隻,偽裝成要從臨晉渡河的樣子,而以隱蔽前進的主力部隊從夏陽方向乘坐木罌渡過黃河後,逕直襲擊安邑。

魏王豹驚慌失措,匆忙領兵迎戰韓信部隊,韓信揮軍奮戰,一舉俘獲魏王豹,平定了魏地,置為河東郡。

【賞析】

本篇以《遠戰》為題,旨在闡述採用「遠而示之近」的佯動戰法奇襲殲敵的指導原則問題。

它認為,凡與敵人隔水相拒,如果打算從遠處渡水擊敵時,就偽裝成從近處渡水的樣子,以吸引敵人兵力,然後乘其遠處空虛之隙,迅速渡河進擊敵人。

它還強調指出,一旦缺少渡船時,可用竹木、蒲葦、罌缻等就便器材紮成排筏作為渡河工具。

本篇所引「遠而示之近」與下篇《近戰》所引「近而示之遠」,均系孫子用兵「詭道十二法」之一。

戰爭實踐經驗證明,採用此種製造假象、佯動誤敵的「示形」戰法,既可掩蓋我方真實意圖不為敵人所窺知,又可調動敵人就範,從而使之陷入顧此失彼的被動挨打局面。

這樣,我便可以乘敵兵散勢虛之隙,在我所選定的突襲方向(遠處或近處),出其不意,突然進擊,就可收奇襲殲敵之功。

因此,採用以製造假象、佯動誤敵為內容的「示形」之法,是中國古代兵家所常倡導的有效戰法。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韓信奉命進擊魏王豹之戰,就是採用「遠而示之近」的佯動戰法取勝的。

當時,魏王豹率眾據守安邑,韓信為吸引其注意力,乃於臨晉陳放大批船隻,偽裝成要從此近處臨晉渡河的樣子,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在此處後,韓信則親率漢軍主力偷偷北上,從遠處夏陽方向東渡黃河,出敵不意地一舉襲佔了安邑,擒獲了魏王豹,創造了佯動奇襲的成功戰例。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