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八卷合戰:凡兵散則勢弱,聚則勢強,兵家之常情也。若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八卷合戰

百戰奇略

第八卷合戰

【原文】

凡兵散則勢弱,聚則勢強,兵家之常情也。

若我兵分屯數處,敵若以眾攻我,當合軍以擊之。

法曰:「聚不聚為孤旅。

開元時,吐蕃入寇,報新城之役,晨壓官軍,眾寡不敵,師人皆懼焉。

王忠嗣策馬而進,左右馳突,如此無不辟易,出而復合,殺數百人,賊眾遂亂。

三軍翼而擊之,吐蕃大敗。

【譯文】

大凡兵力分散就力量薄弱,兵力集中就力量強大,這是兵家通常所熟識的一般原則。

倘若我軍分兵屯駐多處,敵人如以大軍向我進攻,我就應當集中兵力予以迎擊。

誠如兵法所說:「應當集中兵力時而不集中,就成為自己削弱自己的『孤旅』了。」

唐玄宗開元年間,吐蕃軍大肆入侵,企圖報唐軍進駐新城之仇。

吐蕃軍一大早就迫近唐軍營陣。

由於雙方兵力相差懸殊,唐軍人人產生畏懼情緒。

但唐軍將領王忠嗣,卻以無所畏懼的姿態策馬迎戰敵人,他揮軍向敵人左右兩翼奔馳突擊,矛頭所指,敵人無不驚懼而退。

唐軍如此反覆衝擊,殺死敵軍數百人,致使吐蕃潰不成軍。

王忠嗣乘敵潰亂不堪之機,集中三軍兵力對敵實施猛烈側擊,終於把吐蕃軍打得大敗。

【賞析】

本篇以《合戰》為題,旨在闡述合兵以擊敵(亦即集中兵力擊敵)的指導原則問題。

它認為,「兵散則勢弱,聚則勢強」,這是用兵的一般原則。

在防禦作戰中,對於以優勢兵力向我進攻之敵,也應當合兵(集中兵力)去迎擊它。

本篇引自《唐李問對》的「聚不聚為孤旅」,孤旅,謂孤立無援的軍隊;句意是,應當集中兵力而不集中時,就成了自我孤立的軍隊了。

集中兵力乃是奪取戰爭主動權、改變敵我態勢的首要條件,是實現在戰略上以少勝多、在戰術上以多勝少的根本手段。

因此,無論是進攻作戰,還是防禦作戰,集中兵力都是具有普遍意義的作戰原則。

本篇能夠認識到這一點,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秋,進駐新城的唐軍在葉蕃重兵的進攻下,正面臨著「眾寡不敵,師人皆懼」(見《舊唐書·王忠嗣傳》)的嚴重形勢。

但是,身為唐軍將領的左威衛郎將王忠嗣,卻臨危不懼,指揮若定。

他先以騎兵向葉蕃軍左右兩翼實施側擊,打亂了敵人的進攻部署,爾後集中三軍主力,乘敵混亂潰退之機,實施大規模反擊,一戰而大敗葉蕃軍,取得了新城保衛戰的勝利,創造了「合兵擊敵」的成功戰例。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