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五卷實戰:凡與敵戰,若敵人勢實,我當嚴兵以備之,則敵人必不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五卷實戰

百戰奇略

第五卷實戰

【原文】

凡與敵戰,若敵人勢實,我當嚴兵以備之,則敵人必不輕動。

法曰:「實而備之。

三國,蜀先主為漢中王,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屯江陵。

是歲,羽留兵屯公安、南郡,以備吳,而率兵攻魏將曹仁於樊。

曹公遣於禁等救仁。

秋,大雨,漢水泛溢,禁所督七軍皆沒。

禁降羽,龐德被誅。

梁、郟、陸渾群盜等,或遙受羽印號,為支一黨一,羽威震華夏。

【譯文】

大凡對敵作戰,如果敵人力量充實強大,我軍應當嚴陣以待;周密防備它。

這樣,敵人就一定不敢對我輕舉妄動了。

誠如兵法所說:「對於力量充實強大的敵人,要嚴加防備它。」

三國時期,蜀國先主劉備尚為漢中王的時候,他任命關羽為前將軍,授予其符節斧鉞,讓他率兵駐紮在江陵地區,這一年(公元2!」9年),關羽留下部分兵力駐守公安和南郡兩地,以防東吳來犯,自己親率主力北上,進攻駐守樊城的魏國大將曹仁所部。

曹一操一急忙派遣於禁等將率兵援救曹仁。

時值秋季大雨,漢水暴一漲氾濫,於禁所率七軍都被洪水淹沒,於禁本人投降了關羽,其部將龐德被關羽執殺。

加之梁縣、郟縣和陸渾等地起義民眾有的在遙遠之地接受關羽的官印封號,成為他的支系同一黨一力量,因此,關羽的聲威一下震動了整個中原地區。

【賞析】

本篇以《實戰》為題,旨在闡述對實力雄厚的敵人作戰應取何種指導原則的問題。

它認為,對於「勢實」之敵,應當嚴陣以待,周密防範。

只有這樣,敵人對我才不敢輕舉妄動。

本篇所引「實而備之」,乃是孫子著名的「詭道十二法」之一,其意思是,對於力量充實雄厚的敵人,要嚴加防備它。

歷史經驗表明,對於勢強之敵,固然應當嚴加防備,而對勢弱之敵,也不可以放鬆戒備。

對於任何敵人,只有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切實做到有備,才能實現無患。

這是為戰爭實踐所一再證明了的客觀真理。

東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9年),奉劉備之命而率軍駐屯荊州江陵的關羽,乘曹一操一調兵到淮南與孫權部隊作戰之機,親率主力北上進攻據守於樊城的曹仁軍。

攻樊之戰,雖是關羽策應劉備與曹一操一爭奪漢中的戰略計劃的一個重要步驟,並且取得了俘官斬將而「威震華夏」的軍事勝利,但是,必須看到,此役由於關羽親率主力北攻曹仁而與曹軍膠著於樊城不得脫身,致使其江陵後方處於空虛無備狀態,加之關羽因一時得勝而「意驕志逸」(見《三國誌·吳書·陸遜傳》),完全喪失了對東吳孫權覬覦荊州野心的警惕和防範,這就給曹一操一破壞孫劉聯盟和為吳軍後來襲取荊州造成可乘之隙。

所以,北攻樊城之戰,關羽雖然在戰術上取得了某些勝利,但在戰略指導上他卻犯了因勝而驕、因驕而疏於戒備的大錯,而最終鑄成喪失荊州,敗走麥城的可悲結局。

這是讀史者不可不引以為訓的。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