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戰奇略》第九卷易戰:凡攻戰之法,從易者勝敵。敵若屯備數處,必有強弱

古籍查詢

輸入需要查詢的關鍵字:

《百戰奇略》第九卷易戰

百戰奇略

第九卷易戰

【原文】

凡攻戰之法,從易者勝敵。

敵若屯備數處,必有強弱眾寡。

我可遠其強而攻其弱,避其眾而擊其寡,則無不勝。

法曰:「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

《北史》:周武帝〔將〕伐齊之河陽,〔謀及臣下〕,宇文弼〔進策〕曰:「〔今之用兵,須擇其地。

〕河陽要衝,一精一兵所聚,盡力攻圍,恐難得志。

〔如臣所見,〕彼汾之曲,城小山平,攻之易拔。

」武帝不納,師竟無功。

〔建德五年,大舉伐齊,卒用計。

後終於平齊。

【譯文】

大凡進攻作戰的法則,一般是從敵人最容易被戰勝的地方開始進攻。

敵人如果屯兵防守的地方多處,必有力量強弱、兵力多少的不同。

對此,我軍應當遠離敵人的強點而進攻其弱點,避開敵人兵多之處而打擊其兵少之處。

這樣,就沒有不勝利的。

誠如兵法所說:「善於指揮作戰的人,總是戰勝那容易戰勝的敵人。」

據《北史》記載,(北周建德四年)周武帝宇文邕準備進攻北齊的河陽,當問計於臣下的時候,內史都上士宇文?獻策說:「今天我們對齊作戰,必須正確選擇進攻目標。

河陽地處軍事要衝,北齊的一精一銳部隊集中在那裡,我們即使是傾盡全力去圍攻它,恐怕也很難達到目的。

若依我的看法,敵人的汾水彎曲之處,戍衛的城壘較小,而且山勢平緩,進攻那裡是容易奪取的。」

但周武帝並沒有採用這個建議,因而師出竟無功而還。

建德五年,周武帝親率大軍進攻北齊,完全採用了宇文?的計策,最終於次年正月滅亡了北齊。

【賞析】

本篇以《易戰》為題,旨在闡述進攻目標的選擇問題,提出了「從易者始」,即揀弱者先打的重要作戰原則。

它認為,對於屯備數處且有強弱眾寡之分的敵人,應當採用避強擊弱的指導原則,選擇弱者、寡者先打,就一定能勝利。

戰爭實踐經驗表明,進攻目標,特別是首攻目標的選擇是否得當,直接關係著作戰的勝敗。

只有把首攻目標選擇在敵人的弱點上,才有可能達成突破一點而及其餘的作戰目標。

強與弱是矛盾的統一體,任何防禦部署,都是由強點和弱點的有機結合而構成的。

先打弱點,不僅容易奏效,而且打下弱點,強點因失去弱點的支持,也就必然轉化成為勢孤力單的弱點了。

因此,避強擊弱、揀弱者先打的作戰原則,歷來為兵家所重視。

南北朝時期,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七月,周武帝宇文邕率軍進攻北齊,由於沒有採納內史都上士宇文?關於「今若用兵,須擇其地」(見《北史·宇文?傳》,下同)的建議,放棄「戍小山平,攻之易拔」的汾曲弱點不打,而把戰略首攻目標選在敵人「一精一兵所聚」的河陽強點上,結果無功而還。

次年,周武帝接受教訓,採納了宇文?的建議,首先從汾曲齊軍防禦薄弱的地段發動攻擊,迅速攻陷晉州,爾後繼續東進,於建德六年(公元577年)正月,攻佔齊都鄴城,終於滅亡了北齊。

從周武帝前後兩次對齊作戰的實踐看,由於戰略首攻目標選擇的不同而導致不同的戰果,充分證明了進攻目標「從易者始」,亦即避強擊弱、揀弱者先打的原則,乃是克敵制勝的一條重要作戰指導原則。

分類:古代兵書

共2頁 上壹頁 1 2 下壹頁
百戰奇略
第一卷計戰第一卷謀戰第一卷間戰第一卷選戰第一卷步戰第一卷騎戰第一卷舟戰第一卷車戰第一卷信戰第二卷教戰第二卷眾戰第二卷寡戰第二卷愛戰第二卷威戰第二卷賞戰第二卷罰戰第二卷主戰第二卷客戰第二卷強戰第二卷弱戰第三卷驕戰第三卷交戰第三卷形戰第三卷勢戰第三卷晝戰第三卷夜戰第三卷備戰第三卷糧戰第三卷導戰第三卷知戰第四卷斥戰第四卷澤戰第四卷爭戰第四卷地戰第四卷山戰第四卷谷戰第四卷攻戰第四卷守戰第四卷先戰第四卷後戰第五卷奇戰第五卷正戰第五卷虛戰第五卷實戰第五卷輕戰第五卷重戰第五卷利戰第五卷害戰第五卷安戰第五卷危戰第六卷生戰第六卷死戰第六卷饑戰第六卷飽戰第六卷勞戰第六卷佚戰第六卷勝戰第六卷敗戰第六卷進戰第六卷退戰第七卷挑戰第七卷致戰第七卷遠戰第七卷近戰第七卷水戰第七卷火戰第七卷緩戰第七卷速戰第七卷整戰第七卷亂戰第八卷分戰第八卷合戰第八卷怒戰第八卷氣戰第八卷逐戰第八卷歸戰第八卷不戰第八卷必戰第八卷避戰第八卷圍戰第九卷聲戰第九卷和戰第九卷受戰第九卷降戰第九卷天戰第九卷人戰第九卷難戰第九卷易戰第九卷餌戰第九卷離戰第十卷疑戰第十卷窮戰第十卷風戰第十卷雪戰第十卷養戰第十卷畏戰第十卷書戰第十卷變戰第十卷好戰第十卷忘戰
 
漢語學習
漢語文化