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八卷氣戰:夫將之所以戰者,兵也;兵之所以戰者,氣也;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八卷氣戰

百戰奇略

第八卷氣戰

【原文】

夫將之所以戰者,兵也;兵之所以戰者,氣也;氣之所以盛者,鼓也。

能作士卒之氣,則不可太頻,太頻則氣易衰;不可太遠,太遠則力易竭。

須度敵人之至六七十步之內,乃可以鼓,令士卒進戰。

彼衰我盛,敗之必矣。

法曰:「氣實則鬥,氣奪則走。

春秋,齊師伐魯,莊公將戰,曹劌請從,公與之同乘,戰於長勺。

公將鼓之,劌曰:「未可。

」齊人三鼓。

劌曰:「可矣。

」鼓之,齊師敗績。

〔公將馳之,劌曰:「未可。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

劌對曰:「夫戰,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是以敗之。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一靡一,故逐之。

【譯文】

將領所以能夠指揮作戰,依靠的是士兵;士兵所以能夠奮勇戰鬥,依靠的是士氣;士氣所以能夠旺盛不衰,依靠的是鼓動。

擂動戰鼓能夠振作部隊士氣,但不可鼓動太頻,太頻則士氣容易衰落;不可鼓動太遠,太遠則體力容易枯竭。

因此,作戰中必須度量敵人進至距我六七十步以內,才可以擊鼓激氣,命令士卒奮勇進戰。

在敵人士氣衰落,我軍士氣旺盛的情況下作戰,打敗敵人是必定無疑的。

誠如兵法所說:「士氣高昂就投入戰鬥,士氣低落就避敵退走。」

春秋時期,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

武士曹劌請求隨同作戰,魯莊公便與他共乘一輛兵車,進至長勺對齊軍作戰。

魯莊公將要擊鼓進戰,曹劌馬上說:「現在還不行。」

齊軍三通鼓敲罷,曹劌這時說:「現在可以了。」

於是,魯莊公擊鼓命令部隊進戰,結果大敗齊軍。

魯莊公將要馳車追擊潰敗的齊軍,曹劌提醒說:「現在還不行。」

待他下車察看了齊軍的車轍,然後登上車前橫木向遠眺望,確有把握地說:「現在可以了。」

魯莊公於是驅車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之後,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打仗靠的是勇氣。

第一次擊鼓可以振作士氣,再次擊鼓士氣就衰落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枯竭了。

敵人士氣枯竭而我軍士氣飽滿,所以能夠打敗敵人。

齊是大國,其情況是難以捉摸的,所以不急於追擊它,恐怕他們設有埋伏引一誘我們,待我下車察看知道其車轍已經混亂,遠望知道其旗幟已經倒下,所以才下決心馳車追擊他們。」

【賞析】

本篇以《氣戰》為題,旨在闡述部隊士氣在對敵作戰中的重要一性一及臨戰狀態下激發士氣所應注意掌握的問題。

它認為,將領指揮對敵作戰靠的是部隊旺盛的士氣,而部隊旺盛的士氣靠的是鼓動工作。

但是,臨戰狀態下的「鼓動」要適度,不可過分頻繁,過頻則士氣易衰;發揮士卒的衝擊力量,不可距離太遠,太遠則體力易竭。

只有在衝擊距離適當和敵人氣衰力竭之時發動攻擊,才能贏得對敵作戰的勝利。

本篇所引「氣實則鬥,氣奪則走」一語,系出自《尉繚子》一書,意思是,在對敵作戰中,如果士氣飽滿旺盛就立即投入戰鬥,而一旦士氣低落不振就迅速避敵退走。

戰爭的實踐經驗證明,部隊士氣的高低盛衰,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

一般說,部隊鬥志高昂則可能多打勝仗,而其士氣低落則必然吃敗仗。

因此,如何使自己部隊保持高昂鬥志,防止士氣低落,這歷來是有作為的軍事家所注意研究和解決的重大治軍問題。

本篇正是基於對此問題的較好認識,且以《氣戰》為題,專門論述了臨戰鼓動與提高士氣的關係以及擊鼓激氣所應注意的事項,這是值得人們借鑒的。

春秋時期,發生在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的齊魯長勺之戰,處於防禦一方的魯軍之所以能夠打敗進攻一方的齊軍,除了在政治上得到本國百姓支持是取得勝利的基本條件外;在軍事上,從實際出發,採取了後發制人和敵疲我打的正確作戰指導,這是魯軍獲勝的直接重要原因。

當時,戰場的態勢是齊軍進攻、魯軍防禦。

一般說來,防禦一方要戰勝進攻一方,非舉行反攻不可。

而反攻得手除了具備必要的條件外,還必須選擇適當時機才能確保作戰勝利。

因此,在具備反攻的必要條件的前提下,能否正確選擇反攻的有利時機,便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關鍵一環。

處於防禦作戰的魯莊公雖然並不完全懂得這一點,但他並不固執己見,相反,他卻能虛心傾聽並採納武士曹劌的正確建議,乘敵我雙方士氣變化出現「彼竭我盈」的有利戰機時,適時發起反攻;其次,當交戰後,齊軍已經陷入「轍亂、旗一靡一」(見《左傳·莊公十年》),潰不成軍的時候,魯莊公又能及時組織部隊實施追擊,一舉取得了打敗齊軍的決定一性一勝利。

顯而易見,魯莊公根據敵我士氣的消長變化而決定自己切實可行的作戰方針,從這個意義上講,齊魯長勺之戰,也是體現「氣戰」的典型戰例。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